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閱讀——泡在書海里(1)

父母為孩子創造的是閱讀的氛圍,

孩子就可能喜歡上閱讀;

父母為孩子創造的是看電視的氛圍,

孩子就可能喜歡看電視。

對于閱讀,家長要做的就是:

一要讓孩子有書讀,二要讓孩子讀到書。

“有書讀”,就是家里要有適合孩子閱讀的書;

“讀到書”,就是要讓孩子能夠接觸到書。

為孩子營造閱讀的氛圍

希望所有的家長無論身在何處,也無論條件如何,都能為孩子創造一個讀書的氛圍,做讀書的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讓孩子讀好書,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聽一個做生物研究的朋友說,他的女兒從小就喜歡黏著他,而他又非常忙,回家還要閱讀文獻、寫文章等。他的女兒為了能和爸爸在一起,每當爸爸在書房的時候,她便待在爸爸的身邊看書。起初,她看的是一些簡單的書,后來就開始翻閱爸爸讀的專業書籍,以至于在上中學的時候,她已經讀了大量生物方面的書籍,并喜歡上了生物這門學科。高二的時候,她在全國生物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被北京大學提前錄取。

突然想到了那句俗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孩子一生下來就開始尋找模仿的對象,作為接觸最多的、也是最親近的人,父母便成了孩子最早模仿的對象。

女兒小時候,我和先生都非常忙碌,但當閑下來時,我們都喜歡讀書,女兒看到我們都在看書,便依樣學樣,作業做完以后沒別的事情也讀書。在我家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景:爸爸在看報紙,媽媽在看小說,女兒在看報紙。每當這個時候,家里會很安靜,時不時有嘩啦嘩啦翻書、翻報紙的聲音。這種情景現在回想起來,感覺非常溫馨。

先生有個習慣,無論去哪里,隨身都帶一本書,車上也時常放一本書,遇到堵車或者辦事等候,都會看書消磨時間。女兒也有這個習慣,喜歡隨手拿一本書,連到飯店吃飯或到醫院看病,都會在等候的時候見縫插針看一會兒書。每當這個時候,旁邊的人都會夸獎她刻苦。其實,這已經成了女兒的一種習慣,并不是刻意為之,因為讀書可以讓她充實自己、獲得樂趣。

對孩子來說,家庭的氛圍非常關鍵。父母為他創造的是閱讀的氛圍,他就可能喜歡上閱讀;父母為他創造的是看電視的氛圍,他就可能喜歡看電視。如果養成了好習慣,孩子終生受益;而養成了不好的習慣,等長大了再想糾正,即使花費很大力氣也不一定有效。

要創建學習型家庭,我覺得首先應該創建閱讀型家庭。如果家長引導孩子一星期讀一本書的話,孩子一年就可以讀50本書。一個三年級的孩子,如果他所讀的書平均每本一萬字的話,那他每年的閱讀量就有50萬字。如果孩子閱讀的書籍包羅萬象,那么這個孩子的知識想不淵博都難,寫作文的時候,也不會覺得太困難。

女兒小時候有幾個知識面很廣的同學,無一例外都是因為家長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很好的閱讀環境。

一次,我在學校門口接女兒,跟他們班里一個叫嘉偉的男孩的媽媽聊天,她說,她的兒子有時候讀書讀到放不下手,甚至能讀到半夜。因為喜歡閱讀科技類圖書,所以他每次假期的小制作都有創新,據說他還發明了一種玩具,風行他們班級。這個嘉偉因為閱讀的圖書類型偏科技,寫出的文章看上去也很大氣。

在一個家長QQ群里聊天,有位家長抱怨,他家的孩子就是不喜歡讀書,有時候連作業都不好好做。當時,我就簡單地在群里對不同家庭做了一個小調查:晚上9點鐘,一家三口都在做什么?有人回答:爸爸在打麻將,媽媽在玩電腦游戲,女兒在看電視。也有人回答:要是天氣好,一家三口就會逛街。給出后一種答案的是一位女兒在上幼兒園的媽媽,我感覺為孩子營造的氛圍也很溫馨,牽著爸爸媽媽的手逛街,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給出前一種答案的是一位女兒上初一的媽媽,他們家一貫是這樣的——晚飯后爸爸就出去玩麻將,媽媽開電腦玩游戲。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家庭氛圍就不太健康。孩子看到的是爸爸媽媽雖然很忙,但都“不務正業”,給孩子樹立的是很負面的榜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好好讀書,孩子的情緒多半是抵觸的。

如果爸爸在單位忙工作,媽媽在家里做家務,那又是完全不同的情況了。雖然大家都沒在看書,但孩子感覺爸爸媽媽是積極向上的,都在努力做自己的事情。那種精神力量,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鼓舞,孩子也愿意聽從父母的安排。事實上,我家許多時候都是這個樣子,但是當我們都有空的時候,便愿意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學習榜樣。

