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智商(IQ):成功人生的基石(2)
- 智商決定智慧上(解讀人生智慧密碼)
- 仲侯主編
- 4952字
- 2016-07-23 15:58:33
其中50~60歲,可能是交叉階段,于是高峰階段的延續,就是衰退階段的提前。這受某些因素的制約。如果大腦能夠不斷進行新的有趣活動,則可延續大腦的衰退,使交叉階段成為高峰階段的延續;反之,則成為衰退階段的提前。
智力發展的社會制約性和大腦制約性必然交織在一起,集中體現為年齡制約性,即智力發展的年齡規律。這就是智力發展的基本規律。
3.智商差異的客觀存在
人的智商的發展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可以從量(水平)、質(類型)和發展(速度)3個方面來分析。從量來看,人的智力水平有高有低;從質來看,人的智力類型不一樣;從發展來看,人的智力發展速度不同,有快有慢,有早有晚。
(1)智商發展水平的差異
人的智商水平存在著差異,有的人智商水平高,有的人智商水平低。高爾頓最早提出人的智商水平的分布是正態的,也就是說,他認為在全部人口中,有一半人的智商屬于正常水平,而將近一半的人屬于異常。根據多年來智商測量的結果,表明高爾頓的觀點基本正確。
通常,智商高度發展的稱為智商超常,即智商水平顯著地超過同年齡組的水平。如,我國古代的所謂“神童”,國外的所謂“天才兒童”,都是指智力水平較高的超常兒童。智力發展低于一般水平稱為智商低常,或智商低下,或智商落后,即一個人的智商水平顯著地低于同年齡組的人,或者在智商發展上有嚴重障礙的人。在智商水平的超常和低常中間,分為不同的類別。按照韋克斯勒智商分類法,
顯然,人口智商水平的分布是一種正態分布,這和高爾頓的觀點——人的智力水平分布是正態的是一致的。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推孟(Terman)等人對年齡為2~18歲的2904名兒童進行智商測驗,以及我國心理學工作者對韋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進行修訂時,在城市和農村分別取樣2000人和1000人,測量結果在不同智商水平上的分布得出了同上述基本相同的結論。
(2)智商發展的差異
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看到,人與人之間不僅有聰明和愚鈍的差異,即智商量的差異,而且存在著質的差異。就是說,兩個人可能聰明程度一樣,但聰明的類型不一樣,有的人對事物的細節能清晰感知,而對事物的整體知覺較差;有的人則知覺的整體性較強而分析能力較弱。就是說,人在知覺、記憶、言語和思維、表象等方面都表現出個別類型的差異。
①知覺差異
知覺的差異又具體表現在3個方面:
a.綜合型。綜合型的人知覺的概括性和整體性較強,但知覺的分析能力則較弱。
b.分析型。分析型的人,知覺的分析能力較強,對事物的細節能清晰地感知,但對事物的整體知覺較差。
c.分析綜合型。分析綜合型的人兼有知覺綜合型和知覺分析型的特點。
②記憶差異
人的記憶差異也表現在3個方面:
a.直觀形象型。直觀形象的人識記物體、圖畫、顏色和聲音較好,藝術家則屬于這種類型。
b.詞的抽象型。詞的抽象型的認識記詞的材料、概念和數字較好。數學家則屬于這種類型。
c.中間型。研究表明,大部分人有形象型和抽象型,這些人屬于中間型。另外,記憶類型的差異還表現在人們怎樣去記憶材料,有的人運用聽覺記憶較好,有的運用視覺記憶較好,也有的運用運動覺記憶較好,還有的運用多種記憶表現較好。與此相對應的又可以劃分出視覺型、聽覺型、運動型和混合型4種記憶類型。
③言語和思維的差異
言語和思維的差異也有3種類型:
a.生動的思維言語型。這種類型的人在思維和言語中有豐富的形象和情緒因素。演員屬于這種類型。
b.邏輯聯系的思維言語型。這種人的思維和言語是概括的、邏輯的聯系占優勢。哲學家和數學家屬于這種類型。
c.中間型。大部分人屬于中間型。
(3)智商發展速度的差異
①智力早熟
人的智力表現、發展還有早和晚的差異。有些人的優秀智力早在兒童時期就表現出來了。這叫“人才早熟”或者叫“智力早期表現”。古今中外的許多事例證明,有的人智力發展較早。例如: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6歲開始學詩,9歲能識韻,16歲便寫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王勃6歲能寫文章,13歲寫出名篇《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夏完淳5歲知五經,9歲善詞賦、古文。外國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5歲開始作曲,8歲試作交響樂,11歲創作歌劇;日本的三輪光范,1歲零8個月就能讀書寫字,2歲開始寫日記,6歲上小學并隨廣播學習中國語,11歲翻譯《詹天佑傳》。
