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先生說:“你認為明道是為了返璞歸真,在實際做事當中表現呢?還是講求堆砌辭藻,嘩眾取寵呢?天下大亂,是從重視空虛的文論,而輕視實際的行為開始的。如果天下道明,那么也就不必解釋六經了。刪述六經,是孔子不得已而為之。從伏羲畫卦到文王、周公,這之間論述《易經》的著述,像《連山》《歸藏》這些,紛紜眾多,不計其數,使得《易經》的經道大亂??鬃影l現天下愛好虛文的風氣逐日盛行,知道這種言論將發展得沒有限度,所以借推崇文王、周公的論述,認為只有這些才闡發出了《易經》的宗旨。于是紛紜眾多的學說都被廢棄,天下論述《易經》的言論這才統一了?!渡袝贰对娊洝贰秲x禮》《樂經》《春秋》都是這樣?!渡袝纷詮摹秷虻洹贰端吹洹贰洞笥碇儭贰陡尢罩儭分?,《詩經》自從《周南》《召南》之后,像《九丘》《八索》這樣,大量淫逸邪蕩的詩詞,有成百上千篇。《儀禮》《樂經》的名稱、實物、儀則、數目,也多到無法數清??鬃訉λ鼈兌甲龀隽藙h改正述,然后這些說法才被廢除。在《尚書》《詩經》《儀禮》《樂經》本文中,孔子何曾增加一言半語?現在《禮記》的解說,都是后來儒者的附會之語,已不是孔子的本意了。至于《春秋》,雖然號稱是孔子之作,其實都是魯國史書的舊文。所謂‘筆’,就是照抄舊文,所謂‘削’,就是刪去繁復,這樣是有減無增的??鬃觽魇隽洠瑩鷳n繁文縟節禍亂天下,想要精簡而無法做到。他要求人們務必忽略六經的表面文句,而應當追求其中實際的意義,這并不是要用文句辭藻來教化天下?!洞呵铩分螅蔽目d節越來越盛行,天下越來越混亂。秦始皇焚書而開罪天下,是出于他的私意,又更不應該焚毀六經。如果當時他志在明道,把那些所有反經叛理的學說,全部焚燒,也正暗中與刪述的本意相合。自秦漢以后,繁文縟節又越來越興盛,要想徹底拋棄廢止,完全不可能了。只應當效仿孔子的做法,收錄并表彰那些與經道最接近的,那么其他各種荒誕悖論的學說,也就應當會漸漸自行消失。雖然不知道王通當時仿作經書的本意是什么,但我對于這件事深切同意。我認為圣人即便重生,也無法改變這種看法。天下之所以混亂不治,就是因為繁文縟節興盛,而踐行實事衰落。人們各自堅持自己的看法,以新奇觀點相互爭斗,以花哨俗麗博取虛譽。這樣只會混亂天下人的聰智,蒙蔽天下人的耳目,使得天下人頹靡地爭相修飾表面文辭,借以聞名于世,而不再知道還有敦于本分、崇尚實踐、返璞歸真的行為。這些都是自己著述經書的人啟發的?!?

徐愛說:“著述也有不能缺少的。比如《春秋》這本書,如果沒有《左傳》,恐怕也很難看懂。”

先生說:“《春秋》必須要等到《左傳》出現才能看懂,那就是歇后謎語了。圣人何苦寫這些艱深隱晦的詞章?《左傳》大多是魯國史書的舊文,如果《春秋》需要它才能看懂,孔子何必要刪削它?”

徐愛說:“伊川先生(程頤)也說過,‘《左傳》是案件,《六經》是判斷’。比如,《春秋》記載殺死了某位君王,征伐了某個國家,如果不知道這件事情的過程,恐怕也難以判斷正誤?!?

先生說:“伊川先生這話,恐怕也是沿襲往世儒者的學說,而沒有明白圣人作經的本意。如果記載了殺死君王的事,那么殺死君王就是罪過,何必要去追究殺死君王的詳細過程呢?征伐的命令應當由天子下達,記載了討伐別國的事,那么討伐別國就是罪過,何必要去追究討伐別國的詳細過程呢?圣人著述六經,只是要端正人心,只是要存養天理、除去私欲??鬃訉τ诖骛B天理、除去私欲的事,經常傳論,有時根據人們的提問,依他們的分量作答,也不肯多說,惟恐人一心在言語上鉆研,所以說‘我并不想多談’。如果是一切縱容私欲、吞滅天理的事,又怎能詳細給人解說呢?這就成了長亂導奸了。因此孟子說,‘孔子門下,沒有記載齊桓公、晉文公的事,因此后世也就沒有流傳’。這就是孔門的家法。世間儒者只講求稱霸者的學問,所以要知道許多陰謀詭計,這純粹是一片功利的私心,與圣人著經的本意正相反,怎么能思量明白呢?”

