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斷地舍棄,才能持續得到
- 總要有一番努力,才不會辜負我們的人生
- 林然
- 11855字
- 2017-10-11 14:49:35
有舍有得,我們要得到,首先要學會舍棄,只有通過不斷地舍棄,我們才能持續得到。
放得高,才能激起熱情
做事,態度是至關重要的。但影響做事態度的,不僅僅是做人的態度。事情本身的吸引力也決定了人們的態度。有些時候,事情太容易,我們會產生松懈,最后導致很容易的事情也沒有辦好。所以無論是我們自己做事情,還是給別人安排事情,設計一點難度未嘗不是好事。很多人可能會認為事情越容易,人們越愿意做。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還真是事情越難,人們做事情的愿望就越高,事情也就越容易做到完善。
一位游人旅行到鄉間,看到一位老農把喂牛的草料鏟到一間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問道:“老公公,你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方便它直接吃呢?”
老農說:“這種草草質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顧;但是我放到讓它勉強可以夠得著的屋檐上,它會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個精光。”
我們做事一定要放得高,首先要把事情的意義放得高。我們不是為了做事而做事,在做事的過程中,我們會有很多的收獲,這些收獲遠遠大于我們做事的本身。事實上,正是那些將做事不單純看成是事情本身的人,最終獲得了大成功。而那些將事情看成是事情本身的人,最后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最終也消耗了自己的一生。我們永遠都要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情存在想象空間。通過想象空間,我們給自己一個將事情做到完善的理由。
我們做事要放得高,還需要將事情本身的要求放得高。做事誰都會,但是能將事情做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的。我們要學會在自己的心里樹立一個事情做得很好的標桿,然后不斷去超越這個標桿。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會逐漸將事情做到優秀。
做事就要學會不斷地將自己要求放高。而要放高自己的要求,就要對自己苛刻起來,要學會通過標桿對比,要有競爭的意識,一定要超越目前做出最好的成績。只有通過這樣的意識,我們才能不斷激發自己做事的熱情,不斷地將事情做到盡善盡美。
學會放手,不要讓小得失葬送自己
常勝將軍不是百戰百勝,追求百戰百勝目標的人,因為太在意成功,最終難免會遭遇慘敗。相反正是那些善敗的人,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很多時候,對待小的得失,我們要學會放手,我們要學會去失敗,不要過于偏執,不要過于頑固。事實上,當我們放手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開啟了另外一個新的天地。很多人往往會堅持自己的意見,從不讓步。這種做事的方式,不僅讓別人和他們很難合作,而且自己也不會有提高。
非洲土人用一種奇特的狩獵方法捕捉狒狒:在一個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裝上狒狒愛吃的堅果,盒子上開一個小口,剛好夠狒狒的前爪伸進去,狒狒一旦抓住堅果,爪子就抽不出來了,人們常常用這種方法捉到狒狒。
因為狒狒有一種習性,不肯放下已經到手的東西。人們總會嘲笑狒狒的愚蠢:為什么不松開爪子放下堅果逃命?審視一下我們自己,也許就會發現,并不是只有狒狒才會犯這樣的錯誤。
我們在做事的過程中,要學會放手,有的時候不要過于堅持,尤其是和別人合作的時候,如果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無比正確,都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那么就不會有合作。而如果沒有合作,單憑個人的力量,很難做很偉大的事情。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學會不斷地反省自己,學會通過別人的角度來看待自己。別人發表意見,肯定有他的道理,我們要虛心地站在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別人的意見,不要始終站在自己的角度,更不要假裝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然后還是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一個能接受別人意見的人,往往能夠做更大的事情,因為有更多的人愿意幫助他。
要學會放手,還要學會將自己過去的經驗放下,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我們不能僅憑自己的經驗去做事情。很多經驗只不過是在特定的時間正確,沒有那種特定的時間和環境以后,經驗就已經顯得局促和狹隘了。為此,我們不能固守自己的經驗,認為自己以前就是這樣做的,效果也不錯。以后遇到事情都這樣做,這種做法何嘗不是某種意義的刻舟求劍呢?最后的結果是不言而喻的。
不要超過自己的能力極限
人都有極限,不可能成為超人,為此做人做事一定要明白自己的極限。在自己的極限里面量力而為,千萬不要逞強。有些事情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要學會放棄。很多人或許認為如果能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那么就能創造奇跡。事實上,真正的奇跡不是超越自己的極限,而是在量力而為范圍內的長久堅持。
一位武術大師隱居于山林中。人們都千里迢迢來跟他學武。
人們到達深山的時候,發現大師正從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兩只木桶里水都沒有裝滿。
人們不解地問:“大師,這是什么道理?”
