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應該具有路遇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為部下撐腰,給部下一個寬松的工作環境。若是不管不問,部下便會抱定“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信條。那樣,誰還會為你做事呢?其后果是不可估量的,會致使公司利益受損。
當部下被人指責時,管理者應查清情況,明辨是非,為冤者平反,樹立企業公正形象,做部下的后盾。這樣才能上下一心,共謀大業,創造輝煌。
管理者要學會“容短”并適當地“護短”。要想發揮理想的“容短”“護短”效果,不僅需要掌握好臨界線,靈活掌握好“度”,而且還需要巧妙地運用各種最有效的方法,恰到好處地將管理者的用意傳遞給下屬,使下屬明白管理者為什么會包容他,以此極大地激發他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小結:
作為管理者,不應該落井下石,更不要抓“替罪羊”,而應該勇敢地站出來,實事求是地為下屬辯護,主動分擔責任。這樣做,不僅拯救了一個下屬,而且將贏得更多群眾的心。
管理者要善于自我反省
7.你是公司的銷售主管,盡管你盡了最大的努力,但由于市場的原因,到年底還是沒有完成銷售任務。這時,老板叫你向他述職。你會怎么向老板交代呢?( )
A.向老板強調客觀原因——市場
B.檢討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C.表示明年肯定完成任務
這道題答案選B(檢討自己工作中的不足),這是提醒你要善于反省自己,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圣人都是如此,何況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呢?
所謂“反省”,就是反過身來省察自己,檢討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犯了哪些錯誤,看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人為什么要自省?這是因為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總有個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只會說好話,看到你做錯事、說錯話、得罪人也故意不說,因此這就需要你通過反省來了解自己的所做所為。
常聽見許多人抱怨他們的配偶、情人、父母、子女、老板或同事“從來不聽別人講什么”或“拒絕體諒”。我們常常因為未得到我們親近的人的欣賞而怨憤不滿,卻忽略了進行自我反省。
反省其實是一種學習能力。管理既然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管理者就難免會在此過程中不斷地犯錯誤。反省,正是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前提。對管理者來說,反省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有沒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具不具備自我反省的精神,決定了管理者能不能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能不能改正其所犯的錯誤,是否能夠學到新東西。
作為一名管理者,遭遇挫折、碰上情緒低落的時候,都是常有的事。在這種時候,自我反省能夠很好地幫助你渡過難關。對管理者來說,問題不是一日三省吾身、四省吾身,而是應該時時刻刻警醒、反省自己,惟有如此,才能時刻保持“清醒”。
遇到失敗,那更需要自我反省,并勇敢地面對它。如果我們像受傷的小兔一樣拼命地避免失敗,我們就會遁入一個怪圈,你越想逃避,失敗越是如影隨形。
上天最厭惡不會自我反省的人,因此很少將恩澤施灑到他們身上。
如果你不注意你的身體,諱病忌醫,剛開始可能只是得芥蘚之疾,如果任其惡化,它就會長成危及生命的毒癰。同樣的,如果你不及時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你的生命力會逐漸退化,最后變成平庸不堪。因為不反省,你會覺得自己不錯,無需改變什么,這樣你就缺少了改變自己的動力,更不會有相應的行動。而你的生命就會屈服在過去的光環之中無法自拔,裹足不前。
反省是一種美德,只有經常反省的人才會進步,才會發現在“上帝”關上門后,他留出的另一扇窗。猶太人習慣于在周六長時間反省,因此,即使他們在二戰中遭受了毀滅性地打擊,而在戰后他們也會找到“上帝”留下的“窗口”,立即崛起,成為世界上最有名的商人。而那些不會反省的人,常常對那扇通向成功的“窗口”視而不見,甚至自己親手把它關閉。
