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向成功出發(fā)(1)
- 優(yōu)秀孩子成功8步
- 崔宇
- 4871字
- 2016-02-15 15:27:00
從今天起,做個相信夢想的人
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站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的臺階上,喊出了極其簡單卻震驚世界的一句話:“我有一個夢想。”
“我有一個夢想”,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最有力量的一句話。這句話改變了憲法,打破了種族隔離的壁壘,砸斷了種族偏見的鐵鏈;這句話觸及人們內(nèi)心,促使人們行動起來,扔掉懶惰與抱怨,為夢想戰(zhàn)斗。你可能會覺得這有些夸張,那下面我給你講一個與夢想有關的故事:
1940年11月,一個男孩在美國三藩市出生了,他的名字叫布魯斯·李。他的父親是一名演員,因此他從小就有跑龍?zhí)椎臋C會,于是產(chǎn)生了做一名演員的強烈愿望。由于身體虛弱,父親讓他習武強身。1961年,他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哲學,后來,他像所有正常人一樣結(jié)婚生子。但他在內(nèi)心深處,一刻也不曾放棄當一名演員的夢想。
有一次,在他思考自己的未來時,當演員的夢想在他腦海中不停閃現(xiàn),于是他在一張便箋上寫下了自己的夢想:
“我,布魯斯·李,將會成為全美國最高薪酬的超級巨星。作為回報,我將奉獻出最激動人心、最具震撼力的演出。從1970年開始,我將會贏得世界性聲譽;到1980年,我將會擁有1000萬美元的財富,那時候我及家人將會過上愉快、幸福的生活。”
寫完后,他把這張便箋收了起來。那時候,他的生活窮困潦倒,不難想象,如果這張便箋被別人看到,會引來多少嘲笑。
然而,他把自己寫的這些話深深銘刻在心底。為實現(xiàn)夢想,他克服了無數(shù)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比如,他曾因脊背神經(jīng)受傷,在床上躺了4個月,但后來奇跡般地站了起來。
1971年,命運女神眷顧了這個為夢想不懈努力的人。他主演的《猛龍過江》等幾部電影都刷新票房紀錄。1972年,他主演了中國香港嘉禾公司與華納公司合作的《龍爭虎斗》,這部電影使他成為一名國際巨星——被譽為“功夫之王”。1998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20世紀英雄偶像”,他是唯一入選的華人。
他就是李小龍——一個“最被歐洲人熟知的亞洲人”,一個迄今為止在世界上享譽最高的華人明星。
1973年7月,事業(yè)步入巔峰的他因病身亡。在美國加州舉行的“李小龍遺物拍賣會”上,這張便箋被一位收藏家以2.9萬美元的高價買走,同時,2000份獲準合法復印的副本也當即被搶購一空。
光陰荏苒,李小龍現(xiàn)在仍然作為一位功夫明星留在許多青少年的心中。哈佛大學的一位心理學教授曾經(jīng)借來他兒子收藏的李小龍便箋的副本,向他的學生說明夢想的重要性,并真誠地告訴他們:趕快寫下你們的夢想吧!
你的夢想是什么?你一生中到底想要做些什么?
