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淡紫色天空和窗簾布(4)

新世紀初葉,“下半身”的執牛耳者沈浩波憑借策劃《北京娃娃》《紅X》《草樣年華》出位,而讓他聲名大噪的則是《明朝那些事兒》《盜墓筆記》和《誅仙》,掀起“穿越”“玄幻”與“盜墓”風潮,磨鐵也一躍成為首屈一指的民營書企;“城市詩派”的旗手張小波憑借《中國不高興》《山楂樹之戀》《劉心武揭秘紅樓夢》《求醫不如求己》和“國醫健康絕學”系列而崛起,并掀起一波養生潮,共和聯動也與鳳凰傳媒集團聯姻,更名為鳳凰聯動;黃雋青一手發掘《杜拉拉升職記》《浮沉》《不抱怨的世界》《正能量》,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博集天卷迅速成為出版界的佼佼者;曾與石濤引進《格調》的楊文軒經歷了跨世紀的互聯網狂瀾回歸出版,推出《致加西亞的信》《小王子》《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張愛玲典藏全集》《昆侖》《人生若只如初見》《思無邪》等暢銷書,弘文館經歷幾年之癢也變身為今天的華文天下;出身理科而迷醉文字的沈含穎以《此間的少年》《裂錦》及“九州”奇幻系列使記憶坊成為青春言情的一面招牌;有著復旦大學MBA背景的侯開以《夢回大清》《何以笙簫默》《獨步天下》《法老的寵妃》《蔓蔓青蘿》《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開創了女性閱讀品牌“悅讀紀”;華楠、吳又以《藏地密碼》《流血的仕途》《東北往事》《我們臺灣這些年》《發財日記》《官場筆記》《卑鄙的圣人》使讀客飛速躥升到一線陣營,短短三年便碼洋過億……

其間,更有無數煙云過眼,推出《冰雪美人》《五香街》《魯迅的最后十年》《一個人的戰爭》《清華三才子》《當年事》以及“獨立典藏”系列的合德堂(葉匡政);推出懸疑恐怖“773系列”的有容(花青);推出《浪漫滿屋》《左岸天使》的三老堂(孫建軍);推出《生命的不可思議》《心的出路》《這個世界會好嗎》、克里希那穆提、胡因夢自傳、傅佩榮國學系列的新華立品(黃明雨);推出《沉淪的圣殿》《知識分子立場》《一百個人的十年》《圖說民國》《張五常批判》《畫魂潘玉良》等牧童書的齊物秋水(張明);推出《一路嚎叫》《五月槐花香》《深淺》以及莫言精品、“華語新經典”系列、“彩繪名著”系列、“影視家”系列、“思想庫”系列、“檔案庫”系列的嘉孚隨(簡寧、鄒靜之、莫言、趙世堅等);推出《細節決定成敗》《把斧頭賣給美國總統》《打敗麥肯錫》的博士德(朱新躍、張明帥)……

如今,他們有的已經退出或轉型,有的選擇了集團的兼并,也有的在堅持中改變,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而曾經旗下聚集了眾多一線暢銷作家出版過韓寒、王朔、慕容雪村、安妮寶貝、今何在、郭妮等人作品因天價稿費而威震江湖的路金波也告別了萬榕,另起爐灶重新起錨,果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此前,我曾與閱讀紀掌門侯開聚餐,談起民營書業風云,這位清秀俊朗、溫文爾雅的復旦才子也不無憂慮。作為一個傳統的行業,圖書出版在它漫長的發展歷程中,曾經歷過爆發式增長,也經歷過“滯脹”帶來的陣痛,在圖書出版業的諸多門類中,民營書業很難與那些上市的國有出版集團或大型出版社抗衡,諸多門檻都在制約著它的發展。而數字出版對于大多書企而言,還只是望梅止渴。

