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府刊欽定諸書足本禮親王《嘯亭雜錄。續錄》,載有本朝欽定各書一則,謹錄于右云:“列圣萬幾之暇,乙覽經史,爰命儒臣,選擇簡編,親為裁定,頒行儒宮,以為士子仿模規范,實為萬世之巨觀也。今臚列其目于右:經部。《易經通注》四卷。(德輝謹按,《四庫總目》九卷云:順治十三年大學士傅以漸、左庶子曹本榮奉敕撰。)《日講易經解義》十八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二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五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御纂,詔大學士李光地編。)《御纂周易述義》十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二十年奉敕撰。)《日講書經解義》十三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十九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大學士庫勒納等奉詔編。)《欽定書經傳說匯纂》二十四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末圣祖仁皇帝敕撰,雍正八年告成,世宗憲皇帝御制序文刊行。)《欽定詩經傳說匯纂》二十卷。(謹按,《四庫》有序二卷,云:康熙末圣祖仁皇帝御定,刻成于雍正五年,世宗憲皇帝制序頒行。)《御纂詩義折中》二十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二十年皇上御纂。)《欽定周官義疏》四十八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十三年御定。)《欽定儀禮義疏》四十八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十三年御定。)《欽定禮記義疏》八十二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十三年御定。)《日講禮記解義》二十卷。(謹按,《四庫》六十四卷,云:為圣祖仁皇帝經筵所講,皆經御定而未及編次成帙。皇上御極之初,乃命取翻書房舊稿校刊頒行。)《日講春秋講義》六十四卷。(謹按,《四庫》同,云:是書為圣祖仁皇帝經筵舊稿,世宗憲皇帝復加考論,乃編次成帙。)《欽定春秋傳說匯纂》三十八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三十八年奉敕撰。)《御纂春秋直解》十六卷。(謹按,《四庫》十五卷,云:乾隆二十三年奉敕撰。)《御注孝經》一卷。(謹按,《四庫》同,云:順治十三年世祖章皇帝御撰。)《御纂孝經集注》一卷。(謹按,《四庫》同,云:雍正五年世宗憲皇帝御定。)《日講四書解義》二十六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十六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纂律呂正義》五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纂律呂正義后編》一百二十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十一年奉敕撰。)《御定康熙字典》四十二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五十五年圣祖仁皇帝御定。)《欽定西域同文志》二十四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二十八年奉敕撰。)《御定音韻闡微》十八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五十四年奉敕撰,雍正四年告成,世宗憲皇帝御制序文刊刻頒行。)《欽定同文韻統》六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十五年奉敕撰。)《欽定葉韻匯輯》五十八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十五年奉敕撰。)《欽定音韻述微》一百六卷。(謹按,《四庫》三十卷,云:乾隆三十八年奉敕撰。)史部。《欽定明史》三百六十卷。(謹按,《四庫》三百三十六卷,云:大學士張廷玉奉敕撰,乾隆四年書成。)《御批通鑒輯覽》一百二十卷。(謹按,《四庫》一百十六卷,附《明唐桂二王本末》三卷。云:乾隆三十二年奉敕撰。)《御定通鑒綱目三編》四十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四十年奉敕撰。)《開國方略》三十二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三十八年奉敕撰。)《御定三逆方略》。(謹按,《四庫》六十卷,云:康熙二十一年大學士勒德洪等奉敕撰。)