大師說:“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夠用。一味貪多,適得其反。”
眾人越發不解。
大師笑道:“你們看這個桶。”
眾人看去,桶里畫了一條線。大師說:“這條線是底線,水絕對不能超過這條線,否則就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開始還需要畫一條線,挑的次數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條線了,憑感覺就知道是多是少。這條線可以提醒我們,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眾人又問:“那么底線應該定多低呢?”
大師說:“一般來說,越低越好,因為這樣低的目標容易實現,人的勇氣不容易受到挫傷,相反會培養起更大的興趣和熱情。長此以往,循序漸進,自然會挑得更多、挑得更穩。”
人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有自知之明。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我們要明白自己的極限,千萬不要去做超越自己極限的承諾。很多時候,我們會把事情想得過于簡單,認為只要去做,就一定能夠成功。事實上,在很多事情面前,我們是無能為力的。我們不要對別人做過分的承諾,我們只應該承諾我們確信能做到的事情。如果過分承諾的話,我們不僅會讓自己失信于人,而且也會耽誤別人的事情,這本身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這也是通常人們說的:想幫忙,結果給別人幫了倒忙。
做事,就要有自知之明,不要頭腦發熱,去承諾做很多自己根本無法確信的事情。人固然需要迎接挑戰,但迎接挑戰并不是亂承諾。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少承諾,多做事,這樣長久堅持,我們不僅能夠贏得別人的尊重,而且也有可能創造出奇跡,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活著就是勝利,痛苦也是幸福
人做事情,有些時候,過于專注,往往忘記了事情的本質,最后本末倒置,事情過程做得很完美,但方向卻完全錯了。很多有事業心的人,拼命地想創造一番事業,潛意識是想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他們忽略了生活,最終即使取得了很大成就,也無人分享。更何況,一個不能活在生活常態中的人,很難獲得成功。其實不管未來事業成功與否,我們都要記住:活著就是勝利,痛苦也是幸福。
一位錢幣商和一位賣燒餅的小販,同時被一場洪水困在了一個野外的山崗上。兩天后,錢幣商身上帶的吃的東西都光了,只剩下了一口袋錢幣。而燒餅販子則還有一口袋燒餅。
錢幣商提出一個建議,要用一個錢幣買燒餅販子一個燒餅。若是在平時,這是再便宜不過的事了,此時燒餅販子卻不同意,認為發財的機會到了,就提出要用一口袋燒餅換一口袋錢幣。錢幣商同意了。
一天又一天,洪水還是沒有退下去,錢幣商吃著從燒餅販子手里買來的燒餅,而燒餅販子則餓得饑腸轆轆,最后實在忍不住了,他就提出來要用這口袋錢幣買回他曾經賣出的而如今數量已不多的燒餅,錢幣商沒有完全答應他的條件,只允諾他用5個錢幣換一個燒餅。
洪水退去后,燒餅全部吃光了,而一袋錢幣又回到了錢幣商的手中。
我們追求事業是有假設前提的。我們首先確定自己是個能“吃飽飯”的人,就像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所說的一樣,人首先要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但經常看到有些所謂的事業狂,對事業成功的癡迷,結果不斷地破壞生活,最終也一事無成。我們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一定要懂得生活的重要性,不要讓事業的理由來破壞生活的完整。不論事業成功與否,我們都要堅信活著就是勝利,痛苦也是幸福。只有抱著這樣的信念,人無論在何種境地,都會保有一份輕松愉悅的心情,這正是事業成功的有效保障。
做事,就要明確事業和生活的關系。生活是事業的基礎,好的生活是事業成功的保障。無論我們的事業處于何種境地,我們都要相信活著就是勝利,痛苦也是幸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在通往事業成功的道路上前行。
