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麻克(Jean de Lamarck)者,法之大科學家也,千八百二年所著《生體論》,已言及種族之不恒,與形態之轉變;而精力所注,尤在《動物哲學》一書,中所張皇,先在生物種別,由于人為之立異。其言曰,凡在地球之上,無間有生無生,決無差別,空間凡有,悉歸于一,故支配非官品之原因,亦即支配有官品之原因,而吾黨所執以治非官品者,亦即治有官品之途術。蓋世所謂生,僅力學的現象而已。動植諸物,與人類同,無不能詮解以自然之律;惟種亦然,決非如《圣書》所言,出天帝之創造。況寇偉之說,謂經十余回改作者乎?凡此有生,皆自古代聯綿繼續而來,起于無官,結構至簡,繼隨地球之轉變,以漸即于高等,如今日也。至最下等生物,漸趨高等之因,則氏有二律,一曰假有動物,雛而未壯,用一官獨多,則其官必日強,作用亦日盛。至新能力之大小強弱,則視使用之久暫有差。淺譬之,如鍛人之腕,荷夫之脛,初固弗殊于常人,逮就職之日多,則力亦加進,使反是,廢而不用,則官漸小弱,能力亦亡,如盲腸者,鳥以轉化食品,而無用于人,則日萎,耳筋者,獸以動耳者也,至人而失其用,則留微跡而已:是為適應。二曰凡動物一生中,由外緣所得或失之性質,必依生殖作用,而授諸子孫。官之大小強弱亦然,惟在此時,必其父母之性質相等:是為遺傳。適應之說,迄今日學人猶奉為圭臬,遺傳之說,則論諍方烈,未有折衷,惟其所言,固進化之大法,即謂以機械作用,進動物于高等是已。試翻《動物哲學》一書,殆純以一元論眼光,燭天物之系統,而所憑借,則進化論也。故進化論之成,自破神造說始。蘭麻克亦如圣契黎然,力駁寇偉,而不為世所知。蓋當是時,生物學之研究方殷,比較解剖及生理之學亦盛,且細胞說初成,更近于個體發生學者一步,于是萃人心于一隅,遂蔑有致意于物種由來之故者。而一般人士,又篤守舊說,得新見無所動其心,故蘭麻克之論既出,應者寂然,即寇偉之《動物學年報》中,亦不為一記,則說之孤立無和,可以知矣。迨千八百五十八年而達爾文暨華累斯(A.R.Wallace)之《天擇論》現,越一年而達爾文《物種由來》成,舉世震動,蓋生物學界之光明,掃群疑于一說之下者也。
達爾文治生學之術,不同蘭麻克,主用內籀,集知識之大成,年二十二,即乘汽艦壁克耳,環世界一周,歷審生物,因悟物種所由始,漸而搜集事實,融會貫通,立生物進化之大原,且曉形變之因,本于淘汰,而淘汰原理,乃在爭存,建《淘汰論》,亦曰《達爾文說》(Selektionstheorie od.Darwinismus),空前古者也。舉其要旨,首為人擇,設有人立一定之儀的,擇動物之與相近者育之,既得苗裔,則又育其子之近似,歷年既永,宜者遂傳。古之牧者園丁,已知此術,赫胥黎謂亞美利加有囗羊者,懼羊跳踉,超圈而去,則留短足者而漸汰其他,遞生子孫,亦復如是,久之短足者獨傳,修脛遂絕,此以人力傳宜種者也。然此特人擇動植而已,天然之力,亦擇生物,與人擇動植無大殊,所異者人擇出人意,而天擇則以生物爭存之故,行于不知不覺間耳。蓋生物增加,皆遵幾何級數,設有動物一偶于此,畢生能產四子,四子又育,當得八孫,五傳六十四,十傳而千二十八,如是遞增,繁殖至迅。然時有強物,滅其囗弱,沮其長成,故強之種日昌,而弱之種日耗;時代既久,宜者遂留,而天擇即行其中,使生物臻于極適。達爾文言此,所征引信據,蓋至繁博而堅實也。故究進化論歷史,當首德黎,繼乃局脊于神造之論;比至蘭麻克而一進;得達爾文而大成;迨黑格爾出,復總會前此之結果,建官品之種族發生學,于是人類演進之事,昭然無疑影矣。
