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尾(一錢五分) 赤芍 黃芩 黃連 黃柏(各一錢) 大黃(三錢) 防風(八分) 金銀花苦參(各一錢) 木鱉子(去殼一個)上銼一劑。水煎。露一宿。五更服。若腸風臟毒下血。去木鱉子。加槐花一錢。
一治一切癬瘡瘙癢甚者。
胡粉(另研) 雄黃(另研) 硫黃(另研各一錢五分) 大草烏(三錢生用) 斑蝥(一錢)砒霜(五分) 全蝎梢(三錢) 麝香(五分)上為細末。先用羊蹄根蘸醋擦動。次用藥少許擦患處。
一治干癬不瘥。
天南星 草烏(各一個生用)上為末。用羊蹄根搗勻和調涂。
一治遍身頑癬。
大楓子(四十九個) 川槿皮(二兩) 斑蝥(去翅足五個) 川椒 輕粉(各一錢) 杏仁(三錢) 海桐皮(二錢)上共為末。河水、井水各一碗。浸一夜。蘸汁擦之。
一治癬瘡效方。(萬嵩鶴傳)用馬蜂窩一個。仰放炭火上。用枯礬末。漸漸填滿下面。火炙令焦。為末。蠟腳醋調涂癬上。即愈。
一切疥癬癩瘡。及諸瘡不能收口者。立見收口。
魚腥草(曬干為末為主) 雄黃(一錢) 木鱉子(去殼一個) 銀朱(一錢) 艾葉(不拘多少)上為末。紙卷燒煙熏患處。立效。
一治疥癬瘡板。血風痛癢神效。孫方李存吾傳。
大楓子(去殼四十九個) 蛇床子(二錢) 木鱉子(去殼念個) 川椒(二錢) 枯礬 輕粉水銀(各二錢) 朝腦(一錢)上為末。地瀝青搗勻。先將椒艾湯洗令凈。癢時抓破患處。擦之大效。
一治牛皮癬極癢抓爛。牛腳爪燒灰存性為末。香油調搽。立效。
一治癬瘡。用 針磨極尖快。當癢時于癬瘡上各刺百針。血出盡。鹽湯洗之。未愈。再刺再洗。
禿瘡
白禿之候。頭上白點斑剝。初似癬而上有白皮屑。久則生痂 成瘡。遂至遍頭。洗刮除其痂頭成瘡孔如箸頭大。里有膿汁出。不痛而有微癢時。其內有蟲。甚細微難見。九蟲論亦云是蟯蟲動作而成此瘡。乃自幼小及長大不瘥。頭發禿落。故謂之白禿也。宜以后方治之。
一治禿瘡方。
藜蘆(二錢) 枯礬 苦參 五倍子(各二錢)上為細末。香油調搽。
一治禿瘡方。臨穎楊子登傳。
仙人垢(即埋葬過人棺板底上垢膩也研爛不拘多少)上用鯽魚。以香油煎熟去魚。將油調仙人垢涂禿上一錢濃。一二次即愈。
一治禿瘡。先用水洗令凈。用燒酒和芥末。調涂患處。立已。
一治禿瘡。
膽礬(三錢) 乳香(二錢) 沒藥(二錢) 紫草(五錢) 食鹽(三錢) 木地瀝青(一錢)油同草鹽煎久。下前三味。剃頭方搽。
一治頭瘡如神。云松弟驗。
紫草 沒藥 淮鹽(各三錢炒) 木地瀝青(二兩) 膽礬(一錢) 石乳(二錢) 樟腦(二錢)上為細末。地瀝青調勻。先將頭發剃凈。再洗令凈。擦藥。一日搽一次。神效。
一治小兒白禿瘡。
黃柏皮(五分) 枯礬(一錢五分) 硫黃 韶粉 輕粉(各一錢)上為細末。臘月豬油調。日擦三次。又用大蒜。每早揩白處。
一治禿頭瘡。用鯽魚一個。重三四兩。去肚腸。以亂發填滿。紙裹。燒存性。雄黃二錢共為末。清油調敷。先以盡洗拭后用藥。
又方。以苦楝皮燒豬脂調敷。
癜風
紫癜風、白癜風。乃因心火汗出。及醉飽并浴后毛竅開時。乘風揮扇得之。扇風侵逆皮腠所致。宜服胡麻散。或追風丸。外以洗擦藥滌之。
一論紫白癜風并癬。及面上灑囗。又名粉 面刺。俱可服之。
