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案此事見《稗?!繁尽懂惵効備洝?。此書不著撰者姓名,據此或是少游作。
③案《異聞總錄》“集”當作“彖”。
二一二、潘邠老答張耒齊安行
張文潛嘗作《齊安行》,詞甚不美,末云:“最愁三伏熱如甑,北客十人九人①病。百年生死向中州,千金莫作齊安游。”而潘邠老,黃人也,為作解嘲云:“為邦雖陋勿雌黃,我曾侍立蘇公旁,見公顏色不憔悴,不似賈誼來江湘。它州雖粗勝吾州,無此兩公相繼游?!保ā犊傹敗非叭撸?
①案《右史集》六“九人”作“八九”。
二一三、水鏡集
東坡號思聰詩為《水鏡集》,又作序贈之,云:“聰能如①水鏡以一含萬,②則書與詩當益奇,吾將觀焉,以為聰得道深之候。”及聰來京師,種種不進,有人戲之云:“水鏡年來亦太昏?!保ā犊傹敗非叭牛?
①“如”,原作“為”,據《東坡后集》九改。
②“萬”,原作“方”,據《東坡后集》改。
二一四、東坡詞古今人不曾道到
以道云:“初見東坡詞云:‘素面常嫌粉涴,洗妝不退唇紅’。①便知此老須過海?!庇鄦柡涡??以道曰:“只為古今人不曾道到此,須罰教遠去。”(《總龜》前三十九)
①《野客叢書》六引此詞舉“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二句。
二一五、饒次守十七字詩
吳賀迪吉者,撫州人,一日載酒來余家,并召劉夷、李洪、龜父、饒次守輩,酒酣頗紛紛。龜父先歸,作一絕題于余書室曰:“再為城南游,百花已狂飛。更堪逢惡客,騎馬風中歸。”次守既醒,作十七字和云:“當時為舉首,滿意望龍飛。而今已報罷,且歸?!鄙w龜父是年自洪州首薦,自今上初即位,無建試也。(《總龜》前三十九)
二一六、碗脫蒸餅
山谷既返袁,在館中時多食東華門碗脫蒸餅。后徙黔南,王定國寄之以詩云:“北海未常樽有酒,馮驩何止食無魚。黔州碗脫無蒸餅,自合官稱削校書?!保ā犊傹敗非叭牛?
二一七、詩嘲張文潛
張文潛〔在一時中〕,①人物〔最為〕②魁偉。故陳無己有詩云:“張侯魁③然腹如鼓,雷為饑聲酒為雨,〔文云要瘦君則肥〕”。④山谷云:“六月火云蒸肉山”,〔又云:“雖肥如瓠壺?!倍臐撆P病,秦少游又和其詩云:“平時帶十圍,頗復減臂環?!薄尝萁詰蛘Z也。(《總龜》前三十九、《叢話》前五十一)
①《叢話》無“在一時中”四字。
②《叢話》無“最為”二字。
③《叢話》“魁”作“便”。
④《叢話》無此句。
⑤《叢話》無“又云”至“頗復減臂環”諸語。
二一八、揭諦揭諦念茲在茲
劉季孫景文公頓年,①王安石使對“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季孫對之以“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安石大笑。(《總龜》前三十九)
①“公頓年”三字當有脫誤。
二一九、張安道送蘇子由詩
元豐三年,蘇子由謫官筠州,張安道口占一絕送之云:“因嗟①萍梗才名②客,自欺匏瓜老病身。一榻從茲還倚壁③,不知重掃是④何人!”已而涕下。東坡云:“安道平生未嘗⑤出涕向人。”(《總龜》前四十一)
案:此則出《東坡題跋》,故《漁隱叢話》二十七引張方平此詩,亦謂為東坡語,此亦直方述坡語耳。
①《宋紀》十一“因嗟”作“可憐”。
②《宋紀》“才名”作“飄蓬”。
③《宋紀》作“從此空齋掛塵榻”。
④《東坡題跋》三及《宋紀》“是”均作“待”。
⑤“嘗”原作“能”,據《東坡題跋》改。
二二〇、王崇拯送別王棫詩
