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順治 為情皈依 英年早逝(1)

順治帝福臨(1638—1661年),是清朝入關(guān)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陽即位,改元順治,在位18年。卒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終年24歲。順治即位后,由叔父多爾袞輔政。順治七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于塞外。14歲的福臨提前親政。順治帝天資聰穎,讀書勤奮,他吸收先進的漢文化,審時度勢,對成法祖制有所更張,且不顧滿洲親貴大臣的反對,倚重漢官。為了使新興的統(tǒng)治基業(yè)長治久安,他以明之興亡為借鑒,警惕宦官朋黨為禍,重視整飭吏治,注意與民休息,取之有節(jié)。但他少年氣盛,剛愎自用,急躁易怒。當他寵愛的董妃去世后,轉(zhuǎn)而消極厭世,終于匆匆走完短暫的人生歷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皈依佛門的皇帝。

【1.叔兄爭權(quán),皇位從天降】

權(quán)力必須保持一種平衡,才能形成良性的秩序。當家族內(nèi)部各種勢力的爭斗難分高下的時候,如何保持這種平衡呢?選擇一個讓雙方都可以接受的人來繼承權(quán)力,維持原來各方利益在短時間內(nèi)不會發(fā)生變化,從而避免了更大的沖突,保證了家族的團結(jié),也維護了家族的利益。

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6歲登基,是清代歷史上有名的少年天子。年號順治,順,意順利;治,意治理,就是順利治國,華夏一統(tǒng)的意思。

少年福臨的命運,真如同他的名字一樣,“?!睆奶焐辖怠芭R”。為什么這樣說呢?

大清皇位,從天而降。如前文所說,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夜亥刻,皇太極帶著“儲嗣未定”的遺憾猝死。皇太極在白天還處理政務(wù),夜里就離開人世。他死之前,沒有留下任何遺言,也沒有交代由誰繼位。由于事出突然,諸王貝勒也沒有一點準備。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忙亂和哀悼,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zhàn)在皇宮崇政殿打響。那一天是八月十四日,也就是皇太極死后的第六天。

努爾哈赤有遺詔,規(guī)定皇位的繼承要滿洲貴族來討論。當時主要有七個人的意見舉足輕重:四個親王,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還有三位郡王,就是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和穎郡王阿達禮。當時,奪得大位最有希望的是肅親王豪格和睿親王多爾袞。

豪格(1609—1648年)的有利條件主要有:第一,為皇太極長子,35歲,正值壯年;第二,人才出眾,史稱他“容貌不凡,有弓馬才”,“英毅,多智略”;第三,久經(jīng)戰(zhàn)陣,屢建軍功;第四,皇太極生前親掌的正黃、鑲黃和正藍三旗大臣都擁護豪格繼位,尤其是兩黃旗貝勒大臣更是誓死效忠于他。

多爾袞(1612—1650年)的有利條件主要有:第一,他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時年32歲;第二,受到父親的鐘愛。史載,努爾哈赤曾留下遺言:九王子(多爾袞)當立而年幼,由代善攝位。而代善鑒于當時情勢,轉(zhuǎn)而擁立皇太極;第三,多爾袞兄弟為正白旗和鑲白旗的旗主貝勒,這兩個旗都支持多爾袞;第四,有兩位胞兄弟阿濟格和多鐸的支持,在上述七王中,多爾袞兄弟占了三個席位;第五,多爾袞多次統(tǒng)軍出征,“倡謀出奇,攻城必克,野戰(zhàn)必勝”,屢立大功。

八旗甲胄從實力對比看,豪格有正黃、鑲黃和正藍三旗的支持,多爾袞有正白、鑲白兩旗的支持。那么,其余三旗——代善父子掌管的正紅和鑲紅兩旗、濟爾哈朗掌管的鑲藍旗——的意見,在此時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了。

十四日凌晨,兩黃旗大臣在大清門盟誓,擁護豪格繼承皇位,并部署兩黃旗巴牙喇(即護軍營,為禁軍中護衛(wèi)皇帝的部隊)張弓挾矢,環(huán)衛(wèi)崇政殿。圖爾格、遏必隆又傳令其牛錄下的護軍,備好甲胄弓矢,護衛(wèi)大清門。議商皇位繼承人的貴族會議在崇政殿的東廡殿舉行,由年紀最長(61歲)、地位最高的禮親王代善主持。黃旗索尼和鰲拜首先倡言“立皇子”,多爾袞以其資歷不夠,令他們退下。索尼和鰲拜雖然退出,但兩黃旗的巴牙喇則包圍了宮殿。兩黃旗暫時占了上風(fēng)。但兩白旗并不示弱,豫郡王多鐸、英郡王阿濟格弟兄發(fā)言,力勸多爾袞即帝位。多爾袞見形勢緊張,正在猶豫。多鐸卻言:“你如果不答應(yīng),應(yīng)當立我。我的名字在太祖遺詔里!”多爾袞不同意立多鐸,說:“肅親王(豪格)的名字也在遺詔里,不獨王(多鐸)也!”多鐸又說:“不立我,論長當立禮親王(代善)!”禮親王代善表示自己老了,提出豪格為“帝之長子,當承大統(tǒng)”。豪格覺得有兩黃、正藍和兩紅旗的支持,大局可定,于是表示謙辭,說:“福少德薄,非所堪當!”他本來是假意謙讓,想讓眾人“堅請不已”,然后順勢登上皇帝寶座,這樣不是顯得既謙恭又眾望所歸嗎?但是,兩白旗并不相讓。他內(nèi)心憤懣,隨即暫退。在激烈爭執(zhí)的氣氛下,兩黃旗大臣佩劍向前說:“我們這些人吃先帝的,穿先帝的,先帝對我們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兒子,我們寧可以死追隨先帝于地下!”這時,禮親王代善見形勢不對,以年老不預(yù)朝政而離席,英郡王阿濟格隨后以不立多爾袞而退出,豫郡王多鐸沉默不發(fā)一言。這就出現(xiàn)了“定議之策,未及歸一”的僵局。

