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味品生產工藝與配方
- 張秀媛
- 9228字
- 2019-01-04 05:58:46
第四節(jié) 常用食醋生產方法
一、一般固態(tài)發(fā)酵制醋
食醋的整個生產過程在固態(tài)條件下進行。制醋時需拌入較多的疏松材料如礱糠、小米殼、高粱殼及麩皮等,使醋醅疏松,能容納一定量的空氣。我國制作食醋的傳統(tǒng)工藝大都為固態(tài)發(fā)酵法。此法釀制的食醋醋香濃郁、口味醇厚,色澤好。采用此法制醋比較典型的產品有山西老陳醋、鎮(zhèn)江香醋等。
(一)生產工藝流程
一般固態(tài)發(fā)酵制醋生產工藝流程見圖2-10。

圖2-10 一般固態(tài)發(fā)酵制醋生產工藝流程
(二)工藝要點
1.原料配比(kg)
甘薯干(或碎米)100,細谷糠175,蒸料前加水275,蒸料后加水125,麩曲50,酒母40,粗谷糠50,醋酸菌種子40,食鹽7.5~15。
2.原料處理
甘薯干(或碎米)粉碎成粉,與細谷糠混合均勻,往料中進行第1次加水,隨加隨翻,使原料均勻吸收水分(潤水),潤水完畢后進行蒸料,加壓蒸料為150kPa蒸汽壓,時間40min。熟料取出后,過篩消除團粒,冷卻。
3.添加麩曲及酒母
熟料要求夏季降溫至30~33℃,冬季降溫至40℃以下后,進行第2次加水。翻拌均勻后攤平,將細碎的麩曲鋪于面層,再將攪勻的酒母均勻撒上,然后拌勻,裝入缸內,一般每缸裝160kg,醋醅含水量以60%~62%為宜,醅溫在24~28℃。
4.淀粉糖化及酒精發(fā)酵
醋醅入缸后,缸口蓋上草蓋。室溫保持在28℃左右。當醅溫上升至38℃時,進行倒醅,倒醅方法是每10~20個缸留出1個空缸,將已升溫的醋醅移入空缸內,再將下一缸醋醅移入新空出的缸內,依次把所有醋醅倒一遍后,繼續(xù)發(fā)酵。經(jīng)過5~8h,醅溫又上升到38~39℃,再倒醅1次。此后,正常醋醅的醅溫在38~40℃,每天倒醅1次,2天后醅溫逐漸降低。第5天,醅溫降至33~35℃,表明糖化及酒精發(fā)酵已完成,此時,醋醅的酒精含量可達到8%左右。
5.醋酸發(fā)酵
酒精發(fā)酵結束后,每缸拌入粗谷糠10kg以及醋酸菌種子8kg。在加入粗谷糠及醋酸菌種子2~3天后醅溫升高,應控制醅溫在39~41℃,不得超過42℃。通過倒醅來控制醅溫并使空氣流通,一般每天倒醅1次,經(jīng)12天左右,醅溫開始下降,當醋酸含量達到7%以上,醅溫下降至38℃以下時,醋酸發(fā)酵結束,應及時加入食鹽。
6.加鹽
一般每缸醋醅夏季加鹽3kg,冬季加鹽1.5kg,拌勻,再放置2天。
7.淋醋
淋醋是用水將成熟醋醅的有用成分溶解出來,得到醋液。淋醋采用淋缸三套循環(huán)法(工藝流程見圖2-11):甲組淋缸放入成熟醋醅,將乙組淋缸淋出的醋倒入甲組缸內浸泡20~24h,淋下的稱為頭醋;乙組缸內的醋渣是淋出過頭醋的頭渣,將丙組缸淋下的三醋放入乙組缸內浸泡,淋下的是二醋;丙組淋缸的醋渣是淋出了二醋的二渣,將清水放入丙組缸內,淋出的就是三醋,淋出三醋后的醋渣殘酸僅0.1%。

圖2-11 三套循環(huán)法淋醋工藝流程
8.陳釀
