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于孺卿《舊忠義李忄登傳》:開元九年,宇文融為御史,括田戶,奏知名之士于孺卿等為判官,攝監(jiān)察御史,分路檢察,以課并遷監(jiān)察御史。《元和姓纂》(十虞):唐中書舍人于季子,東侮人,今居齊郡歷城,侄儒卿。 《唐會要》(七十五):開元十一年十二月,吏部侍郎崔琳掌銓,收選殘(殘,《廣記》有。)

人盧怡、裴敦復、于孺卿等十數(shù)人,無何,皆入臺省,眾以為知人。 又(八十五):開元十二年,宇文融又奏加河南縣尉于孺卿等充勸農(nóng)判官。

馬光淑(重見。)

楊奉一(見殿中楊慫下。)

李承先

盧襲秀《新桓彥范傳》:監(jiān)察御史盧襲秀坐與桓彥范善,為冉祖雍所按,遂得不坐。

《石刻紀泰山銘》碑后,從臣題名有臣盧龍秀。(開元十四年。《山左金石志》。)

崔先讓

蕭諒(見郎官封外,又左側(cè),二見。)

張環(huán)《談賓錄》:張環(huán)兄弟七人,并舉進士。(《廣記》一百八十。) 《國秀集》孫逖有《送張環(huán)攝御史監(jiān)南選詩》。 《儲光義集》(五)有《餞張七琚任宗城即環(huán)之季也同產(chǎn)八人俱以才名知詩》。尉遲士良《周太師蜀國公碑陰記》:張公嘉之族,有侍御史環(huán)賦膏雨美其事。

董琬(見郎官戶外,又陰右棱,又左側(cè)。)

王執(zhí)言(見侍御、殿中。)

咸業(yè)(見殿中。)

裴令臣(重見。)

張景明(重見。)

楊仲昌(見郎官左外。)

席豫《唐故朝請大夫吏部郎中上柱國高都公楊府君碑鉻》:考判居上等,擢拜監(jiān)察御史,坐剛直,出為汾州孝義縣令。(《唐文粹》五十八。) 《新傳》:玄宗時,自蒲州法曹參軍,判入異等,遷監(jiān)察御史。坐累為孝義令。

姚成(見侍御、殿中。)

常無欲(又見下,又左側(cè)。)

《新表》:新豐常氏雍王府文學楚圭子無欲。不詳歷官。 《摭言》(十三):貞元中,無名子移書吏部劉公先翰,有常無欲判云:在凌室而須開,闕夷盤而不可,豈以經(jīng)對史耶。

徐履道《元和姓纂》(九魚):諸郡徐氏有刑部員外徐履道。 元結(jié)《道州刺史廳記》:前后刺史能恤養(yǎng)貧弱,專守法令,有徐公履道、李公虞而已。(《元次山文集》九。)

李(見郎官吏中,又左側(cè),二見。)

李玄成(見郎官考中補。)

獨孤及《唐故朝散大夫中書舍人秘書少監(jiān)頓丘李公墓志》:由太平尉為金吾曹、監(jiān)察御史、河南司錄。又云:自御史為河南府司錄,持正不阿,故也。(《毗陵集十一。)

鄭力(重見。)

王燾(見殿中。)

薛喜《新表》:薛氏西祖房思誨子喜,監(jiān)察御史。

霍棲梧(重見。)

莫行張謂有《道林寺送莫侍御詩》。(《全唐詩》。鉞案:小傳稱謂系天寶登進士第,乾元中為尚書郎,大歷間官至禮部侍郎。則莫侍御同時人,雖不言行,與此時代正合,疑是此人。)

趙彥至(殿中。)

李觀《新表》:趙郡李氏東祖房澤州刺史珂子觀,監(jiān)察御史。(又南祖房揚州左司馬并子觀,不詳歷官。《文苑英華》九百五十五:李華《揚州司馬李公墓志》:幼子觀,前左監(jiān)門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事。《舊書》、《新書》有《李觀傳》云:洛陽人,其先自趙郡徙焉。官至涇源節(jié)度使,終少府監(jiān)。《新李華傳》:從子觀,字元賓,貞元中進士。俱非是。)

裴藏(見殿中,又左側(cè)。)

鄭(見郎官吏中,又左側(cè)。)