在這劍拔弩張、互不相讓的緊要關(guān)頭,表面憨厚而內(nèi)心機敏的鄭親王濟爾哈朗提出了一個折衷方案:讓既是皇子、又不是豪格的福臨繼位。多爾袞權(quán)衡利弊:如果自己強行繼位,勢必引起兩白旗與兩黃旗的火拼,其后果可能是兩敗俱傷;讓豪格登基,自己既不甘心,還怕遭到豪格報復(fù);而讓年幼的福臨繼位,則可收到一石三鳥之利——打擊豪格,自己攝政,避免內(nèi)訌。所以,多爾袞說:“我贊成由皇子繼位,皇子當中豪格提出他不繼位,那就請福臨繼位。福臨年紀小,鄭親王濟爾哈朗和我輔政。”豪格也不好反對。

于是,6歲的福臨意外地坐上了大清國皇帝的寶座。這有點像天助神佑,但也并非找不出事理的根據(jù)來。正如一位哲人說過,在權(quán)力爭奪的平行四邊形諸力中,兩條邊的兩個不同方向的分力,斗爭的結(jié)果,既不是這條邊的力,也不是那條邊的力,而是對角線的力,也就是兩個分力所產(chǎn)生的一個合力。福臨,幸運地成了這條權(quán)力斗爭中的“對角線”。

這一切都來得太突然,甚至令人來不及思索;這一切又來得太輕易了,真是“天福降臨”。

【2.清算皇叔罪行,獨斷朝綱】

權(quán)力的尊嚴是不容侵犯的,在家天下時代更是如此?;实圩鳛榧易謇娴目偞?,必然要擁有絕對權(quán)力。多爾袞雖然有大功于愛新覺羅家族,然而他侵犯了皇帝的尊嚴。為了維護尊嚴,也為了維護整個家族統(tǒng)治的秩序,皇叔的生命就不得不犧牲了。

王位角逐的最終結(jié)果是落到了一個小孩的手中,然而一個年僅六歲的小孩在一群對皇位虎視眈眈,而又手握大權(quán)的權(quán)臣之間,感覺就像是一只待宰的羔羊。事實上,這位年幼的皇帝只不過是一個傀儡,權(quán)力集中在他的叔叔多爾袞手中。而皇帝之位之所以能落到這個六歲小孩的身上,據(jù)說跟其母親——皇太后孝莊有莫大的關(guān)系。

攝政王多爾袞、皇太后孝莊二人的關(guān)系引起人們諸多遐想和猜測,生發(fā)出無數(shù)版本的傳聞和野史,成為清初四大疑案之一的“太后下嫁”。太后(即孝莊)有無下嫁多爾袞,正史并無記載,史家也各執(zhí)所見。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第14子,為烏拉那喇氏阿巴亥所生。種種跡象表明,在努爾哈赤晚年紛繁復(fù)雜的儲位之爭中,皇太極與原居側(cè)福晉之位的阿巴亥,曾聯(lián)手誣告大福晉富察氏與太子代善私通等罪,達到了一石二鳥的目的:皇太極爭位的主要對手代善被廢太子之位,另一個對手莽古爾泰遭到了慘重打擊;大福晉富察氏被努爾哈赤休棄,阿巴亥晉升為努爾哈赤的第三個大福晉,其子多爾袞三兄弟的地位也由此急劇上升,分別以14歲、8歲、6歲幼齡躋身八和碩額真之列。

爭奪王位失敗之后,掌握大權(quán)的多爾袞敏銳地抓住時機,接受明朝山海關(guān)總兵吳三桂的請求,親率大軍入關(guān),擊敗了剛剛推翻明王朝的李自成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軍,一舉占領(lǐng)北京。順治元年(1644年)九月,多爾袞奉迎兩宮皇太后和幼帝福臨入京,定鼎中原,實現(xiàn)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夢寐以求的夙愿。多爾袞在分兵南下繼續(xù)征戰(zhàn)的同時,又取法于前明,制定各種規(guī)章制度。他總攬朝綱,盡心王事,在明、清王朝更替的歷史中起了重要作用,其權(quán)勢越來越大,地位也越來越高,稱號由“叔父攝政王”進為“皇叔父攝政王”,直至“皇父攝政王”,等于就是太上皇了。年幼的順治皇帝形同虛設(shè)。

