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陸辰州子逸,左丞農師之孫,太傅公之玄孫也。晚以疾廢,卜筑于秀野,越之佳山水也。公放遨其間,不復有榮念。對客,則終日清談不倦,尤好語及前輩事,纚纚傾人聽。余嘗登門,出近作《贈別》長短句以示公,其末句云;“莫待柳吹綿,吹綿時杜鵑。”公賞誦久之。是后,從游頗密。公嘗謂余曰:“曾看東坡《賀新郎》詞否?”余對以世所共歌者。公云:“東坡此詞,人皆知其為佳,但后擷用榴花事,人少知其意。某嘗于晁以道家見東坡真跡,晁氏云:“東坡有妾名曰朝云、榴花。朝云死于嶺外,東坡嘗作《西江月》一闕,寓意于梅,所謂‘高情已逐曉云空’是也。惟榴花獨存,故其詞多及之。觀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可見其意矣。又《南歌子》詞云:‘紫陌尋春去,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惟見石榴新蕊一枝開。冰簟堆云髻,金罇灧玉醅。綠陰青子莫相催。留取紅巾千點照池臺。’意有所屬也。”或云贈王晉卿侍兒,未知其然否也?

余謂后輩作詞,無非前人己道底句,特善能轉換爾。《三山老人語錄》云:“從來九日用落帽事,東坡獨云‘破帽多情卻戀頭’,尤為奇特。”不知東坡用杜子美詩“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傍人為整冠”。近日陳子高作《謁金門》云:“春滿院,飛去飛來雙燕。紅雨入簾寒不卷,小屏山六扇。”乃《花間集》和凝詞:“拂水雙飛來去燕,曲檻小屏山六扇。”趙德莊詞云:“波底夕陽紅濕。”“紅濕”二字以為新奇,不知蓋用李后主“細雨濕流光”,與《花間集》“一簾疏雨濕春愁”之“濕”。辛幼安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人皆以為佳,不知趙德莊《鵲橋仙》詞云:“春愁元是逐春來,卻不肯隨春歸去。”蓋德莊又本李漢老《楊花》詞“驀地便和春、帶將歸去”。大抵后之作者,往往難追前人。蓋唐詞多艷句,后人好為謔語;唐人詞多令曲,后人增為大拍。又況屋下架屋,陳腐冗長,所以全篇難得好語也。

公之詞傳于曲編者,獨《瑞鶴仙》“臉霞紅印枕”之句。有和李漢老“叫云吹斷橫玉”,詞語高妙,惜其不傳于世。其詞云:“黃橙紫蟹,映金壺瀲灎,新醅浮綠。共賞西樓今夜月,極目云無一粟。揮塵高談,倚欄長嘯,下視鱗鱗屋。轟然何處,瑞龍聲噴蘄竹。何況露白風清,銀河澈漢,仿佛如懸瀑。此景古今如有價,豈惜明珠千斛。灝氣盈襟,冷風入袖,只欲騎鴻鵠。廣寒宮殿,看人顏似冰玉。”觀公之詞,可以知其風流醞藉矣。

魯直跋東坡道人黃州所作《卜算子》詞云:“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此真知東坡者也。蓋“揀盡寒枝不肯棲”,取興鳥擇木之意,所以謂之高妙。而《苕溪漁隱叢話》乃云“鴻雁未嘗棲宿樹枝,惟在田野葦叢間,此亦語病”。當為東坡稱屈可也。又古詞:“水竹舊院落,櫻筍新蔬果。”蓋唐制,四月十四日,堂廚及百司廚通謂之櫻筍廚。此乃夏初,詞正用此事。而《叢話》乃云“鶯引新雛過”,而以櫻筍為非。豈知古詞首句多是屬對,而櫻筍事尤切時耶。

趙右史家有顧禧景蕃《補注東坡長短句》真跡,云:“按唐人詞,舊本作‘試教彈作忽雷聲’,蓋《樂府雜錄》云:‘康昆侖嘗見一女郎彈琵琶,發聲如雷。而文宗內庫,有二琵琶,號大忽雷、小忽雷,鄭中丞嘗彈之。’今本作‘輥雷聲’,而傅幹注亦以‘輥雷’為證,考之傳記無有。”