家里能有讀書的氛圍固然非常好,但是,許多家庭可能沒有條件,更多的是父母沒有培養孩子的閱讀意識。

據統計,我國每年人均閱讀量僅為4.5本,是日本國民年閱讀量的1/9。在世界各國中,以色列人讀書最多,年均每人讀書64本;俄羅斯第二,年均每人讀書55本;美國也正在實施年均每人讀書50本的計劃。中國人年均閱讀量這么低,應該也跟父母沒有培養孩子的閱讀意識有關吧!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每年都會回幾次老家。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改善了許多,有些家庭也已經富裕起來了。但是,許多家庭雖然現代化家電一應俱全,電腦都有了,卻很少能看到書。家里如果有上學的孩子,就只能看到幾本課本,再也沒有其他書籍,就連報紙都鮮有人訂閱。可以說,許多農村的家庭不是沒有讀書的條件,而是父母沒有讀書的意識。除了這些,目前我國仍有許多農村比較貧窮,孩子們還沒有閱讀課外書的條件。

現在的考試不像前些年只考課本內容,而是要求越來越寬的知識面和越來越活的思路,而閱讀量相對少的孩子顯然就不占優勢了。讓人更加擔憂的是,因為閱讀貧乏導致的知識貧乏,影響的是整個國民的素質。

全國各地出現了許多讀書活動,目的就是增強公民的讀書意識。不過,這些讀書活動絕大多數是在城市,還不能有效地覆蓋農村。對于廣大農村缺乏知識的現狀,希望全社會能夠重視起來,創造條件讓更多的父母意識到孩子閱讀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孩子的閱讀量。就算家庭藏書不到位,也應該在農村社區建立圖書室,把孩子們從電視、電腦這些“電子保姆”身邊拉到書本上來。唯有如此,國民素質才能真正提高。

就算在閱讀環境相對較好的大城市,也有讓人擔憂之處,那就是圖書市場太過功利化。這些年,幾乎所有書店的中小學生圖書中,擺放在最顯眼位置的總是琳瑯滿目的教輔材料,在這些教輔材料前選書的人也是最多的。而那些文化類、科技類的書籍則“門庭冷落”,就算有人買,也遠遠不及教輔材料熱銷。購買這些教輔材料給孩子的,正是廣大家長。在許多家長的心里,教輔材料才是有用的書籍,因為對考試有直接幫助。實際上,除了考試之外,孩子心靈的滋養、情操的熏陶、知識面的擴展等,都必須有大量的課外閱讀來支撐。市場可以功利化,但我們家長卻要從孩子長遠的發展考慮,讓孩子讀那些真正能幫助心智成長的書籍,而不是只盯著教輔類圖書。

希望所有的家長無論身在何處,也無論條件如何,都能為孩子創造一個讀書的氛圍,做讀書的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讓孩子讀好書,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書店是我家的“第二書房”

對于那些工作非常忙碌、無暇照顧孩子的家長來說,與其假期把孩子鎖在家里,讓他上網或者看電視,不如把他送到環境好一點的書店或者附近的圖書館。我相信,到了書店或者圖書館,大多數孩子都會被吸引。小學生的自我意識還不是很強,習慣的養成要靠父母引導,不如在這時候讓他養成讀書的好習慣,這將會讓他受益終生。

我們一家剛到北京的時候,住的地方離海淀圖書城很近,每當天氣特別冷或特別熱的時候,周末我們一家三口便到圖書城里去看書。先生總去昊海樓找他喜歡的書,我和女兒去得最多的是“希望少兒書店”。那是一個專賣兒童書的書店,門面不大,賣的書卻很專業,老板也非常細心,在店里放了一些小凳子,來店里的小朋友可以坐下來讀書。女兒那時候不識字,是要我講給她聽的。所以,每次一進那個書店,我和女兒就找幾本書,然后選一個角落坐下來,我輕聲地給她講,她靜靜地聽。就這樣,許多個周末,我們就在書店度過了。現在回想起來,書店老板的模樣還非常清晰,對于我們這些到店里“蹭”書看的人,他從來沒有微詞,臨走的時候還會和善地跟我們道別。

那是一段很特別的經歷,生活條件雖然比較艱苦,但我們從來沒有覺得苦,一家人在一起,總能找到克服困難的辦法,而且其樂融融。正是當時的艱苦條件促使我們去書店躲避寒暑,這對于女兒從小就對書籍產生濃厚的興趣功不可沒。人生的每一段經歷都會成為自身珍貴的資源,我們真的沒有必要怨天尤人,只要努力,任何條件下都可以活得很精彩。

后來,女兒上了小學,我們的條件慢慢好轉了,也從小平房搬到了清華校園里一個兩居室的樓房里,家里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不過,周末去書店看書已經成了我家的習慣,時不時地還會帶女兒去圖書城。我們母女去得最多的還是那個少兒書店,女兒依然會坐在小凳上看一會兒她喜歡的書,不過這時的她已經能自己讀書,不用媽媽給她講了。我們每次都會買幾本女兒喜歡的書。那個老板依然很和善,我們臨走時還會說:“歡迎再來!”