關于坊間的書業書群,我饒舌幾句,除了大多書企如永正、華章、海豚、玖悅、湛廬、紫云、文通等推出的微博微信公眾號或QQ群,還有很多書業同仁在民間為業界的未來摸爬滾打、集腋成裘,如曾經光頭大胡子的張振忠拉起了“北京出版人沙龍”、出版圈微信群,建立了“中國出版聯盟”等千人群;自由譯者李若溪創建起“編輯作家出版人千人群”;財經作家嚴行方創建了“中國圖書出版實名群”;幻想故事家袁家勇創建了“中國少兒幻想故事總群”,還有創建多年的“中國書業俱樂部”,分有總群、發行群、廣東、華南分群、編輯群、教輔群、圖書經理人群、書店群……我曾饒有興致地看他們聊天,擇其名合轍押韻即興成詩:

曉風殘月毛屋堂,墨涵淺藝財神張;三石爭鴻黃胖子,段潔慶瑞荒原狼;杜輝歡瑩王朝選,童鞋老塔黃孝陽;肖衛啟齋白洋淀,章鈺湯梅嚴行方;曉輝何玲飛花舞,老莫曹榮柳朝陽;子衿尖草小栗子,東風聽蟬舞丁香;云波若晴雨蒙蒙,英琴伍劍淚汪汪;文鵬馨瑤楊冬絮,古亭蘇荷夏曉光;藍海云霞西江月,任森書蟲許春芳;衛東許挺蘇蘭朵,江帆楊柳尉志江;洛施鶴翼寧馨兒,李玉干斌南城殤;草葉吳止商云錦,燕子佳樂唐小糖;周新舍得流星逝,先菊小鵬嘯嘯生;唐朝銀狐夏果果,那廝若水問滄桑……[23]

較之上述民營書業而言,體制內的出版人則相對穩定,藏龍臥虎,如從華藝到長江文藝的“金黎組合”、作家社的張勝友、春風文藝的安波舜等。暢銷品類也從早年王朔、余秋雨、“布老虎”等文學主打過渡到親子、青春、財經、外版書等,如作家社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信的《喬布斯傳》《誰的青春不迷茫》《海底撈你學不會》《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上海人民引進的《追風箏的人》……

在對暢銷書[24]作者及其后續資源的逐鹿之勢也漸成風景,如“貨幣戰爭”系列從中信、工商聯到長江文藝;《后宮·甄寰傳》由花山文藝到上海百家再到廣西師大、重慶社、浙江文藝輾轉五家,而“后宮”系列的《后宮·如懿傳》則花落磨鐵,由華僑社出版。

無論如何,傳統出版業進入了一個微利時代,罕有靠單品取勝者,而暢銷與炒作甚囂塵上,各色人等粉墨登場,偽書流行,假象環生。被業界譽為單品王”的讀客也被人詬病冠以“低級趣味獎”、“聳人聽聞獎”,他們“像賣牙膏飲料一樣賣書”,其單品動銷率是行業水準的33倍。大多數圖書公司只能興嘆,曾經一年五十個品種的圖書公司如今需要一百個品種才能滾動起來,實體書店接二連三地倒閉更讓人岌岌可危。

2004年,亞洲單體面積最大的書店北京百榮書城倒閉。2006年,思考樂”書局北京分店倒閉。2007年11月,上海最大的民營書店明君書店”倒閉。2008年6月,貝塔斯曼中國分公司停止上海業務,同年上海“左岸”書店倒閉。2010年初,北京第三極書局停業。同年,廣州三聯書店、“學而優”暨南大學西門店、龍之媒書店停業。同年3月,福州“曉風書屋”屏山店歇業。2011年7月,北京風入松書店倒閉。同年,光合作用北京、廈門直營店停業,上海季風書園藝術店、席殊書屋建國路店停業。2012年7月,單向街北京藍色港灣店歇業遷址。2013年7月,傳聞北京北師大東門附近的野草書店將要倒閉。2013年12月1日,深圳購書中心(深圳書城之外最大單體書店)關門結業。

