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親英到抗英的轉變(1)

一、簡單幸福的田園生活

解甲歸田的華盛頓帶著新娘和她的兩個幼子回到弗農山莊,當起了地地道道的莊園主。華盛頓本來就有一大筆財產(chǎn),婚后,他和馬撒的財產(chǎn)合二為一,現(xiàn)在他們擁有上萬英畝的土地和幾百名奴隸,弗農山莊成為弗吉尼亞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莊園,他們的莊園生活富裕而充實。由于酷愛騎馬,華盛頓的馬廄里馬匹成群,而且都是上等良馬。馬撒乘坐的則是由黑人車夫駕駛的專用四輪馬車。

華盛頓在和附近鄉(xiāng)紳們,尤其是貝爾沃莊園的費爾法克斯一家的交往中愛上了獵狐。為此,他還豢養(yǎng)了很多獵犬。在狩獵高峰期,他和鄉(xiāng)紳們經(jīng)常舉行狩獵晚會,并縱情歡樂。此外,他和馬撒還偶爾到馬里蘭省政府所在地安納波利斯去,參加議會開會期間的慶祝活動。在議會開會時期,宴會和舞會很多,偶爾還有戲劇演出,華盛頓看得十分著迷。

就這樣,在這種簡單淳樸的農村娛樂和社交活動中,華盛頓度過了好幾年寧靜歡樂的時光。這是他一生中少有的安寧而愉快的時期。實際上,自從青少年起,無論是土地測量員風餐露宿的野外生活,還是戰(zhàn)火連天、連年征戰(zhàn)的軍旅生涯,都使得華盛頓長期奔波于異地他鄉(xiāng),居無定所。這其中的心酸與艱辛他深有體會,因此,他格外珍惜眼下這種安定幸福的日子,備感家庭的溫馨幸福。

華盛頓結婚之后,沒有子女,但他像親生父親一樣關心和愛護華盛頓夫人的孩子,盡心盡力地履行著自己作為監(jiān)護人這項神圣的職責,并且十分注重孩子們良好的思想品行的培養(yǎng)。此外,他雖然退出了軍界,但他依然十分關心政治生活,家庭事務和社交生活并沒有妨礙他的公務活動。

早在1758年7月,他就被選為弗吉尼亞議會弗雷德里克縣的議員。1759年初,他又被選為弗吉尼亞議會的議員,前往弗吉尼亞首府威廉斯堡參加議會會議。他在處理公務上常常花費很長的時間和心思,不管交給他什么樣的任務,他都會非常認真地完成。除了擁有杰出的軍事才能,他還具備卓越的政治才能,那便是穩(wěn)重、英明、勇敢和大度。

由于華盛頓名揚海內外,因此有不少人前來弗農山莊做客。靠著他結交的朋友和各種關系,他和各地的杰出人士保持著聯(lián)系。弗農山莊時常賓朋滿座,談笑風生。這樣的日子過了四五年,朋友們聚會時的交談內容,變得不再輕松,甚至開始凝重起來。他們談論的內容更多地傾向于指點江山、抨擊時弊,尤其是英法戰(zhàn)爭和英國王室的殖民政策。

早年的北美大莊園,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獨立經(jīng)濟體。莊園內不僅農林牧副漁樣樣俱全,還可以直接和英國貿易。一個莊園自己就可以生產(chǎn)出一切常見的生活用品,至于精致時髦的衣服和貴重的奢侈品,則是從英國進口。各莊園依托各大河流,尤其是位于波托馬克河畔的大種植園,大都直接同英國進行貿易。他們的煙草都由他們自己的黑人奴隸包裝,印上自己的商標,裝到專門前來運貨的船上,運到英國某個港口的代理人那里。然后,由種植園主和代理人進行結賬。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莊園主實質上就是一個獨立王國的最高決策人。由于華盛頓和夫人馬撒都精于治家理財,弗農山莊的產(chǎn)品以質量和數(shù)量可靠而聞名。凡蓋有“弗農”印記的面粉桶,據(jù)說可以免檢,直接進入英屬西印度群島市場。然而,好景不長,盡管華盛頓在農業(yè)上勵精圖治,但弗農莊園的經(jīng)濟效益還是每況愈下,究其原因是由于英政府的殖民政策。

