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左手財富,右手幸福——什么是幸福的團隊(1)
- 幸福的團隊才是好團隊
- 王立
- 4915字
- 2018-04-10 10:48:12
雖然中國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很多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的“幸福感”水平沒有與經濟發(fā)展相協(xié)調的步伐。
建設“幸福中國”已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發(fā)展趨勢,一些政府、企業(yè)等組織已經轟轟烈烈地展開了“幸福運動”,而越來越多的團隊,也開始將建設幸福型團隊作為其現(xiàn)階段發(fā)展的重要目標。
【職業(yè)幸福感,影響你一生】
所謂職業(yè)幸福感,是指主體在從事某一職業(yè)時基于需要得到滿足、潛能得到發(fā)揮、力量得以增長所獲得的持續(xù)快樂體驗。
工作,幾乎占據了我們生命的1/3。生活得幸不幸福,和工作是否幸福休戚相關。有關調查結果顯示,中國職場人士的工作幸福感并不是很強,整體工作幸福指數(shù)處于中等偏下狀態(tài),工作中的負面情緒比較多,包括憤怒、受到威脅、痛苦、擔驚受怕、氣餒等。
“太累了。”
“工作指標太高了,根本沒法干。”
“我以前很喜歡這份工作,可現(xiàn)在覺得越做越沒勁了”……
諸如此類的埋怨在職場中不絕于耳,專家稱這是“職場幸福感”缺失的表現(xiàn)。有調查顯示,在信息更新迅速、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每個人都承受著高于以往數(shù)十年的心理壓力,70%的職場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職業(yè)倦怠,這使得他們遠離了“職場幸福感”。
那么,對于職場中人來說,職業(yè)幸福感來自什么?要如何創(chuàng)造職場幸福感?
1.職場上的“幸福在哪里”游戲
幸福究竟是什么?是一個客觀實體?抑或是一種主觀感覺?究竟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假如不了解幸福的實質,所謂的追求幸福就是盲目的。
首先,人們的幸福感主要與人們的需求和期望值有關,幸福感會隨著人們需求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例如,在人們饑餓的時候,能讓他吃上飽飯,他就會感到幸福;人們在貧窮的時候,給他能夠讓他過上好生活的金錢,他就會感到幸福;當人們物質極大豐富的時候,即使再如何增加經濟收入,他也不會感到幸福,但如果讓他實現(xiàn)自身價值,他將會更加幸福。
所以,人們的幸福感是和人們的需求相關的,而職業(yè)幸福感是和人們的職業(yè)需求相關的,正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所講的,“人們的需求是有層次的”,當人們追求低級需求并實現(xiàn)時,人們會感到幸福,會去追求高層次的需求,這時再用低級別需求的滿足去刺激,并不會讓他感覺到快樂,只有更高級別的需求也實現(xiàn)了,他才會感覺到幸福。
另一方面,人們對職業(yè)需求程度的期望值是不同的,這種不同會帶來不同程度的職業(yè)幸福感。例如,一個人希望每月收入10000元,另一個人希望每月收入5000元,當他們都收入8000元時,一個會不滿足,而另外一個人則會非常的滿足。因此,職業(yè)幸福感是和人們的期望值有關的。
所以說,職業(yè)幸福感,其實是一種主觀感受,是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
一位培訓公司的課程顧問告訴我,她最近準備辭職,理由是工作太累,經常要加班,一天工作14個小時是很平常的事,自己已經有近半年基本沒有休息過了。她說:“每天早上醒來,一睜開眼睛,就會想起怎么做也做不完的工作,一天到晚,好像總有條狼追著似的,覺得非常痛苦。這樣的工作太累,壓力太大,所以感覺不到一點工作的快樂。現(xiàn)在看見別人在街上溜達,我特羨慕,什么時候我也能有這樣悠閑的腳步?所以,我想找一份輕松的工作。”
在一些白領看來,累人的工作不會有幸福。那么,是不是清閑輕松的工作就幸福了?
某企業(yè)公司的總經理秘書,是某名牌大學畢業(yè)的高材生,工作已經三年多了。她雖然有“總經理秘書”的頭銜,但一天到晚沒有多少事可做。很多朋友羨慕她工作輕松,但她卻因為找不到機會、看不見希望而于心不甘。
這天上午總經理在開會,她沒什么事可干,只好像往常一樣在網上瀏覽新聞和八卦消息,消磨時間。
11點多,總經理開完會出來,對她說自己下星期一去上海出差,讓她把上海的兩個客戶的合同找出來。
“您坐飛機去嗎?”她問。
“是的,打算乘星期一下午3點多的飛機。”總經理說。
“那我?guī)湍ビ啓C票吧?”她主動地說。
“不用了,我這里有訂票處的電話,回頭你幫我下樓去取就行了。”總經理說。
她只好怏怏地回到自己的辦公室?guī)涂偨浝碚页瞿莾煞莺贤?