因此先生感嘆地說:“如果不是通達天德的人,與他討論這個很難啊。”

先生又說:“孔子說,‘我還見過史書存疑疏漏的地方?!献诱f,‘完全相信書,就不如沒有書?!段涑伞愤@一篇書我認為就只有兩三頁可取罷了?!鬃觿h述經書,即便是在唐虞夏的四五百年間,也不過留下幾篇。刪述停在了這個地步,難道就再沒有值得稱道的事嗎?圣人的本意可以了解了。圣人只是刪去繁復的文飾,后來儒者卻還要添上?!?

徐愛說:“圣人著經,只是要去除私欲,留存天理。例如春秋五霸以下的事,圣人并不打算詳細地告知世人,確實如此。但至于堯舜之前的事,為什么都被省略,無法得見?”

先生說:“伏羲、黃帝的時代,事跡已經遙遠,流傳下來的很少,這也能想象得到。當時都是淳樸素淡的景象,重視詞藻的氣象一毫也沒。這就是太古的治世,不是后世能比得上的?!?

徐愛說:“像《三墳》之類的書,也有流傳下來的,為什么孔子刪除了它?”

先生說:“縱使有流傳下來的,對于現在世道的變化也漸漸不再相宜了。風氣日漸開放,雕飾日漸流行,到了周朝末期,即使想要以夏商時的風俗改革風氣,也已經無可挽回,何況唐虞時,又何況伏羲、黃帝的時候呢?然而統治不同,遵循的道卻是相同的??鬃幼裱瓐虻邸⑺吹?,效法文王、武王。文王、武王的治世之法,就是堯帝、舜帝的治世之道。但是他們根據不同時期情況治世,那些推行的政令制度,已經各自不同。即使是夏商的政策在周代推行,已經并不合適。因此周公思考三王的治策,兼收并蓄,發現不合時宜的地方,就反復思考,夜以繼日。更何況遠古的治世方法,怎么能再次施行呢?這正是圣人刪略前事的原因。”

先生又說:“一心施行無為而治,不能像三王那樣根據時代實情來治世,而一定要推行上古的政俗,這是佛教、老子的學論。根據時代實情治世,不能像三王那樣以道為根本,而是根據功利之心來推行,這是春秋五霸以后的治世。后世的很多儒者反復論述,都只講得一個霸術而已。”

徐愛錄十二

又曰:“唐虞以上之治,后世不可復也,略之可也。三代以下之治,后世不可法也,削之可也。惟三代之治可行。然而世之論三代者,不明其本,而徒事其末。則亦不可復矣”。[88]

譯文

先生又說:“唐虞以前的治世經略,后世無法再恢復,可以刪略它了。夏商周以后的治世經略,后世無法再效仿,可以刪削它了。只有夏商周三代的治世經略,還可以實行。然而,世上論說三代的人,卻不了解當時治世的根本,而只效仿細枝末節,也就無法恢復三代治世的方法了?!?

徐愛錄十三

愛曰:“先儒論六經,以《春秋》為史。史專記事,恐與五經事體終或稍異?!?

先生曰:“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五經亦史。《易》是包犧氏之史,《書》是堯舜以下史,《禮》《樂》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謂異?”

譯文

徐愛說:“先儒論述六經,認為《春秋》是史書。史書是專記載事件的,恐怕與其他五經的內容和體裁都稍有不同?!?

先生說:“講求事件就叫史書,講求道義就叫經書,事件就是道義,道義就是事件?!洞呵铩芬彩墙洉?,五經也是史書。《周易》是伏羲時的史書,《尚書》是堯舜以后的史書,《儀禮》《樂經》是夏商周的史書。它們記載的事件相同,闡發的道義也相同,怎么會有所謂的差別呢?”

徐愛錄十四

又曰:“五經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惡,示訓戒。善可為訓者,特存其跡以示法。惡可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89]”

愛曰:“存其跡以示法,亦是存天理之本然。削其事以杜奸,亦是遏人欲于將萌否?”

先生曰:“圣人作經,固無非是此意。然又不必泥著文句。”

愛又問,“惡可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何獨于《詩》而不刪《鄭》《衛》?先儒謂‘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90]然否?”

