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改革開放的若干認識問題
- 袁木
- 7274字
- 2019-01-04 08:41:32
八、關于“歷史的偉大轉折”
這一章寫了兩節。第一節,講的是從粉碎“四人幫”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兩年,由于當時黨中央主要領導同志繼續犯有“左”的錯誤,撥亂反正雖有進展但又受到了嚴重阻礙,因此這兩年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是在徘徊中前進的兩年。第二節,講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建國以來我們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對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和深遠影響,必須作出充分的、足夠的估計。下面就圍繞著這兩點中心意思,講一些情況和意見。
第一,《決議》對我們黨粉碎“四人幫”這場斗爭的意義,對這場斗爭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對當時黨中央主要領導同志在這場斗爭當中所起的作用,都作了正確的論述和評價,同時也糾正了過去在這個問題上的一些不正確的提法。《決議》的寫法更加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講得更全面更科學更準確了。《決議》是這樣寫的:“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這是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長期斗爭取得的偉大勝利”。關于粉碎“四人幫”這場斗爭的意義,《決議》仍然沿用過去的講法,肯定了這場斗爭的勝利“從危難中挽救了黨,挽救了革命,使我們的國家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決議》在這個問題上突出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作用,強調了它是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強調了這場斗爭的勝利是同黨和人民的長期斗爭分不開的。這也就是說,任何時候,任何事情,都不能脫離黨的集體,尤其不能脫離人民。這些觀點是完全符合歷史事實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的,從而也是完全正確的。
我們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沒有老一輩革命家、廣大干部、廣大黨員以及廣大人民群眾長時期地堅持同“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傾錯誤領導以及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斗爭,如果沒有這樣的群眾基礎,特別是如果沒有在粉碎“四人幫”前夕發生的以天安門為中心的遍及全國各地的悼念周總理、聲討“四人幫”、擁護鄧小平同志正確領導的強大群眾斗爭,假如沒有當時那場革命群眾運動為粉碎“四人幫”奠定了偉大的群眾基礎,我們能夠不流一滴血、不費一槍一彈地就把“四人幫”粉碎掉嗎?
這里,有必要簡略地回顧一下歷史。自從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之后,我們的周恩來總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當時周總理就曾經提出過要批判極“左”思潮的正確意見,雖然這種意見后來受到了壓制,但是在群眾當中有很深的影響。周總理主持工作期間,由于對“文化大革命”的許多錯誤做法進行糾正,曾經使我們的工作一度出現很好的轉機。緊接著來了個“批林批孔”。大家知道,江青、王洪文他們搞的那個“批林批孔”就是要批“周公”,就是要打倒我們的周總理,使周總理的工作遭到了很大的困難。到了1975年,周總理病重,鄧小平同志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對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教育、科學、文化、軍事和黨的組織等各方面進行整頓,實質上就是對“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進行系統的糾正。1975年的工作確實有了很大的變化,廣大群眾的覺悟也在這一年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家越來越對“文化大革命”的許多錯誤做法有了認識。在后來的所謂“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中,人們更是越來越清楚地看出了江青一伙的反革命面目。正因為這樣,所以周總理逝世不久,才發生了天安門事件這樣的偉大革命行動。在這個浩浩蕩蕩的規模很大的群眾運動中,人們寫了那么多具有飽滿激情的革命詩詞,發表了那么多熱情洋溢的演說,矛頭都是指向“四人幫”的。很明顯,在那種情況下,江青一伙在廣大人民群眾當中已經變得很孤立了,越來越孤立了。沒有這樣一個條件,能夠不流一滴血、不費一槍一彈就粉碎“四人幫”嗎?還有,毛澤東同志對重用林彪、江青一伙當然負有主要的責任,但他最終沒有把最高領導權交給“四人幫”,并且對他們進行過多次的嚴厲批評,這對于能夠很快地把“四人幫”搞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因此,我們說《決議》對這段歷史論述,更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就是它既沒有抹殺個人的功勞,同時又把個人所起的作用放到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邊來考察,正確地表明了這絕不是某一個人下一個決心就能夠完成的歷史任務。沒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沒有我們黨的長期斗爭,沒有老一輩革命家同林彪、江青一伙的長期斗爭,沒有毛澤東同志所起的重要作用,沒有這一切條件,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就要發生很大的困難。當然,“四人幫”倒行逆施,早已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他們最終是要被人民掃進歷史的垃圾堆的,但歷史的具體發展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的了。