總經理在,她感到無所事事,總經理出差之后她會是無聊。
盡管她的工作很輕松,但這沒有任何意義,因為自己的價值無法體現(xiàn)。
只要稍有點上進心的人,都不會心甘情愿做這樣的工作。
因此,職場上并不是所有輕松的工作都能帶來幸福,與工作強度相比,工作成就感與幸福感的關聯(lián)度更大。
另外,同一件事情,對我來說是幸福,對你來說可能沒有絲毫的幸福可感,這就導致了很多人認為幸福不可定義,就像“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幸福的認識也是不同的。
幾個朋友聚會。
十多年未見面了,大家都異常興奮,在茶香氤氳的包間里,與會者彼此親切地詢問著對方的近況。
閑聊中,當問起了各自的職業(yè)時,在坐者都想從別人那里尋找一些職業(yè)幸福感。
張三在搞房地產生意,短短幾年,已有數(shù)百萬的資產,大家對他敬佩有加,言語間極其恭維。誰知他卻搖頭嘆息道:“房地產這個職業(yè)真不是人干的,競爭激烈,風險巨大,今天腰纏萬貫,也許睡一覺起來,就成了身無分文的窮光蛋。還是你們好,都有固定的工作,穩(wěn)定的收入。”張三在說這話時態(tài)度極其誠懇,在他的眉宇間隱隱透出一股滄桑無奈之感。
李四在銀行工作。金融機構是多少人垂涎的職業(yè),不光收入高,環(huán)境好,工作也輕松體面。誰料他接到話茬后抱怨了起來:“有什么好,每天都像坐牢似的蹲在鐵籠子里,不但沒有一個休息日,還得整天看著領導的臉色行事。精神時時處于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唯恐出現(xiàn)什么差池。那都是跟錢相關的,出了錯誤得自己掏腰包。”他一說完,就兩手向前一攤,擺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
接下來是王五,才過而立之年的他是某實權機關的副局長,工作讓人羨慕不已。按理說他應該感到幸福,感到非常滿足才是,豈想他也滿腹牢騷:“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什么工作都得請示匯報,自己根本做不了主。為了仕途前程,還不得不察言觀色,曲意奉承。更惱火的是每天都有沒完沒了的應酬,累呀!想想還不如做一個普通老百姓。”王五說完長長地嘆了口氣,端起茶杯又放了下來,一臉痛苦不堪的神情。
由此可見,我們總是習慣去羨慕別人的職業(yè)幸福,而忘了生活中有得必有失,每一個人的每一種擁有必然是以失去另一種所得為代價。
我們一定要明白,幸福從來不是一個固定的實體。如果得到財富、地位、健康、美貌、事業(yè)成功等其中任何一種,便得到了人生的幸福,那么我們就不會有這么多的不快樂了。
因此,幸福是主觀的,同時,也是相對的。
在你尋找職業(yè)幸福感前,首先要明白以下幾點。
第一,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幸福觀。
與自己或他人相比都可能會產生幸福感。個體生命發(fā)展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幸福來源,對于幸福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幸福快樂的感覺是需要自己去調節(jié)心態(tài),去發(fā)現(xiàn),去找尋,去創(chuàng)造,去珍惜的。
第二,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待工作。
世事也許并不盡如人意,我們對目前的工作可能的確毫無興致可言。倘若如此,我們還不如放手,趁早打點行裝,易地再戰(zhàn)。因為一旦你對工作完全失去了興趣和信心,繼續(xù)下去也無多大意義。但,很多時候,情況并非如此。我們的工作并不是沒有價值,我們對工作也不是毫無興趣。與其感嘆工作中種種的不如意,不如靜下心來想想如何努力將它做得更好,做到盡可能的完美。畢竟工作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生存的必須品,還是我們實現(xiàn)自我的重要途徑。
第三,與自己比,而不是與別人比。
中國有句俗語說:人比人,氣死人。在這個推崇競爭的時代里,我們很容易將自己與別人相比。比,是有兩面性的。在理性的范圍里,比能促使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以及別人的優(yōu)勢,從而推動自我的完善和進步。比還可以營造出爭先恐后的氛圍,是個人和集體進步的源泉之一。但,一旦超出了理性的范圍,比就可能適得其反。如果老是拿己之短比人之長,自我認同感會受到打擊,致使自己灰心喪氣或者忿忿不平。無論是妄自菲薄還是憤世嫉俗都不是良好的工作和生活心態(tài)。所以,我們應該和自己比,拿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拿明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只要自己一直在進步,在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就行了。
第四,不要抱怨。
無論我們現(xiàn)在年齡幾何,從事什么工作,都應該學會感恩,感謝現(xiàn)在所擁有的這一切。有時我們會覺得現(xiàn)在擁有的,不算什么,但換一個角度,從比我們目前狀態(tài)差一些的人的角度去看,就會發(fā)現(xiàn),對方會因為不如我們擁有得多,而羨慕我們。
