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壓力——激發你的潛能
- 20幾歲一定要悟透的50個成功智慧
- 問道 宿春君
- 2690字
- 2016-02-26 10:08:26
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沒有壓力的環境。要求生活中沒有壓力,就好比幻想在沒有摩擦力的地面上行走一樣不可能,關鍵在于怎樣對待壓力。
壓力是潛能之舟,壓力會把人的潛能發揮到極致,促使人戰勝困難,找到更好的處事方法。
壓力下可以創造奇跡
有個叫梅爾龍的美國人,19歲到越南打仗,被流彈打傷了背部的下半截,經治療后沒法行走了,被醫生確診為殘疾,從此靠輪椅生活了整整12年。輪椅上的日子實在難熬,于是他經常借酒消愁。有一次他飲酒后坐著輪椅從酒館回家,途中碰上三個劫匪搶他的錢包。他拼命掙扎,劫匪竟放火燒他的輪椅,灼熱的大火燒得他情不自禁地跳起來,一口氣跑完了一條街,竟全然忘了自己是一個殘疾。事后他說:如果當時我不逃跑,就會被燒傷或燒死。我忘了一切一躍而起,拼命逃跑,及至停下腳步,才發覺自己能夠走動。從此他丟掉了輪椅,正常地生活、工作。
創造世界跳高紀錄的運動員布魯梅爾在一次摩托車事故中受傷,無法行走,醫生們一致認為,他將借助拐杖支撐他的人生。然而沒過多久,他在多次手術后又越過了2米高度,再次回到了運動場上,這在旁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梅花香自苦寒來,他的成功來自驚人的鍛煉強度:4.7噸舉重,肩負160公斤重物的2500次彈跳——壓力之下,人的潛能之巨大可見一斑。
每個人對自己潛能的大小,往往不能認識,只有經過大責任、大變故或大危難的磨煉,才能把潛能激發出來。這就如同一顆潛水艇的水雷,沒有巨艦的撞擊,它是不會發出巨大的爆炸力的。孩子們可以把它拋擲,用它滾轉,用它做種種游戲,甚至用它打穿房屋的墻壁,也不會引爆它。而當它遇到一尺多厚的軍艦鋼板的阻擋,它可怖的殺傷力才能全部爆發出來。
林肯耕過田,伐過木,做過鐵路員工,當過測量員,任過州議員,做過律師,連任過國會議員。雖然他都盡了所能,但并未表現出非凡的才干。當林肯擔任國家總統,國家危急存亡的重任放在他的肩頭時,這位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的智慧才得以發揮出來。
人在受到巨大壓力時,有時會產生意外的力量。他會想從那里脫離而拼命地去掙扎,不肯認輸的熱情會涌現出來。這種斗志在普通人看來,有時會產生被認為奇跡一般的現象。
這不是奇跡,而是必然的。對于過去被認為什么事都無法做成的人,突然在危難關頭做出了某種了不起的事,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不管什么難關,只要有熱情和欲望,都是可以突破的。
同樣,貧困的壓力也能喚出潛能。一般人都為生于貧窮之家而苦惱,而一位哲人說:“生為富家子弟的人,仿佛是負重賽跑的運動員。大多數的富家子弟,總是不能抵抗財富所加于他的誘惑,而陷于不幸之中。這一類人往往不是那些窮孩子的對手。”
這位哲人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生于貧窮之家,表面看來是人生的不幸。但同時給貧窮孩子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間。往往越貧困越能激發人的潛能,為了擺脫貧困的境地而奮斗,很能造就人才。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周圍比比皆是。
潛在的智慧是抵抗困難而獲得的,偉大都是在同困難的搏斗中產生出來的,不在困難阻礙中奮斗而要想鍛煉出能耐來,是不可能的。一個生長在優渥環境中的青年,常依賴父母而不用自己的勞動掙飯吃的青年,從小就被溺愛慣的人,是很難激發出自身的潛能,也是很難取得成就的。貪困可以激勵人、鍛煉人、成就人。
試想,假使一個青年不被生活強迫著去做工,他將怎樣呢?假使不用勞動,就可以獲得他所要的東西,他將怎樣呢?假使他已經得到了他所要的東西,他還肯奮斗嗎?