王崇拯字拯之,①與先君同在熙河;先君自熙河入京,相別于中涂,送先君云:“渭城楊柳己青青,強駐行人聽渭城。不問使車歸路遠,且從壿②酒滿杯傾。相逢洮塞休兵后,此去秦州③照眼明。若立螭頭借前④著,且教充國事春耕?!毕染b于吳沖卿⑤丞相,緣此知名于朝庭。(《總龜》前四十一、《叢話》前五十五、《宋紀》三十)
①案《叢話》、《宋紀》均作王崇拯之,考蘇轍《樂城集》有贈王崇拯詩,則《總龜》所引為不誤。
②《宋紀》三十“壿”作“蘆”。
③《宋紀》“州”作“川”。
④《宋紀》“借前”作“前借”。
⑤“吳沖卿”原作“吳卿”,據《叢話》改。
二二一、洪駒父李希聲送直方詩
洪駒父有詩送余赴官河內,末云:“眼中人物東西盡,肺病京華故倦游?!迸诉摾厦空b而喜之。李希聲亦有詩送余云:“散盡平生眼中客,暖風晴日閉門居?!笨梢韵嗌舷乱?。是時紹圣改元之二月。(《總龜》前四十一)
二二二、張文潛題奉先寺詩
“荒涼城南奉先寺,后宮美人官葬此。角樓相望高起墳,草間柏下多石人。秩卑焚①骨不作冢,青石浮屠當②丘垅。家家墳上作享亭,朱門相向旡人聲。樹頭土梟作人語,月黑風悲鬼搖樹。宮中養女作子孫,年年犢車來作主。廢后陵園③官道側,家破無人掃陵域。官家歲結半千錢,街頭買餅作寒食”。此張文潛《題奉先寺》詩。晁以道嘗與江子之言:“文潛近來詩不甚好?!弊又蛘b此詩以對。以道云:“莫不是文潛詩否?”(《總龜》前四十三)
①《宋紀》“焚”作“埋”。
②“當”原作“唱”,據《右史集》及《宋紀》改。
③《右史集》“園”作“國”,《宋紀》“陵園”作“園林”。
二二三、洪駒父過李公擇尚書墓詩
洪駒父有《過李公擇尚書墓》一篇。其間云:“鹿場兔徑白晝靜,稻壟松囗青嶂深。”說者以為大逼老杜。(《總龜》前四十三)
案:《說詩樂趣》卷十六引此則誤作《摭言》。
二二四、邢居實呻吟集
邢居實字惇夫,年少豪邁,所與游皆一時名士。方年十四五時,嘗作《明妃引》,末句云:“安得壯士霍嫖姚,縛取呼韓作編戶?!敝T公多稱之。①既卒,余收拾其殘章,編成一集,號曰《呻吟集》。惇夫自少便多憔悴感慨之意,其作《秋懷》云:“高歌感人心,心悲將奈何?”其作《棗陽道中詩》云:“有意問山仙,②此生更③來否?”已而果卒于漢東。④惇夫之卒也,山谷以詩哭之云:“詩到年來⑤更老成,江山為助筆縱橫。眼看白骨⑥埋黃土⑦,何況人間父子情?!鄙w〔謂〕⑧惇夫與其父歆向也。⑨蔡天啟亦有詩云:“人物于今嘆渺然,孤墳宿草已生煙。日暮行人道傍會,⑩應逢年少共談玄。”其余作者甚眾,皆載于《呻吟集》后。(《總龜》前四十三、后三十五,《叢話》前五十二,《玉屑》十八,《竹莊十七》,《宋紀》三十四)
案:《說詩樂趣》卷十六引至此則誤作《摭言》。
①《竹莊》引至此。
②《叢話》、《玉屑》“仙”作“神”。
③《叢話》、《玉屑》“更”作“復”。
④《宋紀》僅引惇夫自少云云至此數語。
⑤《叢話》、《玉屑》“年來”作“隨州”。
⑥《叢話》、《玉屑》“骨”作“壁”。
⑦《叢話》“土”作“壤”。
⑧《叢話》有“謂”字。
⑨《玉屑》引至此。又居實為恕子,恕字和叔,此云“歆向”疑誤。
⑩《玉屑》“會”作“歇”。
二二五、邵堯夫哭其弟睦詩
邵堯夫之弟名睦者,無疾而化。前此有《重九詩》云:“擬問東籬事,東籬事渺茫?!焙蠊麣浻跂|籬之下。故堯夫哭之云:“自茲明月清風夜,蕭索東籬看斷腸。”又云:“腸斷①東籬何所尋,東籬從此事沉沉。”(《總龜》前四十三)
案:《聞見前錄》亦言“伯溫之叔父諱睦,少康節先生二十余歲,事康節如父。熙寧元年四月八日暴卒,年三十三??倒澫壬拗畱Q。既卒,理其故書,得叔父所作《重九詩》云:‘衣如當日白,花似去年黃。擬問東籬事,東籬事渺茫?!八?,殯后圃東籬下?!?
