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夏 商 西周的間諜活動(2)

第二節 眾叛親離

在周滅商的過程中,除了呂尚這種和伊尹差不多,深知對方國情,君主性格特點的人之外,還有不少原來在商擔任大官的顯要也投奔了周。

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王朝滅亡之際,其大臣均面臨著新的選擇。或為本王朝盡忠而死;或投奔敵方;或乘機取本王朝而代之;或乘機割據于一時;或懷著對本朝之忠隱于山林,成為遺民。隨著具體歷史環境的不同,大臣們的行動有所不同,對大臣們這些行為的歷史評價也有所不同。但至少商亡之際,棄紂而奔周的大臣們,還不失為明智之士,內心也不會有太激烈的斗爭和自責。

姬昌“三分天下有其二”,并遷國都于豐邑(今陜西長安灃河西岸),稱王九年后死去。太子姬發即位,稱為武王。武王即位后,親自率兵渡河到了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孟縣西南,當時黃河的重要渡口)。八百諸侯愿意隨他伐紂,也來到了孟津渡口與他會合。諸侯都說可以伐紂了。武王卻說:“未可。”率師而還。這實際是一次軍事、政治上的演習。通過這次演習,武王看到了自己的實力及諸侯對自己的支持。但他還在等待時機。

紂王此時更加昏暗暴虐。大臣箕子對他苦諫,紂王不聽?;友b瘋為奴,又被紂王抓了起來。紂王的叔叔比干苦諫三日不去,紂王竟然把比干的心挖了出來。

這種情況下,大臣微子帶著商朝祭器投奔了武王。內史向摯,攜帶保管的商朝圖法,也逃到了周。在古代,一國的典籍、祭器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成為國家的象征。商朝大臣帶著這些東西來歸,武王認為時機到了。他遍告諸侯歷數紂的罪惡與昏暗,“殷有重罪,不可不伐”??上攵?,商朝大臣的來歸,使武王對商朝的底細一清二楚,應當掌握的情報都有了。

大約在公元前1066年[1],姬發親率戰車三百乘,勇士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大舉伐紂。大軍出師時前歌后舞,士氣旺盛,在大風雨中由孟津渡河,與各諸侯國派來的軍隊會合。各諸侯國派的兵車就達四千乘。聯軍與商軍戰于牧野(今河南汲縣北)。此時商軍主力外出征伐東南,臨時湊起的十七萬軍隊一觸即潰,奴隸們陣前倒戈。紂逃入鹿臺,自焚而死。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Chapter 3 西周的間諜活動

第一節 可怕的流言

周公旦,周武王之弟,名旦,因封邑在周,稱為周公。他曾和呂尚一起協助武王滅商。滅商后,武王封周公于曲阜,稱為魯公,但留在武王身邊輔佐武王。

武王滅商后,為安撫商的遺民,封紂的兒子武庚于殷,以治商民。同時封弟弟叔鮮于管;封弟弟叔度于蔡;封弟弟叔處于霍。史稱“三監”,監視武庚。

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少,天下尚未完全安定下來。周公乃代行國政。這時叔鮮、叔度、叔處等開始在周到處散布流言說:“周公將不利于幼主?!鄙坛f日的屬國奄、薄姑的君主也鼓動武庚說:“這是不可多得的機會?!蓖瑫r謠言引起了成王及召公奭等重臣的懷疑。

叔鮮、叔度、叔處、武庚等聯合奄、薄姑等國及徐夷、淮夷公然舉兵反周。在這種情況下,周公對內剖白心跡,解除了成王、召公奭等的懷疑,對外毅然出兵平叛。殺武庚、叔鮮,放逐了叔度,降叔處為庶人。滅掉了奄、薄姑,分殷的遺民為二國以治之。周公的這些措施有力地穩定了西周政權,使西周初年保持了安定的政治局面。

三監叛亂,留給歷史的只是以流言來擾亂、離間敵手的記錄。在中國古代諜報史上,這又是見于史冊的第一次。

通過散布流言、造謠誹謗,影響敵手,離間敵手,是間諜戰中最常見的伎倆。不同的流言、謠言,通過各種不同的政治、經濟體制而發揮作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日益緊密,互聯網使每個人的意見、消息瞬間傳遍世界的今天,流言、謠言對于社會、政治、經濟的影響力空前增強。一個關于石油生產國發生政變的消息,可以使原油價格瞬時漲上天;一個某種食品有問題的謠言可以使一個企業一蹶不振。原始的間諜戰手段,已經由于現代技術手段和社會基礎設施的進步,迅速提高了殺傷力。

