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擇言而施,掌控整個飯局氣氛(2)
書名: 中國式飯局口才術作者名: 譚慧本章字數: 4930字更新時間: 2016-02-29 16:52:45
應酬吃飯其實是一件苦差事,特別是單槍匹馬主持飯局,既要點菜配酒面面俱到,又怕冷落了賓客,真的分身乏術。尤其是商務飯桌上面對的都是一些新近謀面或各懷目的之人,既不可推心置腹,又不可直奔主題。然而在這樣無甚共同語言的狀態下卻偏偏由主人主持打發至少兩小時的飯局,少一點功力都掌控不了。在一場飯局上,也許有人一味奉承低俗不堪,有人黃色段子層出不窮,有人海闊天空不著邊際,有人自言自語狂妄自大,也有人窮追不舍誓達目的令飯局索然無味……作為飯局的主持人,能否察言觀色,雅俗共賞,分別對待,往往是飯局成敗的關鍵,這比在飯局上吃什么東西還重要。因此,如何在飯局上尋找合適的話題,引發大家的歡聲笑語或者熱烈討論才是飯局的關鍵!
那么,該怎樣找話題呢?總結起來不外乎兩點:一是找共同話題,二是投其所好。
1.尋找共同的話題
主人要想調動飯局的氣氛,防止出現冷場的尷尬局面,尋找到共同話題是最重要的。所謂共同話題,就是能夠促使聚會者津津樂道、相談甚歡的話題,歸納起來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大家熟知的話題,一種是大家關心的話題。
(1)找尋大家熟知的話題
在飯局中找尋大家熟知的話題有兩大好處:首先是熟知的話題對每一個人來說都不陌生,每一個人都能發表幾句自己的看法,而且因為熟悉,所以能夠談得深、談得透、談得妙趣橫生,很容易把每一個人的興致都調動起來;其次,大家熟知的話題往往牽涉到一些共同的體驗和經歷,因而在談論過程中很容易引發共鳴,從而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找尋大家熟知的話題其實并不難,關鍵是要抓住聚會群體的基本特征。例如同學聚會,大家所熟知的話題自然是昔日學生時代的同學、老師、種種趣事等,只要有人提到了往昔的那些人和事,那么很快就會激發大家連綿不斷的回憶與聯想,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大家的談興自然就濃起來。再比如家庭聚會,大家所熟知的話題則是家庭內部新近發生的一些瑣事,要么就是關于往事的一些回憶,這至少會勾起第一代、第二代家庭成員的興趣。又如單位同事聚會,不妨引導大家談一談單位的業務問題,讓大家暢所欲言。當然,以上幾種聚會的成員都相互比較熟悉,如果參加聚會的人尚不十分熟悉甚至是初次相見,那么主人就必須根據大家的性別、年齡、職業、家庭背景等來揣摩大家可能有哪些較為熟知的話題。比如在席間飯菜備齊,客人一般都難以抗拒飯菜的美味,他們的精力會集中在品嘗上,所以這時的話題可以涉及輕松的內容,如每個菜色的特色介紹、體育賽事、時事政治、經濟動向、娛樂趣事、養兒育女心經等,這些話題總有一項符合在座的客人,讓他們打開話匣子。而且,這些話題一般沒有太多的功利性和傾向性,只要各抒己見即可,不會各執一詞,造成席上爭執。
(2)找尋大家關心的話題
除大家熟知的話題之外,大家關心的話題也能夠迅速調動飯局的氣氛。對這類話題大家可能并不十分熟悉,但出于關心還是忍不住想說一說、問一問,一個人可能并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但大家七嘴八舌就馬上熱鬧起來,聚會的氣氛也隨之活躍起來。
那么,什么樣的問題才是大家所關心的呢?粗略歸納,不外乎有兩種:
一種是牽涉到大家個人利益的問題,例如對同在一個單位的同事來說,工資的漲落、領導的更換、本月是不是要多加班、國慶節是否組織公費旅游,等等,這些都牽涉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因而大家都很樂意發表一番自己的見解。另外一種易為大家所關心的話題是能夠讓大家感興趣的話題,這主要和聚會者的職業、個人愛好有關。
有一次,小林和幾位同事去餐館聚會,感到沒什么可聊的,聚會發起者小林在無計可施之際,忽然想起幾個同事中有三位是釣魚迷,于是就引出了有關釣魚的話題,說:“我前兩天買了一根漁竿,剛用了一次就出了問題,正好向你們幾位請教一下。”這一下幾位釣魚迷就來了興致,先幫助小王解決了釣竿的問題,進而又暢談到了釣魚的方方面面,最后竟聊起了誰的妻子最會燒魚。聊到這里,那幾個不太喜歡釣魚的同事也興致勃勃地加入進來,聚會的氣氛十分熱烈。
