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瓦舍勾欄(6)

宋朝的尋常市民家、富室乃至皇家之中,都有“磨喝樂”的忠實粉絲,“禁中及貴家與士庶為時物追陪”[66]。流風所至,宋朝孩子很喜歡模仿“磨喝樂”的造型:“市井兒童,手執新荷葉,效摩喉羅之狀。此東都(汴梁)流傳,至今不改,不知出何文記也?!盵67]大人們夸一個孩子可愛迷人,也會說“生得‘磨喝樂’模樣”?!澳ズ葮贰奔热伙L靡天下,價錢也就不可能太便宜,“價亦不廉”;貴者,“一對直數千(文)”。名匠袁遇昌制作的“磨喝樂”更是昂貴,每對叫價“三數十緡”。

除了“磨喝樂”,商家在乞巧節當然還會隆重推出其他玩具,如以黃蠟鑄成的“鳧雁、鴛鴦、鸂鶒、龜魚之類,彩畫金縷”,叫作“水上浮”;又有“以小板上傅土,旋種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態”,叫作“谷板”;有“以瓜雕刻成花樣”,叫作“花瓜”;又有“以綠豆、小豆、小麥,于磁器內,以水浸之,生芽數寸,以紅籃彩縷束之”,叫作“種生”。這些新奇玩意兒,“皆于街心彩幕帳設出絡貨賣”[68]。

清明時節也有很多新鮮玩具上市?!懊耖g又賣小秋千,以悅兒童,團沙為女兒立于上,亦可舉之往來上下,又以木為之而加彩畫者甚精”[69],這是一種可活動的小秋千。“又造輜軿(帶帷幔的車子)以賣,其長尺許,其大稱之,以木為之者最精。亦有編竹為之者,其粗者桃花車兒,轅輪簾蓋皆具,以木為牛,皆可運行,或為載土車水車,其制不一”[70],是一種制造水準很高的玩具車。

元宵節期間,則是燈籠熱銷的旺季:“天街茶肆,漸已羅列燈球等求售,謂之‘燈市’,自此以后,每夕皆然”。時人形容“燈品至多”,“精妙絕倫”。有一種“無骨燈”,是“混然玻璃球也”;走馬燈“馬騎人物,旋轉如飛”;還有一種名為“大屏”的巨型燈,“灌水轉機,百物活動”,是用水力驅動旋轉的。在夜市中撲賣的“琉璃炮燈”也很精巧,宋人范成大有一首詠元宵節應節物的詩,寫道:“映光魚隱見”,并自注:“琉璃壺瓶貯水養魚,以燈映之?!边@里說的便是“琉璃炮燈”。另一位南宋詩人葉茵的《琉璃炮燈中魚》描寫得更細致:“頭角未崢嶸,潛宮號水晶。游時雖逼窄,樂處在圓明。有火疑燒尾,無波可動情。一朝開混沌,變化趁雷轟?!毕雭磉@種“琉璃炮燈”既可盛水養魚,也可點上蠟燭,燭光魚影相映,應該很漂亮。

只有一個富足、閑適的社會,才會如此專注于制作兒童乃至成人的玩具。

游戲

從某個角度來說,人類社會的進步,表現為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閑暇。閑暇即自由時間。宋朝市民熱衷于旅游與游園,喜歡到瓦舍勾欄中看娛樂演出,愛玩足球與游戲,節日與慶典眾多,夜生活豐富,這些都顯示出宋人的閑暇時間比較充足。

宋人在休閑時光常玩的桌面游戲有象棋、“雙陸”、“打馬”等。中國象棋發展到宋代時,基本定型,出現了“炮子”,這當然是火藥在宋代開始應用于軍事的反映?!半p陸”類似今日的飛行棋,盛行于宋朝市井間,許多酒樓茶坊都設有“雙陸”棋盤,供食客邊飲茶(喝酒)邊下棋?!按蝰R”的玩法跟“雙陸”差不多,但可能更復雜、刺激,知名女詞人李清照便是“打馬”的高手。

流行于宋朝的桌面游戲還有“葉子戲”,據說由唐人所創,是一種紙牌游戲??上未摹叭~子戲”材料有限,今人已難以重建宋人玩“葉子戲”的情景。根據明朝人的記述,“葉子戲”有四十張牌,分別為“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四種花色,玩法非常接近于橋牌?!段淞峙f事》與《西湖老人繁勝錄》都記錄了臨安市肆上售賣的一種小商品——“扇牌兒”,這個“扇牌兒”便是玩“葉子戲”的紙牌。紙牌已然成為一種商品投放于市場,可以想見“葉子戲”在宋人生活中的影響了。

一些學者相信,十三世紀時,來華的馬可·波羅將“葉子戲”帶回了歐洲,從此風靡于貴族間,后經長期的改進、演變,源于中國的“扇牌兒”最后被歐洲人改造成為今天的撲克牌。法國的東方學者萊麥撒(Abel Rémusat)便認為:歐洲人最初玩的紙牌,其形狀、圖式大小及數目,皆與中國人所用者相同,或亦為蒙古輸入歐洲者。