胡麻散胡麻子(赤色扁者佳另研五兩) 白芷(二兩) 何首烏 防風 升麻 威靈仙(各二兩)蔓荊子(一兩五錢) 甘菊花(一兩) 苦參(酒炒三兩) 川當歸 川芎 (酒炒) 牛蒡子(微炒另研) 荊芥穗 薄荷葉 片黃芩(各二兩) 白蒺藜(三兩) 白芍(酒炒二兩) 黃連(酒泡一日炒二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遠服。秋分后至春分。白酒調服。用米糊細丸。食遠白湯下亦可追風丸何首烏 荊芥穗 蒼術(米泔浸焙) 苦參(各四兩)上為細末。好肥皂三斤。去皮弦子。入砂鍋內。水熬成膏。和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溫酒或茶送下。最忌一切動風之物。
一治白癜風。用雄雞腎、白果仁。搗爛擦患一治汗斑方。
白蓮花 半夏上各等分為末。飛面糊為丸。如彈子大。用六安茶擦之。
一治紫癜風、白癜風。即如今汗斑之類。
白附子 雄黃 密陀僧上各等分為細末。用帶皮生姜自然汁調。以茄蒂蘸藥。擦之即愈。
一治紫白癜風神方。
雄黃(二錢) 雌黃 硫黃 白砒 白礬(并用透明者佳各二錢)上共為末。每用時先一浴。令通身出汗。次以搗生姜拌藥布包。患處擦之良久。以熱湯淋洗。
一治白癜風方。用杜蒺藜子。生搗為末。作湯服之。每服三錢。
癘風
夫癘風者。天地殺物之風。燥金之氣也。故令瘡而不膿。燥而不濕。燥金之體澀。故一客于人。則榮衛之行滯。令人不仁而麻木也。毛落眉脫者。燥風伐其榮衛。而表氣不固也。遍身癩疹者。上氣下血俱病也。諸痛屬實。諸癢屬虛。癘風之癢。固多有蟲。而衛之虛。不可誣也。是癥也。以潤燥之劑主之。白花蛇血氣之屬也。用血氣之屬以驅風。豈不油然而潤乎。然其性中有毒。同氣相求。直達癘風毒舍之處。豈不居然而效乎。皂角之性。善于潔身。則亦可以潔病。苦參之性。善于去熱。則亦可以去風。昔人治以防風通圣散。此方乃汗下之劑也。非榮衛虛弱者所宜。今以玉屏風丸更之。則黃 可以排膿補表。防風可以利氣疏邪。白術可以實脾而補肌矣。
補氣瀉榮湯黃 當歸 生地黃 黃連(各三分) 人參(二分) 黃芩(四分) 連翹 升麻(各六分)甘草(一錢五分) 全蝎(二分) 虻蟲(一枚去足微炒) 桃仁(二個) 蘇木 梧桐淚 地龍(各三分) 水蛭(三枚炒盡煙) 桔梗(五分) 麝香(少許)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一論治癘風。手足麻木。毛落眉脫。滿身癩疹。搔癢成瘡等癥。
愈風換肌丹白花蛇(二條頭尾全者酒浸二三日去骨陰干) 苦參(四兩) 皂角(五斤去皮弦酒浸一宿取出以水熬膏)上為末。以皂角膏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以防風通圣散送下。
苦參酒用苦參五斤。好酒三斗。浸一月。每服一合。日三服。
苦參丸苦參(一斤) 防風 荊芥 羌活 當歸 川芎 赤芍 金銀花 獨活 連翹 黃芩 黃連梔子 滑石 白術 甘草(各一兩)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苦參酒送下。
一治癩風。
如圣丹全蝎(酒洗一兩) 天麻(一兩五錢) 僵蠶(炒) 蟬蛻 苦參(各一兩) 防風(一兩五錢)荊芥羌活 細辛 白芷 川芎 當歸 白芍(各一兩) 人參(五錢) 白術(去蘆) 枳殼(去穣)桔梗 滑石 黃柏(去皮) 大黃(煨各一兩) 芒硝(五錢) 麻黃 石膏(各一兩) 黃連(五錢) 大楓子(去殼一個) 郁金(五錢) 皂角刺 山梔子 連翹(各一兩) 獨活(五錢)上三十味為細末。用紅米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用六安茶送下。日三服即愈。
