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員工的利益,將薪酬獎勵與內在激勵機制良好地結合起來,才是最好的激勵措施,不僅可以滿足員工的基本需求,還會為企業帶來更好的效益。
●把單獨的愛,分享給單獨的人
★給予就會被給予,剝奪就會被剝奪。信任就會被信任,懷疑就會被懷疑。愛就會被愛,恨就會會被恨。
——互惠關系定律
一個組織或團隊匯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作為管理者應該想一下:“這些性情各異的人為何會聚集在你的周圍,聽你指揮,為你效勞?”
每個人都是感情動物。“給予就會被給予,剝奪就會被剝奪;信任就會被信任,懷疑就會被懷疑;愛就會被愛,恨就會被恨。”行為孕育行為,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互惠關系定律。互惠關系定律運用到管理學中,主要表現在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關系上,兩者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一種合作、一種互惠。領導者如何對待員工,他就會如何對待你。只有當領導者真誠地認可、幫助員工的時候,員工才能真正地認可、幫助領導者。
感情作為維系人際關系不可缺少的紐帶,在管理者與下屬之間也是不可或缺的。想得到下屬的理解、尊重、信任和支持,首先應懂得怎樣理解、信任、關心和愛護他們。有投入才會有產出,有耕耘才會有收獲。所以,作為一名管理者,一定要高度重視對下屬以心換心、以情動情。
一個好的管理者應該努力把企業辦成一個“大家庭”,建立員工與企業之間的“維系情感的紐帶”,為員工增加各種福利,關心員工的生活,當員工結婚、晉升、生子、喬遷、獲獎之際,都要給予祝賀,照顧家有困難的員工,使他們對企業更加忠誠。只有這樣,才能讓員工感受到企業是自己的家。
從某種程度上說,金諾安康就是一個大家庭,而劉海旭就是這個大家庭的“家長”。
在任何一個企業或者團隊,每個員工都會在意老板對自己的認同和關心,都需要別人特別是管理者的同情、尊重、理解和信任。可隨著企業的發展,員工的隊伍勢必會越來越多,這樣很多領導者就很難關注到每個人的感受。
但是,這在劉海旭看來,要想得到員工的喜愛和尊敬,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獨有的那份好,即把單獨的那份愛,分享給單獨的人!
劉海旭之所以能得到眾人的敬仰,是因為他能做到把員工當兄弟、當朋友、當親人,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真心。不論哪位員工遇到困難,劉海旭總是會親自去探望,并盡全力幫助對方,如果實在到不了,他也會通過電話等其他方式表達自己的關心和問候。
在金諾安康,所有的員工都沒有感受到劉海旭是高高在上的老板,而是把他當作家人來看待。
劉海旭在辦組訓班的時候,對每個學員都非常關心,不論是從工作上,還是在生活細節上。
他讓食堂給學員們準備營養豐盛的晚餐,他幫助每個人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和方向。當這些學員犯了錯誤,劉海旭就會一邊懲罰,一邊流眼淚。
組訓班有一個學員,身體不是很好,有先天性心臟病,而且小時候被親生父母拋棄,被養父母養大,劉海旭就一直把這個學員當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像父親一樣關愛他。后來,這位學員的親生父親因為心臟病生命垂危,他在聽了劉總的課之后,決定回去照顧自己的親生父親。因為劉總教他學會了感恩。
對于公司的外勤人員,劉海旭也非常尊重。他認為,很多內勤是靠外勤來養活的,他們的工作要辛苦得多。有一次,外勤團隊長過六十大壽,劉海旭特地從外地趕過來,為他過生日。那天他的時間比較緊,沒有時間準備,他對外勤團隊長說:“我來得太匆忙了,沒有安排給你買花,也沒有給你切蛋糕,我請你吃碗面吧。”
就是這么樸實又真誠的關心,讓團隊長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還有一次,金諾安康沈陽本部睿鑫團隊長趙紅軍的母親突然身體不適,住進了醫院。劉海旭得知這個消息之后,親自帶著公司管理層和團隊中堅在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去看望這位母親。他對趙紅軍說:“有困難就給我打電話,金諾安康的伙伴都是你的親人,金諾安康就是你的家!”