英國政府規(guī)定北美殖民地生產(chǎn)的煙草,只能銷往英國本土的煙廠用作原料。問題是作為中間人的代理商唯利是圖,他們利用英國作為宗主國的有利地位,收購煙草時故意壓級壓價、大搞中間剝削。結果可想而知,吃虧的不僅是華盛頓一家,整個北美經(jīng)濟都損失嚴重。不少北美農場主和商人連續(xù)虧損、瀕臨破產(chǎn)。

北美在同英國貿易中出現(xiàn)了巨大的貿易逆差,而這種貿易逆差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美國人所積累的硬幣和財富,都集中到了大不列顛”。

二、英國政府的層層盤剝

1763年,歷時7年的英法戰(zhàn)爭結束。法國戰(zhàn)敗后,勢力被逐出北美洲。根據(jù)英法兩國簽訂的“巴黎條約”,法國放棄了在北美殖民地的一切權利。按理來說,這一勝利對英國及北美各殖民地來說都是好事。

但一位法國政治家兼外交家卻認為:“英法戰(zhàn)爭雖以英國勝利而結束,但這一勝利對英國來說卻是極其有害的。因為失去了法國這種牽制和抗衡的力量,英屬各殖民地將不再需要它們的宗主國——英國的保護。英國一定會通過加大對各殖民地的盤剝,來抵消英法戰(zhàn)爭給英國帶來的沉重經(jīng)濟負擔。而各殖民地則一定會掙脫一切羈絆作為回答。”之后發(fā)生的種種事情表明,這位法國政治家是極有見地的。

本來北美各殖民地人民大都來自英國,他們追根尋宗,對英國懷有一種類似“戀母情結”的感情。各殖民地對宗主國有一種天然的熱愛——有充分證據(jù)說明這種感情是根深蒂固、非常深厚的。在大多數(shù)北美人民的口語里,他們總是習慣于把英國稱為“國內”。各殖民地渴望英國把它們視為親生子女,但英國卻視它們?yōu)楹竽锼瑥奈唇o予應有的關懷。因為英國建立海外殖民地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取原料產(chǎn)地和商品傾銷市場,因此,它在對待本土臣民和北美人民上采用的是雙重標準。

英國對殖民地的政策從一開始就是純粹出于商業(yè)動機,這就決定了它在北美所執(zhí)行的商業(yè)政策也只能是完全的限制政策。英國限制北美經(jīng)濟的正常發(fā)展,禁止北美各殖民地與其他國家直接貿易。同時,它控制北美地方工業(yè)的發(fā)展,以保障英國商品的壟斷傾銷。

英法戰(zhàn)爭結束后,英國騰出手來對殖民地執(zhí)行嚴厲的限制政策。它派出大量軍艦到北美海岸巡邏,稽查走私商品。不但嚴格地執(zhí)行現(xiàn)行的限制政策,還連續(xù)不斷地出臺一系列新的法案來限制北美殖民地的發(fā)展。北美人民為了保家衛(wèi)國,犧牲了無數(shù)的生命,和英軍一起趕走了法國軍隊。

但戰(zhàn)爭結束后,英國統(tǒng)治集團為了轉嫁沉重的財政負擔,不僅不感謝在這次戰(zhàn)爭中為英國流血流淚、受苦受難的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而變本加厲地壓榨他們。北美人民不但沒有得到和平與幸福,得到的卻是來自昔日“戰(zhàn)友”的無情盤剝和鎮(zhèn)壓。

1760年,英國當局想在波士頓對殖民地從英國進口的食糖征收關稅。海關官員請求英王授權他們進入私人船只和住宅來搜查和沒收一切沒有繳納關稅的物品。這一措施引起了北美商人們的極大反對。雙方就這個問題在法庭上爭執(zhí)起來。詹姆斯·奧蒂斯在法庭上為北美的權利做了言辭激烈的辯護,在場的所有聽眾都深受鼓舞,以至于大家都準備拿起武器來反對這一措施。

