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徐惲(見殿中。)

孫濟(見殿中。)

蕭隱之(見郎官戶外。)

《舊書食貨志》(上):時江淮錢尤濫惡,有官钅盧、偏钅盧、棱錢、時錢等數(shù)色。宋開元六年,遣監(jiān)察御史蕭隱之充江淮使。隱之乃令率戶出錢,務(wù)加督責(zé)。百姓乃以上青錢充惡錢納之,其小惡者或沉之于江湖,以免罪戾。于是市井不通,物價騰起,流聞京師,隱之貶官。(《新志》同。)

李如璧《新表》:武陽房守一孫如璧,官監(jiān)察御史。 《舊崔日知傳》:京兆尹崔日知坐贓,為御史李如璧所劾。(《新傳》同。) 顏真卿《宋開府碑》:狂豎權(quán)梁山,構(gòu)逆長安,有司深探其獄,敕公按覆,如京兆司錄李如璧等百余家,皆以借宅假器,悉當(dāng)連坐。公以婚姻假借,天下大同,至于京城,其例尤眾。知情即是同反,無罪不合論辜,兇渠之外,一切原免,天下欣服焉。(《顏魯公文集》四。) 《廣異記》:李︹友者,御史如璧之子。

盧(見郎官金外。)

《御史臺記》:唐殿中內(nèi)供奉盧持法細密,雖親故貴勢,無所回避,舉止閑雅,必翔而后集。(《太平廣記》二百四十九。)

陳希烈(見侍御。)

杜暹(見侍御、殿中。)

《舊傳》:開元四年,自大理評事遷監(jiān)察御史,往磧西覆屯,累遷給事中。

(《新傳》同。)

張季(見郎官戶中。)

韓休《授皇甫翼等監(jiān)察御史制》稱,朝議郎行醴泉縣尉張季。(《文苑英華》三百九十五。詳下皇甫翼注。)

張宣明《大唐新語》(八):張宣明有膽氣,富詞翰,嘗山行見孤松賦詩,鳳閣舍人梁載言賞之。為郭振判官,使至三姓咽面,因賦詩,時人稱為絕唱。

蔣挺(見郎官封中。)

《舊張廷圭傳》:開元初,監(jiān)察御史蔣挺以監(jiān)決杖刑稍輕,敕朝堂杖之。

(《新傳》略同。)

蕭誠(見郎官勛外。)

劉太童

皇甫翼(見殿中。)

韓休《授皇甫翼等監(jiān)察御史制》:敕。朝議郎行河南縣尉皇甫翼、軔議郎行長安縣尉韋紹、朝議郎行醴泉縣尉張季等,備聞清操,雅有深識。進乃安卑,退非求譽。察其才行,副是名實。任之舉直,可以觸邪。并可監(jiān)察御史。(《文苑英華》三百九十五。)

蕭讠歲(見郎官金中。)

王丘(見郎官封中。)

《舊傳》:長安中,自偃師主簿擢第,拜監(jiān)察御史。(《新傳》同。)

韋紹《新表》:韋氏南皮公房司戎大夫知人子綱,字綱,初名紹,陳王傳。 玄宗《戒州縣擾民敕》:雒陽令韋紹、縣尉顏思賓輒有科率,擬備祗供,雖事未行,終是專擅,宜貶出。河南尹孟溫禮,雖不覺察,狀異知情,宜特寬舍。(《大詔令》。) 《新韋繩傳》:舉孝廉,以母老不肯仕。窬二十年,乃歷長安尉,擢監(jiān)察御史,更泗、涇、三州刺史。 韓休《授皇甫翼等監(jiān)察御史制》稱,朝議郎行長安縣尉韋紹。(《文苑英華》三百九十五。詳上皇甫翼注。)

杜令昭(見侍御、殿中。)

宋鼎(見殿中。)

崔液(見殿中。)

翟璋(見侍御。)

劉日政(見殿中。)

《會要》(八十五):開元九年正月,監(jiān)察御史宇文融奏洛陽縣尉劉日貞等充勸農(nóng)判官。

宋溫璦(見侍御、殿中。)

張景明(見侍御、毆中,又見下。)