適時拋棄固有的狹隘
做事業一定要適時拋棄固有的狹隘。隨著事業不斷上新的臺階,人也會隨之不斷進步。當我們在不斷進步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懂得適時拋棄過去,不要讓固有的觀念來阻礙我們未來的發展,不要讓過去成為我們的負擔。正如人們常說的是一樣,經營10000個人的企業,和經營100個人的企業有著最本質的區別。為此,我們要想把事業不斷做大,我們就要善于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而要做到這一點,拋棄固有的狹隘顯得尤為重要。
一個乞丐懶洋洋地斜躺在地上,在他面前放著一只破碗,旁邊還放著一根討飯棍。每天都有很多人從他跟前經過,有的人見他很可憐,就在他的破碗里丟幾個硬幣。
有一天,在這個乞丐的面前出現了一個穿戴非常整齊的年輕律師,這個律師對他說:“先生您好,您的一個遠房親戚不幸去世了,留下了3000萬美元的遺產,根據我們的調查,您是這筆遺產的惟一繼承人,所以請你在這份文件上簽個字,這筆遺產就屬于您的了。”一瞬間,這個人從一無所有的乞丐變成了富翁。
有個記者采訪他:“您得到這筆3000萬的遺產后,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呢?”這個人回答說:“我首先要去買一只像樣一點的碗,再去買一根漂亮的棍子,這樣我就可以像模像樣地討飯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事業的進步,我們都不可能回到從前。從前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過去,在過去中我們有過經驗,也有過教訓。我們今天的成就正是在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獲得的。但是經驗和教訓畢竟屬于過去,過去的經驗和教訓有些已經不適合我們今天的實際了,為此需要果斷地拋棄。在事業上,我們不要做一個過于戀舊的人,否則的話,容易讓自己過于保守,過于保守的人很難開創新的天地。
做事,就要學會在不斷學習和進步的過程中,適時拋棄固有的狹隘。不要讓固有的狹隘成為我們的負累。我們要做一個有大成就的人,就要抬頭向前看,我們要有不斷學習的動力和行動。通過不斷地學習,我們蓄積自己的力量,不斷將事業推向新的高峰。
給予之后才會有回報
每一個人都想得到一些美好的東西,對自己生命有價值的東西。盡管大家都知道要想得到首先必須付出,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更加注重得到,而忽略了付出。做事業的人,要想獲得不朽的功勛,就需要付出很多。很多人可能會幻想一種不需要付出,但也能得到很多的辦法。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一個不需要付出的得到,終究不能持久。人之所以能得到很多,正在于他付出得更多。
有個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饑渴難忍,瀕臨死亡。可他仍然拖著沉重的腳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終于找到了一間廢棄的小屋。在屋前,他發現了一個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無,他氣惱至極。忽又發現旁邊有一個水壺,壺口被木塞塞住,壺上有一個紙條,上面寫著:“你要先把這壺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壺裝滿。”他小心翼翼地打開水壺塞,里面果然有一壺水。
這個人面臨著艱難的選擇,是不是該按紙條上所說的,把這壺水倒進吸水器里?芽如果倒進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豈不白白浪費了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這壺水喝下去就會保住自己的生命。一種奇妙的靈感給了他力量,他決心按照紙條上說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
他痛痛快快地喝了個夠,休息了一會兒,他把水壺裝滿水,塞上壺塞,在紙條上加了幾句話:“請相信我,紙條上的話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嘗到甘美的泉水。”