而“葉子戲”在中國本土則沿著另一個方向演進:跟“宣和牌”(骨牌)相融合,經過明清兩季的進化,最后形成“馬吊”,即今日的麻將。如此看來,中國麻將與西洋撲克形態與玩法各異,但追究下來,兩者卻是同源,都源于唐宋時期的“葉子戲”。

節假日

中國目前有115天的節假日(含雙休日)。古人有沒有節假日呢?當然有。那么宋代每年有多少天是節假日呢?宋人筆記《文昌雜錄》里有對北宋中前期公務員休假制度的詳細介紹:“祠部休假,歲凡七十有六日(這個合計休假日數似乎有誤):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天慶節、上元節同;天圣節、夏至、先天節、中元節、下元節、降圣節、臘各三日;立春、人日、中和節、春分、社(春社)、清明、上巳、天祺節、立夏、端午、天貺節、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社(秋社)、秋分、授衣、重陽、立冬,各一日;上中下旬各一日?!偎拘輨昭?。”

可以看出,宋代的法定節日挺多的,國家在這些節日都要放假,其中元日(春節)、元宵節、寒食節、天慶節、冬至5個大節各休假7天,合計35天;天圣節、夏至、先天節、中元節、下元節、降圣節、臘日7個節日各休3天,合計21天;立春、人日、中和節、春分、春社、清明、上巳節、天祺節、立夏、端午節、天貺節、初伏、中伏、立秋、七夕節、末伏、秋社、秋分、授衣節、重陽節、立冬21個節日各休假1天,合計21天;宋代每個月還有3天旬休,一年合計36天;加起來,共有113天。與今日的節假日天數差不多。

此外,還有探親假(父母住在三千里外,每三年即有30日的探親假)、親人結婚的婚假等未計在內,總之一名宋朝的公務員,每年享受到的休假日數,一定不會比今人的少。相比之下,明代的法定休假日就少多了,明人筆記《古今事務考》稱:“國朝正旦節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泵鞒辉谠?、元宵、冬至三個節日休假,共放假18天。每月三天的旬休也取消了。大概朱元璋認為,閑適并不是一種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

也許你要說了,這只是官員才能享受到的假日,尋常市民也有休假的權利嗎?在宋朝的官營手工業坊場中,雇傭工人是有假日的,一年大概有60天的節假日,雖然不上比當時的公務員,但也比明朝的公務員還要多得多。這些工匠每日的工作時間約為10小時,每年炎夏時節,即從五月初一到八月初一,這三個月里,每日的工作量會減半,如果換成時間,即工作半日。當然,他們是領薪的,比起“匠籍制”下被政府無償征用服役的元代與明代匠人,宋朝工匠的小日子還是要幸福得多。

至于私營行業的傭工在節假日是否休假,宋政府似乎并沒有作出規定,大概這屬于民間社會自行調節的事務吧。

元宵花燈

宋朝一年四季均有節日,最熱鬧的大概為元宵?!皷|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薄翖壖驳倪@首《青玉案·元夕》渲染的正是宋代元宵節觀燈的盛況。

北宋汴京的元宵花燈之繁盛,可以看看孟元老的描述:大街上早早就縛好了燈山、棚樓,“山樓上下,燈燭數十萬盞”;這些燈山還設置了人工瀑布:“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用轆轤絞水上燈山尖高處,用木柜貯之,逐時放下,如瀑布狀”;棚樓中每天都在表演各種精彩的娛樂節目:“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余里,擊丸蹴鞠,踏索上竿”;“萬姓皆在露臺下觀看,樂人時引萬姓山呼”;“諸門皆有官中樂棚。萬街千巷,盡皆繁盛浩鬧。每一坊巷口,無樂棚去處,多設小影戲棚子,以防本坊游人小兒相失,以引聚之”。[71]

宋徽宗時,汴京的元宵節更是隆重,從臘月便開始放花燈,皇城內的部分宮殿也開放給市民游覽?!埃ɑ食牵┚褒堥T,古酸棗門也。自左掖門之東為城南北道,北抵景龍門,自臘月十五日放燈,縱都人夜游。婦女游者,珠簾下邀住,飲以金甌酒。有婦人飲酒畢,輒懷金甌。左右呼之,婦人曰:妾之夫性嚴,今帶酒容,何以自明?懷此金甌為證耳。隔簾聞笑聲曰:與之?!盵72]簾后那個說將金杯送給婦女的人,便是宋徽宗。這個故事被改編進話本《大宋宣和遺事》時,又更有戲劇性:“宣和間,上元張燈,許士女縱觀,各賜酒一杯。一女子竊所飲金杯,衛士見之,押至御前。女誦《鷓鴣天》云:‘月滿蓬壺燦爛燈,與郎攜手至端門。貪看鶴陣笙歌舉,不覺鴛鴦失卻群。天漸曉,感皇恩。傳宣賜酒飲杯巡。歸家恐被翁姑責,竊取金杯作照憑?!兆诖笙?,以金杯賜之,令衛士送歸?!?

