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讓往事隨風而逝:找回平靜、自信和安全感的心靈創傷創傷療愈術作者名: (美)弗朗辛·夏皮羅(Francine Shapiro)本章字數: 2819字更新時間: 2019-01-04 17:01:19
我們的心靈為何飽受痛苦
事實上我們所有人難免都會遭受這樣那樣的痛苦。總有各種各樣的情況出現,影響我們的好心情。但是如果痛苦經歷本身已過去了很久而我們的痛苦還是會持續出現,那是因為大腦內部的某種聯結影響了心理。讓我們先做個實驗,這樣你就能自己弄明白這一點。我先說一句話,然后請你留意自己心里迸出來的第一反應。
玫瑰玫瑰花兒紅
很可能你想到的第一樣東西就是:羅蘭花兒藍盈盈。對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來說,這基本上等于是條件反射般的回應。這個概念很重要,因為心理反應都是建立在身體反應的基礎上。你的大腦已經事先設置好,和身體其他部位以同樣的方式做出自動反應。不論男女老幼,如果膝蓋被人以特定方式敲擊一下,其腿部就會猛地一陣抽搐。同樣,不論出于何種目的,你的心理也會自動做出回應。例如,你上一次聽到這首歌可能已是好多年前的事了。但不管怎樣歌詞還是自然而然就到了嘴邊。這些類型的自動反應可能很美妙也很有用,顯示出我們心理的巨大威力,但它們并不總是對我們有益。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這些歌詞本身。你對“玫瑰玫瑰花兒紅”這句歌詞的反應并不是對其具體意思的評價。你的心里只是自動跳出這樣一個反應,好像這句話說的是真理。但玫瑰花其實并不都是紅色的。還有黃色、粉色、紫色的玫瑰花,甚至任何你能想出來的顏色,都有對應的玫瑰花。但是,這句沒有經過驗證的歌詞乍一看并沒有什么不妥之處。那么第二句歌詞又怎么樣呢:羅蘭花兒藍盈盈。真是這樣嗎?不是的,實際上羅蘭花是紫色的。但是不管這句話說得對不對,它還是會自動跳出來。雖然這句話很可能并沒有給你帶來過任何的苦惱,但是同樣這種類型的自動反應會引發各種各樣的問題,破壞我們的幸福、擾亂我們的家庭、影響我們的社會。這種心理/大腦的自動反應過程,可以讓我們認出一句歌詞,讓我們跟著一首20年來沒有聽過的旋律一起歌唱,同樣也可以讓我們墜入痛苦的深淵,讓我們焦慮、抑郁、心痛,有時候甚至帶來身體上的疼痛。
過去的經歷是此刻內心世界的組成部分
這首兒歌的歌詞還有更多可以解讀的地方。還記得“羅蘭花兒藍盈盈”后面的歌詞嗎?“糖果味道甜絲絲,你的感覺甜如蜜。”歌詞非常動聽,而且也是自然而然地涌上心頭。但我們大家都知道,糖果的味道肯定甜絲絲,而人的感覺卻要復雜千萬倍。每個人的感覺都是酸、甜和天底下各種滋味及其變體的混合體。每個人都會感到憤怒、悲傷、妒忌、痛苦、受傷、沒有安全感、快樂或者甜蜜。當我們有了情緒,我們就會做出相應的行動。前一刻我們還對身邊人愛護有加,一天后可能會暴跳如雷,氣得對他們大吼大叫。所以,從根本上說,我們成長過程中所學到的東西有些是真的,而有些其實并不是真的。年幼的我們常常難以分辨其中的差異,而那些我們信以為真的東西——比如,因為我們老是被人欺負或者遭人嫌棄就認為自己要低人一等,或者以為父母的婚姻走到盡頭都是我們的責任——其實不過是錯覺。但是,這些經歷卻會留下長遠的影響,在余生中不斷自動浮現出來,不受意識控制。
人生中的每一段經歷都會變成此刻內心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控制我們對自己遇到的每個人和每件事所做出的反應。當我們“學習”某件事情時,這段經歷就會真切地存儲在被稱為“神經元”的腦細胞網絡里。這些細胞網絡實際上構成了無意識心理,決定了大腦怎樣解釋周圍的世界并控制我們從這一刻到下一刻的具體感受。這些記憶包括多年前發生的經歷,而我們的有意識心理常常覺察不到這些經歷到底會留下什么影響。但是,因為這些記憶全部存儲在大腦里,它們就會不受控制地突然蹦出來,對“玫瑰玫瑰花兒紅”這樣的歌詞自動做出回應,就像是它們給我們遇到的每種新情況都戴上一副有色眼鏡。在我們美麗動人的時候,它們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毫無魅力。在周圍每個人都興高采烈的時候,它們會讓我們覺得郁郁寡歡。如果有人棄我們而去,它們會讓我們覺得傷心欲絕——哪怕我們清楚地知道這個人其實糟糕透頂,繼續維持這段關系只會是個彌天大錯。總之破壞快樂心情的很多感覺和行為其實都來源于無意識的記憶系統中存在的一些癥狀。
讓我們先來看看本章開頭所說的第一個案例:
為什么我這么害怕被男人拋棄
為什么一個美貌與智慧并存的女性總是挑錯男人,然后等到這些男人提出要和她分手時,她卻跪在地上死死抱住他們的大腿,苦苦哀求他們不要離開自己?