天有不測風(fēng)云,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行獵時墜馬跌傷,醫(yī)治不得要領(lǐng),十二月初九日死于喀喇城,享年39歲。靈柩運回北京,順治帝追尊他為義皇帝,廟號成宗。多爾袞的葬禮依照皇帝的規(guī)格辦理,埋葬在北京東直門外。

政治舞臺的幕后,隱藏的是鮮血淋漓的殘殺。以權(quán)力爭奪為中心內(nèi)容的宮廷矛盾,沉寂數(shù)年之后,又以多爾袞之死為突破口,猶如火山一樣爆發(fā)出來。

順治八年正月,多爾袞的貼身侍衛(wèi)蘇克薩哈向順治皇帝遞上一封檢舉信,揭發(fā)多爾袞生前曾與黨羽密謀,企圖率兩白旗移駐永平(今河北盧龍縣),“陰謀篡奪”;又說他偷偷制成了皇帝登基的龍袍服裝,家中還收藏著當皇帝用的珠寶。

這時,只有13歲的順治皇帝,第一次親理朝政。他召集王爺大臣密議,公布鄭親王濟爾哈朗等的奏折,歷數(shù)多爾袞的罪狀,主要是“顯有悖逆之心”。少年天子福臨向諸位王爺宣告說:“多爾袞謀逆都是事實。”于是,多爾袞被撤去帝號,連他的母親及妻子的封典都被削奪了。

當時在北京的意大利傳教士衛(wèi)匡國在《韃靼戰(zhàn)紀》中記載說:“順治帝福臨命令毀掉阿瑪王(多爾袞)華麗的陵墓,他們把尸體挖出來,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腦袋,暴尸示眾,他的雄偉壯麗的陵墓化為塵土?!?943年夏天,盜墓者曾將多爾袞陵墓的正墳挖開,只見地宮中擺放著一只三尺多高的藍花壇子,里面放著兩節(jié)木炭。當時看管墓地的汪士全向盜墓者解釋說:“九王爺身后被論罪,其中的金銀元寶都被掘去,據(jù)說墳地遭過九索(挖抄九次)。壇子是骨灰罐,是一個虛驚位(象征性的尸棺)?!庇纱丝梢?,順治皇帝對多爾袞的仇恨有多深。

順治帝福臨仇恨多爾袞,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多爾袞的確是想當皇帝的,暫時沒當皇帝只是一種策略而已,但對小皇帝卻是個寢食不安的威脅。順治五年十一月,他憑借自己的權(quán)力,再加皇叔父攝政王為皇父攝政王,用皇帝的口氣批文降旨。當時人寫的《湯若望傳》說:“他穿的是皇帝的服裝。”順治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在他的操縱下,追封自己的生母、努爾哈赤的大妃納喇氏為太皇太后,他自己則完全以皇帝的面目出現(xiàn)。順治十二年,福臨在對諸王大臣回憶當時的事時說:“那時攝政王攝政,朕只是拱手做點祭祀的事,凡是國家的大事,朕都不能參與,也沒有人向朕報告?!倍酄栃栆坏C會得手,親自登上皇帝寶座,沒有任何理由排除這種可能。

逮殺豪格后強占他的妻子,是多爾袞引起福臨憤怒的一個重點。順治元年四月,以往支持豪格的正黃旗頭子何洛會,向多爾袞告發(fā)豪格圖謀不軌,說豪格后悔當初在繼位大事上有失謀算。其中有一句侵犯多爾袞的話說:“我豪格恨不得扯撕他們的脖子。”多爾袞以“諸將請殺虎口王(豪格)”為由,企圖謀殺豪格。由于他的同胞弟弟順治小皇帝哭泣不食,才得以免死。順治五年,反對豪格的人建議將豪格處死,多爾袞假惺惺地說:“如此處分,實在不忍!”便將豪格幽禁起來,這等于判了豪格無期徒刑。數(shù)月后,豪格就不明不白地慘死在獄中。順治七年正月,多爾袞強迫豪格的福晉(妻子)博爾濟錦氏做自己的妃子,又害怕此事貽笑后人,就秘密布置大學(xué)士剛林在史檔中不要留下任何痕跡。

在對叔叔的清算中,小皇帝順治終于開始了自己正式的皇帝之路,從此君臨天下,大權(quán)獨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旅游| 高平市| 祁连县| 仪陇县| 房产| 武穴市| 张北县| 辽阳县| 朝阳市| 鹰潭市| 秭归县| 汉川市| 邓州市| 瓦房店市| 瓦房店市| 石嘴山市| 固原市| 皮山县| 关岭| 同仁县| 固原市| 延长县| 阳西县| 西乌珠穆沁旗| 醴陵市| 商河县| 昔阳县| 宽甸| 梅州市| 偏关县| 武强县| 内江市| 永年县| 芦溪县| 富阳市| 靖西县| 宜良县| 通州区| 温州市| 南昌市| 广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