楊金《文苑英華》(五百二十九)楊慎金《對徒鄉(xiāng)判》。 又(五百四十九)楊金《對吏脫幘判》。 又(五百十三)楊慎金《對馬警師徒判》。

宇文融(見侍御、殿巾。)

《會要》(八十五):開元九年正月二十八日,監(jiān)察御史宇文融請檢察色役偽濫,并科逃戶及藉田,因令充使,奏勸農(nóng)判官等,皆當時名士,判官得人,于此為獨盛,分往天下,安輯戶口,檢責剩田。

郭庭倩《唐會要》(八十五):開元九年正月,監(jiān)察御史宇文融奏榆次縣尉郭庭倩充勸農(nóng)判官。(詳上宇文融注。)

何最

許誠惑蘇《授許誠感(疑誡惑。)太子司議郎等制》:朝散大夫行殿中侍御史上柱國許誠惑,或持邦憲,才干稱多,可行太子司議郎,仍充劍南節(jié)度判官,勛封如故。(《文苑英華》四百四。) 《新表》:安陸許氏梁州(《新傳》:涼州)

都督、安西大都護欽明子誡惑,鴻臚少卿。

常無欲(重見,又左側(cè)。)

苗晉卿(見郎官吏中,又見下,又左側(cè)。)

《舊傳》:授萬年尉,遷侍御史,歷度支、兵、吏部三員外郎。開元二十三年,遷吏部郎中。

陳亻丕(又見下。)

《元和姓纂》(十七真):唐倉部郎中陳惠滿(見殿中,又見上。)生亻丕,刑部郎中。馮翊人。

張恩鼎(又左側(cè),二見。)

《文苑英華》(五百四十四)有張思鼎《對城邑判》。

張元(疑元靖。)

權(quán)徹(又左側(cè)。)

獨孤及《唐故朝義大夫高平郡別駕權(quán)公神道碑銘》:公諱徹,(《英華》‘胤’。)字幼明,隴西天水人也。連尉湖城、汾陰、新繁、渭南、河南五縣。

開元二十三年,拜監(jiān)察御史。會監(jiān)祭太廟,先時同會(‘會’,《英華》無。)

事者約相與偕赴,及將赴祭,約者有故不至,遽不暇告。公曰:‘人約我矣,可先已而后信乎!’遂不赴坐,是降為河南府法曹,君子義之。(《毗陵集》八。)

《石刻琵琶泓持》,朝議大夫、高平郡別駕權(quán)澈詞,錢唐縣尉瑯邪王紓書。序云:秉憲被譴,來佐丹曲。(天寶五載。山西鳳臺。)

薛自勤(重見。)

元彥沖(見侍御、殿中。)

孫《曲江集》(四)有《郡江南上別孫侍郎》(疑御。)詩》。又附監(jiān)察御史孫《奉酬洪州江上見贈》,有云:‘受命讞封疆,逢君牧豫章。’(蓋以御史出使洪州也。又徐仁友有《古意贈孫》云‘南望緱氏嶺,山居共澗陰’云云。)

馬元直(見郎官金外,又左側(cè)。)

李觀(重見,又左側(cè)。)

盧茂伯見郎官度外補,又見下,又左側(cè),二見。)

郭虛己(見侍御、殿中,又見下,又左側(cè),二見。)

劉遵睿(又左側(cè)。)

明虛己

姜立(又陰右棱,又左側(cè)。)

《文苑英華》(五百八)有姜立《對樂官樂司請考判》。

薛亻品々(見侍御、殿中。)

康(見殿中。)

徐光期

苻子璋(重見。)

苗晉卿(重見,又左側(cè)。)

王靈漸(又見下,又左側(cè)。)

《文苑英華》(五百十)王靈漸《對直講無他伎判》。

郭(重見。)

李級(又左側(cè)三見。)

徐安貞《授王翼殿中侍御史等制》:五從弟朝請郎行監(jiān)察御史級,可殿中侍御史。(《文苑英華》三百九十五。詳上王翼注。)

張曉(見郎官度中,又右側(cè)。)

《舊忠義》(下)《張巡傳》:兄曉,開元中監(jiān)察御史,以文行知名。(《新傳》同。)《廣異記》:開元中,中書令張九齡令御史張曉往案束光獄。

(《廣記》四百四十九。)