①案《總龜》原作“斷腸”,據《擊壤集》六校改。
二二六、周仲美郵亭題詩
余于一雜編中,見有書郵亭事,既不曉其誰作,但觀其詩有足哀者,故載之于此。其末云:“周仲美不知何許人,自言世居京師,父游宦,家于成都,既而適李氏子,侍舅姑宦泗上,從良人赴金陵幕,偶因事棄官入華山,有長?、僦?。仲美即寄身合淝外祖家,方求歸未得,會舅遽調任長沙,不免共載而南,云水茫茫,去國益遠,形影相吊,灑涕何言。因書所懷于壁?!痹娫唬骸皭坻粣圩?,為問此何理?棄官更棄妻,人情寧可已。永決泗之濱,遺言空在耳。三載無朝昬,孤幃淚如洗。婦人義從夫,一節誓生死。江鄉感殘春,腸斷晚煙起。西望太華峰,不知幾千里。”(《總龜》前四十三)
①《宋紀》八十七“住”作“往”。
二二七、詠松詩
或有稱詠松句云“影搖千尺龍蛇動,聲撼半天風雨寒”者。一僧在坐,曰:“未若‘云影亂鋪地,濤聲寒在空?!被蛞哉Z圣俞。圣俞曰:“言簡而意不遺,當以僧語為優?!保ā犊傹敗泛蠖?、《叢話》前三十二、《玉屑》三)
二二八、山谷以詩嘲戲
〔山谷〕①《謝王炳之惠玉版紙詩》云:“王侯鬢若緣坡竹?!贝顺觥恩着珎鳌?,炳之大以為憾。送《零陵主簿夏君玉詩》末云:“因行訪幽禪,頭陁煙雨外?!鄙w君玉頭甚大,故以此戲之。(《總龜》后三十八、《叢話》前四十八)
①當有“山谷”二字,今補。
二二九、山谷論東坡和陶詩
〔紹圣間〕①山谷見東坡《和淵明飲酒詩》,讀至“前山正可數,后騎且勿驅”,云:“此老未死在?!雹谟衷疲骸皷|坡在揚州《和飲酒詩》,只是如己所作;至③惠州《和歸田園》六首,乃與淵明無異。”(《叢話》前四、《竹莊》十、《總龜》前八、《鑒衡》一引作《詩文發源》)
①《總龜》、《鑒衡》無此四字。
②《總龜》引至此?!吨袂f》無以上諸語。
③《鑒衡》“至”下有“于”字。
二三〇、王荊公四家詩
荊公編集四家詩,其先后之序,或以為存深意,或以為初無意。蓋以子美為第一,此無可議者;至永叔次之,退之又次之,以太白為下,何邪?或者云,太白之詩固不及退之,而永叔本學退之,而所謂青出于藍者,故其先后如此。或者又以荊公既品第了此四人次第,自處便與子美為敵耳。(《叢話》前六)
二三一、杜甫杜鵑詩類古謠語
《杜鵑詩》,識者謂前四句非詩也,乃題下自注,而后人寫之誤耳。余以為不然,此正與古謠語無以異,豈復以韻為限也?。ā秴苍挕非捌撸?