陳釀是醋酸發(fā)酵后為改善食醋風味進行的貯存、后熟過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醋醅陳釀,將加鹽成熟固態(tài)醋醅壓實,上蓋食鹽一層,并用泥土和鹽鹵調成泥漿密封缸面,放置20~30天;另一種是醋液陳釀,將成品食醋封存在壇內,貯存30~60天。通過陳釀可增加食醋香味。
9.滅菌及配制成品
頭醋進入澄清池沉淀,得澄清醋液,調整其濃度、成分,使其符合標準,除現(xiàn)銷產品及高檔醋外,一般要加入0.1%苯甲酸鈉防腐劑。生醋加熱至80℃以上進行滅菌,滅菌后包裝即得成品。
用這種釀醋工藝,一般每100kg甘薯粉能產含5%醋酸的食醋700kg。
二、酶法液化通風回流制醋
一般固態(tài)發(fā)酵法釀醋,自醋醅入缸后需要及時多次倒醅,以達到散熱和通氣的目的,采用人工倒醅方法勞動強度大,效率低。酶法液化通風回流新工藝,是利用自然通風和醋汁回流代替倒醅。本法的特點為用α-淀粉酶制劑將原料淀粉液化后,再加麩曲糖化,提高了原料利用率;采用液態(tài)酒精發(fā)酵,固態(tài)醋酸發(fā)酵的發(fā)酵工藝;醋酸發(fā)酵池近底處設假底,假底下的池壁上開設通風洞,讓空氣自然進入,利用固態(tài)醋醅的疏松度,使醋酸菌得到足夠的氧,全部醋醅都能均勻發(fā)酵;利用假底下積存的溫度較低的醋汁,定時回流噴淋在醋醅上,以降低醅溫,調節(jié)發(fā)酵溫度,保證發(fā)酵在適當溫度下進行。
(一)工藝流程
酶法液化通風回流制醋工藝流程見圖2-12。

圖2-12 酶法液化通風回流制醋工藝流程
(二)生產設備
1.液化及糖化罐
液化和糖化罐設備大體相同,可以單用,亦可先液化、后糖化,使用一種設備。
液化罐的結構如圖2-13所示,它可以用厚度為3~4mm的鋼板制成,直徑1.5m,高12m,容積為21m3,罐內置有攪拌器,其中心軸上安裝三檔橫葉板,攪拌器以2.2kW電動機轉動。罐邊近底部通入直徑為2.54cm的蒸汽管至罐的中心部,下邊鉆兩排孔徑4mm的小孔使蒸汽分布均勻。

圖2-13 液化罐的結構
1—傳動裝置;2—填料箱;3—傳動鋼架;4—進料環(huán)管;5—罐體;6—擋板;7—軸;8—半槳攪拌器;9—罐耳;10—槳式攪拌器;11—擱腳;12—蒸汽環(huán)管;13—支架
與液化罐相比,糖化罐內還安裝了一套蛇形冷卻管,用直徑2.51cm、長20m自來水管制成。糖化罐的結構如圖2-14所示,由五部分組成。

圖2-14 糖化罐的結構
1—傳動裝置;2—填料密封;3—法蘭接管;4—進料環(huán)管;5—電動機;6—傳動鋼架;7—入孔蓋;8—放料管;9—蛇管支架;10—罐體;11—槳式攪拌器;12—冷卻蛇管;13—溫度計插管;14—罐耳;15—軸(攪拌器軸);16—鉤形螺栓;17—排氣管;18—底軸承
(1)罐體 以4~6mm鋼板焊制而成;下部采用橢圓形封底,有4個支腿支撐,正中朝下設一放液口;罐上部焊上角鐵彎成的罐口;有平板圓蓋,蓋周圍的邊部與角鐵面有通孔,裝若干螺栓將平板圓蓋與角鐵罐口擰緊;蓋中心有攪拌軸穿入圓孔;蓋上還有加物料口、進液口、入孔、排氣孔等,該罐常壓操作。
(2)攪拌系統(tǒng) 為了使罐內物料均勻混合,通入蒸汽加熱均勻,需設計攪拌系統(tǒng),一般電動機、減速器、聯(lián)軸器裝在平板圓蓋上面特制的機架上,攪拌軸由下往上由圓蓋中心孔穿出,與聯(lián)軸器相連接;攪拌器通常是2~3檔直線橫葉板;攪拌轉速45~90r/min,這樣使密度大的物料不沉底,達到料液在運動中被酶分解的目的。
