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舊玄宗紀》(上):開元十九年十二月,州都督張審素以劫制使監察御史楊汪伏誅。二十三年三月丁卯,殿中侍御史楊萬頃為仇人所殺。《舊孝友傳》:敕監察御史楊汪馳傳按州都督張審泰贓罪在路,為審素黨與所劫,脅令奏雪罪。

汪還至州,因深構成其罪,斬之。汪后累轉殿中侍御史,改名萬頃。開元二十三年,審素子皇、繡候萬頃于都城,殺之。(《新傳》略同。)《顧云文集》:開元二十三年,張殺殿中侍御史楊萬頃于闕下,復父仇也。(《廣記》一百七十四。)

徐惲(見郎官吏中,又監察。)

陽潤(見郎官金外,又右側侍御兼殿中。)

姚子彥(見郎官禮中補,又右側侍御兼殿中。)

獨孤及《唐故秘書監贈禮部尚書姚公墓志鉻》:柱下方書,主張綸翰。尤精其選,非盛名莫居。繇是自左補闕遷公殿中侍御史。(《毗陵集》十一。)

吉溫(見郎官戶中,又陰額知親。)

《舊酷吏傳》:天寶中,自京兆府士曹擢戶部郎中,常帶御史。 《新傳》:自京兆士曹擢戶部郎中兼侍御史。 《新顏真卿傳》:御史吉溫以私怨構中丞宋渾。

賀蘭進明(見郎官主外。)

監察御史并(并是立碑至于今。武后中至玄宗末。)

李顧行(見郎官金外。)

《舊馮定傳》:寶歷二年,長壽縣尉馬洪沼告郢州刺史馮定,詔監察御史李顧行鞫之。

賀遂涉(二人在監察字下,見郎官戶外。)

陸景初(見殿中。)

《舊傳》:自洛陽尉遷左臺監察御史,轉殿中。 《新書》:自洛陽尉俄遷監察御史。

辛長孺(見殿中。)

柳詮(見殿中。)

裴子余(見郎官戶外。)

《舊孝友傳》:累補鄂縣尉。景龍中為左臺監察御史。開元初,累遷冀州刺史。(《新傳》同。)

王守廉(見殿中。)

司潯

李元敬《新表》:隴西李氏姑臧大房玄運子元敬,濟州刺史。

路幼玉《新表》:勛、吏二郎中元子幼玉,監察御史。

王景(見郎官祠中。)

張佶《新表》:始興張氏浼子佶。不詳歷官。

李誠(見殿中。)

王怡《舊宋傳》:開元五年秋,駕幸東都,次永寧之崤谷,馳道隘狹,車騎停擁,知頓使王怡等失于部伍,上令黜其官爵。宋入奏曰:‘陛下富有春秋,方事巡狩,一以墊隘,致罪二臣,竊恐將來人受艱弊。’于是遽令舍之。曰:‘陛下責之,以臣言免之,是過歸于上而恩由于下。請且使待罪于朝,然后詔復其職,則進退得其度矣。’上深善之。(《新傳》略同。) 八年,京兆人權梁山構逆伏誅,制河南尹王怡馳傳往長安窮其枝黨。怡禁系極眾,久之未能決斷。

(《新傳》略同。) 《石刻》韋紓《唐故朝散大夫秘書省著作郎致仕京兆韋公(端)玄堂志》:先太夫人太原王氏,曾祖諱子真,皇襄州錄事參軍。祖怡,河南尹、東郡留守。 韋縝《大唐華州下わ縣丞京兆韋公夫人墓志銘》:曾祖真行,有唐汝州葉縣令。祖怡,河南尹、柬都留守。初為御史,正憚奸息。

李朝隱(見侍御。)

祖夙《元和姓纂》(十姥):祖莊生夙成,殿中御史。(原本誤人杜氏注。)

從訓

蕭嵩(見殿中。)

《舊傳》:景云元年,為醴泉尉,僚陸象先為中書侍郎,引為監察御史,驟遷殿中侍御史。

褚ギ(見侍御。)

李忄曳(見侍御。)

李懷讓(見侍御。)

楊挺

李庭言《新表》:隴西李氏姑臧大房叔儀子庭言,楚州刺史。 《唐會要》(五十八):開元五年四月九日敕,尚書省案牘稽滯,兵部員外郎李廷言等一道。

宋庭(見詩御、殿中。)

