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味品生產工藝與配方
- 張秀媛
- 569字
- 2019-01-04 05:58:49
第三章 醬 油
醬油又稱“清醬”或“醬汁”,是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為主要原料,經過微生物酶的作用,發酵水解生成多種氨基酸及各種糖類,并以這些物質為基礎,再經過復雜的生物化學變化,形成具有特殊色澤、香氣、滋味和體態的調味液。近代研究表明,醬油中不僅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而且含有許多生理活性物質,且有抗氧化、抗菌、降血壓、促進胃液分泌、增強食欲、促進消化及其他多種保健功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深受歡迎的調味品之一。
醬油生產源于周代,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周禮·天官篇》中記載:“善夫掌王饋,食醬百有二十饔。”到明朝時,我國豆醬制造業已經相當發達。醬油是從豆醬演變和發展而成的,最早的醬油是用牛、羊、鹿和魚蝦肉等動物性蛋白質釀制的,后來才逐漸改用豆類和谷物的植物性蛋白質釀制。中國歷史上最早使用“醬油”這一名稱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葉嫩者,用姜絲、醬油、滴醋拌食”的記述。此外,古代醬油還有其他名稱,如清醬、豆醬清、醬汁、醬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曬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雙套油等。公元755年后,醬油生產技術隨鑒真大師傳至日本。后又相繼傳入朝鮮、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現在醬油生產在原料的合理使用、生產工藝的改革、生產設備的改進、生產周期的縮短、產品質量的顯著提高及原材料和煤電節約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