《親征平定朔漠方略》四十八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四十七年大學士溫達等撰進。)《平定金川方略》三十二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十三年大學士來保等恭撰。)《平定準噶爾方略前編》五十四卷,《正編》八十五卷,《續編》三十三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三十七年大學士傅恒等恭撰。)《平定兩金川方略》一百五十二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四十六年大學士阿桂等恭撰。)《臨清紀略》十六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四十二年奉敕撰。)《蘭州紀略》。(謹按,《四庫》二十卷,云:乾隆四十六年奉敕撰。)《石峰堡紀略》。(謹按,《四庫》二十卷,云:乾隆四十九年奉敕撰。)《臺灣紀略》。(謹按,《四庫》七十卷,云:乾隆五十三年奉敕撰。)《平定廓爾喀紀略》。《平苗紀略》。《平定三省教匪紀略》。《辛酉工賑紀略》。《太祖高皇帝圣訓》四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二十五年圣祖仁皇帝恭編,乾隆四年我皇上敬制序文,宣付剞劂。)《太宗文皇帝圣訓》六卷。(謹按,《四庫》同,云:順治末,世祖章皇帝編次未竟,康熙二十六年圣祖仁皇帝續成,乾隆四年皇上御制序文刊布。)《世祖章皇帝圣訓》六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二十六年圣祖仁皇帝恭編,乾隆四年皇上御制序文刊布。)《圣祖仁皇帝圣訓》六十卷。(謹按,《四庫》同,云:雍正九年世宗憲皇帝恭編,乾隆六年皇上御制序文刊布。)《世宗憲皇帝圣訓》三十六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五年皇上恭編,御制序文刊布。)《高宗純皇帝圣訓》三百卷。《上諭內閣》一百五十九卷。(謹按,《四庫》同,云:雍正七年世宗憲皇帝命和碩莊親王允祿繕錄刊布,以雍正九年告成。皇上即祚,復命和碩和親王弘晝編次,雍正八年至十三年上諭校正續刻,補為全書,以乾隆六年告成。)《朱批諭旨》三百六十卷。(謹按,《四庫》同,云:雍正十年奉敕撰,乾隆三年告成。)《欽定明臣奏議》二十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四十六年奉敕編。)《欽定宗室王公功績表傳》十二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四十六年奉敕撰。)《欽定蒙古回部王公表傳》六十卷。(謹按,《四庫》只《蒙古王公功績表傳》十二卷,云:乾隆四十四年奉敕撰。)《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八十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九年奉敕撰。)《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十二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四十一年奉敕撰。)《御定月令輯要》二十四卷。(謹按,《四庫》有《圖說》一卷,云:康熙五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大清一統志》五百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二十九年奉敕撰。)《欽定熱河志》八十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四十六年奉敕撰。)《欽定日下舊聞考》一百三十卷。(謹按,《四庫》一百二十卷,云:乾隆三十九年奉敕撰。)《欽定滿洲源流考》二十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四十三年奉敕撰。)《欽定皇輿西域圖志》五十二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二十一年奉敕撰,乾隆二十七年創成初稿,嗣以版章日辟,規制益詳,復增定為今本。)《皇清職貢圖》九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十六年奉敕撰。)《欽定盛京通志》一百卷。(謹按,《四庫》一百二十卷,云:乾隆四十四年奉敕撰。)《詞林典故》八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九年命掌院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纂輯是書,乾隆十二年告成,御纂序文刊行。)《續詞林典故》囗卷。(謹按,嘉慶十年敕撰《皇朝詞林典故》六十四卷,蓋即此書,不名續也。)《欽定歷代職官表》囗囗卷。(謹按,《四庫》六十三卷,云:乾隆四十五年奉敕撰。)《欽定大清會典》一百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二十九年奉敕撰。)