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5章

(鑒)地漿能解諸毒。掘得黃土。有泉滲出。謂之地漿。三尺大概言也。未見黃土。皆穢土。得黃土。乃可取用。

案證類本草弘景地漿注云。此掘地作坎。深三尺。以新汲水沃入。攪濁少頃。取清用之。故曰地漿。亦曰土漿。金鑒之說。未見所本。

治六畜鳥獸肝。中毒方。(外臺。引張文仲同。)水浸豆豉。絞取汁。服數升愈。

(程)豆豉。為黑大豆所造。能解六畜胎子諸毒。(案本于別錄豆豉主治。)馬腳無夜眼者。不可食之。

(程)夜眼。在馬前兩足膝上。馬有此能夜行。一名附蟬尸。

(鑒)凡馬皆有夜眼。若無者。其形異。故勿食之。本綱張鼎云。馬生角。馬無夜眼。白馬青蹄。白馬黑頭者。并不可食。令人癲。

食酸馬肉。不飲酒則殺人。(程本。酸。作駿。徐沈云。酸。當作 。出秦穆公岐下野人傳。蓋馬肉無不酸者。外臺。引張文仲。亦作駿。)(程)馬肉苦冷有毒。故飲酒以解之。孟詵曰。食馬肉。毒發心悶者飲清酒則解。飲濁酒則加。韓非子曰。秦穆公亡駿馬。見人食之。繆公曰。食駿馬肉。不飲酒者殺人。即飲之酒。居三年。食駿馬肉者。出死力解繆公之圍。

案穆公事。又見呂氏春秋。而巢源亦云。凡駿馬肉。及馬鞍下肉。皆有毒。不可食之。食之則死。程注為是。

馬肉不可熱食。傷人心。

(鑒)馬屬火。肉熱火甚。恐傷心。當冷食之。

馬鞍下肉。食之殺人。(外臺。引文仲。千金黃帝云。白馬鞍下。烏色徹肉里者。食之傷人五臟。)(程)馬鞍下肉。多臭爛有毒。食之必殺人。

白馬黑頭者。不可食之。(外臺。引肘后。下同。)白馬青蹄者。不可食之。

(程)虎鈐經曰。白馬青蹄。皆馬毛之利害者。騎之不利人。若食之。必能取害也。

馬肉豚肉共食飽。醉臥。大忌。

(鑒)馬肉屬火。豚肉屬水。共食已屬不和。若醉飽即臥。則傷脾氣。故曰大忌。

本綱孟詵云。馬肉同豚肉食。成霍亂。

驢馬肉。合豬肉食之。成霍亂。

(程)諸肉雜食。傷損腸胃。撩亂臟腑。故成霍亂。馬肝。及毛。不可妄食。中毒害人。

(程)馬肝及毛。皆有大毒。不可妄食。馬肝。一名懸烽。

王充論衡云。馬肝。氣勃而毒盛。故食走馬肝殺人。

治馬肝毒。中人未死方。(外臺。引張文仲云。仲景同。)雄鼠屎二七粒。末之。水和服。日再服。((原注)屎尖者是。是。程作雄。肘后千金外臺。并作兩斗尖。)(程)馬稟火氣而生。火不能生水。故有肝無膽。而木臟不足。故食其肝者死。漢武帝云。食肉無食馬肝。又云。文成食馬肝而死。韋莊云。食馬留肝。則其毒可知矣。馬食鼠屎。則腹脹。故用鼠屎而治馬肝毒。以物性相制也。

案食肉無食馬肝。見史記儒林傳。景帝語。程誤。又云。乃是武帝語。

又方 人垢取方寸匕。服之佳。

(程)人垢。汗所結也。味咸有毒。亦以毒解毒之意。

(鑒)人垢。即人頭垢也。用方寸匕酒化下。得吐為佳。

案千金云。治食野菜馬肝肉。諸脯肉毒方。取頭垢。如棗核大。吞之起死人。肘后云。食六畜鳥獸。 頭垢一錢匕。

外臺引張文仲云。服頭垢一錢匕瘥。仲景千金同。又本草附方。自死肉毒。故頭巾中垢一錢。熱水服取吐。

大明云。頭垢中蠱毒蕈毒。米飲或酒化下。并取吐為度。根據以上諸方。

則金鑒為是。然人垢亦吐人。見儒門事親。

治食馬肉中毒。欲死方。(外臺。引張文仲云。食馬肉。洞下欲死者方。仲景同。案肘后亦同。)香豉(二兩外臺作二百粒。) 杏仁(三兩外臺作二十枚。)上二味。蒸一食頃。熟杵之服。日再服。(外臺。作上二味。合于炊飯中蒸之。搗丸服之。立瘥。肘后作蒸之五升飯下。熟合搗之。兩朝服令盡。)(程)香豉解毒。杏仁利氣。則毒可除。