我們用生命的熱忱去追求很多成就。我們要學會去付出,千萬不要指望沒有任何付出,餡餅會從天而降。天上掉餡餅的事情,也只會砸在有準備的頭腦上。更何況,如果沒有大量的付出,沒有曾經痛苦的經歷,我們就不會體會成功的意義和幸福的價值。對于做事業的人而言,付出和收獲永遠是成正比的。當你付出得越多的時候,即便你最后得到的物質沒有那么多,但你的精神財富將積累如山,這是人最大的財富和價值所在。
做事,就要學會給予。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我們要懂得付出,我們要在付出中去收獲,而不要總幻想著得到。我們要用一種長遠而又富有建設性的眼光來看待付出問題,不要存有一夜暴富的心理。
最大的熱忱去做最有意義的事情
人最終都難免一死,這個結局對任何人來說是完全相同的。但不同的是,有些人人生很有價值,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而有的人一生都只是完成一些瑣碎的事情。顯然,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或者曾經希望過前面一種人生,但是事實上,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選擇的是后面一條道路。為此,我們要學會自我反省,我們必須十分清醒地知道我們到底在做什么,不要到最后一生都只是完成一些瑣碎的事情。“多想給自己的人生寫一篇散文,結果最后寫成了應用文,連修改都無處下筆。”很多人或許一生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應付不完的差事。事實上,反思一下,真有價值嗎?
如果讓你花一元錢,可以買到你哪一天會死的信息,你買不買?
友人說不會去買。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知道自己哪天死。最好的死亡方式是:讓死亡突然間來臨,來不及思考,生命突然終止。
“我怕死亡突然來臨時,還有許多想做的事沒有做。不過,我也不想知道得太早,提前10天讓我知道就行。”
有一個朋友非常愿意支付這筆錢以得到自己死期的信息。他還愿意把5天的時間給家人,好好陪他們。5天的時間給他自己,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他說一定要和所愛的人在一起,開著車帶她穿過大森林。
我們要有末日思考的習慣。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們應該做什么?顯然我們應該做最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如果一個人對自己做事情的價值和意義都沒有判斷的話,這個人也就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即使未來這個人事業很成功,我們也只能說他無非是撞大運。我們相信謀事在人,事業的成功一定有很大程度的人生戰略謀劃因素。我們要反思自己所做的事情,讓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更大的意義。而只有當我們賦予我們所做的事情以意義的時候,我們才能用一種熱忱和專注去堅持做這些事情,而不是去應付和交差。當我們能夠傾注熱忱和專注的時候,我們的事業才會取得更大的圓滿,我們的人生意義也因此而更加重大。
做事,就要明確人生的戰略和事情的意義。我們要傾注最大的熱忱去做最有意義的事情。
傻孩子才有真智慧
小聰明只能做小生意,真正的大事業需要一種“傻”。“傻”是一種大智慧,就像呆若木雞的人往往是最勇敢和最智慧的一樣。正是因為“傻”,我們不會那樣斤斤計較,凡事會看得長遠;正是因為“傻”,我們會讓別人放心和自己交往,建立長久的合作。很多人唯恐自己不精明,唯恐別人不知道自己精明。事實上,這種態度,無論是做事還是做人,都很難做出大的格局來。
美國第九屆總統威廉·亨利·哈里遜出生在一個小鎮上。他是一個很文靜又怕羞的孩子,人們都把他看作是傻瓜。鎮上的人常常喜歡捉弄他。他們經常把一枚5分的硬幣和一枚1角的硬幣扔在他面前,讓他任意撿一個。威廉總是撿那個5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
有一天,一位婦人看他很可憐,便對他說:“威廉,難道你不知道1角要比5分值錢嗎?”