一時間哀鴻遍野。一向為剛性需求“三分天下”[25]的教輔書也“冰火兩重天”。二零零七年初坊間流傳著一首打油詩,恰是那時的寫照:

金星零五幾多嬌,零六差點沒折腰。優化設計多如毛,志鴻優化是個寶。萬象思維靠倍數,其他品種難賣掉。作文品種一大堆,開心方舟迪克貓。高考中考選試題,天利書三十八套。發展最快是金榜,少見名牌多渠道。龍門書局已衰敗,多了退貨少了賣。北京教育在做強,像是披羊皮的狼。長春小學很強大,社里賣號二渠道。榮德基靠典中典,點撥突破很重要。盜版圖書如牛毛,地方保護日漸囂。維護正版法律保,殺了幾個也不少。五三高考不能要,東拼西湊快拉倒。導與練,要不要,回家直接就扔掉。王后雄是個人名,放在封皮是傻冒。王邁邁也是人名,折扣一直往下掉。江蘇還有個春雨,扁平之后成淤泥。地方小戶不用提,早晚也是個出局。天星試題還可以,總是斷貨不能要。批發商也要出書,結果倒閉瞎胡鬧。穿小雕,夾小包,開著捷達喝小燒。回顧教輔零六年,欠帳賴帳加逃跑。喝洋酒,吃豆包,不管你笑與不笑。

幾年間,網店風生水起,地面店經受著市場風浪的猛烈沖擊,以新華系統為龍頭的主渠道漸失一言九鼎的權威;單向街從圓明園的竹林深處遷址藍色港灣又到大悅城,走進鬧市的還有長發飄飄的許知遠,獨立書店在純商業環境下步履維艱,曾經一個叫封瀟豆的書友在筆記中寫到:“單向街用不著向讀易洞那樣緊閉著門躲避城市繁華的喧囂,它本身就在一個安靜而陳舊的地方。”于今那已是一種奢望。

二渠道[26]良莠不齊,曾經的呼風喚雨者也風光不再;當人們紛紛角逐龐大而炙手可熱的館配市場,低折扣低利潤、人情和充量加劇了這一市場的泡沫大量擠壓;機場航站樓以中信、逸臣、蔚藍、航誠各執一方,但其高昂的成本(有人戲稱為進門費)讓人卻步;高鐵、商超、會館、旗艦店、團購、直銷等渠道同是利弊參半;京豐書會曾被視為民營圖書市場的風向標,如今已漸蕭條,規模逐年縮水,今年終于改道石景山,辟有華北、京燕與海航三個展區。

就圖書營銷而言,連載、書評、簽售、訪談、真人秀、巡講、豆瓣、反購、發布會、聯誼會、讀者見面會、讀書周、讀后感、夏令營、名人推薦、主頁推薦、微信微博、微吧貼吧、媒體聯袂、專版專刊專欄……天上地上無所不用,還難免落得賠本賺吆喝。而圖書的設計、印刷、倉儲、物流等成本更不待言,一位開圖書公司的朋友跟我說,他們的一本書出來,網店起初選品只要了幾十本,即便此后賣得還不錯,但這對一個品種少渠道少的小公司而言實在得不償失,光各地的物流成本就讓他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圖書到了網店便大打折扣,降價、買贈、換購、秒殺、立減等促銷,實在賣不動了最后只有按特價書處理。

中國出版業早已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快餐式的暢銷書反襯著這個時代的膚淺和媚俗,實際上,我知道很多策劃人也很無奈,你不迎合市場只有一條死路。亂花漸欲迷人眼,國人在經濟大潮和網絡時代的沖蕩中,已經轉移了視線,迷醉于多元而繁華的世界,沒有了讀書熱情。一位在上海的印度工程師寫了一篇文章名為《不讀書的中國人》,他說,網絡侵蝕閱讀是一個全球化的現象,并不只是中國才有。但有閱讀習慣的人口比例在中國龐大的人口當中,顯得尤其稀少。當下的中國,缺少那種讓人獨處而不寂寞、與另一個自己對話的空間。生活總是讓人疲倦,我們都需要有短暫的“關機”時間,閱讀,寫作,發呆,狂想,把靈魂解放出來,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里。