兒童的智力早熟被一些人稱之為神童,其實這并不神秘。既然素質能對能力的形成起著一定的作用,那么在腦與神經系統的某些方面所集中的某些先天特點對某種能力的形成所提供的有利條件,促使它們在早期得到突出的表現,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然,重要的還是環境的影響、家庭的教育和實踐活動的結果。兒童剛出生的最初幾年,所受的影響主要是家庭的影響。所以,兒童智力的早熟,主要取決于他們受教育的條件。
②智力晚出
所謂智力晚出就是智力發展得較遲。“晚智”就是我們所說的智力晚出。古今中外,智力晚出的實例很多。智力晚出的人,幼時的智力并不一定比同齡的別人差,他們的智力潛在可能性會是很大的,只是由于沒有得到適當的機會來表露自己的才華,或是由于沒有良好的教育條件來發展他們的智力。實際上,缺乏早期成就,并不能說明其將來不可能有優秀的智力。事實上,有些人的優異智力或天才表現較晚。有資料說達爾文在年輕時被認為智力低下,后來卻成了進化論的創始人,這叫“大器晚成”。我國歷史上有許多智力發展較晚的人,例如:宋代文學家蘇洵27歲才開始發憤讀書;著名畫家齊白石40歲才表現出繪畫的才能。當然,某個人“大器晚成”其原因是錯綜復雜的,有的因為所攻專業的學術領域具有某種長期性,不能一蹴而就,非經長期努力不可。也有的是因為早期欠努力,后期才勤奮的結果。還有的是因為智力晚出。更有的則是由于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地位,使之得不到及早的專攻的機會等。
二、IQ的基本要素:四位一體
IQ是由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創造力等基本要素組成的有機統一體。構成智商的各因素都發揮著自己的相對獨立的作用,但智商的各要素之間同時也存在密切聯系、彼此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其中每一因素的水平,都影響著整個智商的水平。
智商的各個要素之間又存在著密切聯系、彼此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其中每個因素的水平,都影響著整個智力的水平以及其他諸因素的水平。如果每個因素水平都高,彼此又都處于良好的結構之中,那么智力水平就高。一個因素的水平會影響其他因素的水平,使其他因素都受到阻礙,而影響到整個智力水平。可見智力是個完整的獨特結構,但構成智力的各因素在智力活動中又起著各自的相對獨立的作用。這就是說,從整體結構看,有它統一的性能;從局部看,各因素又具有各自所獨有的性能。下面對各個因素加以論述。
1.記憶力:人類智能的原點
新版《辭海》中給“記憶”下的定義是:“對經驗過的事物能夠記住,并能在以后再現(或回憶),或在它重新呈現時能再認識的過程。它包括識記、保持、再現或再認三個方面。識記即識別和記住事物特點及其間的聯系,它的生理基礎為大腦皮層形成了相應的暫時神經聯系;保持即暫時聯系以痕跡的形式留存于腦中;再現或再認則為暫時聯系的再活躍。通過識記和保持可積累知識經驗,通過再現或再認可恢復過去的知識經驗。各人記憶的快慢、準確、牢固和靈活程度,可能隨其記憶的目的任務、對記憶所采取的態度和方法而異;各人記憶的內容則隨其觀點、興趣、生活經驗而轉移,對同一事物的記憶,各人所牢記的廣度和深度也往往不同。”
記憶,記憶,顧名思義,先有“記”,而后有“憶”。識記和保持就是“記”,再認或再現就是“憶”。“記”是“憶”的前提,沒有“記”絕不會有“憶”,“憶”是“記”的驗證,“憶”不出來或不準確就是“記”得不好。所以,記憶是個“記”與“憶”彼此緊密聯系的完整的心理過程。
大體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有的記憶類型,這些類型包括:視覺型、聽覺型、運動型、混合型等。
(1)視覺型記憶
這是借助視覺來記憶事物的類型。在同樣的視覺記憶中,有的人對形狀的印象深,有的人對顏色的印象深。
在讓人看許多紅的正方形和藍的圓形時,有人借助紅和藍的顏色來記,有人則通過正方形和圓形這類形狀來記,方式各不相同。
(2)聽覺型記憶
這類類型的人能很好地記住耳朵聽到的內容。有些人的音樂感非常強,有很強的節奏感和旋律感,對于這些內容很容易記住。例如,常有這樣的人,英語很不好,卻能附和爵士音樂的節律,很容易地記住英語歌詞。而盲人普遍具有非常發達的聽覺記憶能力,更是眾所周知的現象。