富嘉{其言}《舊文苑傳》(中):中興初,為左臺監察御史,卒。

陸大亨

譚瑰張說《廣州都督宋公遺愛碑》文稱,廣府司馬潭環。(《全唐文》二百二十六。)

齊氵(見郎官勛外。)

《舊傳》:景云二年,中書令姚崇用為監察御史,彈劾違犯,先于風教,時以為稱職。開元中,崇復用為給事中。

柳澤(見殿中。)

郭震(見侍御、殿中,又見下。)

《舊韋安石傳》:開元二年,姜晦為御史中丞,以韋安石等作相時,向受中宗遣制,宗楚客、韋溫削除相王輔政之辭,安石不能正其事,令侍御史洪子輿舉劾之。子輿以事經赦令,固稱不可。監察御史郭震希姜皎等意,越次奏之。(《新傳》同。)

李畬(見殿中,又見下。)

《新循吏傳》:歷水主簿,擢右臺監察御史里行。臺廢,授監察御史,累轉國子司業。(《舊傳》失載) 《朝野僉載》:監察御史李畬母清素精潔,畬請祿米送至宅云云。(《廣記》二百七十一。)

魏傳弓《舊酷吏姚紹之傳》:中宗朝,紹之奏使江左,奪汴州錄事參軍魏傳弓,尋拜監察御史。 《新太平公主傳》:中宗時,御史魏傳弓劾浮屠慧范奸贓四十萬。

《新竇懷貞傳》:監察御史魏傳弓,鉅鹿人,忠謇士也。終司農丞。 《舊外戚竇懷貞傳》:監察御史魏傳弓將奏劾內常侍輔信義,懷貞固止之。

封《新表》:封氏光州刺史叔廉子。不詳歷官。(《元和姓纂》三鍾同。)

裴ㄘ(見殿中。)

《舊傳》:拜陳留主簿,累遷監察御史。(《新傳》同。)

姬處遜(見侍御、殿中。)

嚴識玄《全唐文》(二百六十七)《傳》:武后朝官魏州刺史,后為兵部郎中。

袁從之(見侍御。)

苗延嗣(見殿中。)

宋宣遠(見殿中。)

《舊書孝友崔沔傳》:監察御史宋宣遠恃盧懷慎之親,頗犯法,御史中丞崔沔舉劾之。(《新傳》略同。)

鄭溥(見殿中,又見下。)

趙履沖(見侍御、殿中。)

林洋《元和姓纂》(二十一侵):高平令林游道生洋,密、衢、常、潤、蘇九州刺史。三原(舊作‘源’)縣人。 《舊薛播傳》:伯父元曖妻濟南林氏,丹陽太守洋之妹。

王沛之(見殿中。)

王志(見侍御,殿中。)

韋鏗(見殿中。)

閻止(見郎官左中。)

陳敬

陳惠滿(見殿中。)

崔希喬(見侍御。)

《御史臺記》:自鄭縣尉轉鄭丞,歲余遷監察,出授并州兵曹,轉馮翊令,尋遷司勛員外。(《御覽》四百十一。)

張冽(見郎官主中、殿中,有張冫烈,疑即是。)

張游(見侍御、殿中。)

王道

宋述(見侍御。)

《元和姓纂》(二宋):宋述,監察御史,扶風人。

崔琬(見侍御、殿中。)

《舊宗楚客傳》:景龍中,監察御史崔琬劾奏楚客等納阿史那忠節重賂。

(《新傳》同。)

袁守一(見殿中。)

《新魏元忠傳》:神龍中,魏元忠貶渠州司馬,監察御史袁守一固請行誅。

邵靈(見殿中。)

李守質《舊韋庶人傳》:景龍四年六月,臨淄王誅后黨與將作少匠李守質等。

杜咸(見殿中。)

《新傳》:累遷右臺監察御史、侍御史。

陸惟逸

員嘉靜(見殿中。)

楊瑤

鄒守敬

鄭齊嬰(見郎官吏中。)

魏奉古(見殿中。)

崔子原(見殿中,作‘子源’。)

程文英李邕《桂府長史程府君神道碑》:公諱某,字某,廣平新安人也。擢來庭、長安二赤縣尉。擢左臺監察御史。恥為誶刻,雅欲優閑,朝廷許之,轉詹事府司直。 《程氏世譜》:程文英,唐貴州都督府長史,見李邕所傳神道碑。