鄢元昌(見郎官倉外,又右側(cè)侍御兼殿中。)

竹承構(gòu)(重見。)

宇文順《新表》:宇文氏左司員外郎全志弟子順,虞部員外郎。(《姓纂》九虞同。)

《舊忠義李忄登傳》:開元九年,宇文融為御史,括田戶,奏知名之士宇文順等為判官,攝監(jiān)察御史,分路檢察,以課遷監(jiān)察御史。(《會要》八十五失載。)

靳豫《輿地碑記目》(四)《南州石像頌》。(南州鎮(zhèn)下三里崖上,有石佛像,近歲有碑出于下,云《南州城阿前石岸石像頌并序》,句法參軍、員外郎、置司正靳豫撰,開元十八年十二月造盧舍那石像也。)

李昂(重見。)

郭(三見。)

賈升(又左側(cè),三見。)

《元和姓纂》(三十五馬):水部郎中賈升,魏郡人。

王惲《西陽雜俎》:進士王惲才藻雅麗,尤工體物,著《送君南浦賦》,為詞人所稱。會昌三年,卒于揚州。(《廣記》二百七十九。)

王翼(重見,又左棱,又左側(cè),二見。)

薛《石刻御注孝經(jīng)碑》末題名有朝議大夫、檢校國子司業(yè)臣薛。(天寶四載,陜西長安。)《石劉》權(quán)亻垂《左鋪頓僚西岳廟中刻石記》稱,馮翊宰、前御史薛。(開元二十四年,陜西華陰。)

房(見郎官主中補。)

《舊傳》:開元二十二年,自虢州盧氏令拜監(jiān)察御史。(《新傳》同。)

邵瓊之(又右側(cè)侍御兼殿中。)

《元和姓纂》(三十五笑):殿中御史邵瓊之,相州安陽人。 邵說有《讓吏部侍郎表》,文稱臣父殿中侍御史邵瓊之,遇玄宗撥亂興邦,累登甲乙之第,再踐準繩之任。(《文范英華》五百七十七。又《新邵說傳》。)

雍惟良(見侍御,二見。殿中。)

裴フ(見郎官禮中補。)

孟浩然有《聞裴侍御フ自襄州司戶陳豫州司戶因以投寄詩》。(校宋本《孟浩然詩集》下。)

陳亻丕(重見。)

盧茂伯(重見,又左側(cè),二見。)

王(見郎官主外,又左側(cè),三見。)

劉綰《新表》:曹州南華劉氏華州司馬灌子綰。不詳歷官。(時代不合。) 李白有《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詩》。(《文苑英華》二百五十一。)

馬思察

趙輝庭(又右側(cè)侍御兼殿中。)

穆庭斐

顏真卿(又陰額知雜。)

《舊魯炅傳》:天寶六年,顏真卿為監(jiān)察御史,使至隴右。 令狐亙《顏真卿墓志銘》:由長安尉拜監(jiān)察御史。 《仙傳拾遣》:頡真卿既中科第,四命為監(jiān)察卸史,充河西隴右軍城覆屯交兵使。遷殿中侍御史、武部員外。(《廣記》三十二。) 《石刻》顏真卿《顏氏家廟之碑》:君生(第七子。)真卿,舉進士,歷校書。制舉,醴泉尉,陟清白。長安尉、三院御史。又云:達奚薦允南為左補闕,真卿時為殿中。《舊楊慎矜?zhèn)鳌罚禾鞂毩d十一月,使監(jiān)察御史顏真卿送敕至東京,賜楊慎名自盡。

裴曠(見侍御,二見。又左側(cè)。)

王大钅黃(又左側(cè)。)

杜光庭《歷代崇道記》:開元十七年夏四月五日,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張敬忠奏,大圣祖混元皇帝應現(xiàn)于當管蜀州新津縣興尼寺佛殿柱上,自然隱起木文,為太上老君圣像。當頂上有華蓋,足下前后各有云葉天花,共十三處。謹差判官益州功曹參軍王大钅黃檢覆得狀,與本州刺史李忠徇、別駕盧、縣令李韶、道士僧尼一百三十人狀同,方敢上奏。

郭虛己(重見。)

王靈漸(重見,又左側(cè)。)