又云:“余頃于鄭公實處,見東坡親跡書《卜算子》斷句云‘寂寞沙汀冷’,今本作‘楓落吳江冷’,詞意全不相屬也。

又《南歌子》云:“游人都上十三樓,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十三間樓,在錢塘西湖北上。此詞在錢塘作。舊注云汴京舊有十三樓,非也。”

曩見陸辰州,語余以《賀新郎》詞用榴花事,乃妾名也。退而書其語,今十年矣,亦未嘗深考。近觀顧景蕃續注,因悟東坡詞中用“白團扇”、“瑤臺曲”,皆侍妾故事。按:晉中書令王珉好執白團扇,婢作《白團扇歌》以贈珉。又《唐逸史》:“許渾暴卒,復寤,作詩云:‘曉人瑤臺露氣清,坐中惟見許飛瓊。塵心未盡俗緣重,千里下山空月明。”復寢,驚起,改第二句,云:“昨日夢到瑤池,飛瓊令改之,云不欲世間知有我也。”按《漢武帝內傳》所載,董雙成、許飛瓊皆西王母侍兒,東坡用此事,乃知陸辰州得榴花之事于晁氏為不妄也。《本事詞》載榴花事極鄙俚,誠為妄誕。

徐師川云;“東坡《橄欖》詩云‘紛紛青子落紅鹽’,蓋北人相傳,以為橄欖樹高難取,南人用鹽擦,則其子自落。今南人取橄欖雖不然,然猶有此語也,東坡遂用其事。正如南海子魚,出于莆田通應王祠前者味最勝,詩人遂云:‘通印子魚猶帶骨’,又云‘子魚俎上通三印’,蓋亦傳者之訛也。世只疑‘紅鹽’二字,以為別有故事,不知此即《本草》論鹽有數種,北海青,南海赤。橄欖生于南海,故用紅鹽也。又《太平廣記》云:‘交河之間,平磧中掘數尺,有末鹽紅紫,色鮮味甘。’本朝建炎間亦有貢紅鹽者。‘紅鹽’字雅,宜用之。”

呂紫微居仁云:作文必要悟人處,悟人必自工夫中來,非僥幸可得也。如老蘇之于文,魯直之于詩,蓋盡此理。

韓退之文,渾大廣遠難窺測;柳子厚文,分明見規模次第。學者當先學柳文,后熟讀韓文,則工夫自見。

韓退之《答李翱書》、老蘇《上歐陽公書》,最見為文養氣妙處。

西漢自王褒以下,文字專事詞藻,不復簡古。而谷永等書,雜引經傳,無復己見,而古學遠矣。此學者所宜深戒。

學文須熟看韓、柳、歐、蘇,先見文字體式,然后更考古人用意下句處。

學詩須熟看老杜、蘇、黃,亦先見體式,然后遍考他詩,自然工夫度越過人。

學者須做有用文字,不可盡力虛言。有用文字,議論文字是也。議論文字,須以董仲舒、劉向為主。《周禮》及《新序》、《說苑》之類,皆當貫串熟考,則做一日便有一日工夫。后生學問,且須理會《曲禮》、《少儀》等,學灑掃應對進退之事,及先理會《爾雅》、《訓詁》等文字,然后可以語上,下學而上達。

學者當以質直為本。孔子曰:“質直而好義。”孟子曰:“不直則道不見,我且直之。”放勛曰:“康之直之。”孟子曰:“以直養而無害。”《楞嚴經》亦言:“三世諸佛,皆以直心成等正覺。因地不直,果招迂曲。”《維摩經》言:“直心是菩薩凈土。”但觀古人為學,只是一個“直”字,學者不可忽也。

學問當以《孝經》、《論語》、《孟子》、《中庸》、《大學》為主,此數書既深曉,然后專治一經,以為一生受用。說受用,已是不是,只要成自己之性而已。

大凡為學,須以見賢為主。孟子言:“友一鄉之善士,至友天下之善士。”孔子言:“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所謂賢者,必須取舍分明,不可二三,《易》所謂“定其交而后求”者是也。既能見賢,須尊賢,若但見而不能尊,則與獸畜之無異。今人于有勢者則能屈,而于賢者則不能尊,是未之熟思。韓退之作《師說》,曲中今世人之病。大抵古人以為榮,今人以為恥,于不能尊賢之類是也。