王哲《舊韋庶人傳》:景龍四年六月,臨淄王誅韋后黨與衛尉卿王哲等。

盧微明《新表》:大房盧氏魏州長史敬子微明,洋州刺史。 《新盧藏用傳》:與兄徵明偕隱居絳南、少室二山。(‘徵’疑‘微’。)

楊元瑤

張嵩《舊郭虔傳》:開元中,以張孝嵩為安西都護,代郭虔。孝嵩身長七尺,偉姿儀,初進士舉,常以邊任自許。在安西務農重戰,府庫遂充實。十年,轉太原尹,卒官。(《新傳》略同。) 《舊杜暹傳》:開元十二年,安西都護張孝嵩遷太原尹。(《新傳》同。) 《廣記》(四百二十):唐開元中,南陽張嵩奉詔都護于北庭,其子孫承襲在沙州為刺史。

鄭力(又見下。)

《新表》:鄭氏北祖房雍州司法參軍宣道子神力,侍御史。《張燕公集》(三)有《相州前池別許鄭二判官景先神力詩》。(詩云:‘一飛喬木上,一返故林垂。’當即指許、鄭也。案:力與沖力,疑即一人。)

劉沼《舊韓思復傳》:開元初,姚崇又請令監察御史劉沼重覆山東蝗蟲所損之處,沼希崇指意,撻百姓,回改舊狀以奏之。(《新傳》略同。)

楊軌臣(見侍御、殿中。)

《資洽通監》(《唐紀》二十七):開元四年五月,上命監察御史楊范臣與胡人往海南,又欲往師子國,范臣奏罷之。

司馬銓(見殿中。)

齊處沖(見侍御、殿中。)

李尚隱(見郎官吏外。)

《舊良吏傳》(下):景龍中,為左臺監察御史。時中書侍郎知吏部選事崔、吏部侍郎鄭典選,傾附勢要,逆用三年員闕,士庶嗟怨。尋而相次相政事,尚隱與同列御史李懷讓于殿庭劾之,等遂下獄推究,竟貶黜之。時又有睦州刺史馮昭泰,誣奏桐廬令李師等二百余家,稱其妖逆,詔御史按覆之。諸御史憚昭泰剛愎,皆稱病不敢往。尚隱嘆曰:‘豈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為申明哉!’遂越次請往,竟推雪李師等,奏免之。俄而崔、鄭等復用,自殿中侍御史出為伊闕令。等死,自定州司馬擢拜吏部員外郎。(《新傳》略同。)

樂山甫

鄭溫琦(見郎官封中。)

蔣岑(見郎官膳外補。)

劉升(見侍御、殿中。)

程九皋《程氏家譜》:九皋擢明經第,稍遷岐州扶風尉,俄命為大理評事,遷監察御史里行,終于大理卿。

粱渙(見殿中。)

夏侯宜(見侍御,殿中。)

趙升冊(見殿中。)

高昌《唐摭言》(二):王泠然與御史高昌宇書曰:不憶往日任宋城縣尉乎?又云:復聞升進,不出臺省,近者皇皇者華,出使江外。 顏真卿《崔孝公陋室銘記》:公之澄清中外也,以畿縣丞尉高昌寓等并以清白吏能而薦之。(《顏魯公文集》十四。)

王上客(見侍御。)

洪子輿(見侍御。)

竇慈遜蘇《授竇慈岐山縣令制》:敕。朝議郎行司農寺丞竇慈遜,爰以干用,{歷心}登班秩。憲曹農府,星未深。雍時岐山,弦歌所屬。宜遷子男之邑,佇聞人吏之謠。可岐山縣令,散官如故。(《文苑英華》四百十五。)

張晤(見殿中。)

陸景獻(見殿中。)

韓朝宗(見殿中。)

《舊張嘉貞傳》:開元中,張嘉貞作相,薦萬年縣主簿韓朝宗,擢為監察御史。王維《大唐吳興郡別駕前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山南東道采訪使京兆尹韓公墓志銘》:試右拾遺,拜監察御史、兵部員外郎。(《全唐文》三百二十七。)

張敬輿(見殿中。)

徐玄之(見殿中。)

鄭瑤(見殿中。)

崔琮(見郎官封外。)

