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范仲淹

【詞人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為官清廉、體察民情,以天下蒼生之福禍為己任。慶歷年間,升任為參知政事(副宰相),主持慶歷新政。為人剛正,屢遭奸佞排擠,多次被貶,政治生涯幾起幾落。皇祐四年卒,年六十四,謚“文正”。文學造詣很高,工于詩詞散文,文風俊逸,風格曠達。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存詞5首。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①連角②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注釋】

①邊聲:馬嘶風號之類的邊地荒寒肅殺之聲。

②角:軍中的號角。

【賞析】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宋仁宗時,西夏大軍時常侵犯宋朝延州(今陜西西安附近)等地,邊關告急。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仁宗任命范仲淹為陜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年過半百的詞人毅然奔赴邊地,領兵戍守四年之久。《漁家傲》即作于邊塞軍中,表達了將士保家衛國的英雄氣概和思鄉之情。

上闋用一系列富有邊塞特征的意象,勾勒出遼遠蕭瑟的邊地秋日風光。

秋風掃過邊塞,邊疆秋日風光與內地迥異,詞人用“風景異”三字概括而出,其中“異”字用得極好:首先,明示邊塞內外風景有“異”,含驚異之情;其次,當時正處于兩軍交戰的危急情勢下,此時邊塞與其他時候也有“異”;再者,詞人在邊關的心境與在內地為官時也有“異”,說明他因關心時局而無法平靜。

“衡陽雁去”是倒文用法,正常語序應為“雁去衡陽”。雁是候鳥,每逢秋季,北雁南飛,相傳至衡陽時“歇翅停回”,故衡陽又雅稱“雁城”。詞人用展翅南飛“無留意”的鴻雁,象征戍邊將士的盼歸之心,貼切形象。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這三句描寫了傍晚塞外戰地的蕭涼景象。雁鳴、馬嘶、風吼、胡笳等多種聲音與軍中號角聲交織,更顯蒼涼。崇山峻嶺環繞著城門緊閉的延州,狼煙直沖天空,落日垂落天際。“千嶂里”的宏闊意境和“孤城閉”的封閉環境,形成鮮明對比,隱射戰爭形勢的危急。

下闋由景轉情,抒發思鄉之情。年邁的詞人遠離家鄉、長期守邊,思念家鄉,只能借酒消愁。“一杯”濁酒里,寄托著“萬里”情思,對比兼夸張的手法,表達了詞人心里無法消解的愁緒。

鄉愁已讓人十分痛苦,更讓人無奈的是歸期難測。“燕然未勒歸無計”中,“燕然”是古山名,《后漢書·竇融傳》有云:“(竇憲)與北單于戰于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崩潰,單于遁走……憲、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范仲淹化用典故,說明敵軍未平、戰爭未勝,暗指歸鄉之日遙遙無期。

塞外秋霜滿地,涼寒肅殺,深夜里又傳來“羌管悠悠”,凄凄切切,更惹動愁腸。“人不寐”實際上是“人難寐”,詞人之所以徹夜難眠,是因為心中充滿戰亂悲情、思鄉離情和報國激情。戰爭延年,憂國憂民的將軍頭黑發漸白,思鄉鎮邊的將士也流干了眼淚,“將軍白發征夫淚”一句,把愁情之深寫得極為感人。

宋人魏泰在《東軒筆錄》中說:“范文正公守邊日,作《漁家傲》樂歌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勞苦,歐陽公嘗呼為窮塞主之詞。”可惜這組詞中至今只留下了一首,管中窺豹,亦可見歐陽修邊塞詞的手法之高超、情感之深摯。在范仲淹之前,唐五代及北宋初期詞人均未以邊塞生活入詞,范公開此先河,標志著北宋初期詞風的嬗變,已隱約可見后世蘇軾、辛棄疾豪邁詞之風。

【大師導讀】

沉雄似張巡五言。

——清·譚獻《譚評詞辨》

絕不作一骯臟語,悲而壯,忠愛根于血性,不可強為也。

——清·陳廷焯《詞則》

他要寫出一個邊防司令帶領軍隊的那種悲壯和勤奮,同時又要寫戍邊的辛苦,邊疆士兵常年回不了家的辛苦,他要用一個司令的心情去感同身受。這個時候,我們會看到他的兩種身份的這種對比關系。

——蔣勛

蘇幕遮(碧云天)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賞析】

“碧云天,黃葉地,西風緊。”這是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長亭送別”一折的開篇,明顯脫胎于范仲淹的《蘇幕遮》。

本詞上闋寫秋景,氣象闊遠,景致秾麗,暗透思鄉之情。起首兩句“碧”對“黃”、“云”對“葉”、“天”對“地”,對仗工巧練達,是描寫秋景的佳句。詞人由上至下,由天及地,俯仰之間勾勒出蒼茫秋景。“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兩句表明,詞人的視線轉移向遠方碧天闊野相連處。湛碧的云天、鋪滿黃葉的大地都延展向遠方,在天地盡頭被浩蕩碧波相連一處,秋水上朦朧煙靄,隱約籠罩著一層翠色,真是一幅生動的秋景圖。

接下來,“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三句中,又出現了芳草、斜陽兩種意象,把宏闊的山、水連接起來,令諸多具有代表性的秋景融為一體,交相輝映。這三句感情色彩強烈,詞人怨“芳草無情”,實則是詞人心中有情、多情、重情,暗透遠人離恨和鄉思。