二三二、論杜詩者之誤
范蜀公云:“武侯廟栢今十丈,而杜工部云‘黛色參天二千尺’,古之①詩人好②大其事,大率如此。”而沈存中又云:“霜皮溜雨四十圍,乃是七尺,③而長二千尺,無乃大細長乎?”余以為論詩正不當爾,④二公之言皆非也。(《叢話》前八、《鑒衡》一引《詩文發源》)
案:《叢話》引此與前五九《假借對條》合。
①《鑒衡》“古之”作“從來”。
②《鑒衡》“好”下有“夸”字。
③《鑒衡》“乃是七尺”四字作“若四十圍”。
④《鑒衡》引至此。
二三三、注杜詩出處之誤
近世有注杜詩者,注“甫昔少年日’,乃引賈少年?!坝膹娇侄圊琛?,乃引《李廣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絕域三冬暮”,乃引東方朔三冬文史足用?!凹偶畔抵垭p下淚”,乃引《賈誼傳》不系之舟?!敖K日坎壈纏其身”,乃引孟子少坎坷?!熬灰姽艁硎⒚隆?。乃引《新唐書房琯贊》云“盛名之下為難居”。真可發觀者一笑。(《叢話》前九)
二三四、蔡寬夫和人治字韻詩
蔡寬夫啟為太學博士,和人治字韻詩,有“先生萬古有①何用?博士三年冗不治”。(《叢話》前九、《梅磵詩話》上)
案:韋居安《梅磵詩話》卷上謂近時方烏山《蒙仲吟稿》中亦有此聯?!端卧娂o事》三十七引作蔡居厚詩,誤。
①《梅磵詩話》“有”作“名”。
二三五、老杜哭鄭司戶蘇少監詩
老杜遺詩二十九篇,而《哭臺州鄭司戶蘇少監》一首,山谷云:“語似不類”。予最愛其“葉葉自開春”之句。(《叢話》前十三)
二三六、詩用史漢語
山谷〔嘗〕①謂余〔云〕②:“作詩使《史》《漢》間全語為有氣骨?!焙笠蜃x③浩然詩,見“以吾一日長”,“異方之樂令人悲”及“吾亦從此逝”,④方悟山谷之言。(《叢話》前十五、《鑒衡》一引作《詩文發源》)
①《鑒衡》無“嘗”字。
②《鑒衡》無“云”字。
③《鑒衡》“讀”下有“孟”字。
④《鑒衡》“逝”誤作“游”。
二三七、山谷惟愛退之南溪始泛詩
洪龜父言山谷于退之詩少所許可,最愛《南溪始泛》,以為有詩人句律之深意。(《叢話》前十八、《竹莊》七、《玉屑》十五)
二三八、樂天開成大行挽詞
“帝與九齡雖吉夢,山呼萬歲是虛聲”,此樂天作《開成大行挽詞》,對事精切,少有其比也。(《叢話》前二十一、《玉屑》七)
二三九、半夜鐘
歐公言唐人有“姑蘇城下①寒山寺,半夜②鐘聲到客船”之句,說者云,句則佳也,其如三更不是撞鐘時。余觀于鵠《送宮人入道詩》云:“定知別后宮中伴,遙③聽緱山半夜鐘?!倍讟诽煲嘣疲骸靶虑锼捎跋?,半夜鐘聲后?!必M唐人多用此語也?儻非遞相沿襲,恐必有說耳。④溫庭筠詩亦云:“悠然逆旅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鐘?!蓖ン拊姸嗬y在白樂天詩后。⑤(《叢話》前二十三、《詩林》二)
案: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三及《辨誤錄》上《夜半鐘》條謂王直方《蘭臺詩話》亦嘗辨論,第所引與予不同。又王楙《野客叢書》二十六《半夜鐘》條亦謂《王直方詩話》引于鵠、白樂天、溫庭筠詩半夜鐘句,以謂唐人多用此語云云。然則此則當出《直方詩話》,《總龜》謂出《古今詩話》者,誤也。
①《全唐詩》九張繼詩“下”作“外”。《總龜》“城下”作“臺下”。
②《全唐詩》“半夜”作“夜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