威儀辭令,最是古人所謹。春秋時人,以此定吉兇興衰。曾子臨死,以此等事戒孟敬子。此等事最宜留意,最是君子養成處。

作文不可強為,要須遇事乃作。須是發于既溢之余,流于已足之后,方是極頭。所謂“既溢”、“已足”者,必從學問該博中來也。

后生為學必須嚴定課程,必須數年勞苦,雖道途疾病,亦不可少渝也;若是未能深曉,且須廣以文字淹漬,久久之間,自然成熟。

自古以來語文章之妙,廣備眾體,出奇無窮者,唯東坡一人;極風雅之變,盡比興之體,包括眾作,本以新意者,唯豫章一人:此二者,當永以為法。

老杜歌行,并長韻律詩,切宜留意。

老蘇作文,真所謂意盡而言止也,學者亦當細觀。外弟趙承國至誠樂善,同輩殆未見其比。蓋其性質甚良,不可以他人語也。若少加雕琢,少下勤苦,便當不愧古人。政和三年四月,相遇于楚州寶應,求余論為學之道甚勤,因錄予之聞于先生長者本末告之,隨其所問,信筆便書,不復銓次,當更求充之考人印證也。

古人年長而為學者多矣,但看用功多寡耳。近時司馬子立,年逾二十,不甚知書,人多以為懦弱。后更激勵苦學,不舍晝夜,從伊川、張思叔諸人講求大義,數年之間,洛中人士翕然稱之,向之笑之者,皆出其下,此學之不可以已也。承國既以余言為然,便當有力行之實。“臨川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此真要語也。

東萊此帖,今藏承國之家。承國乃侍講榮陽公之外孫也。

慈圣光獻大漸,上純孝,欲肆赦。后曰:“不須赦天下兇惡,但放了蘇軾足矣。”時子瞻對吏也。后又言:“昔仁宗策賢良歸,喜甚,曰:‘吾今日又為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蓋軾、轍也,而殺之可乎?”上悟,即有黃州之貶,故蘇有《聞太皇太后服藥赦詩》及挽詞,甚哀。

王嵎升之,少從東坡學,甚俊敏。東坡既除西掖,乃以古槐簡贈嵎,曰:“此笏曾奉制策入三等,曾召對議事不合而逐,曾對御史詔獄,曾不試除三字,毋輕吾笏。”

宣和間,重華葆真宮曹王南宮也。燒燈盛于都下。癸卯上元,館職約集,而蔡老攜家以來,珠翠闐溢,僮仆雜行,諸名士幾遭排斥。已而步過池北,游人縱觀,時少蓬韓駒子蒼詠小詩曰:“玉作芙蓉院院明,博山香度小崢嶸。誰言水北無人到,亦有蹣姍勃崒行。”

大觀初,上元賜詩曰:“午夜笙歌連海嶠,春風燈火過湟中。”群臣應制,皆莫能及,獨府尹宋喬年詩云:“風生閶闔春來早,月到蓬萊夜未中。”乃趙緣之子雍代作也。雍少學于陳無己,有句法。

陳無己少有譽,曾子固過徐,徐守孫莘老薦無己往見,投贄甚富。子固無一語,無己甚慚。訴于莘老。子固云:“且讀《史記》數年。”子固自明守毫,無己走泗州,間攜文謁之,甚歡,曰:“讀《史記》有味乎?”故無己于文以子固為師。元佑初,東坡率莘老、李公擇薦之,得徐州教授,徙穎州。東坡出守,無己但呼二丈,而謂子固南豐先生也。《過六一堂》詩略云:“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世雖嫡孫行,名在惡子中。斯人日已遠,千歲幸一逢。吾老不可待,露草濕寒蛬。”蓋不以東坡比歐陽公也。至論詩,即以魯直為師,謂豫章先生。無己晚得正字,貧且病,魯直《荊州南》十詩曰:“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溫飽未,春風吹淚古藤州。”無己殊不樂,以“閉門覓句”為歉,又與死者相對為惡。未幾,果卒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柏县| 澄江县| 施秉县| 军事| 台江县| 乐亭县| 务川| 海门市| 梁平县| 长治市| 获嘉县| 汉沽区| 古丈县| 行唐县| 鹤山市| 滦南县| 句容市| 庆云县| 望谟县| 商河县| 沙洋县| 确山县| 汉源县| 甘孜| 鹤岗市| 万载县| 凤台县| 灵宝市| 招远市| 获嘉县| 桦甸市| 东港市| 甘泉县| 陇西县| 化州市| 成都市| 淮滨县| 朝阳县| 盐池县| 贵阳市| 贡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