“當然知道,”威廉慢條斯理地說,“不過,如果我撿了那個1角的,恐怕他們就再也沒有興趣扔錢給我了。”
我們所說的“傻”,不是智商上的遲鈍,而是一個人為了長遠利益,適當放棄眼前利益;為了情誼,適當放棄利益。能夠設身處地為別人多考慮,而不是隨時隨地打自己的小算盤。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有志同道合的人,我們需要有很多人幫助。為此,我們必須去團結更多的人,讓他們形成自己的助力。但試想,一個處處為自己著想的人,一個唯恐自己吃虧的人,會以什么樣的品格和行動去吸引別人呢?顯然是無法吸引別人的。鮑叔牙是個很“傻”的人,和管仲一起做生意,管仲出的本錢很少,但是最后要的收益卻很多。鮑叔牙對此沒有任何意見。別人都說鮑叔牙傻,但是鮑叔牙卻說管仲需要去養老母親。最后事實證明,正是這種“傻”,讓鮑叔牙贏得了一位知己,也為齊國贏得了一位平天下的人才。
做事業必須與人交往,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不妨舍棄精明,不要過于清明,要用一種“傻”的智慧去包容別人的缺點,允許別人犯錯。
做事就不要顯得過于精明,有些事情要有傻勁,正是這種“傻”,才是真智慧的表現。
舍棄過去,才能擁有未來
每一個人都有過去,大多數人都有過較為痛苦的經歷。有些人能夠從中汲取到走向未來的力量,而有的人則沉湎于過去,不能自拔。對于每一個事業的遠行者,要想獲得未來,就必須從過去中擺脫出來,不要讓過去成為自己的負擔。很多的人固守著自己的過去,為了錯過日出而流淚,結果,他們又一次錯過了群星。
燕雀、荊棘和海鷗聽說大海是個廣闊的市場,到那里的人們都能掙到很多錢,于是它們決定一起去闖蕩一番。
燕雀變賣了所有的家當,又四處奔波,東挪西借,湊到一筆本錢帶上了;荊棘想做服裝生意,于是進了各式各樣的衣服;海鷗想:“海上的人食物很單調,我就販賣罐頭吧,不會變質,肯定受歡迎。”它們懷著各自美好的夢想上船了。
但是,它們的美夢很快就泡湯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驟雨把它們的船打翻了,燕雀裝本錢的箱子,還有荊棘和海鷗的貨物全都沉到了海底。惟一幸運的是,它們三個都平平安安地回到了陸地上。
燕雀垂頭喪氣,擔心遇到債主,白天就躲藏起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才謹慎地出來覓食;荊棘一直在想,說不定自己的衣服被海上的人撿到了穿在身上,于是派它的親戚朋友站在路邊,有人路過就拉住別人不放,看看究竟是不是自己的衣服;海鷗也心有不甘,整天在海上盤旋,琢磨著罐頭可能會沉到什么地方,時不時潛下水去尋找。
它們一直都這樣,以至于它們的后代還在不停地逃避和尋找失去的東西。
從某種意義上講,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過去沒有任何意義。我們要想擁有未來,就必須不斷地朝前看。我們做事業,固然需要從過去的經驗教訓中獲得力量和智慧,但是我們不能將我們的目標永遠地放在過去。
做事,就要學會朝前看,不要拿過去的目標來考量自己,不要拿過去所謂的教訓來局限自己的行動。我們要有一種舍棄過去的心態,一個不能舍棄過去的人是一個懦弱的人,他們因為過去受了傷,所以他們沉湎在過去的傷害中不能自拔。
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有的人做事業追求一勞永逸,他們沒有持續努力的動力,只希望哪天天上掉下一個餡餅,不偏不倚地砸在自己的頭上。正因為抱著這樣的心態,他們往往很難堅持將一件事情做到完善。他們總是不斷移動著自己的目標,最后也不斷地遭遇失敗。為此,我們必須要做到目標堅定。而要做到目標堅定,我們首先要有一個很明確的心態。那就是做事業不要追求安逸,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很多時候會給我們更多的動力。很多人或許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安逸的生活,怎么有可能去做事業?但事實上,我們發現真正創造奇跡,成就豐功偉業的人都是那些條件不完全具備的人。他們通過自己的艱苦,最終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養鳥的人捕了許多鳥,關在鳥籠里,天天觀察,到時喂給食物。鳥尾巴毛長了,隨時給剪短;每天挑出肥的來,送到廚房做菜肴。
其中有一只鳥,在籠子里思忖著:“要是我吃多了,一長肥就得去送死;要是不吃,也得活活餓死。我應該自己計算食量。少吃一些,既能少長肉,又能使羽毛長得光滑,然后從籠里逃出去。”