雖然從各方面來講我們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離自己理想的那個目標有差距,但與其抱怨,不如選擇理性地分析和適當?shù)臐M足。抱怨是最無能的表現(xiàn),并且于事無補。我們不如享受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繼而以健康地心態(tài)積極地尋找提高的途徑。
第五,請對自己的職業(yè)做一個長遠而科學的規(guī)劃。
職業(yè)是關乎一個人人生發(fā)展的重大事件。人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職業(yè)體驗中度過的。一個長遠而科學的職業(yè)規(guī)劃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越是趁早發(fā)現(xiàn)自己的職業(yè)興趣、職業(yè)價值觀、職業(yè)優(yōu)勢能力,就能越早地找到與自己匹配的目標工作,越容易在這份工作中體會到幸福感。
與其在職場中橫沖直撞,到處碰壁,或摸著石頭過河,不如借助職業(yè)規(guī)劃的幫助,適時地描繪出目標明確、道路清晰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藍圖,然后集中精力去實現(xiàn)這個藍圖。
2.職場幸福的五大共性
雖然幸福是主觀的,甚至是有點抽象的,雖然幸福的來源各有各的不同,但是,如果把它放在職場這一范疇內去考量,還是可以總結出一定共性的。幸福的共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利益得到充分獲取。
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成千上萬種,但其中一種關系是最根本的,那就是利益關系。如果一個人的利益得不到充分的獲取,其余的一切關系都將成為浮云,也就談不上什么快樂。因此,利益的獲取是快樂生活的第一站。
第二,生活得到充分保障。
我們可以把每個人的生活簡單地分為兩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質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礎,而精神生活則是物質生活的升華。無論在何時何地,若這兩種生活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快樂就無從談起。物質生活的匱乏,更是常常使人陷入痛苦的深淵。
第三,意愿得到充分表達。
20世紀20年代,著名的“霍桑實驗”告訴全世界,人除了金錢,還需要情感層面的東西。尤其是情感層面的溝通,能使人的意愿得到充分表達。相反,當一個人的意愿得不到充分表達時,即便有富足的物質生活,也不會感到真正的快樂。
第四,人格得到充分尊重。
如果說意愿是一個人后天的需要,那么人格就是一個人先天的要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以及存在價值,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如果人的這一需要得到滿足,就會感到快樂。
第五,價值得到充分實現(xiàn)。
體現(xiàn)自我價值是一個人的最高追求。當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得到充分體現(xiàn)的時候,這個人注定是快樂的。而這種快樂超越了物質,超越了情感,將人們的幸福指數(shù)推向了巔峰。
第六,如果說健康和快樂是幸福的本質,那么,職場上的美麗就是幸福的附加值。
提起“美麗”二字,大家都會聯(lián)想到美女、帥哥等詞,職場上的“美麗”與之不同,包含了兩個層面的美:一是形象氣質的美,一是心靈的美。對幸福而言,這兩個“美”缺一不可。形象氣質的美能帶給你萬眾矚目的愉悅;而心靈的美則會帶給你自信和泰然。當一個人擁有這兩種美的時候,他的職場生涯會更加幸福。
那么,這六個共性來自何處?
首先,它們一定來自一個和諧溫馨的團隊。
判斷個人職業(yè)幸福感的好壞,最主要是看你處在一個什么樣的團隊中,以及你在團隊中的融入程度。一個和諧溫馨的團隊能讓人產生一種凝聚力,發(fā)揮團隊成員的愛好特長,將個人的能力發(fā)揮盡致,達到1+1﹥2的效果,達到“圓滿完成任務,高度實踐過程”的目的。
同時,好的團隊,不但要有融洽的同事的關系,和諧的干群關系,管理者的融入程度也是至關重要的。好的管理者會積極參與團隊的建設,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推動團隊的和諧,促成團隊成員之間的和諧相處,帶領每一位員工體會職業(yè)幸福感。
稻盛和夫有一段發(fā)自內心的話:“公司并不是經營者個人追求夢想的地方,無論現(xiàn)在還是將來,公司永遠是保障員工生活的地方。在追求全體員工物質與精神的幸福的同時,為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作出貢獻。企業(yè)首先是員工的企業(yè),其次才是股東的企業(yè)。”
二,它們來源于自我的成長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生活中,值得我們敬重與感激的人或物有很多。之所以有人總覺得生活虧待了自己,是因為其過分的強調了自我,弱化了別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