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真愛——在感性與理性之間行走

只要讓孩子感應到你真的在乎他,他就不會讓你太失望。

把我們心中的能量通過一種管道輸送到孩子的心里去,那么孩子的心中一定是春意盎然的。

教育是一門心靈的藝術,不僅要有無限激情,還要有理性思維。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示我們:“要做火熱的感情與冷靜的理智融為一體的大河,而不可匆忙地、貿然地做出決定。這是教育藝術永不干涸的源泉之一。”

教育也要教會孩子做人。孩子因為閱歷少,認知和分辨能力差,難免有讓父母或老師不滿意的地方,這時候不應絕對否定孩子的思想。教育不是單純的命令,也不是完全順從的呵護,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有對孩子的熱愛,還應不失理智地處理其中的矛盾。

父母不是權威,老師也不是,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與成年人一樣的獨立人格。《中國青年報》有一則驚人的“14條”報道,是一個孩子寫的《給媽媽的十四條建議》。其中寫道:

1.我需要幫助,同時也需要獨立。

2.為了成長,請允許我犯些錯誤,讓我自己在生活中學會如何生活。

3.請不要強迫我按照您的模式去生活。

4.請自覺地保護我的自尊心和隱私權。

5.如果您想成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家長的架子。

6.請不要拿我當您的出氣筒。

7.寵了我就別說把我寵壞了。

8.不要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不要把過去的錯誤擴大化。

9.多一些建議,少一些命令。

10.請不要第一百零一次告訴我某事該怎么做。

11.我不僅學習您告訴我的東西,還學習您身上表現出來的東西,包括壞的習慣。

12.我不僅需要愛,還需要學會愛別人。

13.即使您能幫我做所有的事情,也請您把它們留給我自己做。

14.因為我是菊花,所以請別讓我在夏天開花;因為我是白楊,所以請別指望從我身上摘下松子。

看到這充滿不滿和申訴的14條,我們警醒,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存在著誤區。孩子有一顆獨立的心,父母也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二者只有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理解的基礎上,教育之花才能綻放不敗,教育之樹才能常青,教育的源泉才能永不干涸。

如果父母只憑著自己的一腔愛意,不顧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去進行所謂的教育,那么父母會成為最蠻橫的父母,這樣的愛是最自私的愛,這樣的教育是最差的教育。

我們來看看這位母親的敘述:

小時候,我曾經夢想自己是一名作家、警察或是新聞記者,但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是一名售貨員。12年學海生涯,我沒睡過懶覺,沒有過星期天,甚至不曾逛過街、看電影。可是在高三這關鍵的一年,家里要我拋棄十幾年的理想和奮斗,去做一份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要我拿初中畢業證去報名,參加商場的招工考試。這不就意味著我高中3年的學業都白費了嗎?為此,我哭腫了眼睛,得到的答案卻是:父母都是為你好。當時的我不明白,父母既然是為了我好,為什么不放開手,讓我自己選擇生活的道路?他們為什么包辦一切?

后來,我早早結婚生子隨父親一起從青海回到東部。回來后,因為文化水平低,我只能在一家工廠當了倉庫保管員。后來,保管員也要求有高中文憑,我就下崗了。

生了兒子之后,我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為此,我對他要求非常嚴格,要求他必須把學習搞好。我給兒子報了幾個培訓班——奧校升級培訓班、智力開發培訓班、小學生作文跳級班、英語口語訓練班。剛下崗的時候,我還忙著找工作,后來,我也絕望了,不想找工作了,我就想,我應該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管教兒子上,只要兒子考上了大學,就是我的成功。

可是,我的做法使兒子很不高興,他總說自己太累,經常想賴著不去學習。當時我不在意,誰知道,有一天,他給我寫了個紙條,突然出走了。他寫道:“媽媽,你總是怪自己命不好,連保管員也做不成,總說是姥姥、姥爺不尊重你的結果。可是,你知道嗎?我也希望被尊重!我不想學的東西,媽媽為什么非逼我學?我覺得太累了,快爆炸了,所以,我想離開家,到遙遠的地方去。你們不要找我了,請姥姥、姥爺、爸爸、媽媽放心,我不會自殺的。”當時,我嚇壞了,哭著就跑到我愛人單位去了。他也急了,罵我:“活該,誰讓你整天折磨兒子!”