(3)蒸汽導入管 通入蒸汽的目的是加熱物料、淀粉液化及糖化及滅菌。所以蒸汽管從圓柱面底部進罐后,順著罐底的曲率彎成,噴氣管成圓環(huán)狀為好,圓環(huán)狀管朝下與鉛垂線對稱,按各15°~22.5°鉆兩圈孔,孔徑大小及數(shù)量視進氣管內徑尺寸而定;一般鉆孔總截面積略大于管內截面積即可,蒸汽管這樣布置防止了淀粉糊化“抓底”現(xiàn)象,使蒸汽與粉漿接觸更均勻。
(4)冷卻盤管 一般做成如圖2-14所示與圓罐同心的雙層蛇形螺旋結構,冷水自下而上通過冷卻管對罐內物料進行熱交換。這樣的結構,有降溫速率快、降溫各部均衡、不污染食品等優(yōu)點。
(5)溫度測量 一般用壓力式表頭顯示遙測溫度,或用玻璃水銀溫度計,采用圖2-14所示的溫度計插管,進行罐內液體品溫測量。
2.酒精發(fā)酵罐
酒精發(fā)酵罐罐體為圓柱形,底和蓋均為碟形封頭(底)或錐形結構,由于食品衛(wèi)生需要,用4mm不銹鋼材料制成。柱面上有溫度計斜插管、取樣口、冷卻水下進口和上出口,若容積為10m3以上,圓柱面上部還應設置入孔,以利于操作和設備維修;上封頭中心有洗滌液入口,上面還設料液和酵母入口、二氧化碳氣體排出口、上入孔及壓力表安裝口;下封頭中心為發(fā)酵酒精液出口兼洗滌液排放口;罐的支腿亦應該對稱布置在下封口靠圓周邊處。圖2-15所示為酒精發(fā)酵罐。

圖2-15 酒精發(fā)酵罐
1—壓力表;2—二氧化碳排氣口;3—料液和酒母入口;4—入孔;5—冷卻水出口;6—溫度計;7—發(fā)酵液和污水排出口;8—取樣口;9—冷卻水入口
3.醋酸發(fā)酵水泥池
醋酸發(fā)酵水泥池外觀呈圓柱形,如圖2-16所示。一級容積為30m3,高2.45m,直徑4m。距池底15~20cm處設一竹篾假底,把池分成兩層,其上裝料發(fā)酵,假底下盛醋汁,緊靠假底四周設直徑10cm風洞12個,對稱排列于池周圍。噴淋管上開小孔,回流液體用泵打入噴淋管,在旋轉過程中把醋汁均勻淋澆在醋醅表面;醋酸發(fā)酵池可用水泥建造,在內壁用白瓷磚砌成或用其他耐酸蝕無毒涂料做涂層,以防腐蝕和保證食醋衛(wèi)生無污染。

圖2-16 醋酸發(fā)酵水泥池
1—回流管;2—噴淋管;3—水泥池壁;4—木架;5—竹篾假底;6—水泵;7—醋液管;8—貯醋池;9—溫度計;10—出渣門;11—通風口;12—醋汁存留處
(三)工藝要點
1.原料配比(以30m3發(fā)酵池計料)
碎米1200kg;碳酸鈉1.2kg(碎米的0.1%);氯化鈣2.4kg(碎米的0.2%);細菌α-淀粉酶3.75kg(以每克碎米125U計,所用淀粉酶活力為40000U);麩曲60kg(碎米的5%);酒母液500kg(碎米的4%);麩皮1400kg;礱糠1650kg;醋酸菌種子液200kg;水3250L(配發(fā)酵醪用);食鹽100kg。
2.水磨與調漿
先將碎米浸泡1~2h,使其充分吸水膨脹,再將米與水按1︰1.5比例送入磨漿機,磨成70目以上細度的粉漿(濃度為18~20°Bé)。在調漿桶用碳酸鈉調pH值至6.2~6.4,再加入氯化鈣和α-淀粉酶,充分攪拌。
3.液化與糖化
將上述漿料升溫至85~92℃,維持10~15min,以碘液檢查呈棕黃色時,表示已達液化終點。最后再緩慢升溫至100℃,保持10min,達到滅菌目的。液化完畢,將液化醪泵入糖化桶內,冷卻至63℃左右,加入麩曲糖化3~4h,冷卻至27℃,將糖化醪泵入酒精發(fā)酵罐。
