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智商(IQ):成功人生的基石(3)
- 智商決定智慧上(解讀人生智慧密碼)
- 仲侯主編
- 4395字
- 2016-07-23 15:58:33
④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又稱求異思維、輻射思維、擴散思維、開放思維等。它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推測、假設和構想中來探索答案的創造性思維。它具有更生動、更活潑、更富有獨創性的特點。發散的越多,得出有價值答案的概率就越大。任何科學理論的創立和藝術作品的誕生無不建立在發散思維的基礎上。沒有大膽的猜測,就沒有獨特的發現。因此,一個人的創造能力與他的發散思維能力成正比。
⑤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是一種非邏輯性思維,是對客觀事物進行總體觀察、綜合分析后,一次性接觸客觀事物的本質,是思維水平達到超常的特殊表現形式,是對客觀事物的底蘊或所提問題的解決方法,是沒有經過嚴密推理和系統論證,而作出的迅速地“徑直猜度”的認識活動。它是在知識經驗相當豐富、邏輯推理相當熟練后的一種“精神感覺”的現象。
⑥聚合思維
聚合思維又稱求同思維、集中思維等。它是依據已有信息,從已知條件和既定目標中,尋求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形式。
聚合思維是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或傳統的方法,有方向、有范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思維力既是智商的核心能力,又是較難培養的能力。兒童時期是所有智力非智力發育、增長時期,像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都是訓練培養的關鍵期。但是這些能力的培養相對于思維能力要簡單些,可操作性強些。
3.想像力:人類智慧的翅膀
一個人不僅可以在頭腦中呈現出過去感知過的思維過的事物,而且還可以在頭腦中出現某些自己不曾經歷過的以及現實中不存在的或尚未出現的事物形象。例如,在我們的頭腦中可以呈現幾十萬年前原始社會的那種簡陋的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生活情景,可以出現他們舉著火把、甩著石塊和劍齒虎搏斗的場面,也可以呈現出2000年以后的美好遠景。到過鬼城豐都的人,無不為豐都縣城“陰司街”和“鬼谷神宮”中千奇百怪的各種厲鬼而膽寒,無不為這些能工巧匠別出心裁的想像而叫絕。這種心里現象,就叫想像。它對人類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想像及其作用
我們知道,外界事物通過感覺器官進入大腦,最初會在大腦中形成一個這個事物的形象,當這個事物不在眼前時,這個形象仍舊會留在人腦中。并且在這些已有的形象的基礎上,人腦還會加工改造這些形象,從而構成新的事物。這一過程,我們就把它稱為想像。
用心理學的術語講,想像是人腦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新形象的過程。在想像過程中,人腦中所出現的事物的形象,并不是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簡單地重現,而是新事物形象的形成。例如:方志敏1936年在《可愛的中國》一書中就有過對新中國的想像,他說:“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代替了貧窮,健康代替了疾苦,智慧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將代替死的悲哀,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凄涼的荒地!這時,我們民族就可以無愧色地立在人類面前,而生育我們的母親,也會最美麗地裝飾起來。”今天,這些想像都成為現實了。
想像雖然是新形象的創造過程,但它是在已有的表象的基礎上加工改造來的,也就是說它不是無中生有,是從現實中來的。以神像來看,德國唯物主義哲學家費爾巴哈曾說,對同一個神像,法國人畫的像法國人,英國人畫的像英國人,德國人畫的像德國人……人是按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上帝。俄國著名文學家屠格涅夫在《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從來不會光憑腦子去創造,要描寫一個人物,我必須選擇一些真人作為我的憑借。”這說明想像總是來源于現實。科學家提出大膽的假設,總是從現實出發的,文學家所創造出來的典型形象,可能不是真人真事,但仍然是以生活中的事實材料為依據的。可見,感性材料越豐富,想像也越豐富。至于那些神話里的怪誕形象,雖然經常與客觀事物不相符合,但也都是取材于客觀現實的,是表現的重新組合。《西游記》中的豬八戒,是肥胖的人身、豬頭、釘耙等所組成的新形象。因此,想像是在過去感知材料的基礎上形成的。沒有相應的感知材料,就不能產生想像。天生的盲人決不會想像出春天的鮮艷美景,天生的聾子決不能想像出優美的音樂。所以,想像不是憑空產生的,總是客觀現實的反映。
從生理上說,想像是大腦皮層上舊有的暫時神經聯系,在詞的調節下,重新組合,形成新聯系的過程。
由此,我們可以這樣說,思維的基本功能是認識事物的本質以及它們之間的規律性的聯系,記憶的基本功能是保持過去的經驗,而想像的實質是對這種經驗的改造。
人的心理活動不管是簡單的感知,還是抽象的思維,都離不開想像。人的行為,不論是簡單的飲食還是發明創造,同樣也離不開想像。想像對人個體的發展和對人類社會的進步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想像是促進人的心理活動豐富和深刻的重要一環,它不僅有助于人們更廣闊地反映世界,而且還有助于人們更有效地改造世界。
例如,古人想像有一天,人類會有像孫悟空一樣的本事,千里眼,順風耳,一個筋斗云,十萬八千里,甚至下五洋捉鱉,上九天攬月,而今,這些都已變成了現實,如射電望遠鏡、無線電話、潛艇飛船、登月科考等等。
再如,毛澤東同志于50年代考察三峽后,就在其詩作中對三峽的改造作了大膽的想像:“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今天三峽工程早已動工,毛澤東同志的想像馬上就將變為現實了。