第二節 昭王南征不返

周昭王,名瑕,周康王之子。周昭王在位時,江漢流域是荊蠻族的地盤。在大約公元前985年,周昭王親自南征荊蠻凱旋。大約公元前977年時,他又一次率六師,南征荊楚。在渡漢水前,漢水岸邊的人以膠粘船獻給昭王。昭王及其大臣坐膠粘船渡漢水,船至中流解體,昭王及祭公等溺水而死。周朝軍隊損失慘重。周人不好公開講這件丟臉的事,只好說:“昭王南征不歸?!贝耸潞髞淼酱呵飼r,還成為某些諸侯國伐楚的借口。

漢水岸邊的人,無疑是荊蠻的百姓。至于他們如何想出這個好辦法,是不是荊蠻首領有計劃的行動,不得而知。但是周昭王在渡河之際,對乘坐的船喪失警惕,深入敵國而不處處提防,是他慘敗喪命的重要原因。只要他對船稍加注意,總不會導致六師覆沒的結局!

針對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細節進行破壞,是間諜活動的重要方面。

第三節 防民之口

周厲王名胡(約公元前857—前842年在位),又是一個暴虐無道的君主。他宣布山河湖泊的所有物產都歸國王所有,禁止民眾進行漁獵采伐,使這些物產成了他個人的致富專利。于是民眾不滿,大臣也有不同意見。他信任大夫榮夷公,讓其推行這項政策。大夫芮良夫諫道:“利是由百物中生長出來,天地所載。如果作為你們專有,害處很多。一個普通人把持某一項利益,會被稱為盜賊。如果國君推行這種辦法,其收獲是不大的。繼續用榮夷公,周朝必然衰敗。”作為一項經濟政策,不僅得罪了民眾,在井田制已有崩潰之象時,也必然與士大夫爭利。因而周厲王處于一種孤家寡人的地位了。這時諸侯也不來朝了,反映了周朝國力衰敗,或許諸侯也知道了周厲王的處境。

國人對周厲王所作所為議論紛紛。召公告訴周厲王:“民不堪命了?!币呀浐芪kU了。但周厲王并不改弦易轍,反而找了一個衛國的巫師,監視敢于議論他的人。致使國人不敢相互在道路上講話,只能以目示意??梢娦l巫一定不光在屋子里進行占卜,還布置了一個有很多密探散布于民間各處的監視網。有敢議論者,一旦由衛巫告發,就會殺頭。這樣居然收效于一時。周厲王高興了,愚蠢地對召公說:“我能消滅誹謗了?!闭俟f:“這是你自己看不清楚罷了。堵民眾之口,比堵住大河還難。堵大河一旦決堤而出,河水傷人必多。所以對河水要開掘渠道,進行疏導,管理民眾要使他們敢于說話。今天你這么做,我為國家擔心呵?!敝軈柾醪宦牎?

公元前842年,國人暴動,襲擊周厲王。周厲王逃到彘(今山西霍縣)。周由召公、周公共同管理國政,年號“共和”。公元前828年,周厲王死于彘。以間諜手段監視民眾的一次嘗試,以失敗告終。

第四節 《詩經》中透露的消息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共收詩歌305篇。在先秦時,統稱為“詩”或“詩三百篇”。直到漢代以后,這部詩歌總集被尊為儒家經典之一,才稱為《詩經》,被抬到了“經”的高度。

史稱孔子從三千余首古詩中,經過挑選,編成了這部有305篇的詩歌總集。郭沫若認為,“古人說:‘孔子刪《詩》’,我看不單純是孔子一人,那是經過先秦儒家不少次的刪改和琢磨的”。他認為,從《詩》的時代看,從周初至春秋末年有五六百年之久;從地域來看,從黃河流域至長江流域,包含著二十來個諸侯國;從作者來講,《國風》取自民間,《雅》《頌》取自朝廷貴族,但詩的體裁大體一致,用韻也是一致的。郭沫若的這一論述是很有見地的。

《詩經》包括“風”、“雅”、“頌”三部分?!帮L”是15個諸侯國的民間歌謠?!把拧狈譃榇笱拧⑿⊙?,共105篇,是周代貴族作的樂章?!绊灐笔亲趶R祭祀時用的樂章。由于《詩經》是我們祖先留下的第一部詩集,因而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歷史資料。性急的讀者或許要問,這與本書主題有什么關系呢?請看“風”這一部分。

“風”這一部分采自15個諸侯國的民間歌謠,其中有對統治者的不滿;有對一些政治、軍事事件抒發的情懷;有人民對自己處境的悲哀。這部分是《詩經》中最生動、最有生氣的部分。但是在文字、典籍完全為貴族壟斷的時代,這些詩歌又是如何流傳下來的呢?孔子等儒學大師出于自己的政治、學術等觀點,挑選出了這些詩,那么一定還有大量散逸的民間歌謠。這些歌謠最早是由誰收集的呢?是西周的統治者。

西周仍然是奴隸制國家。周初統治者“封諸侯,建同姓”,分封了不少周王室的貴族和周朝的大臣到各地,建立了附屬于周朝的諸侯國。這些諸侯國內有嚴格的等級制,諸侯在國內是大宗,諸侯的余子分封到各采邑為卿大夫,是小宗。卿大夫又養著許多“士”。周王朝和諸侯國實行長子繼承制即傳嫡制。各諸侯國又以周王室為共同宗主,定期朝見、納貢。形成了一套等級森嚴的奴隸制國家政治制度。西周王室對諸侯國如何控制、考察,了解情況呢?