4.酒精發(fā)酵
糖化醪3000kg送入發(fā)酵罐后,再加水3250kg,調節(jié)pH值至4.2~4.4,接入酒母500kg。控制醪液溫度33℃左右,發(fā)酵周期64h左右,酒醪的酒精含量達到8.5%左右。
5.醋酸發(fā)酵
(1)進池 將酒醪、麩皮、礱糠和醋酸菌種子用制醅機充分混合,裝入醋酸發(fā)酵池內。
(2)松醅 面層醋醅的醋酸菌繁殖快,升溫也快,24h可升到40℃,而中層醋醅溫度較低,所以要進行1次松醅,使上面和中間的醋醅盡可能疏松均勻,溫度一致。
(3)回流 松醅后醅溫升至40℃以上即可進行醋汁回流,使醅溫降低。醋酸發(fā)酵溫度,前期可控制在42~44℃,后期控制在36~38℃,如果溫度升高過快,除醋汁回流降溫外,還可將通風洞全部或部分塞住,從而加以控制。一般,當醋酸發(fā)酵20~25天時,醋醅方能成熟。
6.加鹽
醋酸發(fā)酵結束,為避免醋酸被氧化分解成CO2和H2O,應及時加入食鹽以抑制醋酸菌的氧化作用。方法是將食鹽置于醋醅面層,用醋汁回流溶解食鹽使其滲入醋醅中。
7.淋醋
淋醋仍在醋酸發(fā)酵池內進行。把二醋澆淋在成熟醋醅面層,從池底收集頭醋,當流出的醋汁醋酸含量降到5g/100mL時停止。以上淋出的頭醋可配制成品。頭醋收集完畢,再在醋醅面層澆入三醋,下面收集到的是二醋。最后在醅面加水,下面收集三醋。二醋和三醋供下批淋醋循環(huán)使用。
8.滅菌及配制
方法與一般固態(tài)發(fā)酵制醋相同。
(四)酶法液化通風回流制醋的優(yōu)點
(1)比一般固態(tài)發(fā)酵制醋出醋率提高16%。
(2)比采用蒸料的舊工藝能耗明顯下降。
(3)除出渣還用人工外,已實現(xiàn)了管道化、機械化生產,降低了勞動強度,節(jié)約了勞動力。
三、液體深層發(fā)酵法
液體深層發(fā)酵法制醋是利用發(fā)酵罐通過液體深層發(fā)酵生產食醋的方法,通常是將淀粉質原料經(jīng)液化、糖化后先制成酒醪或酒液,然后在發(fā)酵罐里完成醋酸發(fā)酵。液體深層發(fā)酵法制醋具有機械化程度高,操作衛(wèi)生條件好,原料利用率較高(可達65%~70%),生產周期縮短為7天,產品質量穩(wěn)定等優(yōu)點,缺點是醋的風味較差。本法自20世紀70年代起在我國應用于生產,目前用此法生產食醋的工廠已達80余家,國外則更為普遍。
(一)工藝流程
液態(tài)深層發(fā)酵法釀醋工藝流程見圖2-17。

圖2-17 液態(tài)深層發(fā)酵法釀醋工藝流程
(二)主要設備
淀粉液化、糖化、酒精發(fā)酵的設備與酶法液化通風回流制醋相同。醋酸發(fā)酵設備多采用自吸式發(fā)酵罐,如圖2-18所示。自吸式發(fā)酵罐的優(yōu)點是:由于省卻了空壓機和空氣凈化系統(tǒng),因此投資少,使用時不僅能耗可降低20%,而且進氣后形成的氣泡少、溶氧多,能很好地滿足醋酸菌對溶解氧的要求。自吸式發(fā)酵罐進氣的原理是:攪拌器空腔中的轉子葉輪在液體中高速旋轉,在離心力作用下液體被甩向邊緣,使轉子中心形成負壓。由于轉子空腔由管道與大氣相通,因此空氣被不斷吸入并被甩向葉輪外緣,在葉輪周圍形成強烈的氣液混合流,在發(fā)酵液中被分裂成細微的氣泡,并在湍流下混合翻騰,擴散到整個罐的發(fā)酵液中,完成提供溶解氧和對發(fā)酵液的攪拌作用。發(fā)酵罐需采用耐酸材料制成。