約翰·肯尼迪說:“我們這個國家,用不了10年的時間,就能將人送上月球,并讓他們安全返回。我們理當確定這樣的目標,對此我深信不疑。”肯尼迪的這段話在不久之后便成了現(xiàn)實,它將尼爾·阿姆斯特朗送上了月球,從此開啟了人類探月的旅程。
夢想有一種巨大的魔力,能夠召喚著你不斷前進。夢想是你生活路上的一盞燈,可以為你指明方向,激勵你不斷前進,從而收獲一個豐碩的人生。現(xiàn)在,就請你將自己的夢想寫下來吧,寫得越具體越好。
我的夢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到實現(xiàn)夢想的動機,努力捍衛(wèi)它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我經(jīng)常會接觸到一些青少年,他們也都告訴過我他們的夢想,但很少有人能最終實現(xiàn)。可能正在看書的你也一樣,有自己的夢想,但總是缺乏將夢想實現(xiàn)的動力。這是為什么呢?下面我就分析分析。
首先,為了讓夢想成真,你必須知道自己期待實現(xiàn)夢想的理由。很多人有自己的目標,但他們并沒有想過為什么要達到目標。因此他們始終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總是沒有干勁,缺乏動力。其實,一旦明確了實現(xiàn)夢想的理由,那么你就可以干勁十足,行動力十足。
《活出意義來》一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說過:“如果你能十分清楚‘為什么’,那么無論在‘什么樣’的過程中遇到多么大的困難,你都能經(jīng)受得住。”
當你為自己的夢想找到了充足的理由,那么不管在什么時候,都會有一個聲音從你心里發(fā)出:“好,干吧!”這時,你就會行動起來。一旦你明確了自己實現(xiàn)夢想的動機,你自然而然會有所行動。關于動機,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大院的后面,停放著一部破舊的汽車,院子里的孩子們吃完晚飯便會跑出來,攀上車廂蹦蹦跳跳,樂此不疲地玩耍,吵嚷聲震耳欲聾。大人越管,孩子們跳的聲音越大,大人們只好無奈地搖頭。
這天,院子里新搬來一位老人,他對孩子們說:“孩子們,你們今天比賽,看誰蹦得最響,獎玩具手槍一支。”孩子們歡呼雀躍,爭相蹦跳,優(yōu)勝者果然得到玩具手槍。
次日,老人又來到車前,說:“今天繼續(xù)比賽,獎品為一塊巧克力。”眾孩童見獎品直線下跌,紛紛不悅,無人賣力蹦跳,聲音稀疏而微弱。
第三天,老人對孩子們說:“我退休了,沒有收入來源,所以今天的獎品改為花生米兩粒。”眾童聞言,紛紛跳下汽車,都說:“不蹦了,真沒意思,我們這么辛辛苦苦地蹦,才給兩粒花生米。”
孩子們最終為何紛紛離去?因為他們不是為自己“玩”。
根據(jù)心理學的研究,人類的動機分為兩種:內(nèi)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如果按照內(nèi)部動機去行動,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驅(qū)使我們的是外部動機,我們就會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為它的奴隸。
在這個故事中,老人的算計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nèi)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獎勵而玩”,而他操縱著獎勵這個外部因素,從而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故事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父母、老師?而獎勵,像不像是你的獎狀、零花錢等各種各樣的外部獎勵?看看下面這個循環(huán)。
如以外部評價作為參考坐標,我們的情緒就很容易出現(xiàn)波動,做事的時候也很難有強烈的愿望和動力。因為外部因素很難控制,它很容易偏離我們的期望,讓我們產(chǎn)生不滿的情緒。不滿和牢騷等負面情緒讓我們痛苦,為了減少痛苦,我們就只好降低內(nèi)部期望,最常見的方法就是降低學習的努力程度。
一個人之所以會形成外部評價體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歡控制他。父母喜歡使用口頭獎懲、物質(zhì)獎懲等控制孩子,而不理會孩子自己的內(nèi)在動機,久而久之,孩子就可能忘記自己的內(nèi)在動機,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評價。上學時,他忘記了學習的原初動機——好奇心和學習的快樂;工作后,他又忘記了工作的原初動機——成長的快樂,上司的評價好壞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樂和痛苦的源頭。很多人就這樣被外部動機所控制,最終碌碌無為。
要想獲得成功、幸福的人生,就必須找到實現(xiàn)夢想的動機,一旦有了明確的理由,你就能下定決心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那么,你一定要讓夢想實現(xiàn)的理由是什么呢?不妨將它們寫下來,然后在這些理由的驅(qū)動下,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我的夢想是 我一定要實現(xiàn)夢想的理由
改變,必須立刻去做
我曾經(jīng)遇到一個工作了半年多的小伙子,他對自己目前的工作很不滿,于是我告訴他:“把現(xiàn)在的工作辭了,去找一份更好的,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馬上行動起來吧!”
那小伙子馬上就說:“工作可不能辭啊,你不知道現(xiàn)在工作多難找。我要是沒了工作,生活會不安定的。”
“萬一不能很快找到新的工作,我怎么生活啊。我現(xiàn)在剛工作沒多久,也沒積蓄,辭了工作我就得喝西北風啦。”
其實,這個小伙子身上有我們很多人的影子。很多人雖然對現(xiàn)狀不滿,并因此而痛苦,但是很少有人為實現(xiàn)夢想采取及時、必要的行動。人們害怕失敗,擔心行動后會一無所獲,甚至丟掉原來所擁有的一切,因而總是遲遲不敢行動。
雖然每天生活在痛苦里,但并沒有達到“再也不能這樣下去,必須立刻改變現(xiàn)狀”的極限。沒有達到非改變不可的程度,人們便很難去采取任何行動。
你呢,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情況?