幸好,我們找回了兒子。通過這次事件,我醒悟了,是啊,既然自己當初受了不被尊重的苦,為什么又要去逼迫兒子呢?想想“尊重”二字,真的覺得分量很重,讓我們尊重長輩容易,尊重孩子就不那么容易,總覺得孩子是自己的,自己又不是在害他,怎么就不尊重了?其實,許多人正是在這樣的邏輯下犯了錯還不自知。

后來,我和兒子約定,不勉強他去做事,想做什么的時候先和他商量,如果他不同意,我們倆就辯論,誰勝了就聽誰的。現在,我覺得兒子反而比以前更愛學習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育之妙在于藏起一半的愛。有原則的愛,是理智的愛。而要堅持這種原則,做父母的必須要狠下心來。王晶在這方面就經歷了一個痛苦的過程:

黃思路上幼兒園的第一天,哭著要找媽媽、要回家。因為她比班里其他的孩子小,老師被她哭得心軟,就把她送回家。王晶送走了老師,對女兒說:“小朋友們都在幼兒園,還沒到放學的時間,誰也不能回家。現在,你只能自己去上幼兒園了。”

女兒嗚嗚地哭,可媽媽硬是不讓她進門。她最后央求媽媽說:“媽媽送路路去幼兒園吧。”

盡管王晶很想抱起女兒,把她送回幼兒園,可是她心里明白,如果今天自己送女兒回幼兒園,等于獎勵了她撒嬌耍賴的行為。那么明天、后天……女兒還會再哭,老師還會送她回來。想到這些,王晶狠狠心對女兒說:“好孩子,你自己回去,下午媽媽第一個去接你。”

女兒萬般無奈地走了,她是面對著家門,一步一步倒退著離開的。眼看著女兒走遠,王晶關起門來大哭一場。一個母親下狠心讓孩子從小接受磨煉,有時候也需要勇氣!

令王晶欣慰的是,從那以后,女兒上幼兒園再也沒哭過,雖然她當時只有3歲。

父母的愛應當是一種有原則的愛、理智的愛。在溺愛中成長的孩子,缺乏獨立精神和自理能力,長大后很難獨自面對生活。真正為孩子著想的父母不會嬌慣孩子,而是理性地對待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

教育之難,并不在于保持無限的激情,而在于擁有激情的同時,保持理性思維。缺乏理性思維的激情,是對孩子成長教育的妨礙。我的建議是:

愛孩子,但是不能寵溺孩子

如今,每個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集全家人的萬般寵愛于一身,于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玻璃小孩”,這些孩子看上去很可愛,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要改變這些孩子的脆弱,最重要的就是改變家庭教育的方式,家長應該以更科學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不能事事都依著孩子的脾氣,也不能盲目地夸耀孩子,要更客觀、更理性地來看待孩子。不僅如此,家長平時還要多關注孩子的喜怒哀樂,多和孩子談心,幫助孩子擁有積極的心態。

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

西方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皮膚饑餓感”。在父母給予孩子的眾多接觸中,用雙手抱孩子或者是摟著孩子的肩膀都能給孩子帶來良好的感受。在此時,孩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十分強烈。與孩子進行親昵的身體接觸,這是父母向孩子傳達愛意的好方式。

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對于快樂的體驗

在平日與孩子的交談過程中,父母可以隨口詢問孩子的感受,問一問最近心情如何,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如果父母在周末的時候很空閑,想帶著孩子出去玩,也要先問問孩子:“這個周末你想不想出去玩呢?”不僅如此,父母還可以向孩子坦白自己的想法,比如:“你能幫媽媽擦桌子,真是個好孩子,媽媽很高興。”

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

試著蹲下來和孩子交談,蹲到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用眼睛注視著他,和他說話:“你有沒有聽到玩具在哭?它們迷路了,找不到家了,你要怎樣幫助它們呢?”孩子聽了之后,一定會明白父母的意思,把玩具完璧歸趙。通過這種交流,孩子能夠從家長的眼神中看到家長對他的愛和關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邑县| 油尖旺区| 平昌县| 凌海市| 安远县| 台湾省| 淄博市| 陆川县| 新余市| 长葛市| 嵩明县| 革吉县| 昆明市| 乃东县| 桑日县| 玉林市| 郧西县| 新建县| 呼和浩特市| 沂南县| 盘山县| 和田市| 志丹县| 昌江| 上思县| 永登县| 扶余县| 桦南县| 阿城市| 庆元县| 古浪县| 桑日县| 南江县| 南通市| 珲春市| 宜州市| 江陵县| 峡江县| 德安县| 鹰潭市| 淳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