《漢書·藝文志》載:“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也就是說,《詩經》中這部分詩,最初是為了周王室的政治目的而收集起來的。這些采風者,實際上起著公開去了解諸侯國情況,對諸侯國進行監視、稽核的作用。難怪我們看到的這部分詩內容那么豐富,表達的感情是那么坦白。這實際上是周王朝對諸侯國進行的一種情報活動。這些采風者是些什么人呢?

《周禮·秋官》載:“十有二歲,王巡守殷國?!币簿褪钦f周天子要親自到諸侯國去視察?!吨芏Y·秋官》還有,“行人”掌管朝覲聘問。行人又分為大行人、小行人。大行人掌天子諸侯間的重大交際禮儀?!皻q遍存,三歲遍(兆頁),五歲遍省”。代表天子出使諸侯國,巡視、視察周朝的禮儀制度在諸侯國的執行情況。小行人掌接待賓客。詔令由行人下達給諸侯,諸侯的情況由他們上達周天子。耐人尋味的是,他們的上司是掌刑獄、糾察等方面的司法部門主官——司寇??梢钥闯?,西周王室對諸侯國的控制、管理機構是一個外交、情報、處罰結合在一起的強大的巡視、監察部門?!抖Y記·王制》載:命大師[2]陳詩以觀民風。采集四方歌謠的行人、樂官固然真的在采集歌謠,作為考察諸侯政績的重要情報,同時也一定以采集歌謠為掩護從事一些其他的活動。行人、樂官以采集歌謠這個堂而皇之的理由出入廟堂、民間,從《詩經》中的詩歌就可以窺見行人、樂官足跡所及的地方是很廣闊的??梢韵胍娺@些肩負特殊使命的人,坐在車上,巡視列國的得意之態。周天子根據他們的匯報,決定施政方針,對諸侯進行獎懲、升降。

詩無達詁,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我們在研究中國古代間諜史時,也從中得到了這方面的消息。當然,《詩經》中“風”這部分,有不少篇章寫的是春秋時事。而我們上述分析,在周天子東遷但未完全成為諸侯手中玩物時,也還是存在的吧!因為那時同樣有小朝廷的利益要維護,更需要看大國的臉色行事。因此,上述分析并不僅限于西周。

本篇小結

我們吃力地從中國最早的夏、商、西周三代撲朔迷離的傳說與記載中,分辨出中國歷史上最初的一些間諜們風塵仆仆的身影。由于年代久遠,史料殘缺,我們只能部分借助于分析、聯想來研究他們的活動。這也是這一時期中國古代間諜史的特點。我們留下一個更為開放的開頭,以待后來者根據新的史料去研究、探索。

在中國古代間諜活動的源頭,我們可以看到這么一個特點:從事間諜活動的人是一些在歷史上留下足跡的大人物,也即是一些政治家。這也是中國古代間諜活動的一大特色。政治家、科學家、軍事家紛紛涉足這一領域,使這一領域的活動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我們在中國古代間諜活動的發端還看到,從組織上、活動上,間諜活動與一般的政務活動,外交、軍事活動還沒有明確的區分,往往混雜在一起。對間諜活動的展開也并非作為一種專門的、自覺的活動來進行。在組織、人才上并無明確分工。間諜活動的形式也難免單調,已出現的幾種間諜活動方式也是無意而為之的。

注釋:

[1]武王克商時間眾說紛紜,許多學者認為在公元前1066年。趙光賢、侯仁之教授認為在公元前1045年。

[2]大師,即古樂官之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梅县| 布尔津县| 新建县| 苍山县| 卓尼县| 大余县| 大新县| 澜沧| 宁国市| 和静县| 观塘区| 卢龙县| 泊头市| 盐山县| 噶尔县| 肃南| 房产| 花莲县| 寻乌县| 新安县| 龙江县| 台南县| 万山特区| 泊头市| 万安县| 白水县| 洪江市| 阿拉善右旗| 利川市| 咸阳市| 巨野县| 共和县| 岑溪市| 兰坪| 河源市| 荥经县| 嘉荫县| 扎囊县| 拜泉县| 阜平县| 当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