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克服人性的弱點——掌控主動的心理學策略(7)
- 人際交往心理學
- 鄭秀編著
- 3040字
- 2016-11-16 09:32:39
宋江知道到武松是個英雄,日后定可為自己幫忙,因此,他到了柴進莊上一見到武松馬上拉著武松去喝酒,似乎親人相逢。看武松的衣服舊了,馬上就拿錢出來給武松做衣服(后來錢還是柴進出的,但好人都是宋江做)。而后“卻得宋江每日帶挈他一處,飲酒相陪”,這飲酒的花費自然還是柴進開銷的。臨分別時,宋江一直送了六七里路,并擺酒送行,還拿出十兩銀子給武松做路費,而后一直目送武松遠離。
正因為這樣,武松一直對宋江忠心耿耿,為宋江出生入死。
宋江所費之錢可以說是小成本,他不過花了十兩銀子和餞行的一頓飯,卻讓英雄蓋世的武松對他感恩戴德。而柴大官人庇護了武松整整一年,就算后來有所怠慢,也不會少他吃喝用度的,在武松身上的花費豈止區(qū)區(qū)十兩銀子。相對于宋江而言,柴大官人真是得不償失。這位宋大哥在武松心目中的分量恐怕要遠遠超過柴大官人。為什么柴進名滿江湖、出身高貴,卻成不了老大,而宋江卻可以?因為宋江更懂得如何通過雪中送炭而收買人心。
在他人處于困境中的時候,我們能不打折扣地給予幫助,有朝一日,他們飛黃騰達了,就會第一個要還你人情。那時找他們幫忙,他們便會毫不猶豫。
拉攏人心要耐心,細水長流情才深
實用精要
搞定人心就要善于鉆營,有孔必鉆,無孔也要入。有孔者擴而大之,無孔者,取出一個“鉆”字,新開一孔再鉆進去。但與人相處要遵循“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的規(guī)則,拉攏人心不可操之過急,這樣才能為你自己辦事做好鋪墊。
在人際交往中,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尺度才能在社會中如魚得水,為辦事做好鋪墊。保持平靜的、持續(xù)的接觸,這樣拓展出來的人際關系才是可以信賴的。
張軍參加了一個社交聚會,交換了一大堆名片,握了無數(shù)次手,卻也搞不清楚誰是誰。
幾天后他接到一個電話,原來是幾天前見過面也交換過名片的“朋友”,因為那位“朋友”名片設計特殊,讓他印象深刻,所以記住了他。
這位“朋友”也沒什么特別目的,只是和他東聊西聊,好像兩人已經(jīng)很熟了那樣。
張軍不大高興,因為他和那個人沒有業(yè)務關系,而且也只見了一次面,這樣打電話聊天,讓他有被侵犯的感覺,而且也不知和他聊什么好。
在現(xiàn)代社會中,這種情形常會出現(xiàn),以張軍的“朋友”來看,他有可能對張軍的印象頗佳,有心和他交朋友,所以主動出擊,另外也有可能是為了業(yè)務利益而先行鋪路。但不管基于什么樣的動機,他采取的方式犯了人際交往中的忌諱——操之過急。
拓展人際關系是必需的,但在社會上有一些法則還必須注意,才能不致弄巧成拙。
這個法則就是“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
因為人都有戒心,這是很自然的反應,一回生,二回就要“熟”,對方對你采取的絕對是關上大門的自衛(wèi)姿態(tài),甚至認為你居心不良,因而拒絕你的接近,名人、富人或有權勢之人,更是如此。聰明者自會不動聲色留點“心計”。
每個人都有“自我”,你若一回生,二回就要熟,必定會采取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以求盡快接近對方。也許對方會很快感受到你的熱情,而且也給你熱情的回應,可是大部分人都會有自我受到壓迫的感覺,因為他還沒準備好和你“熟”,他只是痛苦地應付你罷了,很可能第三次就拒絕和你碰面了。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你急于接近對方,很容易在不了解對方的情形下以自己作為話題,以便持續(xù)兩人交談的熱度,這無疑是暴露自己,讓自己容易受到傷害。做人要留一手,做事時要有點“心計”,拉攏人心不可操之過急。
收獲人情,借不如送
實用精要
每個人都害怕囊空如洗,所以每個人都吝惜金錢。當親戚朋友借你錢時,是借還是不借?這是現(xiàn)代人所常常要遇到的問題,錢只要離開自己的口袋,就有回不來的可能,尤其是把錢借給自己的親人或是朋友。這個時候,與其整日盤算著如何把錢要回來,不如放寬心,把錢送給他們。這樣,雖然可能在錢財上蒙受損失,卻收獲了人情。
現(xiàn)實中,很多人碰到他人向自己借錢的問題時都很困擾,因為借他錢,有可能這一筆錢要就不回來了,要么就一再拖延,到最后才拿回一小部分。親朋需要才會來借錢,如果時間一到便去催債,好像自己太沒人情味,更怕一開口,就傷了彼此的感情。不借的話,自己的錢固然是“保住”了,但他們有難,不出手幫忙,道義上似乎也說不過去,也擔心二人的感情恐怕從此要變質(zhì)了……
借不借人錢,就是這么讓人傷腦筋!