因為對這個小書店有感情,女兒小學時候所讀的書,只要那里能買到,我都從那里買,而且還會推薦朋友去那里。

女兒喜歡到書店看書,因為書店的圖書種類更加齊全,書香的氛圍更加濃郁。更何況小孩子看的書一般都很薄,女兒一會兒就能翻完一本,就可以再拿一本接著看,如果專注一點,她一上午就能讀好幾本書。家里買的書再多,也不可能多過書店,而且在書店,每個人都在看書,小孩子很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在書店里看書,許多孩子都會流連忘返。

女兒讀四年級時的一個周末,我跟一個朋友要去西單辦事,就帶著女兒和她的兒子,把兩個小家伙放到西單圖書大廈的少兒圖書區,告訴他們在那里看會兒書,我們辦完事再回來找他們。當我們倆辦完事到圖書大廈找孩子們的時候,看到兩個孩子席地而坐,每個人手里捧著一本書在津津有味地讀著。他們的身邊,還有其他的小朋友也像他們一樣,有的人面前竟然堆了好幾本,看樣子是要大干一場了。幾個工作人員穿梭在孩子們的中間,悉心地整理著這些小家伙弄亂的書架。

因為讀了不少書,女兒小小年紀就“滿腹經綸”,懂得的知識和道理似乎也比同齡人多一些。如今女兒長大了,我們一家對兒童讀物的情結卻依然非常強烈。

為了讓更多的小朋友能讀書,并且讀到好書,2013年先生開辦了一家環境舒適的社區圖書館,起名叫“第二書房”,精心挑選了幾萬冊孩子喜歡的經典和精品圖書,供小朋友閱讀。課后或者假期,有的家長沒有時間管孩子,便把孩子送到“第二書房”。每次去第二書房,看到孩子在書架旁隨意地翻書,或者專注地讀著他們喜歡的書籍,我都覺得非常欣慰。

“第二書房”每個月都會統計小會員的借閱量。2015年一月讀書最多的三個孩子的借閱量分別為178本、115本和108本。這樣的閱讀量一定可以為孩子的人生奠定基礎。如今,全國各地的少兒圖書館如雨后春筍般開辦起來,家長不妨帶孩子去那里看書。

有的家長覺得電視節目和電腦游戲中也有許多知識可供孩子學習,于是在孩子課余時間,讓孩子長時間地看電視或者玩電腦。有一種說法,把電視或者電腦稱為“電子保姆”,我覺得非常貼切,在“電子保姆”的“照顧”下,孩子確實很“乖”,但卻會產生其他問題,比如有的孩子看電視多了就會目光呆滯、思維遲鈍,而不愿意寫作業,也有的孩子網絡成癮,等等。鑒于電視節目和電腦游戲的局限性,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要引導孩子學會適可而止,比如每天給孩子限定看電視和玩電腦的時間,時間到了就要及時制止。

相對來說,讀書就是非常好的一種課外活動方式。它不僅可以開闊視野,擴展知識面,培養語感,陶冶情操,還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孩子在讀文字的同時,會充分發揮想象力,把書上的內容轉換成圖畫和影像,這種轉化實際就是一種再創造。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讀書的時候,孩子的注意力和記憶力也能夠充分調動起來。孩子在專注于一本書的時候,是可以廢寢忘食的,而且會對書中情節不自覺地進行記憶。也就是說,整個讀書環節,孩子鍛煉了智力因素中非常重要的想象力、思維力、注意力和記憶力。

書海無涯,書的種類繁多,知識能量豐富,對于求知欲旺盛的孩子來說,能更好地滿足好奇心,書店則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讀書場所。

有書讀,還要讓孩子讀到書

閱讀的習慣要趁早養成,而閱讀的環境對閱讀習慣的養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讓孩子多讀書,家長就要想辦法創造一個方便孩子閱讀的好環境,不僅讓孩子“有書讀”,還要讓孩子能“讀到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翼城县| 罗田县| 高邑县| 米易县| 太原市| 明溪县| 贵州省| 红原县| 津南区| 嘉定区| 临泉县| 汾阳市| 赞皇县| 抚松县| 五莲县| 孝感市| 赤壁市| 瑞安市| 太谷县| 蛟河市| 文水县| 泾源县| 鞍山市| 安平县| 宝鸡市| 郧西县| 泰安市| 牙克石市| 鄂托克前旗| 鹿邑县| 双城市| 汶川县| 休宁县| 长武县| 乾安县| 湘潭市| 襄汾县| 宝坻区| 涟源市| 海淀区| 南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