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擇言而施,掌控整個飯局氣氛(3)

所以,在人際交往中,“我”字講得太多并過分強調,會給人突出自我、標榜自我的印象,會影響別人對你的認同。想做一個會說話的人,就要學會巧妙地使用“我們”。盡量用“我們”代替“我”,這可以縮短與交談對象的心理距離,促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交流。

經常聽演講的人,大概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就是演講者說“我這么想……”,不如說“我們是否應該這樣”更能使你覺得和對方的距離接近。因為“我們”這個字眼,也就是要表現“你也參與其中”的意思,所以會令對方心中產生一種參與意識,按照心理學的說法,這種情形是“卷入效果”。卡耐基因此告訴人們,若想把自己表現得更好,形成圓滿的人際關系,就應善加利用這種“卷入效果”。

說“我”跟“我們”的差別,其實就是讓聽者心里高興與否。說“我們”,聽者心里高興,對自己有好處;說“我”,聽者心里不高興,對自己沒什么好處。既然這樣,聰明的人就應該多說“我們”少說“我”。人的心理就是這么微妙。不同的表達方式會帶來全然不同的結果。在應酬時,要想創造一個美好的全局,不壞掉“一鍋湯”,就要少說“我”字,多說“我們”或者是“你”,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才能緊緊拴住對方的心,達到交往的目的。

所以,當自己想要被別人喜歡的時候,你只要把別人放在你自己的位置上來想,那就輪到你來扮演“最上道”的朋友的時候了。扮演這樣一個朋友,最高原則非常簡單:“盡量別讓自己說出‘我’字。”而是要強調“我們”。特別是在飯桌上,用“我們”代替“我”會拉近彼此的距離,活躍整個飯局的氣氛。如此,求人辦事兒將成為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源于自信的“自貶”讓飯局更有人情味

在宋朝的時候,誰要送你兩條鯔魚,那就是巨大的恩情了。這種長在近海的魚類,一尺多長,是美食中的極品。但宋高宗南渡之后,鯔魚一度供應不上。

某日,秦檜的老婆王氏進宮和太后聊天,太后說:“哎呀,最近想吃口新鮮鯔魚都沒處吃去。”王氏脫口而出:“我們家有啊,養了上百條呢,回頭我給您送來。”

王氏回家就要把魚打包送進宮。秦檜一聽,大驚失色說:“你這不是找死嗎?鯔魚好吃,御廚里一條沒有,你家有100條,你讓皇上怎么想?”

最后,秦檜讓王氏帶了百十條青魚進宮。太后一見就樂了:“哎呀,我說哪兒來那么多鯔魚啊?你這老土婆子,原來是分不清楚鯔魚和青魚。”王氏也跟著傻樂。

王氏的裝傻正是對自我的一種貶斥。沒有人會喜歡被人看低,因而嘴上硬撐不服輸的人多的是,而說自己哪里不好自我貶抑的人卻極為稀少。不過,在與人談話和交流時,自我貶抑的說話方式有時可以提升自己的幽默感,雖不嚴重到像王氏這般與身家性命相關,但可幫助你繞開一些敏感尷尬的話題,或是幫你拒絕一些你不想接受的邀請。

自我貶抑,顧名思義,就是自己說自己哪些方面不夠好,自己有哪些缺點,等等,總之就是露些短給別人看。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會遇到一些令你有點尷尬敏感的提問外,還經常會遇見一些你不想接受的邀請,這個時候采用自我貶抑的方式便可讓自己在不令邀請方面子受損的前提下安全退避。比如,有朋友想邀請你一起去打電玩,你并不想去,與其直接拒絕表示“我不想去”,不如換一種更好的方法,可以扮苦惱狀對朋友說“我們都是好朋友了,說出來不怕你們笑話,我學了幾年一直玩得不像樣,你們看了都會覺得掃興,為了不影響你們的興致,我還是不去為好”。再比如,在與同事聚會時,有人三番五次地勸你喝酒,但你確實酒量不大或是不太想喝,你就可以找一個可能讓別人覺得你很沒面子的借口,例如說“老婆管得嚴不讓喝酒”之類,雖說這有可能令你被別人奚落兩句,但能使你安全地全身而退,躲開這些你并不想做的事。

小娜的導師留她在家吃飯,師母做了非常豐盛的飯菜。小娜驚呼:“師母你做飯怎么這么好吃,我每次不是做咸了就是忘加鹽!還有啊,這個雞每次我都燉不爛!師母給我講講怎么做飯吧。老師可真有口福吶!”老師和師母都笑得很開心,小娜看到老師高興,提了自己想跟老師做項目的事,老師笑瞇瞇地說:“沒問題!”

