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說,創業成功有四步,第一步是選擇,第二步是堅持,第三步還是堅持,第四步還是堅持。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早晨的太陽!
懂得取舍,做好選擇
領導者的決策就是“舍”和“得”。最容易做的決策一定是個臭決策,好決策往往在取舍之間。
——馬云
相信大部分創業者在剛開始都問過這樣的問題——自己應該選擇什么項目來進行創業。很多人覺得這行也不錯,那行也可以,權衡不定,難以取舍。同樣,也有不少已經創業的創業者,自己手頭的項目都還未做好又開始覬覦其他的項目,最終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什么都沒做好。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我們還是要先懂得取舍,方能做好選擇。
20世紀90年代前,管理理論界流行一個觀點,就是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盡可能抓住機會獲取利潤。但有的企業發現多元化之后搞得雞飛蛋打,于是又回歸平靜,開始反對多元化發展,一些大企業開始剝離那些與其主營業務關聯度不大的一些業務,進而專營主業。如果仔細研究這種現象,其本質還是創業者對正在做的業務缺乏自信,滿意度不高。盡管新機會未必對他就更好,但他總認為是機會就應該去嘗試,因此總是一再試水,結果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啥都沒做好。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在機會面前也如此,懂得取舍的創業者才能做出最優決策。就如馬云所言,只有全力抓一只兔子,忽略其他,才能有收獲。
2005年,馬云在東莞網商論壇上直言:“最容易做的決策一定是個臭決策,好決策往往在取舍之間,你都不知道是對還是錯。領導者的決策就是‘舍’和‘得’,阿里巴巴犯過很多錯誤,但是在取舍方面卻能看出決策好壞的分別。”
馬云還說,做企業跟做人一樣,我們一定要想清楚這幾個問題: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愿意放棄什么?假如你什么都要,什么都希望得到,什么都不愿意放棄,你的企業一定不會做到很好。所以,對于一個創業者來說,你到底選擇什么創業,就要懂得取舍,只需選擇一個好的機會即可,然后用近乎瘋狂的專注前行。
2005年5月16日至18日,第9屆《財富》全球論壇在北京舉行。有兩大巨頭出席了該論壇大會:一是eBay網,一個可讓全球民眾上網買賣物品的線上拍賣及購物網站;二是雅虎中國。頗具戲劇性的是,兩巨頭都看好阿里巴巴的發展前景,都向馬云拋來了“橄欖枝”——以10億美元資金注入中國本土公司,想以此重金來換取阿里巴巴的股份,還承諾,由馬云及其團隊來打理經營。
eBay和雅虎開的這兩個條件太誘人了,如何選擇?馬云在經過一番斟酌之后,忍痛拒絕了eBay,選擇了雅虎。馬云是這么想的:eBay的業務與阿里巴巴交叉太多,重復率太高,長遠來看,這會成為阿里巴巴新業務拓展的羈絆;反觀雅虎,則有著與阿里巴巴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因此,從戰略的高度來看,雅虎中國對于阿里巴巴的互補性更大,能給阿里巴巴帶來更大的成長空間。
這就是馬云的選擇,也讓公司的很多人不解。于是,馬云給出了這樣的解釋:CEO的主要任務不是尋找機會,而是要對機會說“No”。有時候機會太多,如果不會拒絕就會像猴子掰玉米,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甚至有可能全部都會丟掉。但要是拒絕那些能讓阿里巴巴獲得快速發展的機會,那就是最大的愚蠢了。
心理學上有一句名言,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當多個機會來臨時務必要保持冷靜,切記冒進。馬云沒有迷失自己,而是認真分析了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再做出取舍。如果他選擇相反或照單全收,那也就沒有今天的阿里巴巴了。
創業是一個機會與挑戰并存的過程,一個項目到底是機會還是誘惑,就要看創業者的決策了。只有保持理智、懂得取舍的創業者,才能在機會面前做出正確選擇。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年輕時就曾陷入創業和繼續求學的兩難決策中。經過一番思考之后,喬布斯還是決定放棄讀大學,而把精力投入他熱衷的創業上。在他看來,讀大學的成本太高,首先是昂貴的學費,其次是時間成本——如果他選擇了上學,將沒有充分的時間通過計算機技術去獲得豐厚的收入。權衡利弊后,喬布斯毅然放棄了上學,轉而踏上了創業之路,而這是在他上大學僅僅8個月后做出的決定。創業后的喬布斯在他父母的地下室里創建了后來足以改變世界的蘋果公司。