又方 煮蘆根汁飲之。良。(千金云。蘆根汁。飲以浴即解。)(鑒)蘆根味甘性寒。解諸肉毒。

疫死牛。或目赤或黃。食之大忌。

(程)牛疫死而目赤黃者。疫厲之毒不去也。食之大忌。

牛肉共豬肉食之。必作寸白蟲。(千金黃帝云。)(程)牛肉性滯。豬肉動風。入胃不消。釀成濕熱。則蟲生也。亦有共食而不生蟲者。視人之胃氣何如耳。

青牛腸。不可合犬肉食之。

(程)青牛。水牛也。其腸性溫。犬肉性熱。溫熱之物。不可合食。

牛肺。從三月至五月。其中有蟲。如馬尾。割去勿食。食則損人。

(程)春夏之交。濕熱蒸郁。牛感草之濕熱。則蟲生于胃。而緣入肺竅。故勿食之。

牛羊豬肉。皆不得以楮木桑木。蒸炙食之。令人腹內生蟲。

(鑒)古人煉藥。多用桑柴火。楮實子。能健脾消水。楮木亦可燒用。何以蒸炙諸肉食之。即生蟲乎。其或物性相反也。

啖蛇牛肉殺人。何以知之。啖蛇者。毛發向后順者是也。

巢源云。凡食牛肉有毒者。由毒蛇在草。牛食因誤啖蛇則死。亦有蛇吐毒著草。牛食其草亦死。

此牛肉有大毒。

治啖蛇牛肉。食之欲死方。飲人乳汁一升。立愈。

又方 以泔洗頭。飲一升愈。牛肚細切。以水一斗。煮取一升。暖飲之。大汗出者愈。

(程)藏器曰。北人牛瘦。多以蛇從鼻灌之。其肝則獨。乳汁能解獨肝牛肉毒。啖蛇牛。當是獨肝牛也。

以泔洗頭飲者。取頭垢能吐所毒也。以牛肚煮服者。取其同類相親。同氣相求。大發其汗。以出其毒也。

(鑒)用牛肚不甚善。

本草人乳條別錄云。解獨肝牛肉毒。合濃豉汁服之神效。案牛肚即牛胃。本綱牛胃附方。引本方。

治食牛肉中毒方。甘草。煮汁飲之。即解。(肘后云。飲一二升)(程)甘草。能解百毒。

羊肉。其有宿熱者。不可食之。

(程)羊之五臟皆平溫。唯肉屬火而大熱。人宿有熱者。不可食之。

時珍云。羊肉大熱。熱病及夭行病。瘧疾病后。食之必發熱致危。

羊肉不可共生魚酪食之。害人。(千金黃帝云。)(程)生魚。 之屬。酪。乳之屬。生魚與酪。食尚成內瘕。加以羊肉食之。必不益也。

羊蹄甲中。有珠子白者。名羊懸筋。食之令人癲。(徐沈懸上。無羊字。千金黃帝云。)(程)(鑒)此義未詳。

白羊黑頭。食其腦。作腸癰。(千金黃帝云。下同。)(程)羊腦有毒。食之發風疾。損精氣。不唯作腸癰也。方書只用為外敷藥。

羊肝。共生椒食之。破人五臟。

(鑒)羊肝生椒。皆屬于火。共食恐損傷人五臟。

豬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悶。

(程)豬肉能閉血脈。與羊肝合食。則滯氣。故令人心悶。豬肉。以生胡荽同食。爛人臍。

(程)胡荽。損精神發痼疾。豬肉。令人乏氣少精。發痼疾。宜其不可共食。若爛臍則不可解。

豬脂。不可合梅子食之。

(鑒)豬脂滑利。梅子酸澀。性相反也。故不可合食。

豬肉。和葵食之少氣。

(程)葵性冷利。生痰動風。豬肉令人乏氣。合食之。非止于少氣也。(鑒)此義未詳。

鹿肉。不可和蒲白作羹食之。發惡瘡。(肉。原本作人。今根據徐程沈金鑒改。和。金鑒。作合。千金黃帝云)(程)鹿肉。九月以后。至正月以前堪食。他月食之。則發冷痛。蒲白。想是蒲筍之類。當詳之。

