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8.簽訂《恰克圖條約》

雍正四年(1726年),清政府命原理藩院尚書一等公隆科多察看喀爾喀邊境,準備與俄國代表談判,并派喀爾喀郡王、額駙策凌、散秩大臣四格等人協助談判。同年夏,隆科多、四格與薩瓦在恰克圖附近的布爾河會談。薩瓦要求帶商隊與庫爾齊茨基主教一起入京面見雍正,但隆科多卻只允許薩瓦自己進京面見雍正,其他人留在原地,等談判完后再決定是否可以去。十一月,薩瓦到達北京,朝賀雍正并與中國政府進行談判,中方派吏部尚書察畢那、理藩院尚書特古忒、兵部侍郎圖理琛等人參加談判。這次談判雙方沒有簽署什么協議,只是就一般原則性問題進行了討論。但薩瓦在北京期間,四處活動,收買了中國官員馬齊,把中國談判代表團的底牌搞到手,知道中方希望和平安定,就準備用武力相威脅,增兵邊境,為沙皇攫取更多的利益。半年后,薩瓦回到布爾河,與隆科多、策凌、四格、圖理琛繼續談判。隆科多堅決要求俄國將它所侵占的喀爾喀土地歸還清政府,薩瓦竟要求中國放棄領土要求,并以武力相威脅。此時,隆科多因為私藏玉牒底本,被雍正從談判代表團召回治罪,讓策凌、四格、圖理琛等與俄國繼續談判。隆科多走后,中國代表團沒有堅持嚴正立場、堅決維護國家主權,于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在布爾河畔與俄國簽訂《中俄布連斯奇條約》,讓給俄國恰克圖以北的大片領土。之后,在這個條約和此前在北京達成的原則性協議的基礎之上,擬定出總條約草案。雍正六年(1728年)五月,中俄雙方代表在恰克圖正式簽字,條約也就開始生效。這就是歷史上的《中俄恰克圖條約》,其主要內容有:

雍正讀書像

第一,劃定中俄喀爾喀地區邊界,把恰克圖作為分界點,東起額爾古納河,西至沙畢納依嶺(沙賓達巴哈,位于唐努烏梁海地區的西北端)作為界線,線以南為中國,以北為俄國。第二,處理越境犯人,對以往逃犯不再追究,對越境者雙方不再收容,并嚴加查拿,交由雙方的邊防人員處置。第三,雙方貿易還按康熙時期的老辦法,俄國商人3年至北京一次,每次不超過二百人,中國對其免收商稅,零星貿易只能在尼布楚、色楞格二地選擇進行。第四,規定宗教職能和留學生人數。規定在北京的傳教士可增加到3人,中國允許俄國學童4人,來北京學習滿文和漢文,并同意幫助俄國在北京建立一所教堂。雍正十年(1732年),新教堂落成。此后,俄國可以按期向中國派遣傳教士團和留學生。

《中俄恰克圖條約》簽署后,清朝政府即開始兩路進軍,征討西北部的噶爾丹策凌。派出軍隊后,雍正就命滿泰、阿里海到土爾扈特,利用它和準噶爾部的嫌隙,拉攏土爾扈特,使準噶爾陷于孤立的地位,同時又派使者到俄國,通告清政府征討準噶爾一事,希望俄國不要支持噶爾丹策凌,不要企圖利用中國內亂來分裂中國。《恰克圖條約》規定了中俄喀爾喀地區的邊界,而俄國人如果不想違約的話,就不要公開大規模地支持準噶爾叛亂。同時,清政府也在喀爾喀地區加強了軍事防務,設立59個卡倫(邊防哨所),黑龍江將軍統轄東邊12個,喀爾喀內部管理西邊47個。因此,《恰克圖條約》的簽訂,為抵御俄國封建沙皇勢力的入侵、保衛喀爾喀地區領土、平定準噶爾叛亂、防止俄國對中國內政進行干涉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清政府在貿易、宗教方面也對俄國作出了巨大讓步,興建教堂就是一例。在領土上,中國也是作了很大讓步。在貿易方面,俄國在恰克圖建立貿易市場,中國則在它的對面建立買賣城,成為中俄雙方互相買賣的場所。《恰克圖條約》簽訂后,俄國商人不再經由尼布楚、黑龍江到達北京,而是由買賣城經張家口抵達北京,不需要再向東繞一圈。此后買賣城一線成了俄國商隊的主要道路,給俄國帶來了很多實惠,這些都是其他西方殖民者無可比擬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甸县| 舒城县| 定日县| 枣阳市| 垦利县| 博客| 渝中区| 南昌县| 唐海县| 卢氏县| 长阳| 绥棱县| 陆良县| 时尚| 芜湖市| 尉氏县| 沙洋县| 温宿县| 井陉县| 尉犁县| 乌兰察布市| 全南县| 安徽省| 忻城县| 南木林县| 巴林左旗| 武威市| 临沧市| 岳阳市| 林口县| 沿河| 德昌县| 明光市| 金乡县| 平山县| 资兴市| 永清县| 若羌县| 会昌县| 板桥市| 古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