羅承錫(見侍御、殿中。)

曲先沖(見殿中。)

崔慎從

宋遙(見侍御、殿中。)

慕容琦(又見下。)

《會要》(八十五):開元九年正月,監(jiān)察御史宇文融奏華州錄事參軍慕容琦等充勸農(nóng)判官。 《新宇文融傳》:宇文融奏慕容琦等二十九人為勸農(nóng)判官,假御史,分按州縣,括正丘畝,招徠戶口而分業(yè)之。

鄭虛心《新表》:鄭氏北祖房密令耀子虛心,亳州倉曹參軍。 韓休《授鄭虛心監(jiān)察御史制》:敕。左拾遺內(nèi)供奉鄭虛心,茂其德業(yè),蘊是辨詞。識通于政理,行著于公直。清可勵物,正以繩逢。褐衣召見,既司諫省之職;繡服承榮,俾奉憲闈之任。可監(jiān)察御史。(《文苑英華》三百九十五。)

呂元泰《新宋務(wù)光傳》:神龍中,有清源尉呂元泰上書,言時政不報。

張向(見侍御。)

杜昱(見郎官戶外。)

韋洽(見殿中。)

《新宇文融傳》:奏韋洽等二十九人為勸農(nóng)判官,假御史,分按州縣,括正丘畝,招徠戶口而分業(yè)之。 《會要》(八十五):開元九年正月,監(jiān)察御史宇文融奏汾州錄事參軍韋洽等充勸農(nóng)判官。

崔訓(xùn)《新表》:博陵大房崔氏秘書監(jiān)行功孫、(見左中。)子訓(xùn),文州刺史。

《舊張嘉貞傳》:開元八年,張嘉貞為中書令,殿中侍御史崔訓(xùn)等皆為所引,位列清要。

楊至玄《新表》:楊氏越公房司勛郎中元政子(見勛中。)志玄,殿中侍御史。

柳宗元《亡妻弘農(nóng)楊氏志》:司勛生殿中侍御史諱某。(原注:諱志玄。《河?xùn)|先生集》十三。)

馬光淑(見殿中,又見下。)

張樽(見侍御、殿中。)

魏季隨(見郎官膳中補。)

許融(見侍御、殿中,二見。)

穆思泰《元和姓纂》(一屋):蘭州刺史穆固信生思泰,河南人。不詳歷官。

《通典》(《職官》六):開元初,穆思泰為御史里使。(詳侍御翟璋注。)

薛自勸(見殿中,又見下。)

呂霈(又見下。)

《舊呂元膺傳》:祖霈,殿中侍御史,鄆州東平人。(《元和姓纂》八語作‘監(jiān)察御史呂霈’。)

盧恰(見殿中。)

李諶《新表》:趙郡李氏東祖房都水丞仁穎子、左庶子訥弟(見勛外。)諶,監(jiān)察御史。

盧金友《新表》:大房盧氏刑部員外郎莊道子金友,水部員外郎、滁州刺史。

馮光嗣(見殿中。)

喬夢松(見侍御、殿中。)

胡景濟

樊希一

霍庭玉(見侍御、殿中。)

慕容琦(重見。)

霍棲梧(見殿中,又見下。)

庫狄履溫(見殿中。)

李庭誨(見殿中。)

韓琬(見殿中。)

《舊良吏裴懷古傳》:在幽州時,韓琬以監(jiān)察御史監(jiān)軍。

崔頌頡真卿《崔孝公陋室銘記》:開元二十七年十一月,崔公薨,故吏前監(jiān)察御史博陵崔頌為公行狀。(《顏魯公文集》十四。) 張九齡有《司馬崔頌和晨出郡舍林下詩》。(《曲江塞》三。)

宋希玉《唐會要》(八十五):開元九年正月,監(jiān)察御史宇文融奏太原兵曹宋希玉等充勸農(nóng)判官。

裴令臣(見侍御、殿中,又見下。)