(鑒)發惡瘡。此義未詳。

案本草蘇敬云。香蒲可作薦者。春初生取白為菹。又蘇頌云。其中心入地。白 大如匕柄者。生啖之。

知是蒲白。乃蒲 。一名蒲筍。

麋脂。及梅李子。若妊婦食之。令子青盲。男子傷精。(外臺。引肘后云。麋脂不可合梅李食。)(程)麋脂忌梅李。故不可合食。按麋蹄下有二竅。為夜目。淮南子曰。孕女見麋而子四目。今食麋脂而令子青盲。物類相感。了不可知。其于胎教。不可不慎也。

又麋脂能痿陽傷精。麋角能興陽益髓。何一體中。而性治頓異耶。

案李時珍云。麋似鹿而色青黑。大如小牛。肉蹄。目下有二竅為夜目。程云。蹄下有二竅恐誤。

獐肉。不可合蝦及生菜梅李果食之。皆病患。

(程)獐肉。十二月。至七月食之。動氣。蝦能動風熱。生菜梅李。動痰。合食之。皆令人病。

痼疾人。不可食熊肉。令終身不愈。

(程)張鼎云。腹中有積聚寒熱者。食熊肉。永不除。白犬。自死不出舌者。食之害人。

(鑒)凡犬死。必吐舌。惟中毒而死。其舌不吐。毒在內也。故食之害人。

食狗鼠余。令人發 瘡。

(程)余。狗鼠之剩食也。其涎毒在食中。人食之則毒散于筋絡。令發 瘡。

巢源。養生方云。正月勿食鼠殘食。作鼠 。發于頸項。或毒入腹。下血不止。或口生瘡。如有蟲食。

治食犬肉不消。心下堅。或腹脹口干大渴。心急發熱。妄語如狂。或洞下方。(千金同)杏仁(一升合皮熟研用。)以沸湯三升。和取汁。分三服。利下肉片。大驗。

(程)犬肉。畏杏仁。故能治犬肉不消。近人以之治狂犬咬。皆此意。

婦人妊娠。不可食兔肉山羊肉。及鱉雞鴨。令子無聲音。

(程)妊娠食兔肉。則令子缺唇。食羊肉。則令子多熱。

食鱉肉。則令子項短。不令無聲音也。若食犬肉。則令子無聲音。雞鴨肉。胎產需以補益。二者不必忌之。

(鑒)此數者。妊婦皆不當食也。

案二說未詳孰是。故兩存之。

兔肉。不可合白雞肉食之。令人面發黃。(外臺引肘后云。兔肉。不可雜獺肉及白雞心食。)(鑒)二物合食。動脾氣而發黃。故不可合食。

千金黃帝云。兔肉和獺肝食之。三日必成遁尸。共白雞肝心食之。令人而失色。一年成疸黃。

兔肉。著干姜食之。成霍亂。

(程)兔肉味酸。干姜味辛。辛能勝酸。故合食之。成霍亂。陶弘景曰。并不可與橘芥同食。二味亦辛物也。

凡鳥自死。口不閉。翅不合者。不可食之。(外臺。引肘后。閉作開。)(程)鳥自死。必斂翅閉口。若張翅開口。其死也異。其肉也必毒。不可食之。

諸禽肉。肝青者。食之殺人。

(程)青者。必毒物所傷。故食之能殺人。

雞有六翮四距者。不可食之。(千金。引黃帝。作六距。本草。引食療。作六指。)(鑒)距。雞腳爪也。形有怪異者。有毒。故不可食。

烏雞白首者。不可食之。

(鑒)色有不相合者。有毒。不可食。

雞不可共葫蒜食之。滯氣。((原注)一云。雞子。案葫蒜。即大蒜。)(程)雞。能動風。蒜。能動痰。風痰發動。則氣壅滯。

山雞。不可合鳥獸肉食之。

(程)山雞。 雞也。小于雉而尾長。人多畜之樊中。性食蟲蟻而有毒。非唯不可共鳥獸肉同食。即單食亦在所忌也。

雉肉。久食之。令人瘦。

(程)雉肉。有小毒。發瘡疥。生諸蟲。以此則令人瘦。

鴨卵不可合鱉肉食之。

(程)鴨卵性寒。發冷氣。鱉肉性冷。亦發冷氣。不可合食。

婦人妊娠。食雀肉。令子淫亂無恥。(金鑒。肉下。有飲酒二字。案此根據陶弘景注而補之。)(程)雀性最淫。周書云。季秋雀入大水為蛤。雀不入水。國多淫 。物類相感。理所必然。妊娠當戒食之。古慎胎教也。