它按自己的想法,減少食量,結果身子又瘦又小,羽毛又光滑,終于實現愿望,逃了出去。
一個作家如果要等到生活安逸的時候再去寫作,那么他永遠也寫不出來有感覺的作品,甚至連一部作品也寫不出來;一個企業家如果要等到一切都具備以后才開始創業,那么他永遠都不會有大的事業前景,因為他更依賴的是外部條件。我們要創造事業,就要學會在艱難困苦中獲得力量,我們不僅要不害怕艱苦,而且要主動沿著最艱苦的道路走,因為在這條道路上,由于艱苦已經嚇到了很多與你競爭的人,你的事業就少了很多的競爭者。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做到偉大,都希望有所成就,但是我們真的做好了吃苦的準備嗎?我們要捫心自問一下,我們是否是想過一種一勞永逸的生活。如果我們抱著這樣的目的,顯然我們的事業很難獲得成功。
做事就要能吃苦,善于吃苦,不要追求過一種安逸的生活。那種生活是生命的毒藥,它讓生命慢慢地腐朽,最后事業也失去了應有的分量。
把所有錯誤都扔進垃圾簍
做事業的過程是不斷舍棄自我的過程。我們要學會將不斷舍棄,尤其是舍棄做事業過程中不斷產生的錯誤。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提高做事業的速度。然而,我們很驚訝地發現,事實上,人們在做事業的過程中,真正不懂得舍棄正是錯誤,而不斷舍棄的是成功。比如,人們形成了一種能力,很多人就此止步,然后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去發育其他的能力。如果事業是一場征戰,那么要獲得事業的勝利,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將優勢的資源和兵力配備給最善于打仗的將軍。很多人或許想著均衡發展,要各方面都有所成就。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一生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我們要把那些影響我們發展的旁枝末節的事業全部砍掉,它們就是我們的錯誤。
據說愛因斯坦被帶到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辦公室的那天,管理人員問他需要什么用具。
愛因斯坦回答說:“我看,一張桌子或臺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紙張鋼筆就行了。啊,對了,還要一個大廢紙簍。”
“為什么要大的?”
“好讓我把所有的錯誤都扔進去。”
做事業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舍棄過程中產生的錯誤。對于我們來說,最大的錯誤莫過于做事業過程中產生的種種誘惑。誘惑會誘導我們偏離行動的方向,會讓我們失去前行的目標,會削弱我們前進的速度。真正做成大事業的人,是能抵抗誘惑的。因為他們的目標簡單,行動堅韌,所以他們最終創造了奇跡。而反觀那些雖然擁有雄心壯志,但是最終一事無成的人,基本上都是最后前進的方向偏離了既定的目標。就像一棵樹長出了各種各樣的細枝末節,最后這棵樹也就失去了繼續長高的營養。
做事,就要學會不斷地清空自己,把自己所遇到的種種誘惑都抵制在門外,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倘若能做到這樣,事業沒有不成功的。
沒有永遠的冠軍,不要沉湎過往的榮耀
一個人無論多么強大,過去無論多么成功,都不代表做事業就一定能成功。過去即便戰勝了最強大的競爭對手,未來也很難保證自己不敗在弱小的對手手上。在創事業的過程中,我們不要拿過去的成就來麻痹自己,過去永遠屬于過去,也只屬于過去。要想獲得未來的成功,我們必須改變,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很多人往往認為自己過去多么成功,未來理所當然會更加成功。事實上,在我們生活中,過去風光無限,現在失魂落魄的人比比皆是。盡管我們主觀愿望期待明天比今天更美好,但是我們必須有清醒的頭腦。
蚊子來到獅子身邊說:“我一點也不怕你,因為你并不比我強。不相信的話,你說說你能做什么?用爪抓,還是用牙咬呢?那都是夫妻吵架時女人做的事。我可比你厲害多了,如果你愿意,我們不妨比比看。”
于是蚊子飛到獅子臉上,刺遍臉上沒有長毛的地方。獅子不停地用爪子抓自己的臉,最后還是投降了。蚊子戰勝獅子以后,唱著凱歌飛走了。可是一不小心,被蜘蛛網網住了,當蜘蛛要來吃它的時候,蚊子很感慨地說:“我贏了草原之王,卻沒想到敵不過弱小的蜘蛛?”