李《新宗室表》:惠宣太子房薛王業(yè)子,嗣薛王。 《新韋堅傳》:監(jiān)察御史嗣薛王從坐韋堅罪,免官被竄。 《舊惠宣太子傳》:子嗣薛王為金紫光祿大夫、鴻臚卿同正員。天寶五載,坐舅韋堅,貶夷陵郡別駕。 常袞《授李侍御史知雜事制》:殿中降御史內(nèi)供奉李,宗室良才,士林雅望。

(《全唐文》四百十一。)

吳太玄(見郎官倉外。)

蘇《授吳太玄宋城縣令制》:敕。朝議郎行監(jiān)察御史吳太玄,清以立身,嚴于持法。謠成避馬,實憚于霜威;政佇遷蝗,俾聞于風(fēng)教。可行宋州宋城縣令,散宮如故。(《文苑英華》四百十五。)

馮紹烈(見侍御、殿中。)

竹承構(gòu)(見侍御,二見。殿中,又見下。)

粱勛《會要》(八十五):開元十二年,宇文融又奏加伊闕縣尉梁勛等充勸農(nóng)判官。

楊光羽(見殿中。)

李畬(重見。)

呂霈(重見。)

苻子璋(又見下。)

《元和姓纂》(十虞):唐金州刺史苻子圭弟太子舍人璋,臨渭人。 《文苑英華》(二十四)有符子璋《漏賦》。

崔譚(見郎官左小,又左側(cè),二見。)

崔季重《新文藝》(中)《蘇源明傳》:天寶間,濟陽郡太守李亻以郡瀕河,請增領(lǐng)宿城、中都二縣以紓民力。二縣,隸東平、魯郡者也。東平太守蘇源明議廢濟陽,析五縣分隸濟南、東平、濮陽。詔河南采訪使會濮陽太守崔季重、魯郡太守李蘭、濟南太守田琦及源明、亻五太守議于東平,不能決。既而卒廢濟陽,以縣皆隸東平。

張昶(見殿中。)

班景倩(見侍御、殿中。)

郭(殿中,又下,二見。又左側(cè)。)

何千里(見殿中。)

封希顏(見侍御、殿中。)

韋仲昌(見殿中。)

李昂(見侍御、殿中。又見下,又左側(cè)。)

張具瞻(見郎官左中,又左側(cè),二見。)

劉同升(見郎官戶中,又左側(cè)。)

周擇從《新表》:永安周氏、楚州刺史伯瑜子擇從,宣州刺史。(《姓纂》同。)

《吳興志》:周擇從,天寶五年自饒州刺史授改洪州刺史。(《統(tǒng)紀》云:六年遷宣州。)顧況《湖州刺史廳壁記》:其鴻名大德,國朝則周擇從令聞也。(《文苑英華》八百一。《文粹》七十三。) 柳宗元《龍安海禪師碑》:師周姓,叔曰擇從,尚書禮部侍郎。(《河?xùn)|先生集》六。)

元光謙《元和姓纂》(二十二元):元光嫌,考功郎中、給事中,河南洛陽縣人。

(疑是‘光謙’之誤。)《通典》(《職官》六):開元初,元光謙為御史里使。

(見侍御翟璋注。)

宋詢(見侍御、殿中。)

章恒(見殿中,又左棱左側(cè)二見。)

王翼(又見下,又左棱,又左側(cè),二見。)

《新后妃》(上):《貴妃楊氏傳》:天寶中,四方爭為怪珍入貢,動駭耳目。廣陵長史王翼以所獻最,擢戶部侍郎,天下風(fēng)靡。 徐安貞《授王翼殿中侍御史等制》:敕。朝議郎行監(jiān)察御史王翼、五從弟朝請郎行監(jiān)察御史級等,咸以貞固,爰司察視。驟聞舉直,亦既懲奸。歲月增深,升遷有序。并可殿中侍御史。

(《文苑英華》三百九十五。李級見下。)

程烈(見郎官戶外。)

李謹度(見殿中。)

裴敦復(fù)(見侍御,又左側(cè)。)

趙賓(見郎官祠外,又左側(cè),二見。)

杜庭誡(又左側(cè)。)

《唐會稽大守題名記》:杜庭誡,天寶六年授,七年拜晉陵太守兼按察使。

(《會稽掇英總集》十八。《嘉泰志》略同。)

