1.意志力是自我成長的能量
意志力是一種做人做事的方式,它可以成為人們靈魂思想和肉體行為的指導者。
實際上,就像洞察行為并不是由洞察力所指揮的,人們思想所勾畫出的藍圖也并不是在想象力的幫助下完成的一樣,人的意志也并不是由意志力所指揮的。
意志力指的是能夠進行自我引導的精神本身。
羅伊斯說:“從狹義范圍來說,意志力一般指的是人們精神生活的全部,我們所做出的各種各樣的行為都處在這種精神生活的引領之下?!睂τ趥€人來說,只要學會了如何運用這種有益的力量,就能形成一種意志。我們在這里所談到的意志其實指的是意志力的外在表現。
任何一種意志都能對人的心理行為和肢體行為產生一種額外的心理指引。而意志力會外在表現為思想和身體對意志的認可。
在這個世界上,人們不可能去試圖做一些自己根本沒辦法完成的事情。例如,沒有人會下決心將本已經殘疾的胳膊重新抬起,也不會有人下決心在不借助任何機械的情況下飛翔在天上。雖然以上這些事情成為現實的可能性極其渺茫,但有時候人們的頭腦里也許會冒出做一下嘗試的想法,不過,他們絕對不會從心底里決定非做這件事不可,因為他們根本就拿不出勇氣去面對這種不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事情。
意志力不僅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它既是一種引導人類行為的力量,又是人類為了滿足這些目的所進行的行為本身。因此,一旦某個人能夠在某件事情或某些事情里表現出非常大的決心和力量,人們就會認為他是一個“意志力非凡”(這里的意志力顯然是靜態的)的人,當然,這種意志力的特性主要是由他的決斷或行動的力度大小還有維持時間的長短來表現的。而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意志力由原來的靜態變成了動態,也就是說,這個人的決斷轉化成了自我指引下思想的行為表現。同時,意志力也可以被視為一種能量。一個人的意志力是堅強還是薄弱,是發展完好還是存在障礙,就是根據其能量大小程度來進行判斷的。
摩爾人的領導者莫利·摩洛克罹患重病,正當他病至無藥可醫的地步時,摩爾人與葡萄牙人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爭。
在戰爭發展至最關鍵的時刻,原本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莫利·摩洛克竟然一躍而起,將自己的部隊重新召集在一起,帶領他們奪取了戰爭最后的勝利??墒?,就在戰爭結束的那一刻,莫利·摩洛克的精神體力早已消耗殆盡,馬上與世長辭了。
當一個人下定決心要做成某件事情的時候,意志力就率先代表著完成這件事情所需要的一種精神力量。假如說一個人的意志力非常頑強,那就代表著他可以憑借自身的意志力、自己的身體或是其他事物,運用強大的能量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就像愛默生曾說過的那樣,“意志力是一種能激勵整個人的沖動”。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將人們的思想視為電池,其個體的大小和容量決定著其所釋放電量的大小。電池內部體內儲存著許多能量,只要操作適當,這些能量就會轉化成強大的電流,釋放出來。人,亦是如此。
如果一個人受到了某些特殊情況或特殊事件的刺激,就會表現出一種強大的意志力。受此激發,這個人就有可能爆發出超乎尋常的能量。因此,意志力可以被視為一種積蓄起來的、能夠讓數量劇增、質量得以提高的能量。
意志力不只表現為一種動態的思想力量,還表現為一種人們對某種目標孜孜以求的力量。我們這里所說的目標既可以是短期的、觸手可及的,也可以是長期的、遠在將來的;既可以僅體現在人們做人做事的一些小細節中,也可以涉及人一生所經歷的所有復雜利益的集合。意志力在日常生活中完成某事時起到的作用決定著它在長期目標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意志力往往會在毫無關聯的偶發事件中表現出強大的力量,而一旦涉及某一事件的整個過程,或是一些與整個人生的宏偉目標相關的事,意志力可能就會顯得力有不逮。這也就是說,在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決心都并不很堅定,所以,他的意志力無法經常維持很長的時間,也不能在一系列行為中保持下去,因此他也自然無法憑借意志力來完成長期的目標。所以,對一個人意志力進行訓練和提升,是關系到一個人一生是否能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環。
2.意志力幫我們做出正確選擇
曾經有一位法國作家這樣說過:“意志力其實就是人們為了實施某一行動所做出的選擇?!笔聦嵣?,這種說法并不是特別準確,原因在于能夠進行選擇的不是意志力本身而是人。可是,如果從廣義的角度看,意志力也可以被定義為“一個人應該選擇做什么”的力量。