《新定大清會典》囗囗卷。(謹按,此當是嘉慶戊寅新修之本,止八十卷。)《大清會典則例》一百八十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二十九年奉敕撰。)《新定大清會典則例》一百八十卷。《欽定續文獻通考》二百五十二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十二年奉敕撰。)《欽定皇朝文獻通考》二百六十二卷。(謹按,《四庫》二百六十六卷,云:乾隆十二年奉敕撰。)《欽定續通志》一百四十四卷。《欽定皇朝通志》一百卷。(謹按,《四庫》二百卷,云:乾隆三十二年奉敕撰。)《欽定皇朝通典》二百卷。(謹按,《四庫》一百卷,云:乾隆三十二年奉敕撰。)《幸魯盛典》四十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二十七年,衍圣公孔毓圻等撰進。)《萬壽圣典》一百二十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六旬萬壽,內直諸臣所纂錄也。)《欽定大清通禮》四十卷。(謹按,《四庫》五十卷,云:乾隆元年奉敕撰,越二十一年告成。)《南巡盛典》一百二十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三十五年,大學士管兩江總督高晉等恭撰進。)《皇朝禮器圖式》二十八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二十四年奉敕撰,乾隆三十一年又命廷臣重加校補,勒為此編。)《國朝宮史》三十六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七年奉敕撰,乾隆二十四年復命增修,越兩載而告成。)《續國朝宮史》囗囗卷。《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六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十二年奉敕撰。)《八旗通志初集》二百五十卷。(謹按,《四庫》同,云:雍正五年世宗憲皇帝敕撰,乾隆四年告成,御制序文頒行。)《八旗通志二集》囗囗囗卷。(謹按,浙江《文瀾閣書目》載此書三百四十二卷,卷首十二卷,目錄二卷。集中檔案至乾隆六十年止,稱高宗為皇上。蓋嘉慶初元敕修,進御于太上皇者。)《大清律例》四十七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五年奉敕撰,御制序文頒行。)《欽定天祿琳瑯》十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四十年奉敕撰。)《御制評鑒闡要》二十卷。(謹按,《四庫》十二卷,云:乾隆三十六年,大學士劉統勛等編次恭進。)子部。《御撰資政要覽》三卷、《后序》一卷。(謹按,《四庫》同,云:順治十二年世祖章皇帝御撰。)《圣諭廣訓》一卷。(謹按,《四庫》同,云:圣諭十六條,圣祖仁皇帝所頒;廣訓一萬余言,世宗憲皇帝推繹。)《庭訓格言》一卷。(謹按,《四庫》同,云:雍正八年,世宗憲皇帝追述圣祖仁皇帝天語,親錄成編。)《御制人臣儆心錄》一卷。(謹按,《四庫》入史部,云:順治十二年世祖章皇帝御撰。)《御制日知薈要》一卷。(謹按,《四庫》四卷,云:乾隆元年皇上御制。)《御定孝經衍義》一百卷。(謹按,《四庫》同,云:是書為順治十三年奉敕所修,至康熙二十一年告成,圣祖仁皇帝親為鑒定,制序頒行。)《御定內則衍義》十六卷。(謹按,《四庫》同,云:順治十三年世祖章皇帝御定。)《御纂性理精義》十二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五十六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纂朱子全書》六十六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執法成憲》八卷。(謹按,《四庫》同,云:雍正六年世宗憲皇帝敕撰,雍正十三年書成奏進,乾隆三年御制序文頒行。)《欽定授時通考》七十八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二年奉敕撰,乾隆七年進呈欽定,御制序文頒行。)《欽定醫宗金鑒》九十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十四年奉敕撰。)《御定歷象考成》四十二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歷象考成后編》十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二年奉敕撰。)《御定儀象考成》三十二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九年奏敕撰,乾隆十七年告成,御制序文頒行。)《御定數理精蘊》五十三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星歷考原》六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詔大學士李光地等重為考定,以成是編。)