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禮部(4)

嘉慶十年議準:剿捕臺灣洋匪陣亡都司黃云臺等七員、兵十一名入祀。

十五年議準:福建派赴臺灣捕盜傷亡把總饒成基等二員、兵五名入祀。

十七年議準:福建派赴臺灣在洋漂沒外委劉元得一員入祀。

道光二年議準:福建臺灣陣亡外委張坤有等十一員、淹斃兵五名、出洋遇賊被戕外委朱雄一員、兵五名入祀。

十三年議準:福建剿辦臺匪陣亡縣丞朱懋護等二員、廩生古嘉會等二名、民兵一名、出洋淹斃外委謝得高等五員、兵一百三名入祀。

又議準:追捕臺匪被戕知府呂志恒等二員入祀。

十七年議準:福建臺灣捕賊被戕把總柯青山等二員、兵一名入祀。

——以上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四百五十一。

·功臣專祠

嘉慶元年,欽奉高宗純皇帝敕諭:『大學士貝子福康安,秉性公忠,才猷敏練;揚歷中外,懋著殊勳。年當弱冠,即出師金川,著有勞績;曾賞給巴圖魯名號,特封男爵。嗣又平定石峰保、臺灣、廓爾喀等處,宣勞邊徼,屢奏膚功;復節次晉封至一等忠銳嘉勇公,簡直綸扉,贊襄機務。且歷任封圻以來,籌辦地方事務,無不悉心整頓,經理得宜。此次督剿苗匪,涉歷險阻,不辭勞瘁;親帶官兵,所向克捷。上年特降恩旨,賞戴三眼花翎,晉封貝子爵銜,仍帶榮賞四字佳號。福康安年力富強,正資倚毗;乃當大功垂成之際,積勞成疾,遽爾溘逝,實深震悼!著晉贈郡王職銜,仍著于伊家宗祠之旁實為相度地基,建蓋專祠,以時致祭,用妥忠魂。欽此』。遵旨建獎忠祠于東安門外,祀郡王銜大學士謚「文襄」福康安;歲以春秋仲月諏吉致祭,用素帛一、羊一、豕一、果實五盤、尊一、爵三。

十年諭:『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都統三等公額勒登保,秉志忠誠,夙嫺韜略。從前朕在藩邸時,充諳達有年,小心勤恪。曾出師緬甸、金川、石峰保、臺灣、廓爾喀等處,久經行陣,累立戰功。嗣又平定苗疆,蒙高宗純皇帝錫封侯爵。旋因教匪滋事,簡畀戎行;始以遲緩獲愆,終能奮勇克捷。自朕授為經略大臣,實力督師,沖冒雪霜,屢閱寒暑;身經百戰,艱險備嘗;將數萬兇渠掃除凈盡,三省地方咸臻安輯,實能為國宣勞。且其宅心公正,力矢清操;中外滿、漢臣工及外藩蒙古等即素不相識者,亦人無閑言,尤為不可多得。是以特加恩獎,仍錫通侯,授以御前大臣,晉加宮保;并賜雙眼花翎、紫韁,用昭殊錫。此次感患病證,即因積勞所致。目前啟蹕時,伊正當乞假,不克扈從前來;朕懷日切縈廑,屢命留京辦事王大臣等往看病狀,諭令安心調養,并親解佩囊寄京賞給。昨謁陵禮成,特晉封為三等公;復命干清門侍衛慶惠馳往看視,賚賜荷囊、玉韘、鹿雉等物。方冀日漸痊愈,長被恩光。今據留京王大臣馳奏:額勒登保溘逝;披覽遺章,實深震悼!念其一生忠藎,不禁涕泗交集。允宜寵錫飾終,以示酬庸。朕于回鑾后新臨祭奠,并著慶惠到京后將朕賚賜物件陳之幕前,烹飪賜酹;并加恩建立專祠,歲時賜祭。著祿康于地安門外相度地基,動用官項,營建祠宇;所有工程,即著祿康督率辦理。欽旨』。遵旨建裦忠祠于地安門外,歲以春秋仲月諏吉致祭,用素帛一、羊一、豕一、果實五盤、尊一、爵三。

·直省功臣專祠

道光十三年,敕建福建臺灣縣丞謚「義烈」方振聲、署守備謚「剛烈」馬步衢、把總謚「勇烈」陳玉威祠于斗六門。

咸豐五年,敕建福建彰化縣知縣高鵬飛祠于臺灣縣城。

——以上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四百五十三。

同治五年奏準:捐建福建臺灣道謚「剛介」孔昭慈祠于臺灣府。

六年議準:捐建福建臺灣道洪毓琛祠于臺灣府。

光緒元年諭:『沈葆楨等奏「請將明室遺臣賜謚建祠」一摺,前明故藩朱成功,曾于康熙年間奉旨準在南安地方建祠;茲據奏稱該故藩仗節守義,忠烈昭然,遇有水旱祈禱輒應,尤屬有功臺郡。著照所請,準于臺灣府城建立專祠,并予追謚,以順輿情』。