圖2-18 自吸式發(fā)酵罐示意圖
(三)工藝要點
1.原料液化與糖化
(1)大米浸泡后磨漿,粉漿濃度為18~20°Bé。接著,粉漿入液化、糖化桶中,并升溫至30℃。
(2)加入為原料質量0.2%的CaCl2和0.1%~0.2%的Na2CO3,調整粉漿pH值為6.2~6.4,此時,開始升溫至500℃,并按60~80U/g原料加入細菌α-淀粉酶制劑。
(3)攪勻后繼續(xù)升溫至85~90℃,在此溫度下維持15min之后,再升溫至100℃并維持20min。
(4)將醪液迅速冷卻至63~65℃,加入為原料量10%的麩曲或按1g淀粉加入100U糖化酶制劑,糖化1~1.5h。
2.酒精發(fā)酵
將糖化醪液泵入酒精發(fā)酵罐中,加水使醪液濃度為8.5°Bé,并使溫度降至32℃左右。向醪液中接種10%酒母液,并添加占酒母量2%的乳酸菌液及20%的生香酵母,共同進行酒精發(fā)酵,發(fā)酵時間為3~5天。適量乳酸菌與酵母菌共同發(fā)酵,對酵母產酒精影響不大。當乳酸含量在0.9%以下時,還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有的場合,如在酒精發(fā)酵后期,需再接入己酸菌共同發(fā)酵。多菌種共同發(fā)酵可使酒醪中的不揮發(fā)性酸、香味成分增加,是改善深層發(fā)酵醋風味的有效措施。酒精發(fā)酵結束時,酒醪的酒精含量為6%~7%。
3.醋酸發(fā)酵
將空罐用清水洗凈,用蒸汽在150kPa下滅菌30min,管道同樣用蒸汽滅菌。將酒醪泵入發(fā)酵罐中,當醪液淹沒自吸式發(fā)酵罐轉子時,再啟動進行自吸通風攪拌,裝液量為罐容積的70%。接入醋酸菌種子液10%(體積分數(shù))。發(fā)酵條件為料液酸度2%,溫度33~35℃,發(fā)酵通風比為1∶(0.08~0.1),發(fā)酵時間為40~60h。當酒精被耗完,醋酸量不再增加時,結束發(fā)酵。升溫至80℃,維持10min,滅菌。
有的工廠采用分割發(fā)酵法,即醋酸發(fā)酵結束時,取出罐中1/3醋液作為半成品待進行后處理,留下2/3醋液在罐中,再往罐中補足酒醪進行連續(xù)發(fā)酵,每隔24h左右可以取半成品醋液1次,再補加酒醪,這樣可以連續(xù)發(fā)酵10天,然后再更換1次醋酸菌種子,這樣就節(jié)約了醋酸菌種子液的用量。
4.醋酸發(fā)酵液后處理
為了改善液體深層發(fā)酵醋的風味,可用熏醅增香、增色,方法為用固態(tài)發(fā)酵醋醅制成熏醅,再用深層發(fā)酵的醋液浸泡熏醅,淋出的醋液香味和色澤可以增加。另外,增加陳釀時間也是提高深層發(fā)酵醋質量的方法之一,即將醋液貯存于不銹鋼罐或陶瓷罐中2~3個月,長時間的貯存可使醋中酯類物質增多。醋液再經(jīng)澄清或壓濾,加入炒米色和0.1%苯甲酸鈉防腐劑,符合質量標準后即為成品。另外,為克服深層發(fā)酵醋風味較差的缺點,在主料中可適當添加小麥粉、豆餅粉等含蛋白質豐富的原料或在進行醋酸發(fā)酵前添加蛋白質水解醪,以增加風味成分的前體物。
四、速釀法