一般情況下,這樣的選擇都會緊隨意志力其后而進行,而一些相應的行為則與意志力相伴出現。人們常常會在自己精神上和身體上的允許范圍內,根據自己所做出的實際選擇來行動。而如果條件不允許,那么就算人們的內心充滿著渴望,在主觀上也不會選擇去行動。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們所進行的選擇都含有理性因素。人的意志力只會在有足夠充分的選擇理由時才會出現。這種足夠充分的理由完全能夠形成一種動機,并被人們拿來當成行動的根據。而一旦某種動機得到了認可,人們就會選擇恰當的行為去遵從這種意志。當然,也許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許多人在實施某種行為之前似乎已經對其理由表示認可了,但卻遲遲下不了決心將其付諸實踐,這到底是為什么?答案是,也許還有其他一些不能采取行動或能為采取相反行動提供充分根據的理由存在于他的潛意識之中。
因此,我們總結出了四個與意志力的行為相關聯的步驟:第一,將要做的事在頭腦中清晰地勾畫出來;第二,把即將做某事的動機以及行動理由在頭腦中展現出來;第三,在頭腦中先形成一個十分充分的理由;第四,以此理由為依據,下定決心開始踐行自己的意志。
在喬塞亞·羅伊斯教授的著作中,有這樣一段話:“人們不僅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行為和觀點態度,而且往往還會在自己的行為和觀點態度的重視程度上有所不同。對于某些事物,人們也許關注得比較多一些,但對于另外一些事物,就會關注得比較少一些;同樣,在一些具體的行動以及行為上,人們這次會選擇一種傾向,下次也許就會選擇另一種傾向,目的是使得自己的目標和愿望得以實現?!?
人們在動機的指引下可以達成某種意愿。動機與行動的意愿是不可以被完全區分開來的,原因在于,導致意愿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動機。假如你非要弄明白動機與意愿之間所存在的細小差異,那么也許最終只會得出二者之間基本毫無差別這個荒謬的結論。而實際上,兩者本來就是一回事。雖然動機必須得到充分理由的支持才能將意志力喚醒,可是這種理由只是其中的部分原因,而并非是導致意志力直接發揮作用的力量。只有人,才能直接對意志力產生影響,才能為下決心找出充足的理由。歸根結底,行為的最高統帥者是人,意志力生來就是國王!而動機充其量只能被當成行為的條件,卻不能成為行動的理由。在理性的思考面前,動機是絕不可能成為起決定作用的條件的。
3.意志力讓我們理性而自由
“意志的自由”,這樣的說法好像不夠簡潔。與這一說法相反的另一種說法就是“意志的束縛”。實際上,我們即將探討的“意志的自由”指的就是意志的存在。假如一個人連自己能夠做的事情都無法決定,那他就算不上是一個完整的人。
也許有些人的思想中根本就沒有意志力,但假如它確實存在,那它毫無疑問就是自由的。意志力也許是脆弱的,可在這種脆弱的束縛之下,它終將會得到自由。沒有什么東西能將人的意愿束縛住。意志本身并不具有感知能力,唯一能感知事物存在的是人的感官;當面對某種選擇時,意志本身并不會感到渴望或抗拒,唯一能對其產生好惡之感的是人的情感;對于一個目標來說,意志沒辦法判斷其本質和價值,唯一能做出判斷的是人的智慧;意志也無法去衡量一個目標或一種選擇,唯一能對其進行衡量的是人的良知和道德感;意志無法對各種目標進行衡量和比較并做出最后的抉擇,唯一能做出判斷選擇的是人的理性。
作為人來講,其自身的智慧、洞察力和判斷力都不可能是無限的,因此,當人們難以對各種動機進行思考和做出判斷,甚至沒辦法斷定哪一種動機應該起主導作用也就在所難免,可是這種人的身上所存在的弱點,并不屬于人的意志力范疇。這些弱點根本就與意志力無關。根據意志力的定義,不管是誰,不管這個人自身是否受到了束縛,其意志都是自由而不受制約的。其原因在于,無論哪種約束都會隨著人的不斷成長,隨著其教育程度和道德觀念的不斷變化而被慢慢解除,如此一來,人就可以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從某種意義來講,人一般都可以為所有動機找到充分的理由,當然,為疾病所困擾是個例外。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這種經歷:有時頭腦中會冒出一些邪惡的想法,但隨后這種想法又會被自己克制住。其實這種對邪惡想法的克制,正是因為人們總是傾向于選擇那些具有道德感的動機的結果。當然,邪惡的思想和行為在一個社會中橫行無忌這種現象也是存在的,而我們對此的解釋是:一旦得到了意志力的許可,邪惡就會開始放縱它的貪欲。一種充滿智慧的力量,一種能夠樹立目標且對目標執著追求的力量,可能會對一些能指引它正確前進的行動準則視而不見,直至最終失去方向,永遠也到達不了它既定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