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洛伊德的智慧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序言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于奧地利的摩拉維亞。他4歲時全家遷至維也納定居。在中學時代,他顯示出非凡的智慧。17歲時,弗洛伊德考入維也納大學醫學系。從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學家約瑟夫·布呂伊爾的指導下,開始從事研究工作。1881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并在布呂伊爾的支持下,合作開辦了私人診所,擔任臨床神經專科醫生。1886年,與馬莎·伯萊斯結婚,生養了三個兒子和三個女兒。他的女兒A·弗洛伊德繼承了他的事業,也成為著名的心理學家。二戰期間,由于德國納粹黨的迫害,弗洛伊德于1938年遷居至英國的倫敦,并于次年12月23日,因口腔癌在倫敦逝世。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他的一系列著作:《歇斯底里研究》(1895)、《夢的解析》(1900)、《性學三論》(1905)、《論無意識》(1915)、《自我與本我》(1923)、《焦慮問題》(1926)、《自我和防御機制》(1936)等,對后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心理學理論,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哲學,甚至也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學,因為它主要是作為一種精神病治療方法的理論。讀弗洛伊德的書,可以使我們認識現代生活造成人們某種精神疾病的根源,從而有效地調節、完善我們的人生。而本書正是弗洛伊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選譯本,其內容包括:
自我、本我、超我人的心理結構分為三個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生理的、本能的、無意識的東西,缺乏邏輯性,只是追求滿足,無視社會價值;“自我”是理性的、通達事理的,與激情的本我相對,是可以控制的;“超我”負有監督本我的使命,有道德良心、負罪感,具有自我觀察、為自我規劃理想的功能。
精神分析精神分析之為科學,其特點為方法,而非所欲研究的對象,這些方法可以研究文化史、宗教、神話學及精神醫學,都不至于喪失其基本性質。精神分析的目的及成就,只在于心靈內潛意識的發現。
性愛密碼在弗洛伊德以前,人們對“性”的問題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對現象的認識上。弗洛伊德的研究發現了性心理的發展史及規律,揭示了性心理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與影響,第一個改變了人類對這門知識的看法,提供了全面認識人自身的契機。
夢的解析夢真的猶如空中樓閣嗎?諺語有云:“鵝夢見什么?它夢見玉米。”“豬夢見什么?它夢見粟。”夢并不是毫無意義的,也不是人們意識里混沌、荒誕的產物,夢完全是一種有效的精神現象——愿望的實現。
本書是集弗洛伊德思想之大成的作品。書中作者以大量實例闡釋了其理論,并進行了細致深入的分析。從書中我們可以了解人的心理結構,了解病態精神及其起源的相關知識,了解人類的性愛問題,還可以了解精神與夢的關系。當然,原著亦有不足之處,比如書中存在很多令人費解的有關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和理論,并且書中的某些內容由于缺乏連貫性和用詞晦澀難懂,給人一種不知所云的感覺。所以,在編譯時,譯者對原著的用詞和段落進行了適當的刪節和改動,目的就是為了使讀者可以比較容易地理解弗洛伊德的理論。
劉 燁
2005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