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金融科普與辟謬(11)
- 金融的真相
- 賀江兵
- 4007字
- 2016-10-12 13:53:13
金融行業(yè)整體薪低,銀行高管要加薪
這里指的是國有銀行高管,其工資普遍較低,最高不過200萬元,與民營銀行相去甚遠,與股份制商業(yè)銀行也有很大差距,比如,原深發(fā)展、現(xiàn)在的平安銀行外籍行長理查德·杰克遜2011年年薪達到869萬元,而國有銀行的規(guī)模塊頭、管理難度、盈利能力都是深發(fā)展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平安馬明哲的天價年薪是特例我們不提。
既然我們能夠接受外籍行長拿高年薪,我們?yōu)槭裁床荒芙邮車秀y行高管并不高的年薪?
有人說銀行高管有行政級別。這真是一個可笑的借口,首先,銀行高管的級別不是銀行自己要的,舉例來說,這樣的級別給銀行高管帶來進步的機會了嗎?拿宇宙大行中國工商銀行來說吧,2005年之前,中國國有銀行被海內外媒體描述成“技術性破產”,其后在董事長姜建清、前行長楊凱生的帶領下,經過十年努力,成了市值、資產規(guī)模、盈利等方面的世界第一。姜建清不還是個副部級嗎?楊凱生不也是到時間點退休嗎?
又有人舉例說,前不久農業(yè)銀行董事長蔣超良不是赴吉林出任代省長了嗎?說明這個副部級的銀行高管也是有進步機會的。
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金融行業(yè)的特殊性:金融行業(yè)是有高門檻的,外行很難也不可能領導內行,但是,金融行業(yè)的人可以領導地方,另一個例子是去年從金融業(yè)轉型到山東出任省長的郭樹清。幾乎沒有毫無金融背景的人空降金融行業(yè)出任高管,有金融背景的能把別的干好。這種現(xiàn)象是不可逆轉的,就是說能干好金融的有極大可能在其他領域干得相當出色,而其他行業(yè)干得好就不一定能干好金融。
從這個角度來看,金融人才也是稀缺的,因此,金融行業(yè)工資高點是天經地義的。
然而,金融行業(yè)整體工資并不高。記得前幾天本報報道了金融類上市公司員工平均薪酬23萬元,另有媒體稱五大國有商業(yè)銀行董事長平均103.73萬元。這個真不好意思跟海外同行比,即便跟國內高薪行業(yè)比也屬于中等水平。
銀行賺錢多工薪低不科學也不合理
早在前年,我寫文章在《華夏時報》和鳳凰衛(wèi)視上批駁有關領導指責銀行壟斷暴利的時候,引用過國際上知名機構權威的資料。
還是以宇宙銀行——工行為例。
在2011年,從營業(yè)收入來看,工行為718億美元,匯豐為723億美元,花旗為783億美元。工行的營業(yè)收入沒有其他兩大國際銀行多,但是,工行卻是全球最賺錢的銀行,工行凈利潤為315億美元,匯豐為179億美元,花旗為112億美元。
這是為什么呢?