第二,《決議》對粉碎“四人幫”之后,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一段時間內,當時黨中央主要領導同志的錯誤,講了六句話,這就是:1.推行和遲遲不改正“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2.壓制1978年開展的對撥亂反正具有重大意義的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3.拖延和阻撓恢復老干部工作和平反歷史上冤假錯案的進程;4.在繼續維護舊的個人崇拜的同時制造和接受新的個人崇拜;5.由于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和繼續“左”的錯誤的影響,黨的十一大沒有能夠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政策和口號,反而加以肯定;6.對經濟工作中的求成過急和其他一些“左”傾政策的繼續負有一定的責任。這最后一句講得很輕,明顯地表示了這方面的錯誤責任不能由一個人來負。應該看到,《決議》指出的這些錯誤,是實事求是的,也是留有余地的。
還應該看到,上述問題絕不是一般性的問題,而是重大的是非問題、原則問題。我們大家可以聯系歷史的實際來回想一下:如果“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不推倒,人們的思想還受著教條主義的嚴重束縛,毛澤東同志晚年所犯的“左”的嚴重錯誤不能糾正,那么,我們黨的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又怎么能夠確立得起來呢?如果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不沖破種種阻撓而在全黨全國開展了起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認識論原則不被黨內外更多的干部和群眾所了解和接受,那么,我們撥亂反正的各項實際工作又怎么能夠在全國范圍內高屋建瓴、勢如破竹地推向前進呢?如果歷次政治運動中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中被錯誤打倒的大批干部不解放,不恢復工作,歷史上造成的大批冤假錯案特別是像“天安門事件”這類冤案不平反,那么,我們又怎么能夠恢復、鞏固和發展全國安定團結、人民心情舒暢的政治局面呢?如果給全黨和全國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舊的個人崇拜現象不結束,新的個人崇拜又接踵而來,發揚民主、實事求是、解放思想這一切都無從談起,那么,我們又怎么能夠從根本上恢復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呢?如果“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政策和口號一直繼續下去,“左”的錯誤的流毒和影響不肅清,這樣的所謂“革命”還要再次以至多次地進行,那么,我們又怎么能夠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呢?毫無疑問,這一系列的問題,是每一個有政治頭腦的人都可以提出來的問題,也是為這幾年的實踐已經作出了歷史性回答的問題。正因為這樣,這次十一屆六中全會在分清歷史是非的基礎上,對中央主要領導成員的改選和增選,就像全會公報所說的,“對于加強中央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的集體領導和團結一致,保證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正確路線和方針政策的充分實現,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們大家都知道,對于這次中央的人事更動,黨內黨外的反應很熱烈,絕大多數同志都很擁護,人們一致認為這件事是恢復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的充分體現,同時也表明了我們的黨中央是緊密團結的,是堅強有力的,是有著高度的自信心的。
第三,在起草和討論這次《決議》的過程中,中央有的領導同志曾經講過,從粉碎“四人幫”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兩年期間有十件撥亂反正的大事,都是黨內老一輩革命家提出、堅持或者大力支持才辦成的。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現在的兩年半,也可以列舉出十二件重大的決策,幾乎全是老同志提出,事先同大家交換意見,然后經黨中央集體決定的。這二十二件大事或重大決策,在全黨全國已經是公開的,是人所共知的。但把它們放在一起,連接起來一看,再結合學習《決議》,人們就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決議》關于這一章的論述是多么的正確和具有說服力,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什么在我們黨建國以來的歷史上具有偉大轉折的深遠意義,這次十一屆六中全會所作的決議和關于中央人事更動的決策又是多么的正確和必要了。
先說一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兩年間的十件大事。
第一件,粉碎“四人幫”以后,葉劍英、李先念等同志多次堅持要鄧小平同志出來工作,反映了黨內外廣大干部和群眾的呼聲,起了取消繼續“批鄧”的積極作用。