反省對于企業管理者而言,主要是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彌補工作中的不足。對于自己工作中所犯的錯誤,不會檢查、不會訂正,不把自己的不足補上,那么你學得越多、前進得越快,留下的漏洞也就越多,最后“千里長堤,毀于蟻穴”。
人生就好像一個階梯,要往上爬,我們就要先站穩腳跟,無論是工作、家庭、經濟等等方面。如果我們不經常回頭審視自身,我們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站穩了呢?很多人風風火火地沿著階梯向上竄,結果他們或者是一腳踏空結結實實地掉到地上,或者是他們前面的階梯崩潰了。思想是把雙刃劍,使用不當,可能會傷害到自己;使用得當,它就是一把“開天斧”,為你開創出一片無限快樂、堅定、平和的新天地。
善于反省的人可借此實現自己的人生愿望。如果我們能夠不斷地反思自己所處的境況,并努力地尋找種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悟到失敗的教訓和不完美的根源,并全力以赴地去改變它,這樣我們就可以脫胎換骨,成為能夠巧妙地運用能力和思想,直至獲得成功的智者。
沒有這種深刻的反省和感悟,人們常常會因為疑慮困惑而停滯不前,甚至不肯向前邁出一小步。他們會一直等待,不敢前進,好像前面是萬丈深淵。他們不愿意全力以赴,更不會破釜沉舟,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
只有弄明白如何改進自己,我們自身才會充滿力量,才可以不依賴外界的力量塑造自己,激發出我們潛在的天賦和資源,成就光輝的未來事業;才會在最惡劣的情況下,堅信一定會有出路,一定會有機會使我們從失敗轉向成功。
小結:
一個學會了反省的人,世界上就再也沒有任何艱難險阻可以妨礙他走上成功的道路。
做一名大度的管理者
8.你是一位公司的部門經理,有一次你發現一位下屬在電腦上制作了一個用錘子砸你腦袋的小游戲,并且把這個游戲發給其他的同事。這時,你會怎么做?( )
A.裝作不知道,讓員工有一個發泄壓力的途徑
B.找到那位下屬,向他了解這么做的原因,找出解決矛盾的辦法
C.裝作不知道,然后借故頒布一個規定,禁止在公司的電腦上玩游戲
這道題答案選B(找到那位下屬,向他了解這么做的原因,找出解決矛盾的辦法),這是提醒你要做一名大度的管理者,要學會寬容。
托爾斯泰雖然出身貴族,卻喜歡和平民百姓在一起,與他們交朋友,從不擺大作家的架子。
一次,他在長途旅行時,路過一個小火車站。他想到車站上走走,便來到月臺上。這時,一列客車正要開動,汽笛已經拉響了。托爾斯泰正在月臺上慢慢走著,忽然,一位女士從列車車窗沖他直喊:“老頭兒!老頭兒!快替我到候車室把我的手提包取來,我忘記提過來了。”
原來,這位女士見托爾斯泰衣著簡樸,還沾了不少塵土,把他當作車站的搬運工了。
托爾斯泰急忙跑進候車室拿來提包,遞給了這位女士。
女士感激地說:“謝謝啦!”隨手遞給托爾斯泰一枚硬幣,“這是賞給你的。”
托爾斯泰接過硬幣,瞧了瞧,裝進了口袋。
正巧,女士身邊有個旅客認出了這個風塵仆仆的“搬運工”,就大聲對女士叫道:“太太,您知道您把賞錢給誰了嗎?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呀!”
“啊!老天爺呀!”女士驚呼起來,“我這是在干什么事呀!”她對托爾斯泰急切地解釋說:“托爾斯泰先生!托爾斯泰先生!看在上帝的面兒上,請別計較!請把硬幣還給我吧。我怎么會給您小費,多不好意思!我這是干出什么事來啦!”
“太太,您干嗎這么激動?”托爾斯泰平靜地說:“您又沒做什么壞事。這個硬幣是我掙來的,我得收下。”
汽笛再次長鳴,列車緩緩開動,帶走了那位惶惑不安的女士。
托爾斯泰微笑著,目送列車遠去,又繼續他的旅行了。
寬容就是瀟灑。寬厚待人,容納非議,乃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美滿之道。事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難得人世走一遭,瀟灑最重要。
寬宏大量是現代管理者、企業家必須具備的品質。在社會心理學中,把寬容理解為有權力責備處罰而不加以責備處罰,有權力報復而不加以報復的一種道德心理結構。
寬容首先表現在能容忍下屬對自己的不滿。下屬的責難和抱怨其實能產生良好的影響。讓下屬講話,既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使自己做到兼聽則明,又可以從中得知自己的不足,便于改正。同時,這也更加有利于你了解下屬,為自己所用。美國《中小企業人事管理二十四條》中寫道:“記住,如果沒有不滿,就沒有改進。”所以,應該記住,下屬萬馬齊喑之日,必是你管理失誤之時。
做一名管理者,要能夠容納別人。如果管理者只是能力比別人好,即使他是團體里面最優秀的,也并不足以成為稱職的管理者。做一名管理者要能夠容納別人,要有一顆寬廣的心。