其次,想像是促進人們創造性地進行各種實踐活動的必要條件,人們對未來的預見,一切科學上的新發現,新機器的發明,新的藝術作品的創作,工農業生產上的創造性勞動,各種科學知識的學習,都和人的想像活動密切聯系。
人正是因為有了想像才有目的的活動,才使人有別于其他動物。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談到人的勞動過程的特點時說:“蜘蛛的活動與織工的活動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領使人間許多建筑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著,即已經觀念地存在著。”這就是說,人類在勞動之前,要想制造的東西,早就在頭腦中有了圖樣——有了關于它的想像。例如,工人的技術革新、農民的科學種田、科技人員的設計發明、藝術家對典型人物的塑造等,無一不是事先就有了想像活動。
再有,想像對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也有重大影響。
一個人在生活中,如果對前景有美好的想像,會激勵他朝氣蓬勃地去戰勝各種困難。如,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之時,面對數十倍于自己的敵人的圍追堵截,面對茫茫雪山草地上的饑寒交迫,沒有退縮,沒有嚇倒,充滿了革命的樂觀主義,因為他們始終被對新中國新社會美好的想像鼓舞著,激勵著。
反過來,如果一個人對前途充滿悲觀恐怖的想像,那么,他一定會感到意志消沉,甚至喪失生活的勇氣。曾有過這樣的事例,一個工人進入凍肉庫,庫門鎖上了,他發現自己竟忘了帶鑰匙。對寒冷的恐懼和求生的欲望驅使他拼命拍門和大叫,手掌都拍出血了,可仍沒有誰聽到他的呼救前來救援。他絕望了,竟因對嚴寒恐懼而嚇得發抖。兩個鐘頭后,換班的工人開了門,發現他已經死了。實際上,凍庫的制冷系統因停電已有兩天沒有工作了,他是在常溫中被“凍”死的!
醫生告訴我們,一個病人對疾病的恐怖想像給他帶來的痛苦,有時比實際上帶來的痛苦,還要嚴重得多。這就是為什么醫生總是不告訴癌癥患者查出癌癥的原因。
(2)想像與智力
想像是智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說,想像是智力活動的翅膀,它是人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進行創造性活動必不可少的條件。
一個人想像豐富,思路必然開闊,智力發展水平便會有所提高。出生于德國的世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是由于其豐富的想像力才發現了相對論的。據他說,他不是坐在書桌前發現相對論的,而是在一個夏天躺在小山頭上發現的。當時,他躺在小山頭上,瞇起眼睛向上看時,千萬道細細的陽光穿過他的睫毛射進了他的眼睛。他就好奇地想,如果能乘一條光線去旅行,那將是什么樣子呢?于是他想像自己作了一次宇宙旅行。想像力把他帶進一個場所,這個場所用經典物理學的觀點是不能解釋的。于是,他懷著特別急切的心情,回到屋里,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以解釋他的想像。而且他還堅信,這種理論比經典物理學的概念更正確,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廣義相對論。”
與此相反,如果一個人想像貧乏,思路狹窄,其智力就難以發展。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國古代文學理論家劉勰也說過,想像非常重要,通過它,一個人便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也就是說,人們可以借助于想像,打破時空所限,信馬由韁,馳騁自如。
(3)想像的種類
根據想像有無目的性和自覺性,可以把想像分為無意想像和有意想像。
①無意想像
無意想像是事先無明確目的、不自覺的想像。它常常由客觀事物的某些外形特點引起,多發生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半睡眠狀態。它是想像中最簡單和最初級的形式。例如抬頭看到天上的云或遠處的山、石,想像它像某種動物,或無意中聽到別人講述某件事,因而聯想起其他某種情境等。
無意想像中最典型的是夢。人在睡眠時,大腦皮層的抑制過程是逐步擴散的,是不平衡的。當皮層上有些地方神經細胞已處于抑制狀態,而另一些地方的神經細胞還處于微弱的興奮時,就會出現夢。由于做夢是不自覺的,無明確目的,所以夢的內容有時非常荒誕,但即使是很荒誕的夢,組成夢境的各部分材料,仍然是過去感知過的客觀事物。
夢常常和白天的思想情緒等活動有關系。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是常見的事。有的科學家在白天冥思苦想尚未得到解決的問題,在進入睡眠時,卻在做夢中得到了解答。例如,德國著名化學家凱庫勒,就是在睡夢中,似乎看到原子排列成蛇的形狀,在火焰里跳舞,忽然,一條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形成一個圓圈,不斷旋轉。在這一剎那,他醒來,受到啟示,想出一個六角形的環狀結構來表示苯分子C6H6,由此奠定了芳香化學的基礎。據有的調查報道說,在數學家和其他科學家中,有70%左右的人承認,自己有些問題是在夢中得到幫助的。但是,這些夢的基礎,也只能是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留下豐富的表象和艱苦的思維活動,沒有這個基礎,也絕不可能有上述的夢境出現。
②有意想像
有意想像是有預定目的任務、自覺的想像,它常常是由語言引起并在思維的影響下形成的。有意想像通常又可分為以下三種:
a.再造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據語言文字的描述或圖樣、圖形的示意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例如,當我們讀了南北朝古詩“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詞句時,在頭腦中形成一幅草原情景的圖畫,這就是再造想像。又如建筑工人根據藍圖想像出建筑物的形象,機械工人看著圖紙想像出機器的實際形象,這些都是再造想像。
b.創造想像。創造想像是根據目的任務,獨立地在頭腦中利用有關的表象形成新形象的過程。例如作家創作一部新的文藝作品,工程技術人員設計出一臺新機器,中小學生在科技創作活動中的一項小發明等都是創造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