《欽定協紀辨方書》三十六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四年奉敕撰,越三年告成,進呈欽定。)《欽定佩文齋書畫譜》一百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四十七年圣祖仁皇帝御定。)《秘殿珠林》二十四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九年奉敕撰。)《石渠寶笈》四十四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十九年奉敕撰。)《續石渠寶笈》囗囗卷。(謹按,沈初《西清筆記》云:《珠林》、《寶笈》二書,乾隆辛亥續編,但未載卷數。)《錢錄》十六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十五年奉敕撰。)《欽定西清古鑒》四十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十四年奉敕撰。)《欽定西清硯譜》二十四卷。(謹按,《四庫》二十五卷,云:乾隆四十三年奉敕撰。)《御定古今圖書集成》五千二百卷。(謹按,此書《四庫》未著錄,據阮元編《天一閣書目》云:乾隆三十九年,御賜《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圣祖仁皇帝御撰。雍正四年,世宗憲皇帝御制序,略言:皇考命儒臣廣羅群籍,分門別類,統為一書。經歷歲時,久而未就。特命尚書蔣廷錫等重加編校,凡定三千余卷,增刪數十萬言,圖繪精審,考定詳悉。列為六編,析為三十二典,其部六千余,其卷一萬云。蓋是書經兩朝始成。余見原書,板本闊大,圖繪極工。光緒初元上海書坊有石印、鉛字排印兩種。末年,慈圣取原書付上海石印三百部,時以頒賜內直諸臣。)《欽定淵鑒類函》四百五十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四十九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駢字類編》二百四十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五十八年,圣祖仁皇帝敕撰,雍正四年告成,世宗憲皇帝制序頒行。)《御定分類字錦》六十四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六十一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子史精華》一百六十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末圣祖仁皇帝敕修,雍正五年世宗憲皇帝御定頒行。)《御定佩文韻府》四百四十二卷。(謹按,《四庫》四百四十四卷,康熙五十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韻府拾遺》一百十二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五十五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注道德經》二卷。(謹按,《四庫》同,云:順治十三年世祖章皇帝御撰。)集部。《圣祖仁皇帝初集》四十卷、《二集》五十卷、《三集》五十卷、《四集》三十六卷。(謹按,《四庫》同,云:自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以前為初集,三十六年丁丑以前為二集,五十年辛卯以前為三集。至五十一年壬辰以后六十一年壬寅以前,世宗憲皇帝命和碩莊親王允祿編為四集。通一百七十六卷,合為一編。)《世宗憲皇帝文集》三十卷。(謹按,《四庫》同,云:凡文二十卷,詩十卷。文分十三體。詩則前七卷曰《雍邸集》,皆康熙壬寅以前作;后三卷曰《四宜堂集》,則御極以后作也。)《高宗純皇帝樂善堂全集》三十卷,《御制文初集》三十卷、《二集》四十卷、《余集》二卷,《御制詩初集》四十四卷、《二集》九十四卷、《三集》一百卷、《四集》一百二十卷、《五集》一百四十卷、《余集》囗卷。(謹按,《四庫》:《御制樂善堂文集》定本三十卷,乾隆二十三年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蔣溥等奉敕重編。《御制文初集》三十卷、《二集》四十四卷,《御制詩初集》四十八卷、《二集》一百卷、《三集》一百十二卷、《四集》一百十二卷。)今上皇帝《味余書室集》囗囗卷,《御制文初集》囗囗卷,《御制詩初集》囗囗卷、《二集》囗囗卷。《御定全唐文》一千卷。(謹按,嘉慶十九年,文華殿大學士董誥奉敕編輯。)《御選古文淵鑒》六十四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二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御選,內閣學士徐乾學等奉敕編注。)《御定賦匯》一百四十卷,《外集》囗囗卷,《補遺》二十二卷。