半身不遂。尿如靛水黑色。此病之深者。只用此藥二料。如眉毛須發脫落。日漸生長。切不可食羊雞鵝豬頭蹄鯉魚生冷。如肯食淡。百日全愈。如癩破裂。只用大楓子殼煎湯洗。春夏石膏滑石根據方。秋冬二味減半。遇春分秋分。服防風通圣散一帖。空心服。利三四次。以粥補之。方見。
一治癘風眉發脫落者。取皂角刺。九蒸九曬為末。每服二錢。溫湯送下。久服眉發再生肌膚悅潤。眼目倍明。
一治大風惡疾。雙目昏暗。眉發自落。鼻梁崩倒。肌膚瘡爛。服此立效。皂角刺三斤。
炭火蒸炙曬干為末。煎大黃濃湯調服。數日間發生肌潤目明。諸病立瘥。
一治大麻風。即大風瘡。用人蛆一升。細布袋盛之。放在急水內流之。干凈取起。以麻黃煎湯。將蛆蟲連布袋。浸之良久。取起曬干。再用甘草煎湯浸曬干。又用苦參湯浸曬干。又用童便浸曬干。又用生姜蔥煎湯。投蟲入內。不必取起。就放鍋內煮干。就焙干為末。每蟲一兩。加麝香二錢。蟾酥三錢。共為一處。入瓷器內。每服一錢。石蘚花煎湯下。(花即山中石上生白蘚如錢樣)以蒼耳草煎湯洗浴。然后服藥。七日見效。體濃者一日一服。弱者三日一服。神效。
瘡
夫 瘡者。皆由腎臟虛寒。風邪毒瓦斯。外攻三里之旁。灌于陰交之側。風熱毒瓦斯。流注兩腳生瘡。腫爛疼痛臭穢。步履維艱。此病生于 骨為重。以其骨上肉少皮薄。故難愈。至有多年無已。瘡口開闊。皮爛肉現。臭穢可畏。治法當先取蟲。然后敷藥。須翹足端坐。勿多行履。
庶可痊矣。
一治 腿生瘡。或癬疥等癥。
四生散白附子 黃 羌活 沙苑蒺藜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用豬腰子破開。入藥。濕紙包裹煨熟。細辛煎湯下。風癬。
酒下。
一論 瘡。乃濕毒所致。及治遍體熱瘡。
黃白散黃柏(去皮一兩) 輕粉(三錢)上為細末。用豬膽汁調涂。濕則干摻。
一論遠年近月。一切 瘡潰爛至骨疼痛。當止痛生肌如神。
三香膏乳香(二錢) 松香(三錢)上為細末。真生香油調。用包粽子筍葉薄者。密針刺孔。將藥攤其上。用筍葉貼患處。
藥居中。上用完筍葉蓋。葉上帛扎住即效。
一方。用松香為末。入蔥根須葉等分。同搗為餅。外用乳香為末。少摻藥餅上。搭在瘡口。布帛扎住。二日一換。鹽茶洗凈。一治 瘡方。
密陀僧(八錢) 石乳(二錢) 銅青(八分) 血竭(一錢)上為末。將油紙刺孔。桐油掃紙上。摻藥在油上。隔紙貼之效。
一治 瘡頑瘡裾邊瘡。許敬吾傳。
地瀝青(二兩) 黃蠟(三錢) 白蠟 香油(各三錢) 密陀僧(一兩五錢為末)上將此四味。入粗碗火上煎化。頻頻入陀僧在內。攪不住手。成膏為度。將油紙刺孔上藥油紙反折。以孔在下貼瘡。
一治兩足生 瘡,諸瘡久不已。后山李懷嚴傳。
輕粉(一錢) 宮粉(二錢)上用豬板油同搗爛。澆油紙上貼瘡。外帛包緊。一日換一次。先用鹽茶洗凈。貼藥。
一治 瘡爛腳方。先用米泔水洗凈。再用川椒、艾葉濃煎水洗凈。用黃丹不拘多少。真香油調茶碗內。以艾燒煙熏至黃色。上用隔紙膏貼之妙。
諸瘡
一專治疔瘡、發背、腦疽、乳、附骨疽、一切無頭腫毒惡瘡。服之便有頭。不痛者服之便痛。已成者服之立愈。此乃惡瘡藥中至寶。病危者立效復蘇。萬無一失。乃家傳之秘方。
不可輕視。寶之寶之。
