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領與衣袖篇
- 王曉云 龔雪燕 劉慧仙
- 2957字
- 2019-01-03 14:43:47
第四節 立領裁剪實例
立領領型依據領高可以分為小立領、中立領、高立領、遮面立領等;依據廓形可以分為直立領、錐立領、倒錐(喇叭)立領、翻折立領、褶邊立領等;依據領口開啟位置可以分為套頭立領、前開立領、側開立領等,下面分類列舉裁剪實例。
一、中式立領
中式立領廓形特征是在圓形領口上加裝衣領,高度在2~6cm之間,上領角為圓角,呈現貼頸的錐形造型。其圓弧狀的領口線具有典型的民族服裝特點,多用于中式便服、旗袍等。
(1)標準立領 標準立領多用于旗袍或其他中式服裝中。其制圖分為兩大步驟:一是基礎線繪制;二是輪廓線的繪制。標準立領如圖3-17所示。

圖3-17 標準立領
(2)旗袍立領如圖3-18所示。

圖3-18 旗袍立領
(3)直立領如圖3-19所示。

圖3-19 直立領
(4)小立領如圖3-20所示。

圖3-20 小立領
(5)針織小立領如圖3-21所示。

圖3-21 針織小立領
(6)飾結立領如圖3-22所示。

圖3-22 飾結立領
(7)帶搭門立領如圖3-23所示。

圖3-23 帶搭門立領
(8)直角立領如圖3-24所示。

圖3-24 直角立領
(9)鳳仙領如圖3-25所示 在傳統的中國女服中,鳳仙領突出了領子高度和盤花扣袢的裝飾,為便于頸部活動,將領底口線向下彎曲2~3cm,使領口呈張開的喇叭狀,此領型由于缺少現代感,極少用于流行時裝。

圖3-25 鳳仙領
二、原身出立領
服裝前后中心有領腰的連身立領裁剪方法,首先要確定領孔寬及前后身領孔線形,再確定前后側頸點和前后中心連身立領的上口位置,依據立領的上下口尺寸差與人體頸部、造型的關系,找出前后連身立領上口尺寸不足的量,然后運用衣片至領孔的分割或省轉移至領孔的方法。在前后連身立領上口加入所需的尺寸,使之達到預期的連體立領造型。
(1)原身出立領 又稱為連身立領,連身立領在結構上是連著衣身裁出的直立立領的統稱。較多配用于套裝及外套。連身立領結構是由后領口向上延伸2~6cm領高,并將肩省移至領口,在領圍線上收省。在領口線上剪掉0.4cm左右的省量,以便使延伸出的領部立起。前身領口進行同樣的加高處理,并將部分胸省移至領口,形成平伏美觀的全立領。如前身領口僅在側頸點處追加后領高相同的尺寸,而前頸處仍然保持無領的廓形,則形成看似無領而有領座的半立領。原身出立領如圖3-26所示。

圖3-26 原身出立領
(2)半連身立領1如圖3-27所示。

圖3-27 半連身立領1
(3)半連身立領2如圖3-28所示。

圖3-28 半連身立領2
(4)半連身立領3如圖3-29所示 連身立領的后立領部位也可設計成為獨立的結構,形成的立領前側與前身相連,后側與后衣身領口縫裝的形式,而后立領為獨立裁片。

圖3-29 半連身立領3
(5)半連身立領4如圖3-30所示。

圖3-30 半連身立領4
(6)半連身立領5如圖3-31所示。

圖3-31 半連身立領5
三、直立領
直立領是衣領形狀為矩形的立領的統稱,用于針織內衣或連衣裙的直立領,一般高度為2~6cm。由于面料柔軟,容易翻折,有時僅僅通過加高立領,便可以得到卷立領的效果。
(1)直立領如圖3-32所示。

圖3-32 直立領
(2)翻卷直立領 為保持服裝較好造型,套裝一般多數采用機織面料。為了使直立的衣領更加舒適,適當開大領口,增加領圍松度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衣領要采用斜裁的方法來增加衣領的伸彈性,形成翻卷直立領,如圖3-33所示。

圖3-33 翻卷直立領
(3)后開門卷直立領如圖3-34所示。

圖3-34 后開門卷直立領
(4)套頭卷直立領如圖3-35所示。

圖3-35 套頭卷直立領
(5)開襟直立領如圖3-36所示。

圖3-36 開襟直立領
(6)外套卷立領 外套所用直立領,由于保暖防風需要,衣領高度要適當增加,一般在7~12cm。當直立領過高時,會影響頸部活動,此時就要改變衣領直立的造型,可以適當開深前領口,而將領口開深的量追加到直立領的前端對應部位,使之產生高立領效果。外套卷立領如圖3-37所示。