聽覺記憶能力可以通過訓練產生。例如,電話接線員能分清很多不同人的聲音。工廠的機械工人借助錘子敲打機器聲音,判斷機器的有無故障。這些能力就不是天生的。
(3)運動型記憶
這是通過動作來記憶事物的類型。這類人的手很靈巧,做過的各種體育動作或藝術技巧都能馬上記住。
運動型記憶的特點在于:它是通過整個身體運動器官的活動來記憶的,一旦記住就很難忘掉。像游戲、滑雪、騎自行車等動作,一旦記住便終身難忘。
(4)混合型記憶
混合型是指視覺型、聽覺型、運動型這三種類型的混合體。但是,這一類型是不平衡的,大都偏向于某一種類型。即使是視覺性強的人,也不僅要用眼看,還要用嘴讀,用耳聽,用手寫,以構成立體的印象。
為什么英語單詞本身比它的意義容易忘記呢?原因之一就是在學習單詞時,大都只使用一種感覺——視覺。如果能通過多種感覺來進行記憶,也許就記得更好。
2.思維力:智力活動的加工廠
思維是人的高級認識活動,通過思維,人們可以認識感知覺所不能直接反映的事物,透過現象看本質,掌握事物之間的規律性聯系,并可以借助眼前事物了解其他事物,間接地預見和推知事物的發展。
思維是人們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大腦高級神經活動,它不像其他事物那樣可以明顯地表露出來,思維有時借助動作(雙手捧頭)、視覺凝神等分量表達方式可以表現出來,但大多數思維過程是外人所無法覺察的。
(1)思維的能動性
人的思維具有能動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①主動推理聯想
從已知的知識和體驗中推理、演繹出新的知識和形象。
②構思假設
思維一旦形成假設,就能正確指導人們的活動,減少盲目性,取得新的發明創造成果。
③控制大腦
思維雖然是大腦的產物,但思維在大腦中不是處于消極的、被動的地位,而是起著積極的、主動的控制作用。這點在氣功學中得到了充分注釋。氣功人在運氣過程中,通過潛意識的思維的暗示,意念集中,經過呼吸的慢慢調節,意念慢慢地集中于丹田。
根據研究表明,人在思維時,大腦會出現“神經細胞聚會”的奇妙現象。我們知道,大腦雖然有140億個神經細胞,但它們之間的聯系活動并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嚴密的組織和分工的。當大腦思考一個復雜的問題時,幾個細胞和某個功能區是難以勝任的,要靠大腦皮層許多相關的細胞和功能區一起積極地活動起來,形成幾千萬、幾億個神經細胞聚集在一起“開會溝通”,交換信息。這時,大腦神經系統的所有“通信網絡”全部開通,使信息傳遞暢通無阻,記憶細胞源源不斷地提供各種信息,這就是大腦思維的“神經細胞聚會”現象。
思維能動性強調大腦的興奮期,在大腦處于疲勞狀態或是睡眠剛醒的不活躍時期,思維的能動性很差。因此,在思考重大、復雜的問題時要選擇有利于激發思維能動性的時機,這樣,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思維的形式
一般而言,思維具有如下幾種形式:
①直觀動作思維
直觀動作思維是依靠實際動作完成的思維,又稱操作思維。這種思維是客體處于直接的感知之中,思維的問題,由不斷的操作嘗試來獲得解決辦法。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修理鐘表、自行車、汽車等工作,都要大量運用直觀動作思維。
②詞語邏輯思維
詞語邏輯思維是利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規劃等進行的思維,是思維的典型形式。
這一思維形式只有當心理發育十分成熟的時候才能較好掌握。
③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指的是創造過程中的一種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是人類進步,科技發展的動力,重大變革、巨大進步都是創造性思維的杰作。
大多數專家認為,創造性思維是能產生前所未有思維成果,具有嶄新內容的思維。創造性思維是各種思維形式系統、綜合作用的結晶。它既有發散思維、聚合思維的成分,又有直覺思維和靈感思維的參與;既有邏輯思維形式,又有形象思維形式。創造性思維是人類思維活動的最高表現形式,是智商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評價一個人智商的最高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