中國古諺有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不是最能干的君王,而是心胸寬廣的君王,能夠延攬各式各樣的能人謀士,而且能夠加以整合,這才能成為好的領袖。
無論在何時何代,管理者都必須具備一個明顯的優點,那就是要有寬廣的胸襟和情懷。
凡是待人接物,必須是自己做主,千萬不可受人左右。不要因為他人薄待我,我也薄待他;他人怠慢我,我也怠慢他;他人毀謗我,我也毀謗他,這就是與他一般見識了。最好是他薄我就厚他,他傲慢我就恭敬他,他毀謗我就稱譽他,這樣才能不被他人控制。
以寬待人,就意味著批評他人的過錯時不要過于嚴厲,要考慮到他能否接受;教育人從善要求不能過高,要使他能做到;稱贊人的善應當根據他的事跡,不應該只是褒揚他的為人;攻擊人的過失應當針對他的錯誤,不應當涉及他的人品。當然,對待君子容易,對待小人困難。因此,對待人一定要寬大渾厚,對待君子要這樣,對待小人更是如此。
春秋時,楚王大宴群臣,文武大小官員、寵姬妃嬪統統出席。
忽然一陣怪風吹熄了所有蠟燭,漆黑一團。席上一位官員乘機揩油,摸了許姬的玉手。許姬一甩手,扯斷了他的帽帶,匆匆回座附耳對楚王說:“剛才有人乘機調戲我,我扯斷了他的帽帶,趕快叫人點起蠟燭來看誰沒有帽帶,就知道他是誰了。”
楚王聽了,忙命不要點燭,卻大聲向眾人說:“寡人今晚務要與諸位同醉,來,大家都把帽帶扯斷痛飲。”
于是各官除掉帽帶。楚王命令點燭,都沒有帽帶了,也就看不出是誰剛才調戲的許姬了。
后來楚王伐鄭,有一健將獨率百人,為三軍開路,過關斬將,直逼鄭的首都,使楚王聲威大震。這位將領后來承認他就是當年揩許姬油的那個人。他因楚王施恩于他,不究他的錯,而發誓畢生效忠楚王,成為一員忠將。
現代社會中,管理者對下屬的微小過失應該有所容忍和掩蓋,這樣做是為了保全他人的體面和企業的利益。
“大人不記小人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為了消除上下級之間的對立情緒,管理者有時需要委屈一下自己,設身處地地了解對方的心理和觀念,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很多管理者都會有自己的反對者,這是不可回避的事實。但在這一共同的事實面前,則因管理者個體素質、所持的態度、處理方法的不同而效果不一樣。有的在面對反對者時惱羞成怒,將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有的表現出無可奈何、束手無策、聽之任之的態度;有的則是虛懷若谷、統率有方、駕馭有余。這中間大有學問。
一名管理者在他管理的群體中,會出現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反對者,這不一定是件壞事。相反,從某種意義上講卻是件好事。其一,它可以經常使管理者警醒,使自己的言行時刻處在大家的監督之中,從而使自己不犯錯誤或者少犯錯誤。其二,經常只能聽到一種聲音、一個調子,這很容易使管理者陶醉,滋長驕傲自滿、停滯不前的情緒,從而犯經濟主義和教條主義、主觀主義錯誤,這樣他所管理的單位也必然是個缺乏生機和活力的群體。因而,從這種意義上講,不僅要正視反對者,還應保護反對者。
古語說:“宰相肚里能撐船。”對于現代人來說,管理者的肚子里要能“跑火車”才行。對于具有不同脾氣、不同嗜好、不同優缺點的人,你要學會去接納他們,因為你是一位管理者,你必須具備一顆平常之心。
豁達大度,不小肚雞腸,“泰山崩于前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是古人稱道的所謂大智大勇。企業的管理者要培養自己一種處變不驚的素質,以應付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對下屬既要嚴格要求,又要適當容忍,不能時時盤查、事事追究,必要的時候也要睜只眼、閉只眼。只要不影響企業的重大利益,對一些事情不必去興師動眾地深查細究。
小結:
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甚至會有“一念之差”。如果企業的管理者沒有容人之量,很難形成一個團結戰斗的集體,也很難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
管理者要以身作則
9.你是一位部門主管,某天,公司需要你們部門下班后留下來加班,但是你已經和一位好久沒見面的老朋友約好聚一下。這時,你會怎么做?( )
A.趕緊將你的分內工作做好,然后去赴朋友的約
B.和朋友另外約定聚會的時間,等到所有的下屬做完工作后再離開
C.把工作給各位下屬分配妥當,然后去赴朋友的約
這道題答案選B(和朋友另外約定聚會的時間,等到所有的下屬做完工作后再離開),這是提醒你作為管理者要以身作則,要做下屬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