事業征程中沒有永遠的冠軍,人要想獲得事業的成功,就應該永遠戒驕戒躁,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通過不斷地艱苦奮斗,不斷地學習提高,我們最后將事業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峰。沉湎于過去的人,永遠都不會有未來;沉湎于過去成功的人,未來事業會一敗涂地。我們想要得到的是未來的大成功、大成就,為此過去怎么樣,對我們來說并沒有任何意義。
我們不能自滿于自己過去的成就。我們身邊很多人,就是因為對過去成績過于沉湎,結果放緩甚至停止了前進的腳步,到最后一事無成。其實每當我們自滿的時候,失敗就在不遠處等著我們,而成功就離我們越來越遠。
做事,就要學會把過去當成過去,不要過于在意過去的成功。要學會把目光放在未來,要看到未來成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然后不斷地自我補充。而不要只看到自己過去形成了什么條件。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大成功。
你要盯緊你最重要的目標
我們每一個人對事業的追求過程中,都要學會盯緊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有些時候,我們已經離成功只有咫尺距離,但是由于我們分心,我們去尋找其他的東西,結果我們失去了本應屬于我們的成功。很多人或許認為人應該盡量收獲更多,因此事情在接近成功的時候我們應該盡量爭取更多的其他收獲。但是問題就在于,接近成功不代表成功,一件事情沒有成功,無論它如何接近目標,都只能說明還沒有成功。無限接近目標和沒有接近目標,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效果是一樣的。
18世紀后半葉,歐洲探險家來到澳大利亞,發現了這塊“新大陸”。1802年,英國派弗林達斯船長帶船隊駛向澳大利亞,想最快地占領這塊寶地。與此同時,法國的拿破侖為了同樣的目的也派阿梅蘭船長駕駛三桅船前往澳大利亞。于是,英國和法國進行了一場時間上的比賽。
法國先進的三桅快船很快捷足先登,占領了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并將該命名為“拿破侖領地”。隨后他們以為大功告成,使放松了警惕。他們發現了當地特有的一種珍奇蝴蝶,為了捕捉這種蝴媒,他們全體出動,一直縱深追入澳大利亞腹地。
這時候,英國人也來到了這里,當他們看到法國人的船只,以為法國人已占領了此地,非常沮喪。但仔細一看卻沒發現法國人,于是,船長立即命令手下人安營扎寨,并迅速給英國首相報去喜訊。
等到法國人興高采烈地帶著蝴蝶回來時,這塊面積相當于英國大小的土地,已經牢牢地掌握在英國人的手中了,留給他們的只是無盡的悔恨。
我們做事業,一定要有目標。我們的目標,需要我們始終堅持。我們要用堅持和堅韌去實現我們的目標,而不是無限接近。我們要成為成功的人,首先在做事業上必須有要么成功,要么失敗的態度,只有這樣毅然決然,不要把接近成功當成成功,我們才能夠獲得更大的成就。
做事就要學會盯緊自己的目標,要完全實現自己的目標,不要給自己精神麻醉,不要自我欺騙和自我感覺良好。
選擇太多,只會放緩腳步
絕大多數人都希望事業越做越大,于是他們拼命地做加法,事實上,我們看成功的企業家,他們的事業做到那么大,并不是因為他們善于做加法,而是因為他們善于做減法。因為做減法,他們將自己的精力和資源都放在一個點上,最后以陽光聚集的熱度讓這個點燃燒起來。很多人或許認為,做事業必須做加法,必須不斷開拓新的領域。事實上,真正的事業往往是在固有領域的精專。如果精專都做不到,無論開拓多少領域,最終也將以失敗告終。
據說上帝在創造蜈蚣時,并沒有為它造腳,但是它仍可以爬得像蛇一樣快。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腳的動物都跑得比自己快,心里很不高興,便嫉妒地說:“哼!腳多,當然跑得快。”于是它向上帝禱告說:“上帝啊,我希望擁有比其他動物更多的腳。”