雀肉。不可合李子食之。

(程)雀肉壯陽益氣。得李子酸澀。則熱性不行。故不可共食。

燕肉。勿食。入水為蛟龍所啖。

(程)淮南子曰。燕入水為蜃蛤。高誘注。謂蚊龍嗜燕。人食燕者。不可入水。而祈禱家。用燕召龍。能興波祈雨。故名游波。雷公曰。海竭江枯。投游波而立泛。其召龍之說。似亦有之也。

鳥獸有中毒箭死者。其肉有毒。解之方。大豆煮汁。及鹽汁。服之解。

(程)箭藥多是射罔毒。射罔。乃烏頭所熬。大豆汁。能解烏頭毒故也。咸能勝熱。故鹽亦解其毒。

巢源云。射獵人。多用射罔藥。涂箭頭。以射蟲鹿傷皮則死。以其有毒故也。人獲此肉。除箭處。

毒肉不盡。食之則被毒致死。其不死者。所誤食肉處去毒箭遠。毒瓦斯不深。

其毒則輕。雖不死。猶能令人困悶吐利。身體痹不安。罔藥以生烏頭搗汁。用作之是也。

案肘后云。肉有箭毒。以藍汁大豆。解射罔毒。又外臺。引張文仲云。禽獸有中毒箭死者其肉有毒。

可以藍汁大豆。解射罔也。根據此則鹽是藍之訛。字形相似也。

千金云。甘草解百藥毒。方稱大豆汁解百藥毒。余試之大懸絕不及甘草。又能加之為甘豆湯。其驗尤奇。

魚頭正白。如連珠。至脊上。食之殺人。(以下四條。外臺。引肘后。)魚頭中。無鰓者。不可食之。殺人。((程)能殺人。詳酉陽雜俎。)魚無腸膽者。不可食之。三年陰不起。女子絕生。

魚頭。似有角者。不可食之。

魚目合者。不可食之。

(鑒)以上皆怪異之形色。必有毒也。

六甲日。勿食鱗甲之物。

(程)六甲日。有六甲之神。以直日。食鱗甲。則犯其忌也。

本草思邈云。損人神。

魚不可合雞肉食之。(外臺。引肘后。)(程)今人常合食之。亦不見為害。或飛潛之物。合食所當忌耶。或過之不消。則魚能動火。雞能動風。能令作病耶。

本草。弘景云。雞同魚汁食。成心瘕。

魚不得合鸕 肉食之。(外臺。引肘后。)(程)鸕 食魚物。相制而相犯也。不可合食。

本草。孟詵云。鸕 性制魚。若合食不利人。

鯉魚 。不可合小豆藿食之。其子不可合豬肝食之。害人。

(程)鯉魚 。小豆藿。味皆咸。咸能勝血。故陶弘景云。合食成消渴。其子合豬肝食。傷人神。

(鑒)小豆藿。即小豆葉也。

鯉魚。不可合犬肉食之。(外臺。引肘后。犬上。有白字。)(程)鯉魚犬肉。俱令熱中。不可合食。

鯽魚。不可合猴雉肉食之。一云。不可合豬肝食。(外臺。引肘后。雉肉。作豬肝。)(程)鯽魚。同猴雉肉豬肝食。生癰疽。

魚。合鹿肉生食。令人筋甲縮。(外臺。引肘后云。 魚不可合鹿肉食之。)(程) 魚。 魚也。 魚鹿肉。皆能治風。生食反傷其筋脈。致令筋甲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阳市| 府谷县| 濮阳县| 牡丹江市| 祁阳县| 克山县| 乐昌市| 白银市| 安阳市| 日土县| 城市| 三穗县| 屏山县| 峨边| 太康县| 葵青区| 灌云县| 横山县| 永胜县| 金昌市| 绿春县| 嘉鱼县| 汤原县| 林甸县| 图木舒克市| 中江县| 保康县| 精河县| 宣武区| 体育| 繁峙县| 邯郸市| 宣汉县| 准格尔旗| 栾城县| 扶沟县| 乌恰县| 深圳市| 伊宁市| 宝丰县| 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