速釀醋是以白酒為原料,在速釀塔中經(jīng)醋酸菌的氧化作用,將酒精氧化成醋酸,再經(jīng)陳釀而成,所以速釀醋也稱塔醋。速釀醋無色或稍帶微黃色,體態(tài)澄清透明,醋香味較純正。我國生產塔醋始于20世紀40年代,現(xiàn)塔醋生產主要在東北地區(qū)。
(一)生產工藝流程
速釀醋生產工藝流程見圖2-19。

圖2-19 速釀醋生產工藝流程
(二)主要設備
生產速釀醋的主要設備是速釀塔。速釀塔的材質有木材、金屬錫和耐酸陶瓷。由于耐酸陶瓷塔造價低、耐腐蝕,我國目前多采用耐酸陶瓷速釀塔(圖2-20)。

圖2-20 速釀塔構造示意圖
1—陶瓷塔壁;2—通氣管;3—不銹鋼離心泵;4—排氣孔;5—噴淋管;6—填充料(櫸木刨花、玉米芯或蘆葦梗等);7—插溫度表;8—木蓋
速釀塔高度為2~5m,直徑為1~1.3m,塔身由圓形的陶瓷塔節(jié)組裝而成,一般為圓桶形或圓錐形,塔內設有帶小孔的假底,假底至塔底距離約0.5m,假底下積貯醋液,假底上放置用于吸附固定醋酸菌的填充料,如櫸木刨花、木炭等均可用做填充料。對填充料的要求是疏松、表面積大、有適當?shù)膹姸群晚g性,經(jīng)醋液浸漬后不變軟,沒有不良氣味物質溶出。安裝在塔頂?shù)膰娏芄埽梢砸揽繃姵龃字姆醋饔昧πD,醋汁從填料層流下,積聚在假底下的貯醋池中,池底有管道與不銹鋼離心泵接通,離心泵可以將醋汁重新送入噴淋管噴淋到填充物上,這樣,醋液可進行間歇循環(huán)反復醋化。塔頂?shù)哪旧w上設有排氣孔,塔下部設有進氣孔,用來調節(jié)塔內空氣。塔的上、中、下部插有溫度計,供測量塔內溫度時使用。
塔內填充物以櫸木刨花卷為佳,櫸木刨花卷是用櫸木經(jīng)仔細加工而成,每卷用刨花卷成5~7層,直徑3.5~3.7cm,用線扎好后裝入塔中。櫸木刨花卷有韌性、疏松透氣、耐腐蝕,非常適宜醋酸菌在上面生長繁殖,釀制成的醋口味好。用柞木燒成的白木炭作為填充物效果也較好,但醋的口味比用櫸木刨花的稍有遜色。白木炭以塊形整齊、孔隙多而密為好,用前洗凈,滅菌,干燥后再用醋酸含量為11%~13%的醋酸浸泡7天,取出后裝入塔中使用。
(三)工藝要點
1.料液配制
將白酒、種醋、酵母液、水等原料按一定比例均勻混合,配制成醋酸發(fā)酵原料液,裝入高位罐中,為速釀塔提供發(fā)酵原料。兌制好的料液應含酒精2.2%~2.5%(體積分數(shù)),醋酸7.2%~8.0%,酵母液1.0%。兌制時各種原料用量比例為(kg):循環(huán)種醋(醋酸含量為9.4%)76.9、白酒(酒精含量為50%)4.6、酵母液1.0、水17.5。用95%(體積分數(shù))的食用酒精代替白酒也可以,但以白酒為原料的醋香味好。循環(huán)種醋是從經(jīng)速釀塔發(fā)酵成熟的醋液中取出一部分作為種醋,種醋中含有醋酸菌,配入原料液中后,可以補充到速釀塔中,以增加塔中醋酸菌量,根據(jù)具體情況有時原料液中還需要再補充一些人工培養(yǎng)的醋酸菌。此外,使用種醋的另一個作用是可以調節(jié)原料液的酸度,防止雜菌感染。酵母液的制備方法是:先將大米原料制成糖化液,滅菌后作為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酵母菌,再經(jīng)滅菌、過濾制成。將酵母液加入到原料液中,可提供醋酸菌營養(yǎng)物質,有利于醋酸菌生長繁殖。原料液中加入的水,要預先加熱到100℃滅菌,稍冷卻后用于配料。加熱既殺滅了水中雜菌,又可以將原料液調整至合適的溫度。