由此可見,尋找大家關心的話題對于調動聚會氣氛確實是非常有效的。在參加飯局前不妨提前準備一下,想好幾個可聊的話題,如果你能隨機應變現場發揮,那更是再好不過了。
2.學會投其所好
飯桌應酬中,選擇話題要因人而異,投其所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為客戶的耳朵制定話題套餐,才能把話說到他的心坎上,才能在應酬中博得對方的歡心,為彼此的感情添磚加瓦。
(1)談論他人感興趣的話題
在我們的生活中,為什么有的人外表形象并不出色,卻讓我們如此喜歡,以至于我們稱之為“朋友”和“知己”,而有的人貌似出眾,我們卻不愿意接近他們呢?其實,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所以他們成為我們的朋友。每個人都有被認同的需求,他人對我們的欣賞與認可使他人在我們眼中顯得如此美好。我們會愿意與他們接近,也愿意幫助他們。其實,表現出喜愛我們的人,才真正掌握了我們人性的弱點,他們不僅讓我們體驗到了愉快的情緒,還讓人類最強烈的渴望——“受人尊敬”——得到了滿足。他們對我們的喜歡、欣賞和贊揚,讓我們認為自己的社會價值得到了承認。和他們在一起,我們擁有的是快樂,因而我們也回報他們以同樣的友好與熱誠。如此簡單,不需要任何代價,僅僅是由于他們展示出對我們的喜愛,我們就把同樣的桂冠也戴在他們的頭上。有影響力的名流都在無意識中運用了這個原則,這也是他們受到公眾喜愛的原因。所以在飯局上,試著去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然后肯定對方,讓對方產生遇見了“知己”的感覺,對方肯定會如沐春風。然而,看似簡單的投其所好,做起來并不是那么簡單,這里面也是有技巧的,要求你必須會察言觀色,知道對方內心真正感興趣的事。尤其是在和人初次見面的時候,你很難知道對方在想什么,所以要利用機會,善于觀察,以便尋找話題。
(2)尋找拉近距離的私人話題
飯桌上,利益至上的雙方經常會出現這樣對話:
甲:“承蒙您的厚愛來就餐,我方真是榮幸之至。”
乙:“不敢當,您太客氣了,我們集團一直在尋找像貴公司這樣的合作伙伴,與您合作是我方的榮幸。”
這樣的場面往來雖不可少,但是如果在一個飯局上來來往往的都是八股文一樣的正式社交辭令就會顯得功利性太強。如果太客氣、太生硬,場上雙方就成了尷尬的棋子,楚河漢界分得清清楚楚。
既然交際是雙方角色的“對手戲”表演,就應演得真,讓人沒有隔閡感,以免大家局散便陌路,飯吃了相當于白吃。所以,在飯局和交際中表現得富有人情味很重要。
首先,我們要明確思想:為什么一定要有人情味才能成大事?
美國總統奧巴馬剛上任的時候,和夫人米歇爾的親民形象贏得了美國公眾的一致好感。
美國一些選民們認為,與奧巴馬同臺競爭的希拉里有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其他競爭對手克里和戈爾也都給人不同程度的距離感。而奧巴馬的夫人米歇爾卻給美國公眾留下了真摯而誠懇的印象,讓大家覺得她是一個個性率直、不矯揉造作的女人。而與夫人情趣相投的奧巴馬也顯得那么真實和親切,當然,這與他受到夫人的感染有關。米歇爾是第一個爆料自己丈夫不會整理床鋪的總統夫人,這些小細節為奧巴馬平添了幾分普通人的人情味。同時米歇爾也基本不談政策綱領,而是打人性人情牌。她大談奧巴馬的生活趣事,即使在夫妻做節目時,他們也是談笑風生,彼此打趣,自然而然地顯露出性格率直討人喜歡的一面。
而奧巴馬本人則是理性與感性統一,他既有很強的感染力,也有很強的自控力。奧巴馬所說的話,幾乎聽不到套話或者高官腔調,而是用最真摯的感情去打動人。比如,當大選獲勝后,記者問:“獲勝后,太太說了什么?”奧巴馬幽默地說:“她說:‘那你明天早上還送女兒上學去嗎?’”總統夫人大笑:“我沒說,我可沒這么說啊!”夫婦倆眼神傳遞的感情讓人覺得真摯而有趣,充滿默契,也于無形中拉近了他們與普通民眾的距離。
或許有人會奇怪,按照一般心理來說,人們在交談中往往擔心自己的真實情感暴露出來,總會本能地試圖隱瞞自己不雅的一面,以防對方對自己產生不好的感覺。那為什么要在飯局這么重要的場合反行其道而行之呢?其實,這種說話技巧的奧妙在于它克服了人們認生的心理,在不知不覺中為你的人情味加分。
在一次商務宴上,大家坐在一個桌上吃飯、敬酒,其間業務談成,合同也簽了,但是宴席還沒有結束,大家就無話可說了。突然一個客戶閑聊起這樣的話:“我兒子上課老搞小動作,光這一周,我就被老師請到學校3次了,估計他們校長視察都沒我這么勤!”另一方完全愣住了,“原來這么大的客戶也是普通人啊,原來他的孩子也和我孩子一樣不聽話啊。”