自我貶抑,是以守為攻。自貶誰也不傷害,最為安全。你可用它在飯局上活躍談話氣氛,消除緊張;在尷尬中自找臺階,保住面子;在飯局上打開心扉,讓別人覺得你富有人情味。

但是要分清楚的是,自貶與妄自菲薄不同,妄自菲薄的人從心理上對自己有一種低認同,認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如別人,從而長期被自卑心理所困擾,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實現自己的價值以及得到其他人的認同。而有作用的自貶不是自卑的表現,反而是缺乏自信者不敢使用的技術,因為它要你自己貶損自己,也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誤、不足,甚至缺陷來“做文章”,對丑處、羞處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張、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發揮、自圓其說,以博人一笑。自我貶抑并非真的覺得自己哪方面不如人而因此自卑失落,相反敢于自我貶抑的人可能更為自信,所以才敢于公開說自己的短處和不足。

在飯局上,適時適度地自我貶抑,不失為良好修養,也是一種充滿魅力的交際技巧。自我貶抑能制造寬松和諧的飯局氣氛,使自己顯得輕松灑脫,使人感到你可愛的人情味,有時還能更有效地維護面子。自信的你,何樂而不為呢?

張揚的時代過分拘謹只會被淘汰

任何真正和偉大的東西都是淳樸而謙遜的。誠然,在人際交往中,謙虛與謹慎是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質。凡事三思而后行,并不代表膽小怕事、瞻前顧后,反而是成熟、負責的表現。

雨果曾說過,謹慎比大膽有力量得多。如果你做事情只憑第一感覺,憑一時沖動,往往會因為考慮問題不周全而結局慘淡。學會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言談舉止恰到好處,使人感到有理、有禮、有節,你才能在人際關系中如魚得水。

但是,我們要明白,謹慎并不等于拘謹,過分的謙遜往往是不自信的表現。身處社會,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想要為自己爭取立足之地,爭取更多的資源,就必須有自己的人脈關系。而建立良好的人脈關系,我們免不了各種各樣的應酬和飯局社交。倘若一個人性格拘謹,工作謹小慎微,前怕狼后怕虎,說話唯唯諾諾,在飯局聚會中,神情靦腆,神態不自然,手足無措,不敢落座,不敢抬頭,不敢大聲說話或說話含混不清,有時甚至答非所問,久而久之,他就會被遺忘在不為人注意的角落,甚至會讓人拒之于千里之外。試想,誰會喜歡和這樣的人交往?誰還會在下次的聚會中再叫上這樣的人?

梁波就是一個性格拘束謹小慎微的人,他樸素不善言談,只專心踏踏實實地搞研究,在一年內為研究所搞出兩項科研成果。為此,所里決定為梁波開個慶功會,所長也非常欣賞他,有意在慶功會后宣布提拔他為副所長。

這晚,同事們聚在一起吃飯,好不熱鬧。同事們都紛紛夸贊梁波,但是席間梁波卻一直很拘束,不知道該怎么回應別人的褒揚,只是頻頻點頭,笑得很不自然。許多想多和梁波說幾句話的同事見這種陣勢也都覺得無趣打消了念頭。

過了會兒,坐在梁波旁邊的所長悄悄地對他說:“梁波啊,所里鑒于你優秀的表現,想提拔你為副所長,席后我就宣布,你看怎么樣?”沒想到,梁波聽了這話,臉漲得通紅,端杯子的手都有些不穩了,他小聲說:“我不行,我真的不行,您別為難我了。”所長覺得很詫異,他開始以為是梁波太謙虛了。

后來,所長又找梁波談了幾次話,但是結果都不盡如人意。后來所長把另一個在能力上不如梁波的研究員提拔為副所長。其實,梁波也不是不想當副所長,可是,他過分拘謹了,所以與機會失之交臂。

在有些聚會交往中,說話是應該謹慎一些,比如和領導一起吃飯。但若是你過于拘謹,即使對同事都很害羞,見了上司更是一舉一動都不自然,總是與上司保持一定距離,如此下去,你與別人的隔膜肯定會越來越深。別人永遠對你不了解,有較好的機會也不會想起你來。因為你給別人的唯一印象,就是怕事和不主動,這無疑是你出人頭地的一大障礙。

當領導賞識你的才干、想提拔你的時候,如果你像梁波一樣一再說“我不行,我不行”,領導對你就會有看法。他或許認為你真的不行,或許認為你怕擔責任,或許會認為你不給他面子,不管是哪種看法,對你都不利。

即使是千里馬仍需伯樂。在這個現實的世界里,即便你有好的道德與才能,但倘若沒有人知道,又有何用?這樣的過分謹慎,不僅是在欺騙自己,也是在欺騙別人,更是對自己能力和功績的詆毀。所以,過度的謙虛和謹慎并不是一種可取的美德。謙虛謹慎與恰當的自我展示相結合,才是獲得成功的有效途徑。

在職場中,我們免不了和老板打交道,很多人出于對老板的生疏和恐懼感,見老板的一舉一動都會不自然。工作之余的聚餐本來是輕松的場合,但有些員工舉止拘謹,總覺得和老板多說幾句話就有硬充熟絡的嫌疑而有失臉面。時間久了,這些人和老板的隔閡越來越深,也不會得到老板的賞識。