2.發(fā)酵
配制好的原料液,通過塔頂?shù)膰娏芄芟蛳聡姙ⅲ弦毫鬟^填充料表面時,酒精被吸附在填充料上面的醋酸菌氧化成醋酸,流到塔底的醋液還含有未被氧化的酒精,因此需將它重新泵至塔頂噴淋,讓醋酸菌繼續(xù)氧化,這種操作反復進行直至酒精全部被氧化。一般每隔1h噴灑1次,每天噴灑16~18次,余下的6~8h作為醋酸菌的養(yǎng)息時間,以增強醋酸菌的生長繁殖。當塔底醋液中不含酒精時,表示醋液成熟,其含酸量已上升至9.2%~10%。此時,將一部分成熟醋液泵入貯罐做循環(huán)種醋,用于下一次配料;一部分成熟醋液泵入成品罐,經(jīng)稀釋配制成為成品醋。
發(fā)酵過程中要控制好室溫和塔溫,一般室溫為28~32℃,塔溫為33~35℃。由于醋酸菌菌種不同,有的塔溫僅28~31℃,但也有的高至43℃,這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發(fā)酵過程中空氣的管理也很重要,始終要保持塔內通氣性良好,使新鮮空氣不斷從塔底部進入塔中,以滿足醋酸菌好氧發(fā)酵的需要。正常情況下,塔頂排氣口會有溫熱氣體不斷排出,若無氣體排出,就要檢查原因并及時采取措施解決,例如填充料破碎、醋鰻污染等都會造成通氣受阻。
五、生料釀醋法
生料釀醋法是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fā)展起來的一種釀醋工藝,其特點是原料不進行蒸煮,經(jīng)粉碎、浸泡后直接進行糖化和發(fā)酵。這種工藝能降低能耗,簡化生產步驟,是一種正在進一步發(fā)展完善中的釀醋方法。
用熟料制醋,原料經(jīng)粉碎、浸泡和蒸煮,使淀粉糊化變得易被酶作用,同時高溫蒸煮又殺滅了原料中的雜菌,這兩點對釀醋是極為重要的。生料釀醋的關鍵,就是要采取措施解決好生淀粉糖化和防止雜菌污染這兩個問題,使生料釀醋變得可行。
生料制醋用的高粱、碎米等原料,因本身缺乏植物淀粉酶,所以,浸泡后不能自我糖化,必須添加糖化劑使其糖化。生產上選用對生淀粉糖化能力強的黑曲霉作為制麩曲的菌種,由于生料比熟料難糖化,而且生料發(fā)酵容易污染雜菌,因此需適當加大麩曲用量,但用曲量也不能過大,否則不僅增加成本,而且發(fā)酵過程中品溫不易控制,生酸幅度也大,且淀粉利用率下降。因為麩曲的質量有差別,所以用曲量有多有少,一般生料制醋麩曲用量為主料量的20%~50%。當用生料制醋時,要加大輔料麩皮的用量,其用量與主料之比為1.4∶1。一般認為麩皮中的植物淀粉酶對淀粉的糖化有幫助,所以增加麩皮用量對生料釀醋有利,但也有人認為麩皮的這種作用并不明顯。原料的粉碎細度對生料發(fā)酵非常重要。由于生淀粉不易被酶作用,原料就應該粉碎得細一些,一般高粱及玉米的粉碎細度要求達到粉粒能100%通過20目篩孔,70%的粉粒能通過30目篩孔,50%的粉粒能通過40目篩孔。當粒度過大時,生淀粉與酶的接觸面積小,酶解速度慢,淀粉不能被充分利用,但粒度也不能過細,否則會使醋醅淋醋不暢。