薛忻(又左側(cè),二見。)

《新表》:薛氏西祖房鄆州刺史思貞子忻,侍御史。

吳鞏(又左棱。)

《唐會要》(七十六):開元十七年,才高未達沉跡下僚科吳鞏及第。(《緯略》同。) 獨孤及《唐故朝議大夫高平郡別駕權(quán)公(徹)神道碑銘》:開元十八年,考校書判甲乙丙丁科,詔公與徐安貞、王敬從、吳鞏、裴フ、李宙、張ピ等十學士參焉。(《毗陵集》八。) 《舊文苑》(中)《富嘉謨傳》:吳少微子鞏,開元中為中書舍人。

楊汪(見殿中。)

《舊玄宗紀》(上):開元十九年十二月,州都督張審素以劫制使監(jiān)察御史楊汪伏誅。(二書《孝友傳》同。)

陳繇(又陰右棱。)

太宗《宣慰劍南將士詔》:吐蕃丑類,背約孤恩。卿等同嫉寇仇,為國展效,深入賊境,久冒艱危。至于勤勞,豈不知委。頃聞在彼,小有喪敗。卿等非不盡力,自是主將無謀。古之用兵,在于責帥,王昱緣此,亦已貶官。卿等但須悉心,不可因茲阻氣,遞相激勵,以保功名。戰(zhàn)亡之人,深可憫惜,并申吊祭,用慰幽魂。其病醫(yī)及陣亡之家,宜委陳繇與州縣相知優(yōu)恤。(案:王昱敗于安成戎城,《舊紀》在開元二十六年九月。)

裴子建《文苑英華》(五百十三)有裴子建《對澤宮置福判》。又(五百十九)有對《祭闕頒告判》。又(五百二十)有《對復以冕服判》。

徐建

程荊杞

裴季通(見郎官金中。)

韋誡奢《新表》:逍遙公房后已曾孫誡奢,毆中侍御史。(《姓纂》同。) 《舊酷吏》(下)《羅希傳》:天寶十四載,以韋誡奢等流貶,皆于始安,太守羅希或令假攝。詔決杖,遣司直宇文審往監(jiān)之。 《新吉溫傳》:韋誡奢等皆逗留始安,國忠奏遣蔣氵允臨按,俄遣使者殺之。

宋若思《元和姓纂》(二宋):太原尹、益州長史、河南劍南節(jié)度宋之悌生若恩,(疑‘思’。)御史中丞,弘農(nóng)人。 《舊玄宗紀》:天寶十五載六月庚子,以監(jiān)察御史宋若思為御史中丞,充置頓使。 《舊房傳》:天寶十五載,房自請收復京都,自選參佐,以中丞宋若思為判官。(《新傳》同。)

薛榮先《新表》:薛氏西祖房子榮先。不詳歷官。 《新韋溫傳》:天寶九載,詔發(fā)掘韋氏墳墓,長安尉薛榮先往視。 《舊王钅共傳》:天寶十一載四月,令捕賊官萬年尉薛榮先等捕邢纟宰,榮先等至纟宰門,纟宰等十余人持弓刃突出,榮先等遂與格戰(zhàn)。

蔣氵允《古今姓氏書辨證》(二十七):唐吏部侍郎、大理卿蔣欽緒生氵允,刑部侍郎、大理卿,東萊膠東(當作‘水’。)人。

薛總《新表》:薛氏西祖房、什令元暉子總,監(jiān)察御史。 《舊肅宗紀》:天寶十五載六月戊申,扶風人康景龍殺賊宣慰使薛總等二百余人。《薛播傳》:兄扌等,開元、天寶中并舉進士,連中科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里县| 黄冈市| 望都县| 兖州市| 九江县| 杭州市| 时尚| 蓝山县| 彭泽县| 巴马| 炎陵县| 新巴尔虎右旗| 沅江市| 临海市| 高邮市| 资源县| 屯门区| 五大连池市| 青铜峡市| 义马市| 石渠县| 泊头市| 德令哈市| 景泰县| 黎城县| 富裕县| 富裕县| 宁陵县| 剑河县| 马龙县| 华坪县| 水城县| 山阳县| 蒲城县| 苗栗县| 文化| 历史| 偃师市| 利川市| 长岛县| 慈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