飛龍奪命丹雄黃(三錢) 朱砂(二錢為衣) 輕粉(五分) 血竭(一錢) 乳香(二錢) 沒藥 銅綠(各二錢) 膽礬(一錢) 麝香(五分) 寒水石(一錢) 蝸牛(二十一個) 蜈蚣(一條酒浸炙黃去頭足) 蟾酥(二錢干煮好酒化)上為細末。先將蝸牛連殼搗爛。和前藥為丸。如綠豆大。如丸不就。入酒打面糊為丸。
朱砂為衣。每服二丸。先用蔥白三寸。令病患嚼爛。吐于男左女右手心。將藥丸裹于蔥內。用無灰熱酒送下。于無風處。以衣蓋護之。約行人五七里之久。復再飲熱酒數杯。以助藥力。以發汗為度。病初覺。二丸即消。如汗不出重者。再服二丸。汗出即消。三五日病重者。再進二丸即愈。如疔瘡走黃過心者。難治之。汗出冷者。亦難治。如病患不能嚼蔥。擂爛亦可。
瘡在上。食后服。瘡在下。食前服。藥后忌冷水王瓜茄子豬雞魚肉濕面。一切發風發瘡之物數方校正無差。
清毒百應丸 單水云傳。
錦紋大黃(一斤切碎) 蒼術 黃柏 當歸 槐花 金銀花 皂角(各四兩)上將六味細切。水二十碗。煎至十碗。去渣。浸大黃令透。取起曬干。又浸又曬。以干盡為度。為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六十四丸。白湯送下。以大便下滯物為效。
一治無名腫毒疼痛。乳硬等瘡。初發時。即用真香油一杯。溫熱飲之。則毒不攻心可以緩治。
一切無名腫毒瘡。須臾腫起痛難當。即將妙藥頻敷貼。免使猖狂作禍殃。
一治無名腫毒。發背疔瘡等毒。白礬不拘多少為末。入新汲水內。用粗紙三張浸內將一張貼患處。頻頻貼。更貼十數次。立消。
一方。用蔥頭杵爛。炒熟敷患處。冷則易之。
一方。用五倍子炒為末。醋調涂患處。
一方。用大黃為末。醋調涂患處。
一方。以端午日。取白礬研為末。但遇瘡毒初起。每服三錢。加蔥頭切拌。用酒調服。
一切無名腫毒初起。牙皂七個。燒存性為末。入真蛤粉炒過七錢。攪勻。用生酒調服。
一敷諸瘡腫未破者。蝦蟆一個。先以鍛石炒過。后將蝦蟆剁爛。同研如泥。用綿帛攤上貼患處自破。
一治諸瘡惡毒。囗瘡疔瘡。搭手背瘡等瘡。
蔥白(一斤) 馬齒莧(一斤) 鍛石(一斤)上三味。濕搗為餅。陰干為細末。貼瘡即效。
一外消腫毒方。
豬苦膽(三個) 生姜(半斤取自然汁) 好醋(一盞)上三味。合和一處。以好京墨磨濃。抹腫處立消。
一治外科諸毒。腫痛初起未破。用連須蔥數根。用稻桿燒過。半熟搗爛。入蜜二匙。再搗勻成餅。敷患處立消。內服白礬熔化為丸。朱砂為衣。每服三錢。用蔥酒送下。汗出立止。
一治無名腫毒。用家園生地黃敷之。立已。
一切無名腫毒瘡癤。
樹上馬蜂窩(二錢) 壁錢扯破(一錢) 乳香 沒藥 孩兒茶(各八分) 雞肫皮(一錢)上各為末。蠶繭扯破一錢。攛香三根。共鋪綿紙上。卷作筒。線纏。蘸入香油點著。照患處立消。如腫盛。加艾少許。
一治諸般惡毒。腫痛不可忍者。
一枝煎白芨 天花粉 知母 牙皂 乳香 金銀花 半夏 穿山甲(酥炙) 貝母(各一錢五分)上銼一劑。酒兩鐘。煎一鐘。溫服。汗出立愈。
一切瘡毒腫痛成膿。用火罐拔三次。即將膿水拔出。而消散矣。
洪寶膏天花粉(三兩) 赤芍(二兩) 白芷 姜黃(各一兩)上為細末。茶調敷之。此藥一涼而已。能化血為水。涼肌生肉。去死肌爛肉。及能破血退腫又能止痛出膿。或用三分姜汁。七分雞清調敷。能使血退。姜汁性熱。能引血潮。故血破散而后成膿。如熱盛。瘡毒恐隨干又痛。赤腫不消者。用雞清調敷。取其難干。如湯燒療亦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