南宋臨安的元宵節也很熱鬧:“一入新正(新年正月),燈火日盛”,“山燈凡數千百種,極其新巧,怪怪奇奇,無所不有”;“每夕樓燈初上,則簫鼓已紛然自獻于下”,“終夕天街鼓吹不絕”。更有意思的是,“天府每夕差官點視,各給錢酒油燭,多寡有差”,即臨安官府給市民發放錢酒油燭,慶賀元宵。按照習俗,到元夕放燈的第五夜,臨安府尹要出來拜會市民,這時臨安府的“吏魁以大囊貯楮券,凡遇小經紀人,必犒數十,謂之‘買市’”,一路向做小生意的商民派錢,祝他們新年生意興隆。“有黠者,以小盤貯梨、藕數片,騰身迭出于稠人之中,支請官錢數次者,亦不禁也”[73],有些狡黠的小市民,在人群中鉆來鉆去,重復領賞,官府也不去計較。

另按《夢粱錄》的記述,元宵之夜,“諸酒庫亦點燈球,喧天鼓吹,設法大賞,妓女群坐喧嘩,勾引風流子弟買笑追歡”。良家女子,進入正月之后,也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皆戴珠翠、鬧蛾、玉梅、雪柳、菩提葉、燈球、銷金合、蟬貂袖、項帕,而衣多尚白,蓋月下所宜也”,出門看花燈。于是大街之上,“都民士女,羅綺如云,蓋無夕不然也”[74]。

在元宵之夜逛街看花燈的宋朝女子之多,可以從一個細節體現出來,那就是燈收人散之后,汴京、臨安的市民都有持燈照路拾寶的習俗,往往能拾得觀燈婦人們遺落的貴重首飾。《武林舊事》說:“至夜闌,則有持小燈照路拾遺者,謂之‘掃街’。遺鈿墮珥,往往得之。亦東都(汴京)遺風也。”《夢粱錄》也有類似記錄:“人都道玉漏頻催,金雞屢唱,興猶未已。甚至飲酒醺醺,倩人扶著,墮翠遺簪,難以枚舉?!比绻愦┰降剿纬[元宵、觀花燈,可別忘了“掃街”哦,看能不能撿到一些寶貝。

元宵還是一個非常浪漫的節日,所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少男少女趁此良辰美景,談起戀愛?!肮油鯇O,五陵年少,更以紗籠喝道,將帶佳人美女,遍地游賞。人都道玉漏頻催,金雞屢唱,興猶未已?!薄洞笏涡瓦z事》說:“那游賞之際,肩兒廝挨,手兒廝把,少也是有五千來對兒。”談戀愛的情人們是那么肆無忌憚,手挽手、肩并肩。

汴梁還設有專供少年們談情說愛之所,“別有深坊小巷,繡額珠簾,巧制新妝,競夸華麗。春情蕩揚,酒興融怡,雅會幽歡,寸陰可惜,景色浩鬧,不覺更闌”??吹竭@里,我們難以相信宋朝會是一個所謂“禮教殺人”的古板社會。

相親

我們現在說起古人的婚姻,都會聯想到“包辦”二字,以為新人只能聽從父母擺布,雙方要到洞房才第一次見面。這個想象至少對宋人而言是不準確的。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不是父母包辦的意思,而是指一項婚姻的締結,以媒人為中介,由父母出面。新人對于自己的婚事,當然具有一定自主權,絕不是全然由父母說了算。

在宋代,經媒人說親之后、新人成親之前,有一個相親的程序?!澳屑覔袢諅渚贫Y詣女家,或借園圃,或湖舫內,兩親相見,謂之‘相親’。男以酒四杯,女則添備雙杯,此禮取‘男強女弱’之意。如新人中意,則以金釵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釵’。若不如意,則送彩緞兩匹,謂之‘壓驚’,則姻事不諧矣。既已插釵,則伐柯人(媒人)通好,議定禮,往女家報定。”[75]這個相親的過程,相當火辣,彼此相中了,則男方給女方插上金釵;也很有禮節,若相不中,則男方要送上彩緞兩匹,表示歉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谷区| 上高县| 宜州市| 灵石县| 萍乡市| 新安县| 河南省| 霍邱县| 新巴尔虎右旗| 黄冈市| 潍坊市| 松原市| 昌吉市| 广东省| 扬州市| 长武县| 渑池县| 河西区| 西乡县| 南京市| 简阳市| 土默特右旗| 喀喇沁旗| 武陟县| 镇宁| 平江县| 平谷区| 五寨县| 岳阳市| 久治县| 清徐县| 富裕县| 铜陵市| 宁夏| 潮州市| 清水河县| 奉新县| 桂林市| 桂东县| 洛扎县| 册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