上帝答應了蜈蚣的請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腳放在蜈蚣面前,任憑它自由取用。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這些腳,一只一只地往身體上粘,從頭一直粘到尾,直到再也沒有地方可粘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滿意足地看著滿身是腳的軀體,心中竊喜:“現在我可以像箭一樣地飛出去了!”但是等它開始要跑時,才發覺自己完全無法控制這些腳。這些腳劈哩啪啦地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貫注,才能使一大堆腳順利地往前走。這樣一來它反而比以前走得更慢了。
做事業的過程中,我們不但不要有太多的選擇,而且我們要善于減少自己的選擇。選擇太多,只會讓一個人放慢腳步。我們的事業不是追求一種大而全,而是追求一種強大和意義。基于這一點,我們更應當專注于我們現有的領域。我們不要去盲目跟風,不要去追趕潮流。否則的話,最后不僅事業一事無成,而且自己也會迷失自己。
做事就要學會做減法,讓自己的事業不斷地聚焦,不斷地持續前進。通過這樣一種聚焦,我們獲得一種前進的力量,一種穿透力。
情急之中,選擇最能實現的
做事業的過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遇到情急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善于選擇。我們不是選擇那些對我們來說已經不能實現的東西,而是應該選擇最能實現的。通過做這樣的選擇,我們將有所收獲。很多人或許在任何時候都會選擇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正因為他們這樣固執地選擇,缺少變通,最后什么都沒有實現。
一次,法國一家報紙進行了一次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這樣一個題目:
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失火了,情況緊急,只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哪一幅?
結果在該報收到的成千上萬回答中,唯有貝爾納的回答以最佳答案獲得該題的獎金。他的回答是:“我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當大家都在爭論盧浮宮哪位畫家的哪幅畫最值錢,最能代表法國的藝術成就時,他們卻忽視了另外一個問題,也是事實上最關鍵的問題——時間能允許我們去做更多的事嗎?如果不能,我們就應該改變常規的想法和做法,去做最有把握的事情。一件在正常情況下可能不是最有價值的事情,但不論怎樣,有好的結果才是最重要的。
做事業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把握住容易實現的東西,不斷實現它們。有些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結果的實現,而是一種持續努力的動力。通過這種變通的方式,我們最終實現我們的目標。比如一個團隊為了一個很遙遠的目標在努力,因為目標遙遙無期,大家疲憊不堪,士氣低沉,這個時候,有一個好消息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個領導者,要學會給員工灌輸好的消息,通過一些價值的實現,不斷地鼓舞員工的士氣,讓員工做到堅持和堅韌,最后達到事業的成功。
做事,就要學會在情急之下,選擇最能實現的。通過這種選擇給事業注入長久的動力,最后達到最高目標的實現。我們不要過于“非梧桐不棲”,我們要學會在不斷的小目標實現的基礎上,推動大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的是,通過目標的不斷實現,我們始終保持著動力。將最后的事業變成跟滾雪球一樣,最終形成巨大的體量和強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