生料制醋過程中的糖化、酒精發(fā)酵和醋酸發(fā)酵這3個階段是不能截然分開的,因為發(fā)酵過程中后期發(fā)生的是邊糖化、邊酒精發(fā)酵、邊醋酸發(fā)酵的三邊發(fā)酵。酒精發(fā)酵需在厭氧條件下進行,而醋酸發(fā)酵卻是好氧發(fā)酵,為了解決好這一矛盾,生產上采取的措施是:發(fā)酵前期進行稀醪靜置發(fā)酵,以有利于酵母菌的酒精發(fā)酵;后期在加入輔料之后則進行固態(tài)發(fā)酵,并加強翻拌補充氧氣。總之,應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使糖化、酒精發(fā)酵和醋酸發(fā)酵都能順利進行。
生料制醋由于原料未經(jīng)蒸煮,因此原料中帶入的雜菌較多,一般采用加入人工培養(yǎng)的酒母、醋母的方法來造成有益菌繁殖優(yōu)勢以抑制雜菌的生長,對防止雜菌污染是比較有效的。為了防止雜菌污染,在操作中一定要嚴格工藝要求,加強管理,并注意操作場所的環(huán)境衛(wèi)生。
(一)生產工藝流程
生料釀醋生產工藝流程見圖2-21。

圖2-21 生料釀醋生產工藝流程
(二)工藝要點
1.原料配比
將主料高粱或大米用磨粉機粉碎,高粱過40目篩,大米過50目篩。原料配比為米粉∶麩曲∶酒母∶麩皮∶稻殼∶水=10∶5∶1∶12∶15∶(60~65)。
2.前期稀醪發(fā)酵
麩曲粉碎后與米粉、麩皮、酒母按配比拌勻,加水成稀醪,置于發(fā)酵池中靜置發(fā)酵和糖化,24~36h后,把浮起在液面的曲料與醪液攪勻,這樣做既可防止表層曲料變質,又有利于酶的作用。以后每天打耙2次,經(jīng)5~7天后酒醪開始沉淀,酒精含量可達到5%~6%。當增酸幅度在1.2%以下時,稀醪發(fā)酵即告完成。此階段主要是生淀粉的糖化和酒精發(fā)酵。生料發(fā)酵采取物料低溫入池,入池溫度在14~16℃,這樣,雖然發(fā)酵前期發(fā)酵速度不快,但隨著醪溫自然升溫至30℃左右,發(fā)酵速度就會迅速加快,從而收到良好的發(fā)酵效果。如果入池溫度過高,各種有機酸生成量增多,酒精的生成量則減少。采用生料發(fā)酵,酒母接入量要達到主料量的10%,這樣既可縮短發(fā)酵周期,又能抑制雜菌繁殖。
3.后期固體發(fā)酵
稀醪發(fā)酵完成后,按原料配比加入輔料和填充料,用翻醅機將物料拌勻,制成醋醅。然后接入人工培養(yǎng)的醋酸菌種子或不接種任何野生醋酸菌自然繁殖,前者對抑制雜菌生長有作用。在醋醅發(fā)酵過程中,要進行倒醅,其目的為:一方面是提供醋酸菌需要的氧氣;另一方面是為了調節(jié)醅溫(前期控制在40℃左右,中期不超過46℃,后期控制在31~34℃)。當醋醅中酒精含量降低至微量時,可按主料量的10%加入食鹽,加鹽后1~2天,將醋醅移出,放入池或缸內,壓實,進行陳釀,每間隔一定時間翻拌1次,陳釀時間1~6個月,經(jīng)陳釀后再淋醋。如無陳釀條件,則直接進行淋醋。
4.淋醋和熏醅
60%的成熟醋醅采用三套淋醋法淋醋。40%的成熟醋醅進行熏醅,目的是增進醋的色澤和香氣。熏醅方式有煤火熏醅和水浴熏醅兩種。煤火熏醅就是將缸連砌在一起,內留火道,把成熟的醋醅放入缸內用煤火熏。每天翻醅1次,熏醅溫度在80℃以上,時間7天左右。水浴熏醅是將缸置于水浴內,水溫保持在90℃,熏醅時間10天左右。熏過的醋醅顏色烏黑發(fā)亮,熏香味濃厚,但無焦煳味。用未熏過的醋醅淋出的醋浸泡熏醅,再經(jīng)淋醋,即得到熏醋。
生料制醋,1kg主料一般可得總酸含量4.59/100mL的食醋1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