當時也在場的約翰·亞當斯(美國第二任總統(tǒng),時任當?shù)芈蓭?說:“這是第一次北美人民起來反抗英國蠻橫無理的要求,同時,美國獨立的精神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出現(xiàn)的。”英國限制北美的另一項措施是規(guī)定各殖民地法官任職到“英王不再滿意為止”,而不是“不再秉公辦案為止”。

對此,紐約的律師們紛紛通過報紙呼吁公眾起來反對這一打擊司法獨立、迫使法院服從特權的行為。紐約省也成為第一個公開反對英國政府政令的殖民地,這一影響超出這個省份的邊界,并且喚醒了民眾普遍的反抗精神。

1763年10月,英政府下令將西部大片土地劃歸英國王室所有,嚴禁殖民地人民在該地區(qū)購買土地或定居。

1764年,英國政府頒布“糖稅法”,宣布在北美殖民地對食糖和糖漿等征收關稅,以便維持一直駐扎在北美洲各殖民地的常備軍。

1765年3月,英國議會又通過“印花稅法”,規(guī)定凡北美殖民地出版的一切報刊、廣告、契約、法律文件等,只有貼了從英國政府代理商那里購買的印花票,才具有法律效力。凡違反此法者可以在北美任何英國皇家海陸軍法庭接受審訊,無論法庭離違法行為發(fā)生地多遠。這一法令又剝奪了北美人民一項極其珍貴的權利——由陪審團審訊的權利。

據(jù)統(tǒng)計,從1660年到1764年,英國議會通過的用于限制和奴役北美殖民地的法令,不下29項。

三、“印花稅法”引起的風波

新英格蘭人(新英格蘭地區(qū)包括美國的六個州,由北至南分別為:緬因州、新罕布什爾州、佛蒙特州、馬薩諸塞州,羅得島州、康涅狄格州)首先起來反對征稅計劃。他們認為沒有北美殖民地代表出席的英國議會通過法案向北美征稅,是一種明目張膽的侵犯北美人民自由和主權的行為。

同時,根據(jù)憲章賦予他們的權利,保障他們的安全和防務所需的經(jīng)費應由他們自己征收,而根據(jù)他們作為英國公民的權利,只有他們自己或他們的代表才能對他們征稅。他們就此事向英王、英國議會的上院及下院提出請愿書和陳情書,紐約和弗吉尼亞的人民對此也表示極大的支持。

此外,還有賓夕法尼亞、康涅狄格和南卡羅萊納等也紛紛派出代表,他們在富蘭克林的率領下來到倫敦,反對英國政府巧立名目的強取豪奪。

反對“印花稅法”的第一次浪潮發(fā)生在弗吉尼亞。1765年5月29日,弗吉尼亞市民院召開會議討論“印花稅法”。在會上,青年律師帕特里克·亨利發(fā)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他根據(jù)憲法精辟地論述了殖民地權利,義正詞嚴地闡明了這些權利怎樣受到侵犯。他指出只有弗吉尼亞議會才有權利向本地居民征稅,凡反對此見解者,均應視為弗吉尼亞的敵人。

華盛頓也出席了此次會議。華盛頓過去的書信全是談軍事問題或農業(yè)問題,很少涉及政治問題。并且,他過去的一切行為和書信都表明他忠于王室、熱愛故鄉(xiāng)。但是,在本次弗吉尼亞議會討論印花稅問題時,他雖然沒有帕特里克·亨利那樣發(fā)表慷慨激昂的演說,但他投票支持了亨利的提案。這表明這位弗吉尼亞的大種植園主在反印花稅問題上是與北美廣大人民站在一起的。大概也正是在這一場合,他深藏在內心的愛國之情第一次迸發(fā)出來。

針對這次弗吉尼亞會議,有人寫信給英國內閣說:“弗吉尼亞議會的決議是整個北美呼聲四起的信號。這些決議的提議者和支持者被譽為美洲自由的衛(wèi)士。”帕特里克·亨利的愛國呼聲轟動了市民院,響徹整個北美地區(qū),喚醒各殖民地議會相繼效法弗吉尼亞議會。1765年10月,在馬薩諸塞議會的鼓舞下,北美的馬賽諸塞、羅德島、康涅狄格、紐約、新澤西、賓夕法尼亞、特拉華、馬里蘭和南卡羅來納9個殖民地在紐約召開了反“印花稅法”大會。

