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成長:傷痛對于人生就是塊墊腳石,與幸福相生相伴(3)

跌倒,爬起來,下次走路注意點

人之一生,總是伴隨著失敗和挫折。在每一次與挫折的交鋒后,我們都有可能會跌倒,但是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后不振作,不奮起直追。如果人類在學習直立行走時,因為害怕跌倒而拒絕嘗試,現在可能我們跟一般的動物沒什么區別,更不用說把雙手獨立出來,創造屬于人類的輝煌文明了。

平日可見,小孩在跌跌撞撞學走路時,會因為站不穩“撲通”一下摔倒在地,他會哭泣,但很快就會爬起來,樂呵呵地繼續張開小手向前走去。也許,他還會摔倒,但是,在經過一次次摔倒爬起來后,他就學會了穩穩當當地獨立行走了。

如果學步的小孩因為一次跌倒而拒絕爬起來繼續學習行走,那他這輩子都可能在地上爬著了。就像我們學習滑冰一樣,當腳下變成了冰刀或滾軸,走路不再像我們平時那樣踩在踏實的大地上時,我們的內心充滿了惶恐,害怕摔跤,害怕疼痛。可是,學習過滑冰的人都知道,要想穿上特殊的鞋子后依然行走自如、健步如飛,首先要習慣摔跤。摔的次數越多,就能越快掌握更多的技能。要知道,每一次跌倒,都是為了再爬起。這一次的跌倒不過是下一次騰飛的開始。

這一路上,也許在不留神間,就會摔倒,甚至摔得鼻青臉腫,但只要勇敢地面對,跌倒一次算什么,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站起來,我們同樣可以邁開大步,繼續往前走。只要一步一步踏實堅定地前進,那些曾經絆倒過你的挫折最終就會向你低頭,向你屈服。所以,我們沒有必要懼怕跌倒,跌倒了我們就再爬起來,直到獲取最后的勝利。

有一只蜘蛛,在兩棵樹之間織了一張網。它不知疲倦地忙碌了很久,眼看網就要織好了,可是,天卻忽然下起雨來了,這個剛剛織好的網一下子就被雨點給打破了,蜘蛛從網上摔了下來。可它并沒有放棄,雨停了,它從樹葉下面爬了出來,繼續修補破爛的網,網一點點完整起來,可是一片樹葉飄落下來,快要織好的網又被攪得一團糟,蜘蛛并沒有放棄,它重新選擇“網址”拉線……它一直織呀織呀,每一次失敗,它都在反復地想自己為什么失敗,就這樣它一次又一次地積累自己失敗的經驗,最后,終于在一個避風的地方把網織成了!悠然自得地享用著自投羅網的美食。

遇到困難時,我們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抱怨困難多么大,多么難以克服上。把眼光滯留在挫折帶給我們的痛苦上,就很難有心思考慮自己下一步的對策。比如,在戰場上,當你的左手負傷時,如果因為難耐的疼痛,將注意力都集中在左手上,就會忘記調動右手的機能,那么右手也自然難保,甚至連性命都岌岌可危!面對困難這個敵人時就是這樣,在對手無比強勁的攻擊下,你必須冷靜體會面對困境的感覺,然后考慮下一步的對策,分析如何才能沖出重圍,否則就會敗得更慘。

不過,當真正跌倒的時候,每個人的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跌倒了,很自然地爬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什么都不想,繼續向前走;有的人跌倒后,靜靜地坐著,思前想后,將跌倒的原因以及下一步該怎么走,都考慮成熟后,再爬起來,信心百倍地大步前進;也有的人跌倒后,暗自垂淚、怨天尤人、自暴自棄。這些不同的態度,當然就會產生不同的人生。

第一種人,無論經歷過多少次“跌倒”,都不會有所收獲,因為他思想的弦生了銹,不會總結失敗,不去分析失敗的原因,下次遇到同樣的困難,他依然會跌倒。第二種人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他們跌倒后,沒有麻木,也沒有抱怨,能很快將自己置于冷靜的分析之中,總結曾經的錯誤或失誤,深諳“吃一塹,長一智”的道理,跌倒不僅沒有成為人生的障礙,反而成了一種提高、一種騰飛的前奏,他們就像掌握了“吸星大法”,吸收失敗的能量,讓自己武藝更高超。這種人不會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事,不會在不可更改的事實面前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而是盡量將挫折轉化成一種人生的財富,把挫折當成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轉折點,使自己以后能夠飛得更高更遠,不再跌倒!

第三種人也注定一事無成。遇到困難,一味沉浸在傷心之中,全然不顧其他,沒有勇氣爬起來,也無力面對接下來的問題,所以他注定與美好的未來無緣。他之所以掙扎得如此痛苦,是因為過分看重挫敗后人們的評論與眼光。

“無欲則剛”,內心的虛榮會直接夸大“跌倒”的影響。其實,只要把跌倒當作一件很正常的事來看待,就不會太過在意了。遇到困難或跌倒了并非世界末日,一時的跌倒也不代表一生的失誤。只要心中充滿熱情、思維通透,就不會被一次不小心的“跌倒”綁縛前進的腳步。挫折不過是走路時不留心踩到的釘子,第一次踩到時也許是刺痛了腳,但只要把它拔出來扔掉,下次走路的時候小心點就可以了。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在一念之間,跌倒后的一念決定,就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如果我們擺正心態:遇到挫折未必是一件壞事,經歷挫折不過是讓你多了一份閱歷,多了一筆財富。那么,跌倒就成了一堂人生的成長課,成了積累成長經驗的好機會。跌倒了,不要害怕,爬起來,繼續向前奔跑吧!讓身旁呼嘯而過的風為你喝彩。