圖3-37 外套卷立領
(7)外套帶搭門直立領如圖3-38所示。

圖3-38 外套帶搭門直立領
(8)外套帶裝飾扣卷立領如圖3-39所示。

圖3-39 外套帶裝飾扣卷立領
四、倒錐形立領
倒錐形立領的廓形特征是衣領的領口尺寸大于衣身領口尺寸,呈倒錐形喇叭狀的立領。此領型在結構設計中主要通過領底口線向下彎曲來增加領口圍度,領口尺寸越大,領底口線彎曲度就要加大,以此保持立領結構的合理性和實用性。冬季外套使用面料質地厚實、豐滿挺括,為保持倒錐形立領與衣身有相同的質感,與衣身造型相協調,依靠領襯的支撐作用,而使倒錐形立領呈喇叭領的效果。
(1)倒錐形立領如圖3-40所示。

圖3-40 倒錐形立領
(2)圓角倒錐形立領如圖3-41所示。

圖3-41 圓角倒錐形立領
(3)翻折倒錐形立領如圖3-42所示。

圖3-42 翻折倒錐形立領
(4)垂墜立領如圖3-43所示 夏季襯衫或連衣裙使用的面料輕薄柔軟,所以倒錐形立領往往呈自然癱倒的垂領效果,從而突出領部柔軟自然的效果。

圖3-43 垂墜立領
五、針織立領
針織立領是采用針織羅紋面料裁制而成立領的統稱。由于此種立領使用的面料有較大彈性,所以常用于運動衣和休閑裝。針織立領領高一般在3~7cm之間,領寬即使進行貼頸設計也不會妨礙頸部活動,因而針織立領在結構設計中只需適當減少領底口線的長度就很容易達到裝領后的錐形立領效果。
(1)套頭針織立領如圖3-44所示。

圖3-44 套頭針織立領
(2)圓領口針織立領如圖3-45所示。

圖3-45 圓領口針織立領
(3)V領口針織立領如圖3-46所示。

圖3-46 V領口針織立領
(4)針織盆領如圖3-47所示 針織盆領領高為8~20cm,多用于羊毛衫的領型設計,只需開大衣身領口并使衣領底口線大于或等于衣身領口尺寸,便可使高而寬松的衣領自然直立,達到所需要的效果。

圖3-47 針織盆領
(5)針織立翻兩用領如圖3-48所示 兩用立領是指衣領可翻倒也可以直立而呈現兩種造型的立領,此種立領較多用于外套。其結構特點是在衣領前端追加搭門量并與前身止口平齊,衣領采用直立領或倒錐形立領結構設計。當衣領敞開前端時,可以呈現翻領的效果,當衣領疊合搭門時又可作為直立領或卷立領。

圖3-48 針織立翻兩用領
六、褶邊立領
褶邊立領也稱為荷葉邊立領,可用于襯衫和晚禮服,是具有裝飾性的立領。由于立領以波褶和縮褶的形式裝于領口,所以在結構設計時首先需先設計立領的紙樣,然后沿領圍剪開加放必要的褶量。褶邊立領應該選用薄而硬挺的面料制作,施褶量越多,褶裥支撐作用也越明顯,褶邊立領的直立效果也就越好。但對于縮褶形式的立領,應注意使縮褶后的領底口尺寸與衣身領口尺寸相吻合,才便于裝領。
(1)褶邊立領1如圖3-49所示。

圖3-49 褶邊立領1
(2)褶邊立領2如圖3-50所示。

圖3-50 褶邊立領2
(3)褶邊立領3如圖3-51所示。

圖3-51 褶邊立領3
(4)褶邊立領4如圖3-52所示。

圖3-52 褶邊立領4
(5)褶邊立領5如圖3-53所示。

圖3-53 褶邊立領5
(6)褶邊立領6如圖3-54所示。

圖3-54 褶邊立領6
七、層疊立領
層疊立領是通過多層立領疊加或沿領高單向平行疊褶而成,具有工藝美和節奏感的領型,多用于連衣裙或組合套裝。多層立領的結構設計在基本領廓形不變的前提下,從立領的里層至外層依次降低領子高,而使之層次分明,通常受面料車縫厚度的限制,以2~3層為宜。
(1)層疊立領1如圖3-55所示。

圖3-55 層疊立領1
(2)層疊立領2如圖3-56所示 疊褶立領的結構設計是將立領高度分成幾等分,平行加放褶量后折疊出多層效果。

圖3-56 層疊立領2
(3)縮褶立領1如圖3-57所示。

圖3-57 縮褶立領1
(4)縮褶立領2如圖3-58所示。

圖3-58 縮褶立領2
(5)縮褶立領3如圖3-59所示。

圖3-59 縮褶立領3
(6)縮褶立領4如圖3-60所示。

圖3-60 縮褶立領4
(7)縮褶立領5如圖3-61所示。

圖3-61 縮褶立領5
(8)縮褶立領6如圖3-62所示。

圖3-62 縮褶立領6
(9)墜褶立領1如圖3-63所示。

圖3-63 墜褶立領1
(10)墜褶立領2如圖3-64所示。

圖3-64 墜褶立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