第二件,1977年2月,鄧小平同志贊成許多同志的意見,鮮明地表示反對“兩個凡是”,指出它是違背馬克思主義的,這件事在群眾中廣為流傳,成了我們解放思想的先導。
第三件,在1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陳云等同志正式提出要讓鄧小平同志出來工作,要為天安門事件平反。他們的建議這次雖未成功,但在廣大干部和群眾中發生了重大影響,實際上成了開始撥亂反正的一個序幕。
第四件,1977年10月,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要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而“兩個凡是”是假高舉,這就使人們認清了“兩個凡是”的實質。
第五件,1977年8月黨的十一大前后,葉劍英同志、鄧小平同志、陳云同志、聶榮臻同志、徐向前同志、譚震林同志等許多老同志,一起出馬,紛紛寫文章或講話,宣傳我們黨和毛主席一貫倡導的實事求是的作風。這就進一步沖破了“兩個凡是”的框框,在全黨展開了大規模的思想上、理論上的撥亂反正。陳云同志的重要文章《堅持實事求是的革命作風——紀念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在全黨和全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胡耀邦同志這時主持中央黨校的工作,親自組織和支持了許多重要文章的寫作,起了重要的作用。后來他主持中央組織部的工作,以很大的勇氣和毅力提出和貫徹了不論什么時候、不論誰批準過的冤假錯案都要平反的主張,有力地推動了全國平反冤假錯案和撥亂反正的工作。
第六件,1977年10月粉碎“四人幫”一周年的時候,《人民日報》發表黨校三位同志在胡耀邦同志和其他許多同志的支持和幫助下寫的題為《把“四人幫”顛倒了的干部路線的是非糾正過來》的文章,這是大批地解放干部的輿論先聲。這篇文章發表以后,一個月中接到了一萬多封表示擁護的來信。
第七件,1978年5月,展開了關于真理標準的討論。6月2日,鄧小平同志公開出來表示支持,這引起了建國30年來理論界、思想界的思想大解放,為三中全會作了最好的思想準備。
第八件,1978年9月,鄧小平同志到東北視察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提出了全黨工作重點要準備轉移到四個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意見。三中全會經過討論,把它確定為全黨的方針,斷然停止了“以階級斗爭為綱”這個口號的使用,實行偉大的戰略轉移。
第九件,1978年10月到1979年1月,鄧小平同志訪問日本、美國,再訪日本,打開了反霸斗爭的新格局,同時提出了要對越南的挑釁進行自衛反擊,這是我國外交上的重大的根本性的決策。
第十件,三中全會上大規模地平反冤假錯案,確定少宣傳個人的方針,肯定我們黨重新確立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這些都是老同志在會前和會議中間提出,經過同大家反復商量,然后經黨中央集體討論定下來的。
從以上這十件撥亂反正的大事中完全可以看出,廣大干部特別是老干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的兩年中的確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大家都知道,鄧小平同志在這個過程中作出了最大的貢獻,葉劍英、李先念、陳云、胡耀邦等同志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這些重大的決策的作出及其實施,使一度還在繼續的“左”的錯誤得到了逐步的堅決的糾正。
再說三中全會以來的十二件重大決策。這些在時間上離我們更近,可以講得更簡略些,有的只講個題目就行了。
第一件,重申四項基本原則,這是鄧小平同志代表黨中央專門作的報告。它是保證我們的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性問題。
第二件,根據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加快發展農業的決定,進一步放寬農村政策,以建立和健全各種聯產計酬責任制為中心,改善農村集體經濟的經營管理,因地制宜地發展多種經濟成份,恢復農村集市貿易,恢復和適當擴大自留地,等等。這些政策的實行,是農村形勢發展較快較好的決定性因素。
第三件,確定和堅持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在這個問題上,起了重大作用的是陳云、李先念等同志。
第四件,為劉少奇等同志平反昭雪,大量地、正確地抓緊處理歷史遺留問題。
第五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
第六件,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體制,健全黨的領導制度。
第七件,討論和學習黨章修改草案,貫徹《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端正黨風。陳云同志說,黨風問題是關系到執政黨生死存亡的問題。
第八件,加強中、青年干部的培養和提拔,要在革命化的前提下實現干部的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
第九件,討論和確定了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區的工作任務和方針。“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民族關系遭到嚴重破壞,這是撥亂反正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十件,決定起草歷史決議,總結歷史經驗。
第十一件,依法審判了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十名主犯,開除了康生、謝富治的黨籍。
第十二件,確定了經濟上要進一步調整,政治上要進一步促進安定團結的方針。
