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心理學入門:匪夷所思的98個心理學實驗作者名: 李娟娟本章字數: 1719字更新時間: 2019-01-03 20:56:47
? 斯金納箱——操作性條件反射實驗
斯金納是一位著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他的一生碩果累累,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數操作性條件反射實驗。
斯金納在進行操作性條件反射實驗時,首先設計了一個箱子,也就是斯金納箱或條件反射箱。斯金納箱的設計原理十分簡單,由一個籠子或箱子組成,里面放著一個碟子或托盤用來盛放食物。斯金納可以隨時控制對動物供給的食物。

斯金納的實驗對象——鴿子
起初,斯金納是用老鼠來做實驗的。剛開始老鼠并不知道該如何獲取食物,但是長時間的經驗會告訴老鼠去操縱杠桿來獲取食物。斯金納認為鴿子也是最佳實驗對象。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鴿子會用嘴啄擊杠桿,來獲取自己想要的食物。
實驗初步結束后,斯金納決定對實驗步驟進行改革。斯金納去除了箱子中只要經過觸碰就能獲得食物的設置,而是把食物分發器設定為每隔15秒就會出現食物,而且不管鴿子當時正在做什么。
斯金納挑選了8只鴿子,這些鴿子一直處于饑餓的狀態。斯金納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增強鴿子尋找食物的動機。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斯金納發現8只鴿子中有6只鴿子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這6只鴿子會在獲得食物之前做一些怪異的動作。例如,有的鴿子會逆時針轉圈;有的鴿子會把頭放在一根桿子下面反復地抬起桿子;有的鴿子會左右擺動自己的頭和身體,就好像鐘擺一樣;有的鴿子會不斷地用嘴巴啄擊箱子的某處。
鴿子的這種行為是在箱子中形成的,在此之前它們根本不會有這樣的舉動。在我們看來,鴿子獲取食物的時間是被規定好的,不論它們有什么樣的舉動,都會每隔15秒就獲得食物。但是從鴿子的行為舉動來看,鴿子并不這么認為。鴿子已經把獲取食物與做動作建立起聯系,它們認為只要自己做出一定的動作,那么就能獲得食物。
這次實驗結束后,斯金納想知道如果把供給食物的時間間隔拉長會發生什么。這次的實驗,斯金納只選擇了6只鴿子中一只會搖頭的鴿子,且把時間間隔由之前的15秒拉長至1分鐘。
結果斯金納發現,鴿子并沒有因為時間拉長而沮喪,反而表現得十分活躍。在這間隔的1分鐘內,鴿子會精力充沛地做很多動作,就好像在跳舞一樣,斯金納把鴿子的動作取名為鴿子用餐舞。
斯金納認為,鴿子的這種行為實際上是“迷信”,即斯金納通過自己的實驗得到了6只“迷信”的鴿子。鴿子“迷信”地認為,自己的動作與食物供給之間存在因果聯系,想要獲得食物就必須做好動作。但是事實上,這種因果聯系并不存在。
斯金納認為這個實驗可以很好地解釋人類的迷信行為。在遠古時代,人類很容易出現迷信,因為人們像鴿子一樣喜歡把兩件沒有聯系的事情聯系在一起,并且構成所謂的因果聯系。
例如一個人被閃電劈死了,這本來是自然界中一種很常見的現象,但是人們會聯系到這個人的人品。如果這個人的品德十分敗壞,那么人們就會迷信地認為這個人之所以會被閃電擊中是因為品德敗壞,把品德與閃電擊中變成一種因果聯系。當這種現象發生過很多次以后,人們對于這種因果聯系的認識會逐漸得到強化,這種強化會使人越來越相信毫無聯系的兩件事情是有聯系的,而且聯系密切。
斯金納為了消除鴿子的“迷信”行為,開始停止箱子中供給食物的設置,也就是說不論鴿子做出什么樣的動作,都不會得到食物。在這種強化消失后,鴿子們的“迷信”行為也漸漸消失了。
延伸閱讀
斯金納是一個激進的行為主義者,他認為人類所有的心理現象都是行為的。而且斯金納還認為,不管一個人的行為是內部的還是外部的,都可以由它產生的環境后果來解釋。
作為徹底的行為主義者,有關斯金納的流言并不少。斯萊特在《打開斯金納的箱子》一文中提到,斯金納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居然拿自己的女兒德博拉做實驗。德博拉每天有幾個小時必須待在父親設計的一個封閉環境中,就好像一個箱子一樣。在這個環境中,德博拉所有的一切都按照斯金納的需要控制和塑造。兩年之后,德博拉為了逃避這種精神痛苦,向法院起訴斯金納,并在敗訴后開槍自殺。在這篇文章的影響下,大多數人都認為斯金納是一個沒有人性的心理學家,應該受到譴責。
事實上,斯金納的女兒德博拉是一個藝術家。德博拉說,在她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曾經待在父親設計的育嬰箱中,那個箱子中嚴格控制溫度、濕度和噪音,而且還有許多玩具,十分適合嬰兒。德博拉為了譴責斯萊特還公開發表聲明:“我不是一只實驗室里的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