無獨有偶,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也經歷了相同的遭遇。1973年,蓋茨考進了哈佛大學法律系。在哈佛學了3年法律,可他逐漸發現自己其實并不喜歡法律,他的興趣點在計算機上。當時,蓋茨同樣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如果他繼續學法律直至畢業,那么他將會失去創業的最佳時機;二是如果他立即退學創辦軟件公司,那么這將意味著他與世界名校的文憑失之交臂。在創業和求學的選擇上,蓋茨經過了一番思想斗爭,最終選擇了創業——創建微軟公司。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后來的事實證明蓋茨的選擇是正確的,在他創建的微軟公司里,蓋茨實現了人生物質和精神上的雙豐收。
古語云,有舍必有得。當面對多種機會時,只有認真分析,合理地進行取舍,方能走上正確的方向,盡享創業的喜悅。
創業金手指
管理學上有一句至理名言:“100個行動也無法挽回一個錯誤的決策。”所以,當處在選擇的兩難境地時,創業者切忌隨大流,要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喚,理智地分析取和舍的后果,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再做決斷,如此方能得到正確的選擇方案,使創業之舉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每個人都不要放棄今天
人要成功一定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絕大多數人在變化中放棄,其實非常可惜和遺憾。
——馬云
俗話說,方法總比困難多。在挫折面前,多少人是用100種方法去解決困難的呢?有時候,可能一次挫敗就會令我們萎靡不振了。反觀那些成功者,他們的方法竟是那么簡單,那就是堅持與永不放棄啊!
馬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力量非常弱小,處處是困境,以至于一起創業的伙伴打起了退堂鼓。但在困境面前,馬云沒有退縮,而是對同仁們不斷地進行說服和溝通,以化解他們心里的顧慮,繼續跟他走下去。
其實當時的馬云心里也是很脆弱的,他何嘗沒想過要退下來呢?只是他相信只要不放棄就會有回報。于是,馬云超乎尋常的自信和堅定在那次危局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回首阿里巴巴的整個發展史,馬云的成功無疑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永不放棄。”
記得那年是世紀之交,互聯網行業一派蕭條。2000年9月10日,阿里巴巴宣布公司已進入高度危機狀態之中。緊接著,馬云就發布了全球大裁員的通令。一時間,阿里巴巴如同陷入了地震,人心惶惶,業績一跌再跌。但此時的馬云依然堅信:阿里巴巴的前景是光明的,是無法估量的。
當時,很多業界大佬都不看好阿里巴巴的未來,因為阿里巴巴手中沒有任何成熟的產品可供銷售,這從那僅有10個人的銷售隊伍就可窺見一斑。2001年,馬云發誓要在次年,也就是2002年實現盈利。最終,馬云如愿,實現了1元錢的盈利。有了這次的積累,一些越來越不靠譜的理想主義計劃在馬云的腦海中涌了出來。
2002年年底,馬云提出:“2003年,阿里巴巴全年務必實現1億元盈利。”這人是不是瘋了?從1元到1億元的飛躍!改變自己的想法不是馬云的風格,決心已定,他義無反顧。
見證奇跡的時刻終于來了,2003年,阿里巴巴很順利地完成了1億元的盈利,馬云的預言再次得以實現。公司上下無不驚嘆。可驚魂未定,馬云又拋出了一個更加瘋狂的目標:“2004年,每天實現利潤100萬元,2005年,每天繳稅100萬元。”結果,馬云說的全部兌現了。
回想昔日的經歷,馬云感慨萬千,他說:創業的過程中,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個人都不要選擇放棄。
很多人比我們聰明,很多人比我們努力,為什么我們成功了?難道是我們擁有了財富,而別人沒有?當然不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堅持下來了。
我想告訴大家,創業、做企業,其實很簡單。只要有一個強烈的欲望:我想做什么事情?我想改變什么事情?你想清楚之后,要永遠堅持這一點。
為什么我的座右銘是“永不放棄”?因為這世界上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放棄其實是最容易的。所以我想講的是,活著就是勝利。這個世界上最痛苦的是堅持,而最快樂的也是堅持。