黑格爾以前,凡云發生,皆指個體,至氏而建此學,使與個體發生學對立,著《生物發生學上之根本律》一卷,言二學有至密之關系,種族進化,亦緣遺傳及適應二律而來,而尤所置重者,為形蛻論。其律曰,凡個體發生,實為種族發生之反復,特期短而事迅者耳,至所以決定之者,遺傳及適應之生理作用也。黑氏以此法治個體發生,知禽獸魚蟲,雖繁不可計,而逖推本原,咸歸于一;又以治種族發生,知一切生物,實肇自至簡之原官,由進化而繁變。以至于人。蓋人類女性之胚卵,亦與他種脊椎動物之胚卵,同為極簡之細胞;男性精絲,亦復無異。二性既會,是成根干細胞,此細胞成,而個人之存在遂始。若求諸動物界,為阿彌巴屬,構造至簡,僅有自動及求食之力而已,繼乃分裂,依幾何級數成細胞群,如班陀黎那(Pandorina),作桑葚狀,葚空其中,漸而內陷,是成原腸,今日淡水溝渠中動物希特拉(Hydra),亦如是也。更進,則由心房生血管四偶,曲向左右,狀如魚鰓,胎兒屆此時,適合動物界之魚類;復次之發達,皆與人類以外之高等動物無微殊,即已有腦髓耳目及足,而以較他種脊椎動物之胎兒,仍無辨也。凡此研究,皆能目擊,日審胚胎之發育而得其變化。惟種族發生學獨不然,所追跡者,事距今數千萬載,其為演進,目不可窺,即直接觀察,亦局于至隘之分域,可據者僅間接推理與批判反省二術,及取諸科學所經驗薈萃之材,較量揅究之而已。故黑格爾曰,此其為學,肄治滋難,決非個體發生學所能較也。
往之言此事者,有達爾文《原人論》,赫胥黎《化中人位論》。黑格爾著《人類發生學》,則以古生物學個體發生學及形態學證人類之系統,知動物進化,與人類胎兒之發達同,凡脊椎動物之始為魚類,見地質學上太古代之僦羅紀,繼為迭逢紀之蛙魚,為石墨紀之兩棲,為二疊紀之爬蟲,及中古代之哺乳動物,遞近古代第三紀,乃見半猿,次生真猿,猿有狹鼻族,由其族生犬猿,次生人猿,人猿生猿人,不能言語,降而能語,是謂之人,此皆比較解剖個體發生及脊椎動物所明證者也。惟個體發達之序亦然,故曰種族發生,為個體發生之反復。然此僅有脊椎動物而已,若更上溯無脊椎動物而探其統系,為業尤艱巨于前。蓋此種動物,無骨胳之存,故不見于化石,特據生物學原則,知人類所始為原生動物,與胎孕時之根干細胞相當,下此亦各有相當之動物。于是黑格爾乃追進化之跡而識別之,間有不足,則補以化石與懸擬之生物,而自單幺以至人類之系圖遂成,圖中所載,即自穆那羅(Monera)漸進以至人類之歷史,生物學上所謂種族的發生者是也。其系圖如別幅。
近三十年來,古生物學之發見,亦多有力之證,最著者為爪哇之猿人化石,是石現,而人類系統遂大成。蓋往者狹鼻猿類與人之系屬,缺不可見,逮得化石,征信彌真,力不遜比較解剖及個體發生學也。故論人類從出,為物至卑,曰原生動物。原生動物出自穆那羅,穆那羅出自潑羅比翁(Probion);潑羅比翁,原生物也。若更究原生物由來,則以那格黎(Naegeli)氏說為近理,其說曰,有生始于無生,蓋質力不滅律所生之成果爾;若物質全界,無不由因果而成,宇宙間現象,亦遵此律,則成于非官品之質,且終轉化而為非官品之官品,究其本始,亦為非官品必矣。近者法有學人,能以質力之變,轉非官品為植物,又能以毒鴆金屬殺之,易其導電傳熱之性者。故有生無生二界,且日益近接,終不能分,無生物之轉生,是成不易之真理,十九世紀末學術之足驚怖,有如是也。至無生物所始,則當俟宇宙發生學(Kosmogenie)言之。
(一九〇七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