敬昭道(見殿中。)

《舊酷吏敬羽傳》:父昭道,開元初為監察御史。 賈至《授敬昭道殿中侍御史等制》稱,朝議郎行監察御史敬昭道。(《文苑英華》三百九十五。)

《大唐新語》(四):敬昭道為大理評事,遷監察御史。(《廣記》一百六十六。)

賈彥《元和姓纂》(三十五馬):工部員外賈彥,濮陽人。 《舊書五行志》:開元四年五月,山東螟蝗害稼,分遣御史捕而埋之,河南、河北檢校捕蝗使賈彥等。(《會要》同,詳侍御康璀注。) 《古刻叢鈔》有《大唐故忠武將軍行薛王府典軍上柱國平棘縣開國男李府君(無慮)墓志銘》。(前題工部員外郎賈彥撰。) 白屠易《唐故通議大夫和州刺史吳郡張公(無擇)神道碑鉻》:公之文學,常為賀知章、賈彥許之。(《白氏文集》四十一。) 《石刻大唐故宣州宣城縣尉李府君夫人賈氏墓志銘》:烈考彥,朝請大夫、閬州刺史。(直隸元氏。)

李知古《舊徐堅傳》:睿宗時,監察御史李知古請兵擊姚州西洱河蠻,既降附,又請筑城,重征稅之。黃門侍郎徐堅以蠻夷生梗,可以羈縻屬之,未得同華夏之制,勞師涉遠,所損不補所獲,獨建議以為不便。睿宗不從,令知古發劍南兵往筑城,將列置州縣。知古因是欲誅其豪杰,沒子女為奴婢。蠻眾恐懼,殺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潰,姚、路由是歷年不通。(《新傳》略同。)

李全交(見殿中。)

《朝野僉載》:監察御史李全交等以羅織酷虐為業,臺中號為人頭羅剎,殿中王旭號為鬼面夜叉。又云:李全交為白額豹,王旭為黑豹。(《廣記》二百六十八。) 《新酷吏周利貞傳》:先天初,廣州都督周利貞顓事剝割,夷獠苦其殘虐,皆起為寇,詔監察御史李全交按問,得贓狀。 《王旭傳》:監察御史李全交皆嚴酷,取名號為白豹。

梁升卿(見毆中。)

楊(見毆中,二見。)

朱渭輔(見侍御、殿中。)

徐知仁(見侍御、殿中。)

慕容(見侍御。)

員峴《元和姓纂》(二十文):侍御史員寓生峴,刑部郎中,臨汾人。

李《新表》:趙郡李氏東祖房萊州長史思子,揚州長史。 《舊孝友李知本傳》:孫,開元中為給事中、揚州刺史。(《新傳》同。) 顏真卿《崔陋室銘記》:澄清中外也,以州掾李等并以清白吏能而薦之。(《顏魯公文集》十四。) 李華《贈禮部尚書孝公崔沔集序》:推舉時賢(《文粹》‘權貢舉時’),得李揚州等僉為國器。(《文苑英華》七百一。《唐文粹》九十二。)

韓昭尤

張氵宏《唐詩紀事》(十三):張氵宏登久視六年進士第。(毛本校云:或作‘張氵宏’,《搜玉集》作‘張氵宏’。) 獨孤及《唐故河南府法曹參軍張公(從師)墓表》:烈考氵宏,(《英華》作‘法’。《摭言》作‘一法’。)碩學麗藻,名動京師,亦舉進士,自監察御史為會稽令。文雅之慶:施于后昆。(《毗陵集》十一。) 顏真卿《崔孝公陋室銘記》:廷和、太極之間,公留司東都,就故人監察御史張法子深河南府崇政坊買宅以制居。(《文忠集》十四。)

郭震(重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成县| 博野县| 五指山市| 广南县| 隆回县| 平舆县| 永德县| 巧家县| 衡东县| 苍梧县| 阿城市| 梅河口市| 龙游县| 贡山| 民县| 乐平市| 滦南县| 麻栗坡县| 安乡县| 石家庄市| 平武县| 宁武县| 文山县| 赤城县| 临海市| 梧州市| 宝坻区| 江源县| 遵义市| 汕尾市| 望城县| 灌云县| 高邮市| 华池县| 遵化市| 福清市| 大同县| 莱西市| 呼玛县| 莆田市| 伊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