互聯網進入冬天的時候,我們既沒有品牌,也缺少可用資金。整個市場形勢不是非常好,大家聽到“互聯網”三個字轉身就跑。當時很多人進來,也有很多人出去。我記得有一位年輕人剛剛進入公司的時候,我跟他說希望他能夠在最艱難的時候堅持下來,不要放棄。
這個年輕人說:“我記住了,5年之內我絕對不會走。”接下來的5年,他們一起來的人都走掉了,當他快堅持不住的時候我就跟他說,我記得他當時講的話。現在他堅持下來了,無論他的做事風格還是他的事業都已經非常成功了。
在長城上我們說要做一個中國人創辦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永遠記得這句話。我不知道該怎樣定義成功,但我知道怎樣定義失敗,那就是放棄。如果你放棄了,你就失敗了;如果你有夢想,你不放棄,你就永遠有希望和機會。馬云說,當身陷困境,首先要相信你能活,第二要相信你有堅強的存活毅力。只有堅強地活下去,勇敢地面對創業路上的難題,這樣的人才是商界的強者。永遠記住,只要你的目標正確,放棄就等于失敗,堅守總會成功。
美國西點軍校有一句名言:“以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你才能免遭淘汰。”
在西點軍校,錄用一名新學員的標準是相當苛刻的。數據表明,在美國公布的全國大學錄取率統計中,西點軍校的錄取率僅為11%,其與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一起被列為美國最難考的大學。
對于已經被錄取的學生,西點軍校也設有相當嚴格的淘汰機制:4個學年結束時總淘汰率要保持在25%左右,這是一個鐵的規定,至今都沒更改過。特別是第一年10%的淘汰率,讓一大批學員提前結束了軍校生涯。那些留下來的學員,基本上都是在艱苦條件下承擔重任且決不輕言放棄的人。
因此,每一個合格的西點人,無不是長跑中的勝利者。西點軍校的生活模式就是戰斗,訓練場就是戰斗場,訓練過程中充滿了殘酷的氣息。要想從西點畢業,就得經歷大量的痛苦和折磨,要與阻礙、困苦做大量的斗爭,但西點的學員們從沒有放棄過,在他們的字典里永遠沒有“放棄”這個詞。
其實,創業有時拼的就是意志的較量,如果你咬牙挺住了,成功就很可能屬于你。古人云,人貴有恒,只要你堅持,螻蟻之力也能移山。永不言棄是一種智慧,一種堅持到底、開拓進取的動力源泉。
或許大家都記得丘吉爾在劍橋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慷慨演講。他兩手抓住講臺,注視著觀眾,稍作沉默后,開口說:“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在又一陣長長的沉默過后,他再次強調:“永遠,永遠,不要放棄!”丘吉爾激動地注視聽眾片刻后返回座位,臺下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這是史上最短的一次演講,丘吉爾用他一生的成功經驗告訴人們:“成功的法門就是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創業金手指
創業之初,我們很難預料明天是什么樣的,但你一定是活在當下的,活在今天的。所以,關注當下,不放棄今天,只有把今天的事情做好了,才有可能迎來明天的勝利。今天的挫折可能是巨大的,但無論如何也要頂住,頂過了今天,明天會更好。很多人之所以失敗了,就是因為沒有挨過今天。
用樂觀和主動的心態擁抱現實
馬云說,在困難時期要學會用左手溫暖右手,正是這種樂觀的心態,讓他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在他看來,創業者要想存活下去,就要學會自己保護自己。
當初創業的時候,馬云沒有跟伙伴們談論過自己的壓力,即便現在,阿里巴巴已成全球矚目的企業,各種問題接踵而來,馬云也從不在員工耳邊訴說自己的壓力。在各類媒體的閃光燈下,馬云總是讓他的伙伴們看到希望,看到前景。馬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像詩人一樣幻想著未來的世界,幻想著阿里巴巴終將帶給世界一個美麗的新局面。馬云就是這樣在創業的路上一邊飽嘗著艱辛,一邊微笑著前行。
對此,馬云說:創業的時候,我的同事可能流過淚,我的朋友可能流過淚,但我沒有,因為流淚沒有用。
困難的時候,你要學會用左手溫暖你的右手。開心的時候,把開心帶給別人;在你不開心的時候,別人才會把開心帶給你。開心快樂是一種投資,你開心就要和別人分享,然后有一天別人也會回報你。
如果你在創業第一天就說,我是來享受痛苦的,那么你就會變得很開心。我在1992年做銷售的時候,曾經說過,創業中樂觀主義很重要,銷售10次,10次為零,出去以后,果然是零,說得真對,要獎勵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