先生曰:“《詩》非孔門之舊本矣??鬃釉?,‘放鄭聲,鄭聲淫’[91],[92]又曰,‘惡鄭聲之亂雅樂也’[93],‘鄭衛之音,亡國之音也’[94],此是孔門家法??鬃铀ㄈ倨?,皆所謂雅樂,皆可奏之郊廟,奏之鄉黨,[95]皆所以宣暢和平,涵泳德性,移風易俗[96],安得有此?是長淫導奸矣。此必秦火之后,世儒附會,以足三百篇之數。蓋淫泆之詞,世俗多所喜傳,如今閭巷皆然?!異赫呖梢詰蛣撊酥葜尽?,是求其說而不得,從而為之辭”[97]。

譯文

先生又說:“五經也只是史書。史書是用來辨明善惡之分,闡釋教導勸誡的。善可以被用作訓誡的,特意保存善事來教導世人,讓他們效法。惡可以被用作鑒戒的,保存這種告誡而刪削惡事本身,以杜絕邪惡發生?!?

徐愛說:“保存善事來教導世人讓他們效法,也是存養天理的本原。那么刪削惡事本身杜絕邪惡發生,也是為了將人的私欲遏制在將要萌發的狀態嗎?”

先生說:“圣人著述經書,本來無非就是這種意圖。然而又不必拘泥于文句?!?

徐愛又問:“惡可以被用作鑒戒的,保存這種告誡而刪削惡事本身,以杜絕邪惡發生,為什么唯獨不刪削《詩經》中的《鄭風》和《衛風》?先儒所說的‘惡事可以懲戒人的縱欲放蕩之志’,正確嗎?”

先生說:“《詩經》已經不是孔門原來的版本了??鬃诱f‘要禁絕鄭聲,鄭聲是靡靡之音’,又說‘厭惡鄭聲擾亂雅樂’,‘鄭、衛的音樂是亡國之音’,這是孔門家法??鬃有抻喌摹对娊洝啡倨?,都是所謂的雅樂,既可以在祭祀天地祖先時演奏,也可以在鄉黨群民之間演奏,都是宣講平和,涵養德行,移風易俗,怎么會有這些詩在其中呢?這就是助長淫亂導致奸惡了。這些詩必定是秦始皇焚書之后,當世的儒者附會而成,以補足三百篇的數量。而淫靡之詞,世間俗人大多喜歡傳頌,如今街巷皆知了。‘惡事可以懲戒人的縱欲放蕩之志’,是欲求解釋而無法解釋,從而為這些惡詩解說了?!?

徐愛跋

愛因舊說[98]汩沒,始聞先生之教,實是駭愕不定,無入頭處。其后聞之既久,漸知反身實踐,然后始信先生之學,為孔門嫡傳,舍是皆傍蹊小徑,斷港絕河矣。如說[99]“格物”是“誠意”的功夫,“明善”是“誠身”的功夫,“窮理”是“盡性”的功夫,“道問學”是“尊德性”的功夫,“博文”是“約禮”的功夫,“惟精”是“惟一”的功夫。諸如此類,始皆落落難合,其后思之既久,不覺手舞足蹈。

譯文

我因為受舊的學說的影響較深,剛剛聽聞先生教誨的時候,著實驚駭不定,無從下手。后來聽的時間長了,漸漸知道要要求自己親身踐行,然后才相信先生的學問,是孔門嫡傳的學說,其他都是旁門左道,斷港絕河。例如先生說“格物”是“誠意”的功夫,“明善”是“誠身”的功夫,“窮理”是“盡性”的功夫,“道問學”是“尊德性”的功夫,“博文”是“約禮”的功夫,“惟精”是“惟一”的功夫。諸如此類論說,開始覺得都過分邈遠很難實現,后來思學久了,不知不覺領會學旨,手舞足蹈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峰县| 财经| 鹤庆县| 新建县| 梅州市| 乳源| 通辽市| 新蔡县| 拜城县| 靖西县| 静乐县| 丹江口市| 炎陵县| 商水县| 罗甸县| 和静县| 巴青县| 托克逊县| 南充市| 北京市| 莆田市| 虹口区| 长沙县| 辉县市| 和林格尔县| 称多县| 武山县| 西吉县| 岳普湖县| 夏河县| 伊通| 贡山| 岫岩| 汽车| 绿春县| 犍为县| 红原县| 天等县| 天全县| 佛冈县| 墨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