接著客戶又講道:“最近一周特逗,昨天我的車限行,打算坐公交去公司,結果擠了幾次車都沒上去,還把扣子擠掉了,我一想總不能讓員工看到領導扣子掉了,就跑到最近的服裝店等人開門買了一套,一早上凍的啊。你說現在這公交怎么這么擠呀!”聽者干脆目瞪口呆了,于是,也不講“八股文”了,開始分享起自己的趣事,場上的氛圍立刻就熱了起來,最后雙方決定如果這次合作愉快,下次就簽長期合作合同。甚至散了場,雙方還約定下次帶兩家“不爭氣”的孩子一起出來吃個飯,儼然已經像哥們兒一樣親密。
當然談私密話題也不能無所禁忌,不要因為聊得熟了就追問女士的年齡,至于你便秘這種話題就更不要拿出來在飯桌上和人家討論了。畢竟,聊私人話題只是你增進感情的工具,是表演的一個道具,不能無所顧忌、胡說一氣,免得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聰明的人要懂得運用私人感情去拉近與他人之間距離,來體現自己的人情味,增加雙方的親密感,因此,在赴宴之前,不妨整理一些自己的趣事以備玩轉飯局。
總之,在飯桌上,吃的是飯,談的是話,增進的是情感,只有樣樣都做好才能有利益的往來,才能有利益的常來常往。因此,掌握話題技巧,在飯局上準備一些好的話題,才能做一個能引爆視聽的交際明星。
“我”絕對不如“我們”更易打動人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仿佛天生就有一種魅力,三言兩語,就能使雙方的關系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樣都是在交際,有人事事不順,仿佛到處都是路障;有些人則不同,他們善于觀察,巧妙自如地在社交圈里馳騁縱橫。其實,飯局是磨煉人的戰場,有些人跑斷了腿卻無濟于事,有些人卻利用飯局開展社交,磨煉出了人生智慧,打了一個又一個勝仗。人心是很微妙的,同樣是與人交談,但有的說話方式會令對方起反感,而有的說話方式卻會令對方不由自主地產生好感。這里面都是有訣竅的,其中之一便是不能忽視了你的“人緣”。時常把對方當成自己人,以“咱們”為出發點考慮問題,不要突出自我,要強調我們,拉近與對方距離,自然而然地,他就會被你的熱情所感動。
有一家工廠效益不是太好,工人們的工資都很低,工人們紛紛要求增加工資,當工廠老板急得團團轉時,老板娘毅然站出來應對局面。當時,幾位工人代表要求與老板面談,老板娘說:“咱們工時太緊,就不耽誤時間了,反正飯總是要吃的,就在午餐時間談談吧。”中午,在工廠附近的小餐館里,老板娘點了幾個既實惠而又可口的菜,還要了些啤酒。趁大家吃飯的工夫,她說:“各位,你們希望公司倒閉嗎?”當然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工廠倒閉,如果倒閉,他們就會失業,連眼前的低工資也拿不到。老板娘繼續說道:“如果工廠倒閉,大家可能一分錢工資也拿不到。我也不希望工廠倒閉,因為我們大家有著共同的利益關系,工廠倒閉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好處。如今我們只有團結一致,共同渡過難關,工廠效益好起來,大家才都有飯吃。”
工人們吃飽喝足之后,心氣都平順了很多,現在又聽老板娘的一席語重心長的話,感覺到老板娘與自己有著共同的利益關系,覺得工廠效益上去了,老板娘發財了,自己工資收入自然就會水漲船高。結果這些工人不再向老板要求增加工資,而是開始齊心協力努力工作,最終把工廠搞得有聲有色,老板娘和工人們實現雙贏。
案例中的老板娘是所以能夠和平化解這次危機,就是因為她善于說“我們”,讓工人們感覺到公司和他們是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的。老板娘之所以這樣做,是由心理學的依據的。心理學家指出,在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自我意識”,因此,每個人都不希望被人支使。如果對方意識到你在試圖說服他,他的自我意識就會變得非常強烈,本能地與你對抗。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你說得天花亂墜,也很難打動他的心,甚至他會認為你所做的只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著想,更甚者會對你的人品產生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