那么,在我們日常聚會交際中,該怎樣克服拘謹呢?最好是從以下幾點做起:

1.交際場合,自卑是萬萬不能的

在聚會場合,即使你遇見的是世界首富,也不要有“他在天、你在地”的自卑心理。人人生來都是平等的,若是太過自卑,唯唯諾諾,反而會令對方感到不自在,使對方產生戒心,或者被對方看低。

2.物極必反,過于諂媚也不可

在飯桌上,你的客人可能位居高位,這種“大人物”周圍往往圍繞著很多阿諛諂媚之輩,這些人整天溜須拍馬、奉承巴結,喋喋不休地贊美著“大人物”各種不著邊際的事物,為的是能多撈一些好處。對于這些現象,大人物們早就習以為常,甚至膩歪反胃,倘若你能不卑不亢,與對方平等對話,反倒讓他們更有新鮮感。

3.直截了當實事求是地說話

我們的時代是快節奏、高效率的時代,需要的是干脆利落、果斷敢行的作風。時間那么寶貴,人們忍受不了吞吞吐吐、羞羞答答的“謙遜”,也不愿聽婆婆媽媽、繞彎彎式的自謙之辭。你行,你就做;不行,就讓開。在現代社會里,精明的企業家尋找合作者,聰明的領導者挑選下屬,并不是首先看你怎樣言辭周到、謙恭有禮,而是看你有多少真才實學。你應當實事求是地宣傳自己:你有什么長處,有哪些才能,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直截了當,使別人了解你。這樣,反而使你容易得到機會。故作姿態的謙虛,只會讓人感到厭煩。

4.學會用大腦分析

和“大人物”坐在一起交流,切忌繁復冗長毫無重點,而要簡單明了,條理分明,使人一目了然。比如,在向他講述一件事情的成敗時,不妨先告訴他結果,如果他愿意了解詳細過程,自然會向你詢問。

總之,良好的性格是人際交往的通行證。自信大方才會贏得別人尊重,也是和人平等相處的基礎。掌握在飯桌上與人自信地相處,適時展現自己,切忌過于謙虛謹慎,才能為你的人際關系保駕護航。

飯局上最讓人舒服的稱呼方式

不管你是大領導也好,小職員也罷,哪件事情的圓滿完成,能繞開了這“飯局”二字?在家吃飯,只稱之為飯。而加上“局”這個字,則變得大不相同。飯局中的人,多多少少會牽扯點利益關系。領導、客戶、朋友,還有些素不相識的人。飯局里的規則極多,稍不留心就會踩到地雷,其中一個比較關鍵的細節就是稱呼的問題——總不能在吃飯的時候一直稱呼對方“喂”吧。稱呼得好,就可以迅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對方覺得你禮貌可親,雙方很快建立友好關系,想辦成的事,可能順順當當就辦好了;稱呼得不到位,關系尚可的會變得冷淡,素不相識的今后還是會形同陌路,關系難以發展。畢竟稱呼,自始至終地貫穿在飯局之中。

如何稱呼別人,的確是個問題。你要做到合乎禮儀,不出岔子。比如,在日常交往中,對領導、對上級可以不稱官銜,以“老張”、“老李”相稱,使人感到平等、親切,也顯得平易近人,沒有官架子,明智的領導會歡迎這樣的稱呼。而對于那些比較在乎自己官職的領導,最好還是稱呼“張經理”、“王總”。如果在正式場合,如開會、與外單位接洽、談工作時,稱領導為“王經理”、“張廠長”、“趙校長”、“孫局長”等是必要的,因為這能體現工作的嚴肅性、領導的權威性和法人資格,不但使外單位人意識到領導的地位,也會對順利開展工作起到推動作用。

小可最近有些郁悶,從前平易近人的王總現在對他總是冷言冷語。小可上班的公司較小,人也不算多,平時大家都稱呼王總為王哥。王總也樂呵呵地應著。前幾日王總宴請客戶,帶著小可一起去。席間敬酒,小可脫口而出:“王哥……”王總和客戶的臉色變了變,岔開了話題。

飯局中,看似是簡單的吃飯,其實不然。倘若是本公司聚會,沒大沒小反而顯得熱鬧;若有客戶在,平時再平易近人的領導,對其稱呼時也要加好官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安市| 靖安县| 伊吾县| 永平县| 灌云县| 仁布县| 青川县| 鄢陵县| 河西区| 通道| 曲阜市| 新闻| 文成县| 乌鲁木齐县| 青田县| 建昌县| 镇远县| 黄平县| 新化县| 井研县| 晋州市| 德阳市| 绥棱县| 呈贡县| 祁门县| 和田县| 三亚市| 阿巴嘎旗| 麻城市| 开江县| 民乐县| 昌乐县| 鄂伦春自治旗| 南部县| 蚌埠市| 潮州市| 尤溪县| 南安市| 鹤庆县| 信丰县| 乌鲁木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