劉海旭每天都會給趙紅軍打電話,詢問她母親的病情,并不斷安慰她。但是,這也沒能抵制病魔的無情,趙紅軍的母親還是走了。劉海旭得到這個消息之后,再一次來到了趙紅軍的家,在靈堂前為她去世的母親磕了三個響頭,這讓趙紅軍感動得無以復加。出殯那天,劉海旭親自將趙紅軍母親的遺體抬到火化車上,并說:“大姨,您放心吧!我會照顧您的女兒!”
正是劉海旭這種像親人一樣的關愛,感動了金諾安康的員工,所以他們愿意在金諾安康這個大家庭里,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領導者如果懂得運用情感的力量,并身體力行,就可以取得心靈的共鳴,獲得員工的心理認同,那么組織就會出現和諧、融洽的氣氛,內耗就會減少,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會大大增強。
★人類行為有個很重要的法則,那就是時刻讓他人感受到溫暖。
——卡耐基
就像卡耐基說的:“人類行為有個很重要的法則,那就是時刻讓他人感受到溫暖。”如果我們這樣做了一切就會很順利,并且可以得到友誼和快樂;如果我們破壞了這個法則,就會帶來很多麻煩。
許多古代政治家善于以心換心、以情動情。劉邦的“信而愛人”,唐太宗的“以誠信治天下”,都是頗為動人的領導行為。
三國時期,劉備就是憑借以情動人的方式,讓眾多能臣名將以死相報,舍命相隨。戰國的軍事統帥吳起,與士兵同甘共苦,戰士長瘡流膿,他竟用嘴去吸膿,這些感人舉動換得了將士們在戰場上英勇殺敵,對吳起也誓死追隨,一片忠心為他效力,這都是情感動人的結果。
唐太宗李世民也很懂得恩信并用,從而籠絡住許多英雄豪杰的心,使他們樂于聽命,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有一次,李勣得了暴疾,太醫診斷后說,只有用皇帝的胡須
燒成灰做成藥引,才能治療這種病。李世民聽說后,立刻剪下自己的胡須,為李勣配藥。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古人對自己的一根頭發都是很看重的,而李世民作為天子,卻能夠把自己的胡須親自剪下給大臣煎藥,這樣的關愛,是任何官職、任何金銀財寶都無法比擬的。
這件事讓李勣感動得淚流滿面,不停地磕頭謝恩,直到磕得頭都出血了。
還有一次,李勣陪李世民吃飯,李世民對他說:“我仔細考察了群臣,想找一個可以托孤的大臣,沒有比你更合適的了。你過去不負李密,現在自然也不會辜負我。”李勣聽了,流淚辭謝,喝了個一醉方休,而李世民又把自己的龍袍脫下來蓋在了李勣身上。
李世民對李勣的關心、器重,成功地贏得了李勣的忠心,使其后來盡力輔佐李治,為大唐的繁榮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俗話說:“澆樹要澆根,帶人要帶心。”在管理中,有多少真情,就能換來多少忠誠,只有用心對待屬下,才能得到對方的衷心。
在人際交往中,感情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感情是相互間建立良好關系的潤滑劑。聰明的管理者,都十分注重感情投資。
對于以情動人,管理者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首先必須發自真心,而不是把對員工的關心當作一種作秀,當作一種籠絡人心的手段。
對于劉海旭來說,他對員工的關心是自覺的、一貫的、長期的,不是只做表面文章,更不是保持三分鐘熱度。
感情投資不講究一日之功,畢竟“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感情投資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結出果實,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信賴需要一個過程。只有真誠而持久的關心才是最有效的。如果管理者能長期注重感情投資,對管理將會大有裨益。
“士為知己者死”,如果管理者能夠對下屬平等相待、以誠相見、感情相通、心心相印,從思想上理解他們,從生活上關心和愛護他們,在工作上信任支持他們,使他們的精神得到滿足,他們就會煥發出高昂的熱情,奉獻出無私的力量,就會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