找男朋友對賈斯汀而言根本不成問題。她的問題是怎么守住男朋友的心。賈斯汀今年25歲,她總是喜歡挑有點兒棱角的男人,這些人一般都狂放不羈、很難心有所屬。每次戀上一個人之后,她都表現得特別如膠似漆,而她的男朋友無一例外最終都要和她提出分手。分手的時候,她哭得撕心裂肺,雙膝跪地,死死抱住男人的大腿,苦苦哀求他不要棄她而去。
做心理治療的時候,這一切的根源被追溯到她六歲那年一個周日晚上所發生的事情。賈斯汀和父母一起住在一棟兩層小樓里。那天晚上外面雷雨交加,賈斯汀覺得特別害怕。她一個人待在樓上自己的臥室里,開始放聲大哭,拼命叫喊自己的媽媽和爸爸,讓他們快點過來。但是,他們都在一樓的廚房里。外面的狂風暴雨把賈斯汀的哭喊聲完全淹沒,他們一點兒也沒有聽到她的聲音。因此一直也沒有上來安慰賈斯汀,讓她不要怕,最后賈斯汀哭到聲嘶力竭,疲累交加,終于慢慢沉入夢鄉。
這樣平常的一件事怎么會和她現在的這些問題扯上關系呢?我們大家在童年時期都經歷過雷雨交加的場面,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會一直受這件事的消極影響。我們會在后面的章節里詳細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現在,我們只需要知道,如果當前的消極反應和消極行為能被直接追溯到早年的一段記憶,我們就把這樣的記憶稱為“未處理”的記憶——意思是它們被儲存在大腦里,但卻仍舊保留著早年所感受到的情感、身體感受和看法,絲毫未減。
在那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還是個孩子的賈斯汀內心恐懼至極,心里認定她的處境極度危險。在她聲嘶力竭地呼喊爸媽過來時他們卻并沒有出現,這讓她有了這樣的感受,那就是在她真正需要父母幫助的時候肯定會被他們拋棄。這個記憶,帶著她六歲時所感受到的強烈恐懼感一起,儲存在了她的大腦深處,每次男朋友和她提出分手時,都會被激發出來。此時此刻,她的所作所為不再像一個成熟且成功的25歲女士,而像一個滿懷恐懼的小女孩,一個人孤苦無依地被留在黑暗里。假設狂風暴雨和分手都能與孤身一人及遭人遺棄產生關聯,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兩者間的聯系。這樣一來,她就會無意識地將與戀人分手的經歷看成“深陷危險中”。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經歷著這些類型的聯系。所有那些出現在我們自己身上和周圍人身上的特征,不管是愛也好,是恨也罷,這些聯系往往就是其背后的原因。它其實只是大腦運作以理解外部世界的一種方式。但是,辨認出這些記憶聯系只是改變我們思考、行動以及感受方式的第一個步驟。我們不僅要理解某個癥狀從何而來,更重要的是知道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解決它。在本書當中我們就會深入探索如何發現隱藏在個人問題或感情問題背后的記憶,能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以及怎樣識別尋找專業性的幫助的恰當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