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飯擇人”的功利性目的變成了平等溝通的正向需求。盡管企業家與高管們沒有把一場“飯局”描述得栩栩如生,我們卻能夠從飯局的結果看到飯局中雙方的審視與利益合作。最終,局大于飯,飯本身倒被消解了,“局”的價值成了最重要的事情。當飯局創造了更大的資本后,我們更無法忽視飯局本身的這個“資本”。這個資本,想要創業的青年無法忽視,那些已經擁有豐厚財富的企業家們也無法忽視。對于現代人來說,吃飯是個嚴肅的社交活動,“飯局”更是我們實現更多“紅利”的原始資本。
結交成功人士,飯局中的“聚變效應”
《論語·里仁》有云:“見賢思齊焉。”如果你的飯桌上盡是些不如你的人,有一天你也會“水往低處流”;相反,如果你的飯桌上有一些成功人士,慢慢的你也會學著他們的為人處世,見賢思齊。這正如科學中的聚變反應。輕原子核(氘和氚)結合成較重的原子核(氦)時放出巨大能量,與成功人士一起用餐,與成功人士結交,也能夠產生聚變,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而這個能量所產生的直接和間接價值都是無法估量的,可以說是無價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環境可以讓人產生特定的思維習慣,甚至是行為習慣,從而直接影響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我們都會在不經意間受到來自環境的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不知不覺地改變自己的品行。
兩個畢業一年的同寢女孩聚在一起吃飯,聊起了這一年的經歷。她們中一個光彩照人,談吐不凡;另一個卻愁眉苦臉,未老先衰。第一個女孩感慨道:“我認識的人都好強啊,他們才剛剛畢業幾年,就買房的買房,買車的買車。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好多東西,我感覺現在生活很充實,需要我去實現的夢想也很多?!钡诙€女孩卻苦笑著說:“我認識的人都不如我,好多都是咱們以前的同學,大家過得都差不多。我現在感覺生活就這樣了,也沒有什么追求?!?
是什么導致從同一個寢室走出來的兩姐妹人生觀如此的不同呢?那就是她們的朋友圈子不同,她們的朋友不同。一個女孩的朋友都比她成功,她在自己朋友的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也擁有了很多積極向上的心態,所以她自身也會向著成功的方向努力。而另一個女孩,處在和自己一個水平,甚至還不如自己的朋友圈里,時間一長,她認為大家的生活狀態都是這樣的,所以也就不思進取了。
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自己的未來或許就是什么樣子。與強者交朋友,自己會變得更強;在一無是處的交際圈中,自己會變得頹廢麻木、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到頭來,弱者更弱,強者更強。
因此,你想做什么樣的人,就要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你要想成為一個成功者,就要先努力和成功者在一起。與成功者為伍,有助于我們在身邊形成成功的氛圍。在這氛圍中,我們可以向身邊的成功人士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感受他們的熱情,了解并掌握他們處理問題的技巧。
這在飯桌上也一樣適用。
在一次商務聚會中,各路神仙相聚一處。有兩個端著酒杯的中年男子出于禮貌和拓寬人脈的目的相互敬酒,并攀談了起來。了解了彼此的身份和身價后,兩個端著杯子的人進行了這樣的談話。
“為什么你能成為千萬富翁,而我只能成為百萬富翁呢,難道我還不夠努力嗎?”其中的百萬富翁向身邊那位千萬富翁請教道。
“你平時和什么人在一起?”
“和我在一起的全都是百萬富翁,他們都很有錢,很有素質……”百萬富翁自豪地回答。
“呵呵,我平時都是和千萬富翁在一起,這就是我能成為千萬富翁,而你只能成為百萬富翁的原因?!蹦俏磺f富翁輕松地回答。
“我能不能有幸成為您的朋友?”一個主意從百萬富翁的腦海中閃過。
千萬富翁皺了一下眉頭,但是很快他就恢復了平靜,“這個嘛,我們能認識就是朋友啊。”
“我是說成為更親近的朋友,我想改天請您吃飯,和您坐下來聊聊,向您學習一下?!卑偃f富翁答道。
“這個嘛,如果有機會的話”看著千萬富翁的猶豫,學乖的百萬富翁明白對方在思考什么,千萬富翁在想“這個人有沒有可交和可利用的價值”。
“您看,是這樣的。正好我們公司想拓寬一下業務范圍,如果您不介意,我們可以為貴公司的產品做免費的代理,前期利潤三七分,您七,我們三,當然,這之前我也想和您多溝通一下,了解一下咱們產品的具體注意事項,您也可以多些機會考察我們是否符合代理條件”。
“沒有問題”。兩個人心領神會地笑了。
從那以后,百萬富翁有事沒事都會主動宴請千萬富翁,前期是聊產品,關系深了兩個人就溝通創業之路,成長歷程,百萬富翁總是舍得下血本,請千萬富翁去些高檔的地方;千萬富翁得了業務上的便宜也有的回報,介紹了一些自己同級別的朋友給百萬富翁認識。結果可想而知,百萬富翁的經驗越來越豐富,人脈圈越來越高級,他的銀行賬戶上面的數字也越來越多。
與成功人士為伍,不但可以讓人從心理上“見賢思齊”,還可以通過“寄生”成功人士來為自己辦事。
