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扁鵲云。食蓼。損髓少氣減精。二月木正旺。若食蓼以傷腎水。則木不生。故二月勿食。
三月勿食小蒜。傷人志性。(千金。黃帝云。)(程)小蒜。辛熱有毒。三月為陽氣長養之時。不可食此奪氣傷神之物。
四月八月。勿食胡荽。傷人神。
(程)胡荽。葷菜也。辛芳之氣。損人精神。四月心火正旺。八月肺將斂。以心藏神。而肺藏魄。食此走散之物。必能傷神也。
五月。勿食韭。令人乏氣力。
(程)韭菜。春食則香。夏食則臭。脾惡臭而主四肢。是以令人乏氣力。
案春香夏臭。出于寇宗 。
五月五日。勿食一切生菜。發百病。(千金。黃帝云。)(程)五月五日。為天中節。為純陽日。人當養陽以順令節。若食生菜。則伐天和。故生百病。
六月七月。勿食茱萸。傷神氣。(千金。引黃帝。氣下。有起伏氣三字。)(程)六七月。陽氣盡發。吳茱萸辛熱。辛能走氣。故傷神氣。
八月九月。勿食姜。傷人神。
(程)八九月。人氣收斂。姜味辛發。食之則傷神也。云笈七簽曰。九月食生姜。成痼疾。孫真人曰。
八九月。食姜。至春多患眼。損筋力。減壽。朱晦庵有秋姜夭人天年之語。謂其辛走氣瀉肺也。
案秋不食姜。令人瀉氣。出于本綱李杲之說。
十月勿食椒。損人心。傷心脈。(千金。黃帝云。案自正月止于勿食椒。外臺引仲景方。)(程)內經曰。九月十月。人氣在心。椒能走氣傷心。故傷心脈。
十一月十二月。勿食薤。令人多涕唾。
(程)薤白。氣味冷滑。能引涕唾。非獨十一月十二月然也。
四季勿食生葵。令人飲食不化。發百病。非但食中。藥中皆不可用。深宜慎之。
(程)脾王四季。生葵冷滑。非脾所宜。發病之物。藥餌中。皆不宜也。
時病瘥未健。食生菜。手足必腫。(千金引黃帝。必下。有青字。)(程)時病。熱病也。熱病所瘥。而脾胃尚弱。食生菜。則傷脾。故令手足浮腫。
夜食生菜。不利人。
(程)夜食生菜。則易停留而難轉化。不利于人也。
十月勿食被霜生菜。令人面無光。目澀心痛腰疼。或發心瘧。瘧發時。
手足十指爪皆青。困委。(千金。黃帝云。)(程)道藏云。六陰之月。萬物至此歸根復命。以待來復。不可食寒冷。以伐天和。生菜性冷。
經霜則寒。寒冷之物。能損陽氣。食之能發上證。
素刺瘧論云。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手少陰。三因云。病者心煩。欲飲清水。反寒多。不甚熱。乍來乍去。以喜傷心。心氣耗散所致。名曰心瘧。
蔥韭初生芽者。食之傷人心氣。
(程)萌芽含抑郁之氣未伸。食之能傷心氣。
飲白酒。食生韭。令人病增。
(鑒)酒多濕。韭性熱。濕熱相合。令人病增。
生蔥。不可共蜜食之。殺人。獨顆蒜彌忌。
(程)孫真人曰。蔥同蜜食。令人利下。獨蒜。氣味辛臭。與蜜更不宜也。
案本草思邈曰。燒蔥同蜜食。壅氣殺人。又云。大蒜。合蜜食殺人。
棗。合生蔥食之。令人病。
(程)棗與蔥食。令人五臟不和。
(鑒)此義未詳。
生蔥。和雄雞。雉。白犬肉食之。令人七竅經年流血。
(鑒)李 曰。此皆生風發火之物。若合食則血氣更淖溢不和。故七竅流血。
食糖蜜。后四日內。食生蔥韭。令人心痛。(韭。趙作蒜。)(程)蜜。與蔥韭蒜。皆相反。雖食蜜后四日內。尤忌之。相犯仍令人心痛。
千金黃帝云。食生蔥。即啖蜜。變作下利。食燒蔥。并啖蜜。擁氣而死。案糖。說文飴也。方言。餳謂之糖。明是糖與蜜各別。程金鑒。言蜜。而不及糖何。
夜食諸姜蒜蔥等。傷人心。
(程)人之氣。晝行于陽。而夜行于陰。夜食辛物。以擾乎陽。則傷上焦心膈之陽氣也。
蕪菁根。多食。令人氣脹。(千金同。)(程)蕪菁。即蔓菁也。多食動氣。
案多食動氣。出于宗 。
薤。不可共牛肉作羹食之。成瘕病。韭亦然。(千金。黃帝云。)(程)薤韭牛肉。皆難克化之物。積而不消。則為 瘕。
多食。動痔疾。(食。原本。沈。作病。非。今改之。千金同。)(程)李廷飛曰。 性滑。故發痔疾。
(鑒)滑而易下。故發痔疾。
野苣。不可同蜜食之。作內痔。(千金。引黃帝。無內字。本綱。引本經。作肉痔。)(程)野苣。苦 也。性苦寒。能治痔。與蜜同食。復生內痔。物性相忌。則易其性也。
白苣。不可共酪同食。作 蟲。(千金。引黃帝。無 字。)(程)白苣苦寒。乳酪甘寒。合食停于胃中。則生蝕 。