答案很簡單,工行甚至比其他中資銀行的人力成本低。看看各家銀行的成本收入比,即:營業(yè)成本除以營業(yè)收入,再乘以百分之百,就一目了然了。2011年,工行的成本收入比為36.4%;匯豐銀行的成本收入比為57.4%;花旗銀行的成本收入比為65%。
很顯然,銀行的純利潤跟銀行的成本收入比負相關,成本收入比越低、利潤越高,盡管花旗的營業(yè)收入最高,但是,由于其成本收入比最高,所以純利潤最低;盡管工行營業(yè)收入最低,但是,由于其成本收入比最低,所以,純利潤最高,這個世界最盈利的銀行,并不是因為其賺錢最多,而是因為其花錢最少。
現(xiàn)在,銀行的經營環(huán)境更加困難了。由于利率事實上的市場化,提高了銀行融資成本,各家銀行為應對余額寶類理財產品帶來的沖擊都推出了類似“薪金寶”的理財產品,你的工資進來,工資卡自動購買高收益理財產品,隨時可以T+0取款,事實上銀行活期存款正在消亡。
另一方面,銀行貸款利率很難上調。
在此壓力之下,各家銀行保持盈利快速增長,一方面是因為銀行壓縮了各項費用,另一方面是因為維持相對較低的工薪水平。
在如此低的工薪下,如果還要對國有銀行高管降薪,有點說不過去。如果他們年輕,為前途著想也許還會留在他(她)所在的銀行;如果他們年紀大了如宇宙行董事長,你降薪他們也懶得折騰了。你降人家的工資人家沒反抗、沒跳槽不代表你的決定是正確的。
但是,維持國有銀行低工資是絕對吸引不了國際金融人才的。除非,他有別的想法。
銀行里誰最該降薪
(2014年9月10日)
近期國企高管降薪潮來襲,迅速波及五大國有商業(yè)銀行高管。他們是不是該降薪,暫且不提,因為都是上市公司,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有各自的“薪酬管理委員會”,用不著我們瞎操心。
但是,大大小小的銀行中有一類人必須降薪,甚至應該清理出去。這類人就是各級官員的七大姑八大姨,通過寫條子、打電話等方式強塞進銀行的毫無經濟、金融知識、根本不能勝任銀行工作的人員。一家金融機構負責人對我說:有很多銀行部門老總抱怨,放眼望去人滿滿的,可是實在找不出能干活的。除了能干活的基本都是各級官員安排進來的啥也干不了卻拿著高工資的銀行正式工。
要是銀行真有任務,各家銀行總行都有一個辦法——從各省分行大量借調人員,干完后各回各自原單位。很多人才根本不能調入總行,因為,這些七大姑八大姨們把總行的指標占完了。
最該降薪清退的是關系戶
國有商業(yè)銀行因為是上市公司,其高管薪酬是要公告的,而銀行中特別是總行里有大批通過非正常的途徑進入的庸人,如前所述,這些人不干活——因為金融行業(yè)比較特殊,沒經過專業(yè)教育或培訓很難勝任,又因為其收入相對較高,領導們把自己的親屬甚至七大姑八大姨硬塞進銀行的情況嚴重。
據知情人士講,不僅僅是國有商業(yè)銀行被迫接納了大量的這類庸人,股份制商業(yè)銀行也難幸免于難,比如,某民營銀行也被迫接納了很多各類領導的親屬。
要降薪,就應該從這類人身上下手。
第一,這種招聘違反了相應法律法規(guī),造成就業(yè)的不公平,有些應該辭退掉。
第二,這種人上班跟沒上班一樣,相當于吃空餉,屬于嚴重的腐敗行為。
第三,有些人甚至有職務,因為其不是高管,很難被發(fā)現(xiàn),但其薪酬不一定比銀行高管低。
第四,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這個問題大家都心知肚明,因為有些領導的子女在海外留學,家屬為照顧孩子也到了海外,這些家屬很多被銀行或者其他國有企業(yè)安排在其海外分公司。
第五,降低了企業(yè)競爭力。由于這些人什么也干不了,人閑是非多,讓正常進入銀行的能干活的員工很不服氣,也影響了其工作。
第六,大量的這類人員進入銀行,降低了銀行的利潤,減少了稅收。
對于這樣的銀行員工你們敢不敢下手?