你視力不好,但個子挺高,新學期班主任安排座位的時候,將你放在了后面,這樣一來,你上課時看板書就很費勁,尤其是英語課上。可是,你猶豫著不敢向班主任老師說明情況,因為你害怕調(diào)座位的要求會遭到班主任的拒絕。就這樣,你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中——一方面由于看不清黑板,另一方面糾結(jié)于是否向班主任提出要求,漸漸的,你越來越?jīng)]有學習的動力。直到期中考試結(jié)束后,班主任發(fā)現(xiàn)你成績下滑,找你談話,你才告訴了他實情。班主任聽到后很詫異,這么簡單的一件事情,竟然困擾了你半個學期!
其實,很多時候只要你立刻做出改變,情況就會大不相同。
郭陽是我的鄰居,如今他是一家健身俱樂部的教練,看到他現(xiàn)在健美的身材,人們都不敢相信他曾經(jīng)是一個大胖子。六年前,他剛搬過來的時候,我很驚訝這個世界竟然有這么胖的人。事后我才得知,那時候他只有1米7的身高,但他的體重達到了110公斤。因為太胖,郭陽行動困難,每天都過著慵懶的生活。他曾經(jīng)也多次試過減肥,但是每次都堅持不了多久,為此他很自卑,甚至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有一天,郭陽終于再次下定決心減肥,他看著鏡子中的自己,大聲喊道:“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我絕不容許自己生活在不健康的狀態(tài)中。”
馬上,他開始查閱有關營養(yǎng)和運動生理學方面的書籍,并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制訂了一份詳細的減肥計劃。這次的減肥與以往的不同,他決心堅決按照計劃進行減肥,并且請家人和朋友監(jiān)督自己。從那天開始,郭陽開始了更健康的飲食生活,運動成了他每天的習慣。
半年后,郭陽的體重下降了18公斤,郭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動力。他每天精神抖擻,充滿活力。
漸漸的,郭陽發(fā)現(xiàn),運動竟然如此有魅力!他愛上了運動,后來,他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到了現(xiàn)在這家健身俱樂部。他積極地幫助那些遭遇肥胖困擾的人們,并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他們:他能做到的,你們也一定能做到。
同樣一件事情,既與快樂相連,也與痛苦相伴,在這種被稱為“混合式聯(lián)想”的狀態(tài)中,猶豫彷徨成了“自我障礙”的根源。
例如,不少人都“想要獲得成功”,但同時又接受了“成功得來不易”“成功者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辛勞”等觀念的教導,因而,有關成功的聯(lián)想就變成“混合式的聯(lián)想”,有關成功的感受就是“混合式感受”。導致的結(jié)果就是想去成功卻沒有行動,理由很簡單,因為成功的過程是痛苦的。青少年只有像郭陽那樣,立刻做出改變,超越自我障礙,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成也咒語,敗也咒語
咒語不是魔法世界里才有的嗎?對,但人生也是一個魔法的世界。
在華沙,一群兒童正在草坪上嬉戲。這時,一個吉卜賽女巫走了過來,她托起一位小姑娘的手,仔細看了看說:“你將會世界聞名的!”沒想到,女巫的“預言”竟然應驗了,這個小姑娘就是后來的居里夫人。
一個在冷凍廠工作的工人下班后被鎖在冷庫里,第二天人們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他已經(jīng)被“凍死”了,而令人驚奇的是,那天冷庫根本就沒通電,冷庫里只是常溫!
你或許聽過這些故事,但未必會去想其中的道理。
其實,世上并沒有什么準確的預言,是女巫給了居里夫人一種成功的信念;那個工人則是自己害死了自己,望著被關死的鐵門,心想:完了,這里零下幾十度,我肯定要被凍死了!這都是心理暗示造成的,它能引導人走向成功,也能致人死亡。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么樣的人。因為,當你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后,你會產(chǎn)生一種堅定的信念,并且不斷激勵自己朝那個目標前進。當然并不是任何時候你想成為誰就能成為誰,它的真正意義在于它所體現(xiàn)出的信念的力量。因為只要你覺得可能,它就會變成可能。就好像愛迪生發(fā)明一樣,雖然失敗了幾千次,但他還是堅持嘗試,因為他始終相信“可能”,相信自己一定能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