再苦、再累、再困頓,奮斗了就是生活的主人

中國有句俗話:吃自己種出的西瓜,你會感覺到分外地甜。而拿破侖·希爾也曾經說過類似的話:“生活就是這樣,有些人再苦、再累、再困頓,奮斗了,他就是生活的主人;有些再快樂、再舒適、再富足的人,但他始終自豪不起來,因為在生活的長河里,他缺少艱難的創造和拼搏。”

沒有付出的回報往往得不到人們的珍惜,我們也無法從他人送來的成功中感受到喜悅。我們會把金榜題名時說成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刻之一,就是因為它是我們十年寒窗苦讀的結果。用自己的努力換取的成功果實才會分外甜美。

有一個農夫,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非常懶惰,從來都不喜歡下地干活,小兒子卻很勤勞,地里的什么活都搶著做。

農夫很為自己的兩個孩子擔心。一天,他把兩個孩子叫到自己面前:“孩子們,你們都長大了,要學會獨立生活,我沒有什么財產分給你們,只能給你們兩塊地。其中的一塊我已經開墾了多年,土壤很肥沃。另外的一塊在后山腳下,面積大一點,但是要自己去開墾。你們選擇一下!”

兩個兒子互相看了看對方,大兒子說:“我是老大,我先選,我要你開墾過的那塊地。”

小兒子笑了笑:“我沒有意見,后山的那塊地歸我。”小兒子說完話就背著鋤頭興高采烈地去了屬于自己的那塊地里,果然,雜草叢生,土壤板結,里面還有很多石頭。看來得費點力氣了。他毫不遲疑,馬上動手挖雜草。

大兒子三天后才到自己的地里,隨便用耙子耙了幾下,撒了一包菜籽,連水都沒有澆,就回家睡覺了。時間一長,他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因為疏于經營而日漸荒蕪。

兩年后,村里的人都說后山變成了花海。大兒子聽說這個消息,也跑去看:這不正是自己的弟弟分到的那塊地嗎?可是怎么變化這么大?原來的雜草都不見了蹤影。放眼望去,是一片花的海洋,紅的、紫的、粉的……開得姹紫嫣紅,芳香四溢。而那些小石頭,被弟弟悉心地鋪成了石子小路,人們走在上面參觀不同品種的花時,還可以按摩腳底。

當弟弟滿臉笑容地邀請他參觀自己的花卉基地時,哥哥非常慚愧,他自以為過了兩年悠閑自在的日子,現在卻發現,那種日子是那么的沒滋沒味。

想要好好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果實,就必須先為它施肥、澆水。這就好比一個農夫,在春播夏收之后,把豐碩飽滿的果實搬進糧倉時的喜悅;就好比一名教師,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最后看著自己的學生走向成功時的欣慰;就好比一位母親,在懷胎十月之后,看到自己的寶寶出生的那種激動……但是,沒有自己親自付出,肯定是體會不到這種喜悅的。

史蒂芬·柯維博士是全球最大的職業服務公司-富蘭克林柯維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和副主席,他在論斷“收獲必須付出時”,講到下面這個故事:

多年前的一個八月,天氣炎熱,伯納德·哈古德和杰米·格倫駕車行駛在南亞拉巴馬山區里。他們又累又渴,當他們看到一家廢棄的農舍之后幸喜若狂,因為有農舍就肯定有抽水機。

他們馬上停下車,并且跳下車子,向抽水機跑去,抓住手柄就開始壓水。壓了一兩下后,伯納德指著一個舊桶,讓杰米拿上去附近的泉邊打一些水來,好倒入抽水機中,這樣才能讓抽水機產生吸力,水才會不斷地涌出來。

就像抽水機給我們的啟示一樣,付出了水和勞動,你才能得到更多的水,解決口渴的需求。人生也是如此,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在想要得到什么之前,就必須為之付出,不要總想得到之后才去付出,那是不可能的。可是,有很多人并不明白這個道理。比如,有人會說:“雖然我現在工作沒有盡到職責,但是,只要你給我加薪,以后我會更好地工作,盡職盡責。”也有人會說:“雖然我現在什么都沒有做好,但是只要你讓我做銷售部經理,我就會真正讓你看到我的能力。”難道不覺得這個想法是多么可笑嗎?這樣做其實一點兒用都沒有。如果有用,我們每天都可以向上帝祈禱:“主啊,請給我很多錢吧,我將來一定會自己去掙錢的。”實際上,這就是在說:“先給我報酬,我才會考慮去創造生產。”當然,最后會不會生產是另外一回事了。生活并不遵循這樣的規律。所以,如果你想讓生活賜予你什么,首先你得懂得先付出。不能老是期盼別人先給你什么,你才能做什么。

當別人把一份成績或者成功的果實遞到你的面前時,即便你擁有了它,但沒有付出就得到的成功會讓人不心安。你不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更不用說從這個過程中學到什么;你不知道這份成功要付出什么,更不用說在享受時能體會到曾經為之努力所忍受的“苦”給現在帶來的欣慰!

所以,想要成功,就奮斗吧!想要摘取成功的桂冠,現在就伸出勤勞的雙手,終有一天,你會體會到自己播下的種子,長出誘人的果實時的無盡喜悅!因為用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成功果實會分外香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格县| 滕州市| 花莲县| 外汇| 连江县| 瑞丽市| 盖州市| 苍梧县| 崇信县| 二手房| 新巴尔虎左旗| 长宁县| 德钦县| 永平县| 德保县| 郓城县| 樟树市| 信丰县| 洪湖市| 卢龙县| 哈巴河县| 务川| 雷山县| 太和县| 西丰县| 游戏| 通江县| 洪江市| 峨山| 龙江县| 黄陵县| 武义县| 聂拉木县| 博罗县| 双桥区| 集安市| 义马市| 澄江县| 福鼎市| 陆川县| 石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