又奏準:捐建福建巡撫謚「文勤」王凱泰祠于省城及臺灣府。

四年奏準:捐建前署福建陸路提督福寧鎮總兵官謚「剛愍」林文察祠于漳州。

——以上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四百五十三。

·方伎·

·僧道

康熙二十三年議準:福建臺灣僧道舊牒追繳送部,換給新度牒。

——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五百一。

·朝貢·

·敕封

康熙三年,以荷蘭國王助兵克取廈門、金門,頒敕諭二道裦獎。

——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五百二。

·朝儀

乾隆五十三年奏準:臺灣生番義民于十二月到京,恭遇駕幸瀛臺,帶領瞻覲。

——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五百五。

·賜予

康熙三年,荷蘭國王遣陪臣助克金門、廈門,賜銀千兩,大蟒緞、糚緞、錦緞各四疋,彩緞表里各二十有四疋;又賜國王銀二千兩,大蟒緞、糚緞、倭緞、錦緞、閃緞、片金緞各五疋,彩緞表里各三十有五疋。遣本部筆帖式賫往,同閩浙總督給付該國人帶回。

——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五百六。

·拯救

乾隆十七年,朝鮮國人七名飄至福建臺灣地方,照例送京安插,附貢使歸國。

嘉慶八年諭:『據閩浙總督奏「查明琉球國二號貢船在洋遭風,飄至臺灣地方沖礁擊碎,救援人口上岸撫恤緣由」一摺,外藩尋常貿易船只遭風飄至內洋,尚當量加撫恤;此次琉球國在大武侖洋面沖礁擊碎船只,系屬遣使入貢、裝載貢品之船,尤應如意優恤。其撈救得生之官伴、水手人等,著照常例加倍給賞。至所裝貢物,除常貢各件業經沈失外,其正貢船只據稱既與常貢船同時開駕,至今尚未到閩,自系同時遭風;現經移知浙、粵等省沿海口岸,一體確查。如查無蹤跡,或亦已飄沒沈失。所有正貢、常貢物件,均毋庸另備呈進。該督等即繕寫照會行知該國王,以此次該國遣使入貢船只在洋遭風沖礁擊碎,人口幸無傷損,所有貢物、行李盡皆沈失;此實人力難施,并非該使臣等不能小心護視所致。現已奏明,特奉恩旨優加撫恤。其沈失貢物,遠道申虔,即與賫呈賞收無異;諭令不必另行備進。所有此次賫貢使臣等回國,該國王毋庸加以罪責,以副天朝柔懷遠人至意。嗣后遇有外藩貢船遭風飄沒、沈失貢物之事,均著照此辦理』。

道光十一年諭:『廣東巡撫朱桂楨奏:「據暹羅國大庫呸雅打侃稟稱:上年十二月,該國六坤洋面撈救遭風廈門船一只,詢系福建署臺灣澎湖通判烏竹芳眷屬;報經該國王諭令迎接資贍。茲值例貢之便,附載送回粵省。并據南海縣具報,該眷屬附坐貢船,業已護送登岸」等語。暹羅國遠隔重洋,素稱恭順;今該國王因內地官員眷屬遭風飄收到境,拯救資贍,附載貢船到粵,誠款可嘉!著賞賜該國王蟒緞二疋、閃緞二疋、錦緞二疋、彩緞四疋、素緞四疋,以示嘉獎。其大庫呸雅打侃,亦著該督、撫優加賞賚,交該國王頒給:俱俟貢使回國之便帶往』。

——以上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五百十三。

·館舍

乾隆五十五年,臺灣生番人等到京,照緬甸之例送交內務府經理。

——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五百十四。

·餼廩·

·新附人等餼廩

乾隆五十三年定:臺灣生番來京,每十人日給羊一,每人日給鹽一兩五錢、腌菜二兩、對茶麥面一兩六錢、牛乳四兩,每四人茶一包,燭共四十二枝;均給好米(謹案是年臺灣生番來京,系送交內務府居住供支)。

——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五百二十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兴县| 洛扎县| 南城县| 虎林市| 岚皋县| 连云港市| 三原县| 嘉禾县| 清河县| 高州市| 静宁县| 大宁县| 股票| 周宁县| 淮北市| 松阳县| 平罗县| 洛南县| 双峰县| 凤城市| 兰州市| 灵璧县| 南华县| 杂多县| 门源| 松滋市| 陆河县| 灵寿县| 华宁县| 浠水县| 陈巴尔虎旗| 辰溪县| 夏河县| 光泽县| 西昌市| 河东区| 彭山县| 连城县| 北海市| 区。| 且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