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領導與品牌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一個品牌記錄著一段歷史,承載著文化價值,影響著一個時代,連接著一個國家的興衰成敗。世界經濟浪潮風起云涌,你方唱罷我登場,每天都在上演著一個個有關品牌的故事。品牌故事的領銜主演就是領導者,領導者是講述品牌故事永遠繞不過去的“坎”。

馬云與阿里巴巴、比爾·蓋茨與微軟、喬布斯與蘋果、張瑞敏與海爾等演繹的都是領導者與品牌之間的故事。沒有前面的領導者,就沒有后面的品牌,領導者的名字深深地烙印在品牌之中。縱使他們已經退休或離去,他們的名字仍然與品牌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離。有人說,榮譽的最高境界是你已遠離江湖,江湖還有你的傳說,他們做到了,達到了榮譽的最高境界。

案例:華為的崛起與海爾的衰落

“業務聚焦”是華為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華為創立26年來,始終堅守這一戰略不放松,不為其他行業的高利潤所動;海爾采取的是多元化戰略,從電冰箱制冷家電開始,又進入了白色家電、黑色家電,再進入電腦業、制藥業、房地產業、金融業、文化產業等。華為和海爾,是兩家中國非常優秀的企業,也是在世界上有一定影響的中國企業。華為和海爾2004年的銷售收入分別是400億元和1016億元,但到了2013年,華為達到2400億元而海爾只有1800億元,利潤分別是286億元和108億元,海爾的發展速度、盈利能力都已經遠遠落后于華為。僅僅10年時間,為什么華為在不斷壯大,而海爾在日漸衰落?

其一,在于老板的不同。

企業的勝負成敗,關鍵在于老板。華為的老板是任正非,海爾的老板是張瑞敏。任正非70歲,張瑞敏65歲。任正非創辦了華為,張瑞敏壯大了海爾。可以說,沒有任正非就不會有華為,沒有張瑞敏也不會有今天的海爾,這是兩位老板的不可替代作用。

兩位老板的不同之處,最明顯的,是任正非的低調和張瑞敏的高調。在2013年之前的華為20多年的歲月里,任正非從來不接受任何媒體的采訪,他不希望出名,不愿意成為媒體的焦點。而張瑞敏恰好相反,他會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曝光,登過哈佛大學講堂,也曾經成為中央的候補委員。

通過任正非和張瑞敏的講話或文章,我們感覺任正非更像一個企業家和一個老農,耐心地、專注地、一心一意地耕種著自己的土地;張瑞敏更像一個哲人,時不時地刮起海爾變革的風暴,推出經過字斟句酌、精雕細刻、華麗無比的新奇理念。

其二,在于文化的不同。

有什么樣的老板,就會有什么樣的企業文化。可以說,企業文化的每個毛孔都滲透著一把手的氣息,都反映了一把手的鮮明個性,華為和海爾當然也不例外。

華為的核心價值觀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海爾的核心價值觀是“創新”。核心價值觀是企業的靈魂,從兩個企業我們可以看出,華為的核心價值觀指向更清晰,更具有實際意義。

華為的“以奮斗者為本”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落實到了具體的行動之中。華為雖然是私營企業,但任正非僅僅持有華為1.42%的股份,更多的股份給予了華為的每一個奮斗者,利益共享機制的建立,是華為造就一大批奮斗者的根本。

海爾所強調的“創新”,主要反映在了海爾的內部管理上,一些花樣翻新的管理理念,讓外人看得眼花繚亂。而任正非是堅決反對管理上的盲目創新的,這是兩個老板在文化上的最大不同。

其三,在于戰略的不同。

“業務聚焦”是華為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華為創立26年來,始終堅守這一戰略不放松,不為其他行業的高利潤所動,絕不進入電信以外的其他行業,這反映了任正非的定力。可以肯定地說,沒有業務聚焦,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華為。

海爾采取的是多元化戰略,從電冰箱制冷家電開始,又進入了白色家電、黑色家電,再進入電腦業、制藥業、房地產業、金融業、文化產業等,幾十年下來后,海爾究竟哪款產品能讓用戶最佩服?空調不如格力,電視不如長虹,電腦不如聯想,就是最讓海爾引以為傲的售后服務,現在也沒有了用戶的贊譽之聲。

以上三點差別,導致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華為在迅猛發展,海爾在走向衰敗。這一現象,歸根結底還是老板的問題,是用人的問題,是對人性的理解和把握的問題。張瑞敏的所謂“人人是人才、賽馬不相馬”,即使喊上千遍萬遍,最終也培養不出幾個像樣的人才;而任正非的“高工資是第一推動力”,吸引了多少有識之士加盟華為,并最終實現了個人和企業的雙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阴市| 扎兰屯市| 鄂伦春自治旗| 乌鲁木齐县| 景宁| 武宣县| 调兵山市| 伊宁县| 靖边县| 望江县| 安顺市| 体育| 邵武市| 成都市| 高雄县| 平陆县| 平江县| 罗江县| 元江| 阿巴嘎旗| 宜兴市| 乐陵市| 蕲春县| 满洲里市| 西平县| 黄冈市| 犍为县| 金阳县| 北海市| 宝鸡市| 吉木乃县| 井陉县| 长子县| 福贡县| 邛崃市| 连州市| 绥宁县| 无为县| 石门县| 平陆县| 黔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