在這樣的清涼之夜,面對書業的昨是今非,漫談式地娓娓道來,我也只能作云霓之望。

視覺的詩篇

“書,有時候不需要讀,摸一摸就很美,很滿足了。”[27]在馮驥才的散文里,老婦人沉醉于書的質感與風韻,手持一卷,孜孜不倦,恍若忘世。沒有瘋狂的設計師,卻有讀者嗜書如命。民國,黃侃藏書滿屋,每逢搬家總有運書之惑,時年廣州中山大學請他,苦勸不成,只因為書太多不好搬運。

古今多少書癡徘徊于書山墨海,奈何囊中羞澀,只能過眼癮,卻留下了迷人的一段段閱讀史。中國古人凈手焚香夜讀書,西方則把讀書視為“一個告別依賴與不成熟溝通的通關儀式”[28]。今人已很難理解那種如醉如癡的神往與景仰,抑或今天的粗制濫造有礙觀瞻。

新世紀以來的年代,我已罕見心儀的設計裝幀,每逢評定書封,莫衷一是,眾口難調,只有折中而用,留下不盡悵惘。不畏浮云遮望眼,淺薄低俗的審美觀充斥著這個時代,也不可或免地滲透到書裝設計領域,正如李叢芹所言,本來圖像信息化、網絡化形成的資源共享,應豐富書裝設計的手段和表現形式,然而其負面作用卻降低了書裝設計的門檻,書裝被簡化為圖文拼版,為低俗設計和不懂藝術的設計大開了方便之門。另外,書裝設計還往往被個人意志左右,受發行部門的制約,遷就市場對流行文化低俗口味的偏好,走進“權”和“利”的誤區,提高中國書裝設計的文化品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書籍的裝幀是視覺的詩篇,追溯它始于竹簡木牘、編以書繩的歷史,那些佚失的古籍依然散發著久遠而濃厚的歷史氣息,從先秦兩漢的簡牘帛書、隋唐五代的卷軸裝、梵夾裝、經折裝、旋風裝,唐宋以后的蝴蝶裝、包背裝、線裝,及至明清刻書各領風騷。現代派的書籍裝幀在辛亥革命以后異軍突起,逐漸遠離傳統的線裝樣式變為平裝,既有“西風東漸”的結構主義,“鴛鴦蝴蝶派”的通俗風格,也有偏重傳統因素的民族本色。西方的石印、三色版、照相制版、金屬活字和珂羅版等技術傳入老上海,使之成為中國現代裝幀藝術的發源地。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民國時期,聞一多、魯迅、胡愈之、沈從文、葉靈鳳、胡風、卞之琳、巴金、艾青、蕭紅等文學家參與設計給書籍裝幀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文化氣質,豐子愷、陶元慶、錢君匋、陳之佛、司徒喬、黃苗子、蔡若虹、倪貽德等美術家則打破了陳規陋習,留下了早期動蕩多變、中西合璧的文化印記。抗戰以后,丁聰、曹辛之、張光宇、葉淺予、池寧、黃永玉等投入到書裝設計中來,簡潔樸素、漫畫形式和鄉土氣息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烙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子县| 嘉荫县| 兰溪市| 虎林市| 西乌| 黄大仙区| 玉田县| 兴隆县| 昌平区| 仲巴县| 郯城县| 凤城市| 多伦县| 博客| 宝坻区| 牙克石市| 石台县| 呈贡县| 赞皇县| 昌邑市| 雷波县| 无锡市| 收藏| 即墨市| 虞城县| 河南省| 偏关县| 玛曲县| 清水河县| 葫芦岛市| 泉州市| 上饶县| 都昌县| 迁安市| 铁岭县| 辉南县| 长兴县| 鹤岗市| 东方市| 开原市| 崇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