(謹按,《四庫》一百四十卷、《外集》二十卷、《逸句》二卷、《補遺》二十二卷,云:康熙四十五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全唐詩》九百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四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佩文齋詠物詩選》四百八十二卷。(謹按,《四庫》四百八十六卷,云:康熙四十五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歷代題畫詩類》一百二十卷。(謹按,《四庫》同,康熙四十六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選四朝詩》二百九十二卷。(謹按,《四庫》三百一十二卷,宋七十八卷,金二十五卷,元八十一卷,明一百二十八卷。云:康熙四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右庶子張豫章等奉敕編次。)《御定全金詩》七十四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五十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選唐詩》三十二卷。(謹按,《四庫》有《附錄》三卷,云: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選唐宋文醇》五十卷。(謹按,《四庫》五十八卷,云:乾隆三年御定。)《御選唐宋詩醇》四十七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十五年御定。)《皇清文穎》一百二十四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中,圣祖仁皇帝詔大學士陳廷敬編錄未竟,世宗憲皇帝復詔續輯,亦未即蕆功,我皇上申命廷臣乃斷自乾隆甲子以前排纂成帙。)《續皇清文穎》囗囗卷。《欽定四書文》四十一卷。(謹按,《四庫》同,云:乾隆元年內閣學士方苞奉敕編。)《御定歷代詩余》一百二十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四十六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命侍讀學士沈辰垣等搜羅舊集,定著斯編。)《御定詞譜》四十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五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御定曲譜》十四卷。(謹按,《四庫》同,云:康熙五十四年奉敕撰。)謹按以上所列,至嘉慶止。然嘉慶一朝亦未盡載,蓋著者為當時人,未斷代也。顧如乾隆五十三年,《欽定詩經樂譜全書》三十卷,《樂律正俗》一卷;乾隆二十年,《欽定翻譯五經》五十八卷,《四書》二十九卷;乾隆三十六年,《欽定增訂清文鑒》三十二卷,《補編》四卷,《總綱》八卷,《補總綱》二卷;乾隆四十四年,《欽定滿洲蒙古漢字三合切音清文鑒》三十三卷;乾隆四十六年,《欽定遼金元三史國語解》四十六卷;康熙五十一年,《欽定歷代紀事年表》一百卷;乾隆四十二年,《欽定蒙古源流》八卷;雍正九年,《上諭八旗》十三卷,《上諭旗務議覆》十二卷,《諭行旗務奏議》十三卷;乾隆四十七年,《欽定河源紀略》三十六卷;乾隆十九年,《欽定盤山志》二十一卷;乾隆三十二年,《欽定續通典》一百四十四卷;乾隆五十四年,《欽定八旬萬壽盛典》一百二十卷;乾隆四年,《欽定康濟錄》六卷;乾隆四十三年,《欽定國子監志》六十二卷;乾隆四十一年,《欽定武英殿聚珍板程式》一卷;乾隆三十四年,《欽定校正淳化閣帖釋文》十卷;康熙四十六年,《御批通鑒綱目》五十九卷,《通鑒綱目前編》十八卷,《外紀》一卷,《舉要》三卷,《通鑒綱目續編》二十七卷;乾隆四十八年,《欽定古今儲貳金鑒》六卷;乾隆十四年,《御覽經史講義》三十一卷;康熙四十七年,《欽定廣群芳譜》一百卷;乾隆四十七年,《欽定補繪離騷全圖》二卷;康熙六十一年,《御定千叟宴詩》四卷;乾隆五十五年,《欽定千叟宴詩》三十六卷:均《四庫》著錄之書,不知何以未得悉舉。又如順治《御撰勸善要言》一卷;(謹按,原書清文未翻譯,光緒十七年加譯,頒浙江官書局刊行。)康熙二十年,《欽定選擇歷書》十卷;(一名《萬年歷書》。)康熙五十年,《御制避暑山莊圖詠》二卷;雍正十一年,《御制大義覺迷錄》四卷;乾隆《御制擬白居易樂府》四卷;嘉慶囗囗年,《欽定天祿琳瑯書目后編》二十卷;嘉慶元年,《欽定千叟宴詩》三十四卷。(謹按,此為乾隆八旬有五萬壽慶典事,在《四庫全書》告成之后,其書題乾隆六十一年。蓋大內稱嘉慶元、二、三年為六十一、二、三年也。)或在《四庫》修書以前,或在《四庫》成書之后。雖總目未載,在嘉慶時傳本必多。至《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二百卷,《欽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以習聞習見之巨冊,而紀載缺如,甚矣藏書與讀書之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