陳九言《元和姓纂》(十七真):湖州刺史陳騫之生九言,右司員外,京兆長安人。

孫逖《授陳九言等起居舍人制》稱,朝議郎守太子舍人、攝殿中侍御史、朔方節(jié)度判官陳九言,可行起居舍人,散官如故。 《石刻尚書省郎官石記序》題朝散大夫行右司員外郎陳九言撰。(開元廿九年。《戲鴻堂帖》。)

鄭溥(重見。)

李忄登(見殿中。)

《舊忠義傳》(下。)開元九年,為長安尉,屬宇文融為御史,括田戶,奏知名之士李忄登等為判官,攝監(jiān)察御史,分路檢察,以課并遷監(jiān)察御史,驟歷兵吏部郎中、給事中。《會要》(八十五):開元十二年,宇文融又奏加長安縣尉李登(疑誤。)充勸農(nóng)判官。

李秀芝(見殿中。)

賈晉《新表》:賈氏刑部郎中滑州刺史敬言孫、禮部員外郎令思子晉,衛(wèi)尉卿。

《元和姓纂》(三十五馬):刑部郎中、州刺史慶元生晉。不詳歷官。(疑脫一代。) 《新宇文融傳》:融奏賈晉等二十九人為勸農(nóng)判官,假御史,分按州縣,括正丘畝,招徠戶口而分業(yè)之。《唐會要》(八十五):開元十二年,宇文融又奏加渭南縣尉賈晉充勸農(nóng)判官。 《文苑英華》(五百五十一)有賈晉《封鍾官不充亭長易傳判》。

夏侯(見殿中。)

張氵兌(見侍御、殿中。)

嚴杲(見郎官勛外。)

張利貞(見郎官金外,又左側(cè),三見。)

房自謙《唐會要》(七十六):開元十二年,將帥科房自謙及第。 (《緯略》同。)

彭杲《新書食貨志》:玄宗時,牛仙客為相,有彭果(疑‘杲’,下同。)者,獻策廣關(guān)輔之糴,京師糧廩益羨,自是玄宗不復(fù)東幸。 《資治通監(jiān)》(《唐紀》三十一):天寶四載五月壬申,以光祿少卿彭果代裴敦復(fù),(見吏中,又上。)

充嶺南五府經(jīng)略等使。 《舊玄宗紀》下:天寶六載三月戊戌,南海太守彭果坐贓,決杖,長流溱溪郡,死于路。 《舊盧奐傳》:南海郡利兼水陸,環(huán)寶山積,劉巨鱗、彭杲相替為太守、五府節(jié)度,皆坐贓鉅萬而死。 白居易《故滁州刺史贈刑部尚書榮陽鄭公墓志鉻》:彭果領(lǐng)五府,奏公為節(jié)度判官,會果坐贓,連累僚佐,貶光化尉。(《白氏文集》四十二。) 玄宗《流彭果詔》稱,嶺南五府經(jīng)略采訪使、光祿少卿、兼南海郡太守、攝御史中丞。又《遣使分祀岳瀆文》稱,宜令光祿少卿彭果祭河瀆。又王諫有《彭氵兌權(quán)殯志銘》文稱,祖杲,御史中丞、嶺南采訪使。(《大詔令》。)

席豫《新傳》:開元初,陽翟尉,觀察使薦,遷監(jiān)察御史,出為樂壽令。(《舊傳》失載。) 《竇異記》:開元初,席豫以監(jiān)察御史按覆河西。(《廣記》一百十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木县| 江门市| 观塘区| 肥城市| 孟津县| 诸城市| 南陵县| 大港区| 普兰县| 鹤峰县| 金乡县| 辽中县| 普定县| 黄冈市| 灵丘县| 东源县| 普兰县| 阿尔山市| 永靖县| 灯塔市| 衡南县| 谢通门县| 农安县| 乐山市| 滦南县| 资兴市| 钟山县| 六盘水市| 桃园市| 张北县| 如皋市| 大埔区| 刚察县| 防城港市| 黎平县| 巨野县| 乐昌市| 威海市| 南平市| 南平市| 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