企業(yè)降薪怎么玩
很多被要求降薪的公司都是上市公司,都根據《公司法》和相關法律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現(xiàn)代公司治理結構,也都有薪酬管理委員會,其高管的薪酬發(fā)放有比較科學合理的標準。
我們正要開會講依法治國,我就此問題向北京著名律師請教過,他說,依法治國就是要依照現(xiàn)有的法律治國,現(xiàn)實中有三個難以實施的,一個是疑罪從無很難落實,比如念斌案,多次被判死刑的念斌直到前不久才被判無罪;第二個是法無禁止則可為,只要法律不禁止的就可以做;第三個是不能為了結果正義而不講程序正義。律師強調說,程序正義非常重要,更不能先抓人然后再搜集證據,蘇聯(lián)愛這么玩,這不是正常的法治社會。
現(xiàn)有法律并未對銀行高管降薪有規(guī)定,如果要限制國有銀行高管的工資,請出臺相應法律或規(guī)定。目前,這是法無禁止。
用行政手段一刀切的降薪雖然可以滿足部分人“打土豪”的心理,可是,對企業(yè)特別是國有商業(yè)銀行的影響是嚴重的。
據報道,國有商業(yè)銀行全員薪金只有一些股份制銀行的三分之一。記得我8月初寫過一篇流傳比較廣的文章——《美女經濟學啟示錄:沒有美女的行業(yè)是沒有前途的》,在這篇文章中,我提到美女密集度較高的行業(yè)是金融和IT。
大家都會有這個印象吧,國有商業(yè)銀行中的美女遠不及招商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等股份制商業(yè)銀行。我為什么說美女是企業(yè)景氣指數(shù),其實人才精英也是最重要的指數(shù),因為,人才從面相上看不出來,我站在你面前,你看得出來我是個人才嗎?美女大家基本一眼都能看出來,所以,我只談美女。
我們看得到的是美女流入到了股份制商業(yè)銀行,看不到的是大量人才也正在從國有商業(yè)銀行流失。人才或者會早于美女流失,畢竟人家是人才。
國企級別該取消
這是鳳凰衛(wèi)視同行給我的辯論提綱中的一個問題,企業(yè)就是企業(yè),政府部門就是政府部門。舉世罕見企業(yè)有行政級別的,蘋果公司是正部級還是副部級單位?谷歌是局級還是縣處級單位?
那么為什么要給企業(yè)一個級別?這中間有沒有為貪腐埋下伏筆的?這才是問題。銀行系統(tǒng)原本是所謂的一條編單位,上下垂直。受行政壓力影響不是很大,有些部門一看不行,銀行豈能游離于他們管轄之外。于是,給你個副部級,每年考核你,不服就撤了你。這樣,管轄銀行的就多了一些部門,而這些部門里有沒有人借此朝銀行里塞親屬、塞庸人?讓紀委司法部門查一查就知道了。
四大行的大股東是中央匯金公司和財政部,由其派人進入銀行成為董事,任免銀行高管,考核包括高管工資應該由他們決定,如果覺得高了就降、低了就加。想用銀行的高管,高管向董事會提出辭職,批準后你們拿去用就是了。這就是程序上要講究點。
鳳凰衛(wèi)視同行還列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降薪是遏制腐敗還是助長或增加隱性腐敗?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有高薪養(yǎng)廉這個搞法,這是幾乎全球通行的,從未聽說過降薪養(yǎng)廉的。這幾天大家熱議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董事長的年薪,不及摩根大通董事長戴蒙2000萬美元的百分之二,而工行的利潤是摩根大通的2倍。
如果真心用薪酬反腐,那就把前面所說的關系戶、庸人裁掉,至少大幅降低他們的工資,你們同意嗎?
銀行的問題
銀行不良貸款大增,痼疾難改
(2014年08月30日)
從銀監(jiān)會公布的數(shù)據來看,僅僅今年上半年新增的不良貸款已經超過了2013年全年。造成這一嚴重后果的主要原因是經濟下滑,中小企業(yè)困難和產能過剩行業(yè)拖累,但是,銀行自身也有嚴重的問題。
不可否認,這些年來,通過股改上市,五大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進步是明顯的,然而,問題卻更加突出了。早在2001年,時任中國民生銀行行長、現(xiàn)任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中民投)董事長的董文標就公開表示:“銀行專做存貸款很蠢。”不久前,他就任中民投董事長后接受媒體采訪時也依然批評商業(yè)銀行的人總是想著拉存款、放貸款,腦子根本轉不過來彎。早在2011年,前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就警告過,銀行放貸沖動需要治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銀行,你為何放棄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