時珍云。白苣處處有之。似萵苣而葉色白。折之有白汁。四月開黃花。如苦 結子。
黃瓜。食之發熱病。
(程)黃瓜。動寒熱虛熱。天行熱病后。皆不可食。(案此注本孟詵。)案藏器曰。胡瓜北人避石勒諱。改呼黃瓜。至今因之。而今此稱黃瓜。則避石勒諱之說。難信歟。
葵心。不可食。傷人。葉尤冷。黃背赤莖者。勿食之。
(程)葵心有毒。其葉黃背赤莖者。亦有毒。不可食。
案弘景云。葵葉尤冷利。不可多食。葵心。此猶 心。桃葉心之心。謂葵菜嫩心也。
胡荽。久食之。令人多忘。(千金同。)(程)胡荽。開心竅傷神。久食之。故令人多忘。
病患。不可食胡荽及黃花菜。
(鑒)胡荽。耗氣。黃花菜。破氣耗血。皆病患忌食。
案本綱。黃瓜菜。一名黃花菜。始出于汪穎食物本草。本經所指。未知此物否。
芋。不可多食。動病。(案千金云。動宿冷。)(程)芋難克化。滯氣困脾。(案此注。本于宗 。)妊婦。食姜令子余指。
(程)余指。六指也。姜形如列指。物性相感也。
博物志云。妊娠啖生姜。令兒多指。
蓼多食。發心痛。
(程)孫真人曰。黃帝云。食蓼過多。有毒。發心痛。以氣味辛溫故也。
蓼。和生魚食之。令人奪氣陰咳疼痛。(咳。程金鑒。作核。是。)(程)生魚。 之屬。合食則相犯。令人脫氣陰核痛。
(鑒)陰核痛。亦濕熱致病耳。
案千金云。黃帝書曰。食蓼過多。有毒發心痛。和生魚食。令人脫氣陰核痛求死。又黃帝云。食小蒜啖生魚。令人奪氣。陰核疼求死。陰核。即陰丸也。
芥菜。不可共兔肉食之。成惡邪病。(千金。黃帝云。)(程)芥菜。昏人眼目。兔肉。傷人神氣。合食必為惡邪之病。
小蒜多食。傷人心力。
(程)小蒜。辛溫有小毒。發痼疾。多食氣散。則傷心力。
食躁或躁方。(或。趙徐作式。)豉。濃煮汁飲之。
(程)豉汁。雖能解毒。而躁字有誤。
(鑒)食躁或躁者。即今之食后時或惡心。欲吐不吐之病也。故以豉湯吐之。
鉤吻。與芹菜相似。誤食之殺人。解之方。((原注)肘后云。與茱萸食芹相似。今本肘后。芹。作芥。無茱萸二字。千金引肘后云。鉤吻茱萸食芥。相似。外臺引肘后云。鉤吻與食芹相似。肘后又云。此非鉤吻。)薺 (八兩)上一味。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二服。((原注)鉤吻生地旁無他草。其莖有毛。以此別之。案此注千金外臺。引肘后。接前與食芹相似為一條。千金云。煮取三升。冷如人體。服五合。日三夜二。凡煮薺。惟令濃佳。肘后外臺。無此文。)案外臺。引肘后又云。此多生籬埒水瀆邊。絕似茶。人識之無敢食。但不知之。必是鉤吻。按本草。
鉤吻。一名野葛。又秦鉤吻。乃并入藥用非此。又一種。葉似黃精。唯花黃莖紫。亦呼為鉤吻。不可食。故經方。引與黃精為比。言其形色相似也。本經所謂與芹菜相似者。別是一種。陶氏于本草。則云鉤吻是毛茛。而于肘后。則云此非鉤吻。蓋以蔓生者為鉤吻。以似芹者為毛茛耶。唐本注。已辨其非。當考本草。蓋鉤吻有數種。故古人所說不一者。以其所見各不同也。今以此間所有考之。藤本之外。
草本木本黃精葉。及芹葉。凡五種。皆見有俚人誤食中毒者。則知當據各書所論。
而辨其物也。若欲強并為一草。則謬矣。
菜中有水莨菪。葉圓而光。有毒。誤食之。令人狂亂。狀如中風。或吐血。治之方。
甘草。煮汁服之。即解。
(程)薺 。甘草。解百藥毒。
蘇敬唐本注云。毛茛。是有毛石龍芮也。百一方云。菜中有水茛。葉圓而光。生水旁。有毒。蟹多食之。案此草生水旁。其毒如莨菪。故名之水莨菪。蘇氏以為毛茛。引百一方。此豈水茛下脫菪字耶。外臺。
引肘后亦云。食蟹中毒。或云。是水茛所為。時珍不辨茛莨。作水茛。附于釋名中。
恐疏。案莨音浪。茛音艮。云葉圓而有光。則水莨菪。即是石龍芮。而毛茛。葉有毛而無光。
千金。治食莨菪。悶亂如卒中風。或似熱盛狂病。服藥即劇。
飲甘草汁。藍汁。
肘后。療食野葛已死者。
飲甘草汁。但唯多更善。
外臺。備急。療諸藥各各有相解。然難常儲。今但取一種。而兼解眾毒。求之易得者。
甘草。濃煮汁多飲之。無不生也。又食少蜜佳。
千金。甘草湯。主天下毒瓦斯。及山水露霧毒瓦斯。去地風氣瘴癘等毒方。
甘草(二兩)上一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