我們咒罵貧困,我們要擺脫貧困,我們還要感謝貧困,因為貧困能激發起人的巨大潛能。
以壓力促成動力
要想使水變成蒸汽,在一個標準大氣壓的條件下,必須把水燒到攝氏100度的溫度。水只有在沸騰后,才能變成蒸汽,產生推動力,才能開動火車。“溫熱”的水是不能推動任何東西的。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卻想用溫熱的水或半沸的水,去推動他們生命的火車,他們不反省自己為什么不能成功,卻還要詫異自己在事業上為什么總是默默無聞、不能出人頭地。
他們不知道一個人對待生命的溫熱態度,對于他自己的事業或工作所產生的影響,與溫熱的水對于火車所產生的影響相同。
瓊斯在威斯康星州經營農場,有限的收入只能勉強維持全家人的生活,他的身體強健,工作認真勤勉,從來不敢妄想擁有巨大的財富。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瓊斯癱瘓了,躺在床上動彈不得。親友都認為他這輩子完了,事實卻不然。
他決定讓自己活得充滿希望、樂觀,做一個有用的人,繼續養家糊口,而不至于成為家人的負擔。
他把自己的構想告訴了家人。“我的雙手不能工作了,我要開始用大腦工作,由你們代替我勞作,我們的農場全部改成種玉米,用收成的玉米養豬,趁著乳豬肉質鮮嫩的時候灌成香腸出售,一定會很暢銷。”
“瓊斯乳豬香腸”果然一炮打響,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
天無絕人之路。生活拋給我們一個問題,也給了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也許你的生存壓力不小,煩惱也不少,但切忌陷在自我憂慮中,而要冷靜思考,全面評估現狀,理清思路,找到策略和行動方案,根據輕重緩急應對。記住你的力量遠遠要比壓力大得多。
壓力來臨,就像沙塵暴迷過你的眼睛,但沙塵過后,舉目一望,不依然是春花爛漫,陽光和煦嗎?“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喋喋不休地詛咒,只能證明自己心胸狹窄和不成熟,與其如此,倒不如對它說聲謝謝,感謝挫折和壓力,是它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
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就獲得了冠軍,并且打破了世界紀錄。
蜂擁而至的記者,不停地提問:“你是如何取得這樣好的成績的?”
年輕的冠軍喘著粗氣說:“因為,因為我的身后有一只狼。”
迎著記者們驚訝和探詢的目光,他繼續說:“三年前,我開始練長跑。我盡了最大努力,進步卻一直不快。有一天清晨,我在訓練的途中,忽然聽見身后傳來狼的叫聲,開始是零星的幾聲,似乎還很遙遠,但很快就急促起來,而且就在我的身后。我知道是一只狼盯上了我,我甚至不敢回頭,沒命地跑著。那天訓練,我的成績好多了。從那以后,每次訓練時,我都想像著身后有一只狼,于是成績突飛猛進。今天,當我參加這場比賽時我依然想像我的身后有一只狼。所以我成功了。”
面對壓力,最重要的是保持積極心態。良好的心態可增加人們應對壓力的能力,不良的心態本身就像一團亂麻,干擾人的內心。當然,更主要的是要對壓力有正確的觀念。壓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壓力有不恰當的觀念與反應。越怕壓力就越會生活在壓力的恐懼中,喜歡壓力的人在任何壓力面前都會游刃有余。
與壓力共處,激發出你的潛能,把壓力化成實實在在的動力:行為有效,感情豐富、精力充沛……
潛能是裝在牙膏皮里的牙膏,只有在經受壓力的擠壓之后,才會迸發出來。由此,當我們面臨巨大的人生困境和壓力時,不要不堪重負地倒下,而是要勇敢地激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