下闋“黯鄉魂,追旅思”兩句直抒胸臆,把思鄉之情、羈旅愁思直筆道出。“鄉魂”、“旅思”是互文手法,皆言思鄉,更顯思鄉羈旅之情懷凄然哀愴。“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這兩句是說唯有夢中才能暫時忘記思鄉愁苦,但是,就連這樣的“好夢”也不是經常能有的。

愁思滿懷,夜不能寐,詞人暗道“明月樓高休獨倚”。“休”字表明詞人本不想倚樓獨望,但思鄉的悵惘情懷無計可消。為解郁結,詞人借酒消愁,豈料“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更添苦惱。

相較而言,范仲淹的《漁家傲》一詞流傳更廣,其寄托政治情懷的文章也多名作,但本詞情思細膩委婉、纏滿悱惻,與其別篇名作風格大相徑庭,詞人用深婉秀麗的文辭,描寫秋日幽美闊麗的景致,高遠意境中飽含愁思,無怪乎清代許昂霄驚嘆此乃“鐵石心腸人”所作的“消魂語”。

【大師導讀】

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宋·歐陽修《六一詩話》

“范希文《蘇幕遮》一闋,前段多入麗語,后段純寫柔情,遂成絕唱。

——清·鄒祗謨《遠志齋詞衷》

范文正公《蘇幕遮》“碧云天”云云,公之正氣塞天地,而情語入妙至此。

——清·沈辰垣《歷代詩余》

上片寫天連水,水連山,山連芳草;天帶碧云,水帶寒煙,山帶斜陽。自上及下,自近及遠,純是一片空靈境界,即畫亦難到。

——唐圭璋

剔銀燈(昨夜因看蜀志)

與歐陽公席上分題①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

人世都無百歲。少癡騃①、老成玌悴②。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系?一品與千金,問白發、如何回避?

【注釋】

①席上分題:古人于酒席間擬定題目,分別賦詩作詞,以佐酒興。

②癡騃(ái):呆癡愚笨。

③玌(wāng)悴:指人到老年如同美玉衰悴。玌,玉。

【賞析】

這闋詞作于慶歷新政失敗后,范仲淹一改在名篇《岳陽樓記》中呈現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偉岸形象,流露出苦悶的心境。他用淺白的語言、戲謔的筆調,表達了對歷史、人生的獨特觀點。

上闋是作者對三國歷史及當時人物的看法。詞人半夜無眠,挑燈夜讀《三國志》,看到關于曹操、孫權、劉備三人的記載,不禁發笑,并在其后交待了自己“笑”的原因:“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這些歷史人物一生費盡心機、用盡謀略,最終不過得到天下的三分之一,誰也沒能實現一統天下的目的,想來實在可笑。

消極無為的歷史觀初顯端倪,接下來范仲淹又強化了這一觀點。“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細細想來,與其枉費心機,不如索性像劉伶一樣喝得酩酊大醉,再不理世事。劉伶是魏晉時“竹林七賢”之一,平生嗜酒無度,放誕疏狂。在詞人看來,被后人尊奉為梟雄、英主的三國君主,都不及自由狂放的劉伶,這既表達了他對曹孫劉三人功業的不屑,也展現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極態度。

下闋緊承上文,繼續抒發及時行樂的人生觀:人生在世,沒有幾人能長命百歲,年少時愚癡,年老時衰頹,只有中間的青春歲月最寶貴,怎能忍心浪費于追逐名利呢?最后三句,“一品”指代高官厚祿,“千金”指代財富利益。詞人無奈地感嘆:“問白發、如何回避?”就算擁有再多名利,又怎么擺脫終要衰老的命運呢?詞人化用了唐代白居易的《狂歌詞》,其原詩為“五十已后衰,二十已前癡。晝夜又分半,其間幾何時?生前不歡樂,死后有余貲。焉用黃墟下,珠衾玉匣為?”范仲淹用口語化的方式,將白詩之意入詞,表達人生苦短當及時行樂的態度。

事實上,范仲淹一生為政體恤民情、忠于改革,為人剛直不阿、兼濟天下,這種近乎戲謔的歷史觀和悲觀的人生態度并非出于他的本意。創作這首詞時正逢慶歷新政失敗,詞人遭貶離京,苦心經營的革新大業半途而廢,他內心極為憂憤,恰遇幾位老友相聚飲酒,分題賦詞,難免要借機說些氣話、醉話,以排遣心中的郁結。

全詞平白如話,不見范仲淹做文章時篇篇錦繡、字字珠璣的特點,也不見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的政治情懷,反倒顯現出他作為一個平常人的本色,正所謂“豪華落盡見真淳”。

【大師導讀】

這首詞以三國為題材,但通篇似乎玩世不恭的語氣。上片評判歷史,嘲笑曹操、孫權、劉備爭奪天下是白費心力,還不如像劉伶那樣一醉方休。下片議論人生,認為生命中的好時光十分有限,用在爭奪浮名、官位、金錢上是不值得的。

——周國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陈巴尔虎旗| 通山县| 巴彦淖尔市| 崇仁县| 阜城县| 龙山县| 高阳县| 织金县| 昌图县| 南安市| 堆龙德庆县| 鲁山县| 尉犁县| 涞水县| 偏关县| 湖口县| 吉首市| 民勤县| 肇东市| 台前县| 邻水| 安岳县| 修文县| 肇庆市| 灵山县| 天水市| 香格里拉县| 梁河县| 仙游县| 吉隆县| 孟州市| 泾源县| 两当县| 临澧县| 德安县| 都安| 石首市| 吉水县| 马公市| 内黄县| 察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