在自然界中,借助外在力量獲取利益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叢林中,很多藤蔓植物靠依附在參天大樹上得以享受陽光;海鷗喜歡尾隨軍艦,因為后者的排水可以使海里的小生物浮上水面,成為它們的食物;鯊魚的身邊總是游弋著幾條靈巧的小魚,它們靠揀拾鯊魚獵食的殘余為生……而我們在勢弱時,選擇暫時做一個“寄生者”同樣是不錯的選擇。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大樹底下好乘涼。想要做事,先要立身。有了“大樹”作為依傍,不僅根基穩固,辦起事來別人也會“不看僧面看佛面”。
握緊不同類型的中國式飯局“命門”
如今的美食達人有很多,大報小報上的專欄作者都在教讀者如何在琳瑯滿目的招牌中挑選出性價比極高的美食。但吃飯對于中國人來說,永遠不只是填飽肚子,或者是享受美味這么簡單;要干點什么事,人們首先想到的還是吃飯?!耙缓勈常欢垢弥畡t生,弗得則死。”這看似簡單的飯局,關乎每個人的興衰成敗,關乎寵辱升遷,關乎喜怒哀樂。逢年過節、紅白喜事、生辰滿月、商務聯誼、職務升遷,不一而足,樂此不疲。飯局又分很多種,只有抓住中國式飯局的“命門”,才能對癥下藥,各個擊破。
1.再熟也要客氣的私飯局
這是私人辦事的求人局。中國人的這種“規矩”也不知道是從哪一個朝代留傳下來的,只要辦事,先想到的總是“有沒有關系”。臉皮薄的后生們常常會被長輩們教訓:“提干、加薪、調動、官司、升學、就業,等等,沒有關系能行嗎?”要有關系,都離不開飯局。在辦公室里談正事,容易拘束緊張,很多話都不能敞亮著說。在飯桌要辦的事先不說,先吃飯,幾輪觥籌交錯下來,臉熱了,肚子飽了,氣氛自然也就開了。
“酒杯一端,政策放寬??曜印?,可以可以!”這一招真是屢試不爽。難怪此習俗能在這人情社會千古流傳。有一家長想讓才上小學的兒子當班干部、評三好以利小升初,而孩子的班主任正是自己的老同學,他就請這個老同學吃飯、送禮拉票。這是此類飯局中最常見的現象。它同時也證明了“即使是再熟悉,也要客氣”的深刻內涵。
2.連外國人都懂的公飯局
比私人局更常見的恐怕要屬單位之間因公飯局。公飯局的首要條件:檔次要高,味道要好,環境要美。一般酒桌上不談公事,但在推杯換盞之間,手段高明的人還是能斬獲不少利益。公飯局,可以說是高手們過招比武之地。
曾有一公司公關人員到另一家公司來談項目的資金問題,在會議室搖唇鼓舌、充分論證,但領導們總表示還要討論討論,研究研究。照例安排一個會后飯局,酒過三巡,領導居然自己發話了:“你那個項目問題你就不用操心了?,F在再給你一個機會,你再喝1杯酒,就給你增加10萬元的資金。地方官聽說有此好事,便把個人安危拋之腦外了,端著酒杯急忙上前:“太謝謝您了!來!我再敬您!您喝一杯,我喝10杯!您隨意!”說完,將l0杯酒倒進大杯里,一飲而盡。連喝兩次,200萬元就這么手到擒來。
現在世界貿易越來越發達,溝通越來越緊密,很多外國人都懂得:要跟中國人辦事,先吃一頓!
3.老人新人都喜聞樂見的聯歡局
這種飯局比起前兩種來說,目的要單純許多,基本上屬于工作餐性質。晚餐時間,下班之后,單位內部聯歡,單位之間聯歡。美其名曰:“加強交流、增進感情。”無非是找一個借口在一起吃飯。觥籌交錯,酒酣耳熱,氣氛輕松活躍。吃飽喝足,盡興娛樂。酒肉穿腸過,交情心中留。公司新人常常期待此局的開展,可以更快速地融入各個小集體中;公司的老人們也抱著拼飯省錢、交朋友等想法而樂意擔當組織者。“圈子文化”也就在這飯局之中得以可持續發展。
4.令人歡喜令人憂的后勤服務局
家人、朋友在周末、節假日在外面設飯局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辛苦了一周,大家聚在一起打牙祭是一件放松身心的好方式。同城工作的同學、朋友過年過節理所當然要聚。還有婚宴、喜宴、壽宴、謝師宴、辭師宴等,中國人從來就不缺聚的理由。
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可能深有體會:自己自然而然成為外地同學、親戚、朋友的旅游服務中心,洗塵宴、送行宴不可少,還要體現本地特色,替人安排行程,等等。除了讓人傷腦筋之外,荷包大出血也在所難免!
5.潛規則也不少的酒后文化局
這種局不是每個人都會碰到,但一旦碰到了將會比任何局都頭疼。領導或上司“召喚”的飯局,一來是向下屬表示親近,認同你是“自己人”,向你傳達“工作中我們是上下級,下班后我們就是親兄弟”的信息;二來有可能是找部下陪他消遣,“回籠錢財”,減少自己的開支,往往是在簡單的飯局之后,還有麻局、牌局等飯后“文化”局。
雖然是飯后的“文化活動”,但有時它比飯局更重要,要應付整場也要費不少腦筋。打打小麻將,玩玩小撲克,看似自由親近,率性隨意。但麻局、牌局一般都要有所“表示”,陪玩的人腦袋中還要思考什么人的牌應該和,什么人的牌應該放,輸錢未必吃虧,贏錢下次就可能出局。雖然飯局是上司慷慨簽單的,但飯后局大多是自己的錢包干癟,但想到今天的麻局、牌局就是明天的關系,也只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期待哪天領導良心發現多賞點獎金。
飯局何其多,滋味唇舌知。飯局既然被稱作“局”,便意味著其中是有圈套的。在飯局里混得如魚得水的人通常也在各個場面上混得比較順風順水。當生活變成從一個飯局到另一個飯局的輪回時,我們要小心謹慎,別讓自己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