在這次會議上,各殖民地代表痛斥英國議會不經(jīng)他們同意就向他們征稅并擅自擴大英軍法庭管轄范圍。他們指出這兩項法令侵犯了他們作為英國天然公民的權利和自由,并草擬了致英王和英國議會兩院的請愿書,請求對以上法令加以糾正。沒有派代表參加大會的各殖民地也向英政府遞交了類似的請愿書。

執(zhí)行印花稅的準備工作在各殖民地引起了群眾的騷動。在波士頓,示威的群眾搗毀了正在建造的稅務大樓,砸壞了稅務官員家的門窗。他們把印花稅局局長的模擬像投到火中燒毀并迫使其辭職。在弗吉尼亞,默賽爾先生本來被英政府任命為印花稅局局長,但是他到達威廉斯堡后,公開宣布拒絕執(zhí)行職務。在其他地方,也有各式各樣的騷亂,全都表現(xiàn)了公眾對“印花稅法”的不滿。

1765年11月1日是“印花稅法”預定生效的日子。這一天,各地群眾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了憤怒和抗議。

在波士頓,人民敲響了塔頂?shù)脑岫Y喪鐘,并焚燒了稅務局局長的模擬像,輪船升半旗,商店關門停業(yè)。在紐約,示威群眾舉著“英國人干蠢事,美洲人遭殃”的橫幅上街游行。一批群眾襲擊了副總督的官邸,并把他的模擬像吊起來當眾燒毀。以上只是群眾對“印花稅法”表示不滿、群起而攻之的幾個例子。

實際上,當時的北美各地反“印花稅法”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現(xiàn)在,沒有人敢執(zhí)行這一法令了。事實上,需要購買印花才有效力的一切交易都已停止或改用私人訂立契約的辦法進行。北美殖民地那些敢于公開反對“印花稅法”商人們一致約定,如果不取消“印花稅法”,1766年1月1日之后,大家就不再進口英國商品。1765年就這樣過去了。

四、“湯森稅法”帶來的風暴

1766年3月18日,迫于北美人民聲勢浩大的反抗運動,英政府不得不宣布廢除“印花稅法”。然而,正當包括華盛頓在內的善良的人們?yōu)榇藲g欣鼓舞時,英國王室又開始策劃新的陰謀,變本加厲地對殖民地進行壓榨。

1767年年初,查爾斯·湯森出任英國財政大臣,他提出了一個向北美征稅的新法案,即“湯森稅法”。根據(jù)這一方案,英國將對從英國輸出到北美的商品,如玻璃、油漆、顏料、紙張、鉛、茶葉等,在到達北美各殖民地時征收關稅。該稅款將被用于支付北美各殖民地的司法和行政費用。

與此同時,英國議會又通過了一項嚴重傷害殖民地人民自尊心和情感的駐兵法案。該法令規(guī)定各殖民地要自己籌錢為英國派駐北美的部隊提供住所、火爐、床鋪和其他必需品。紐約省議會因堅持認為該條款只適合于行軍中的部隊而拒絕遵守這一條款。英國政府因此責令停止紐約省議會的職權,直到他們同意執(zhí)行為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教| 中阳县| 崇文区| 博罗县| 许昌市| 时尚| 维西| 蒲江县| 临安市| 额尔古纳市| 团风县| 南京市| 阿城市| 泽普县| 邳州市| 安阳县| 延川县| 高淳县| 晋江市| 衡阳县| 谢通门县| 上高县| 正宁县| 荣昌县| 东乌珠穆沁旗| 庄河市| 宕昌县| 安图县| 梅州市| 大埔县| 长宁县| 青铜峡市| 沈丘县| 陆良县| 吴桥县| 灵石县| 新巴尔虎左旗| 株洲市| 密山市| 南皮县| 吴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