以上這十二件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能不能把撥亂反正的歷史任務不斷推向前進的重大決策,也都是老一輩革命家提出,經過黨中央集體討論,共同作出的決定。
大量的事實充分證明,中央領導同志中間的絕大多數同當時還在繼續“左”的錯誤的中央主要領導人之間的分歧,是原則問題、方針問題、基本理論問題的分歧。有的人看不到問題的實質,而把它庸俗化為個人權力之爭,只能證明他自己是個很庸俗的人,根本分不清楚什么問題是原則問題,什么問題不是原則問題,腦子里想到的就是權啊權啊權啊,這種錯誤的看法也是“文化大革命”惡果的反映。林彪、“四人幫”散布“有權就有一切”,“沒權就喪失一切”,把人們思想里頭、靈魂里頭的最骯臟的東西加以理論化、合法化,它造成的后果之嚴重,至今還不時地顯露出來,根本不考慮什么原則,什么理論,想到的就是權、權、權,位、位、位,因此,在觀察這樣重大的問題時,就很容易很自然地把這種庸俗的觀點流露出來了。黨中央所采取的重大原則、方針、決策和基本理論,由于得到黨內干部絕大多數的同意,這次中央全會可以說全體到會同志都同意,同時也得到了人民的絕大多數的同意,因此,就有了這樣一個條件,這樣一個基礎,我們黨這次的十一屆六中全會能夠開得這么成功。這次全會作出的《決議》和中央的人事更動,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做出來的。
第四,學習《決議》特別是關于《歷史的偉大轉折》這一章,最重要的是必須聯系工作實際和思想實際,真正弄懂弄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所采取的路線和重大的方針政策為什么是正確的,為什么是合乎歷史發展的要求的,真正從思想上解決好同黨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的問題,堅決按照黨的正確路線和方針政策辦事。首先是全黨同志和廣大的干部做到了這一點,我們的各項工作就一定能夠做得更加生氣勃勃,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就一定更加大有希望。
我們大家都應該認真地想一想,議一議,看看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是怎樣確定下來的,不這樣確定行不行?舉例來說,三中全會提出的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方針究竟對不對,假如我們不解放思想,不實事求是,還受到過去那種個人崇拜盛行時期教條主義思想的束縛,我們能不能前進?再譬如說,三中全會確定把全黨全國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這個戰略轉移對不對,過去我們沒有轉移好的教訓是什么,今后應該繼續注意防止哪些干擾以保證工作重點毫不動搖,如果過幾年我們的經濟工作還沒有一個比較顯著的變化,到那個時候情況和問題將會怎么樣?再譬如說,冤假錯案該不該平反,干部政策該不該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該不該落實,領導班子該不該調整和加強,現在這些問題解決到了什么程度,還要不要繼續解決?再譬如說,經濟調整和農村放寬政策是大家很關心的問題。我們的經濟調整已經取得了哪些成果,今后還應該怎樣繼續調整?農村放寬政策為什么會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今后還應該如何堅持和注意解決好哪些新出現的問題?我們大家都應該進一步關心和研究這些問題。
這里想著重指出的一點是,中國農民長期受黨的領導和教育,有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覺悟,有辦好集體經濟的積極性,他們主要的不是想擺脫社會主義道路,而是想要擺脫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和各種不合理的負擔。農民為什么歡迎各種形式的聯產計酬責任制,不少地方的農民為什么歡迎包產到戶或大包干,就是因為這些辦法使他們擺脫了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和不合理的負擔。我們農村干部的絕大多數是好的,但是那種吃大鍋飯的制度不改,必然使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不參加勞動,多吃多占,增加農民的負擔。各地農村推行聯產計酬責任制的形式,當然也要因地制宜,不要搞一刀切。現在,凡是聯產計酬責任制搞得比較好的地方,農村面貌立即發生了大變化。有個別地方在這個問題上至今還有頂著不干或撒手不管的,這兩種傾向一定要迅速加以糾正。
現在有一種空氣很不好。黨的文件不好好看,實際情況也不作調查了解,議論起問題來只憑個人的感想或一知半解,甚至只憑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就那么你一言、我一語地發牢騷,一說就能引起一大堆的不滿意。這種空氣渙散人心,很不利于同黨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不利于提高黨的戰斗力。經過對《決議》的學習,我們大家都應當共同來把這種空氣變一變,徹底地變一變。還有個別人對強調要和黨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很不以為然,說什么這不又同林彪講的那個“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一樣了嗎?如果不是出于惡意,確實是思想上分不清楚界限,提出這種問題也真叫人有點哭笑不得!任何一個共產黨員,不論你擔任什么職務,都必須執行黨中央和各級黨委的決議,都必須執行“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的統一紀律,這是無條件的。這同林彪用他那個話來宣揚所謂的“句句是真理,句句照辦”,來搞個人崇拜,來借以搞他篡黨奪權的陰謀,怎么就是一回事了呢!無產階級政黨必須有統一的思想、統一的行動和嚴格的紀律,否則就不能領導和團結人民去戰斗。我們一定要在繼續發揚黨內民主的同時,堅決維護黨的統一紀律,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