當然,也是有“有借有還”,甚至還本金也還利息的朋友。不過說老實話,這種借款行為還是潛藏著危機——如果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你借款,表示他的財務有問題,總有一天會連本金也還不出來!
可是,橫在面前的人情、感情與道義,怎么辦呢?聰明人的做法是:給他錢,而不是借他錢!
所謂“給他錢”有兩個層面的意義。
第一,在心理層面上的意義是:表面上是“借給”他,也言明歸還期限和利息多少,但在心理上卻抱著這筆錢是“一去不回頭”的想法,他能還就還,不能還就當做是“送給”他的!這種態(tài)度很阿Q,卻有很多好處。第一個好處是不會影響兩人的感情,你也不會因為對方還不起錢或不還錢而難過;第二個好處是顧到了朋友間有難相助的“道義”;第三個好處是在對方心中播下一粒“恩與義”的種子,這粒種子或許會發(fā)芽、茁壯,在他日以“果實”對你做最真誠的回報。
第二個層面的意義是真的“給”他錢。也就是說,他雖然是向你借用的,但你卻表明是給他的,是要幫他解決困難的,并不希望他還錢。這樣子做也有很多好處。第一個好處是他不大可能再來向你“借錢”,不好意思了嘛!而你也可表示“我已竭盡所能”,將對方開口的數(shù)目打折給他,萬一對方真的“還”不起錢,或根本不還錢,你則可以降低“損失”。第二、三個好處和前面一段說的一樣,兼顧了“情與義”,同時也在對方心中種了一粒“恩與義”的種子,而這“人情”,他總是要擔的。
如果“借”或“給”都覺得很難,那么就狠心拒絕吧!不過,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還是不要那么斤斤計較于錢能否再回到你的口袋中,因為錢畢竟不等同于幸福,人生的真正的幸福和歡樂是浸透在親密無間的家庭關系及友情中的。
打好雙贏牌,讓別人欠你人情
實用精要
如果一個人在與別人打交道的時候只顧自己贏利,勢必會讓別人心生不快。所以,人要在得到東西的同時付出東西,打好“雙贏牌”,讓別人也有份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樣人家欠了你的情,日后自會鼎力報答你。
三人打牌,雖然互為對手,但假若兩方合作也能贏牌,出牌時不如就讓對方一分,對方才可能在關鍵的時候,讓你一分,使雙方獲益。正如作家劉墉所說:“合作失敗的人常拆伙,因為彼此責難。合作成功的人,也常拆伙,因為各自居功。直到拆伙之后,發(fā)現(xiàn)勢單力薄,再回頭合作,關系才變得比較穩(wěn)固。”
隨著科學技術向縱深方向發(fā)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人通常難以成為全能型的人物,因此就需要與他人合作,并在合作中尋求取勝之道。
很久以前,有一個有錢的員外,他有五個心不齊的兒子。他們做事的時候都自己管自己,從來不互相幫助。
后來,老員外得了重病,臨死之前,他把五個兒子叫到床前,又叫人拿來一大把筷子,分給五個兒子。他分給老二、老三、老四、老五每人一根筷子,把剩下的一大把筷子都給了老大,然后說:“你們把手上的筷子都折斷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沒費多少力氣就折斷了筷子,老大使出了全身的力氣,都沒把筷子折斷。老員外說:“你們看,一根筷子很容易被人折斷,一把筷子就不容易被人折斷了。如果你們不齊心合力,就會像一根筷子一樣很容易被人折斷,如果你們齊心合力,就會像一把筷子一樣,不容易被人折斷,做事情就容易成功。”
五個兒子都懂得了這個道理,從此以后,做事齊心協(xié)力,把事情做得很成功。
在人生牌局中,你必須學會與別人合作,彌補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從而達到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