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禮部(3)

  • 清會典臺灣事例
  • 佚名
  • 2732字
  • 2015-12-27 00:43:20

雍正五年議準:臺灣歲、科兩試,飭令該地方官查明現住臺地置有田產入籍既定之人,取具鄰里結狀,方許送考。如有冒籍臺地入學者察出,將該地方官題參議處,本童照冒籍例治罪。至從前已經冒籍進學之文武諸生,限兩月內具呈自首;該地方官會同教官逐一查明,俱令改歸原籍考試。如過期不行呈首,一經發覺,黜革治罪。

八年議準:福建省各郡、縣冒籍生員,照臺灣改歸之例,該地方官會同教官以部文到日,限兩月內許其自首,改歸原籍,以便就近稽察。過期不首,黜革治罪。其廩、增改歸者,俱改為候廩、候增;俟改歸后考居優等,準其與原籍諸生一體按名次幫補,仍照原食餼年分挨次出貢。

乾隆二十九年議準:臺灣四縣多福、興、泉、漳之人,往往指同姓在臺居住者,認為弟侄赴考。嗣后交該督、撫及臺灣道轉飭地方官查明的系入籍二十年以上并無原籍可歸者,方準考試。如有冒籍赴考,除將本童及廩保照例治罪外,地方官一并查參議處。至現在已經冒籍入學各生,照例勒限一年改歸原籍;如地方官奉行不力,該督、撫指名參處。

——以上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三百九十一。

·各省書院

乾隆五年議準:福建臺灣地方現有海東書院,據貢生施士安愿捐水田千畝,以充膏火之資。照省會書院之例,每學各保數人,擇其文堪造就者,送院肄業;令該府教授兼司訓課,酌量田租多寡,以供書院之用。至該府教授缺出,令該撫于通省現任教授內由進士、舉人出身,擇其文理優長者,具題調補。照例三年報滿,如果著有成效,將該員酌量議敘;倘不實心訓課,即行題參。

——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三百九十五。

·中祀·

祭岳鎮海瀆

·祭岳鎮海瀆

光緒元年,敕加福建臺灣海神「敷仁」封號,并于安平海口建廟;列入「祀典」,春秋致祭。

——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四百四十二。

·群祀·

·直省山川諸祭

乾隆五十二年,以臺灣官兵渡洋穩順,敕加天后「顯神贊順」封號。

五十三年諭:『沿海處所敕建天后神廟,屢著靈應。而福建湄洲系神原籍,現在臺灣大功告成,仰荷神庥,疊昭靈貺;允宜特著明禋,用彰崇報。嗣后該督、撫于天后本籍祠宇,春秋二季敬謹官為致祭,以隆祀典而答嘉庥;仍交該部載入「祀典」』。

——以上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四百四十三。

·直省祭厲壇

光緒元年,敕封福建臺灣嘉義縣綏靖城隍之神。

十一年,敕封福建臺灣澎湖靈應城隍之神。

——以上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四百四十四。

·直省御災捍患諸神祠廟

乾隆五十三年諭:『據福康安等奏:凱旋官兵分起渡洋,內福州駐防一起官兵在鹿仔港更換大船、候風放洋,有領催蘇楞額等乘坐哨船已至港口、未上大船,陡起風暴,飄至大洋;正在危急,忽有異鳥飛集船頭,船戶等謂得神佑,必無可虞。適于黑水洋遇見他船兵丁等救護過船,見原坐船下有數丈大魚浮出水面,原船登時沈沒等語。此次派往臺灣剿捕官兵及運送錢糧、鉛藥等項渡洋,多獲平穩;前次福康安自崇武澳放洋前抵鹿仔港,千里洋面,一晝夜即已遄達:皆仰賴天后助順,靈應垂庥,實深欽感!茲福康安等奏福州駐防官兵內渡船只在港口被風,遇危獲安,疊征靈異;允宜增益鴻稱,封崇號。著于天后舊有封號上加增「顯神贊順」四字,用答神庥而隆妥侑』。

又諭:『沿海處所敕建天后神廟,屢著靈應。而福建湄州系神原籍,現在臺灣大功告成,官兵凱旋一路遄行安穩,仰賴神庥,疊昭靈貺;允宜特著明禋,用彰崇報。著翰林院撰擬祭文發往,嗣后該督、撫于天后本籍祠宇春秋二季,敬謹蠲潔,讀文致祭,以隆祀事而答嘉庥;仍交該部載入「祀典」』。

又諭:『據李奉翰奏:清口惠濟祠天后神廟歲時報祭,未著祀典;請一體頒發祭文,于春秋二季致祭等語。前因派往臺灣官兵渡洋穩順,仰庇神庥,特于天后封號上加「顯神贊順」四字,并令在莆田湄州本籍祠宇春秋致祭,以彰靈感。今清口惠濟祠供奉天后神像,屢著靈應。本年河流順軌,運道深通,自應一體特著明禋,以光祀典。著交翰林院撰擬祭文發往,于春秋二季令地方官虔誠致祭;并著李奉翰將新加封號四字敬謹增入神牌,俾河工永慶安瀾,益昭靈貺』。

嘉慶五年諭:『沿海地方崇奉天后,仰承靈佑昭垂,歷征顯應。現在各洋面巡緝兵船及商船往來,均賴神力庇佑。著該衙門再擬加增四字,并著翰林院衙門撰擬祭文,即交此次冊封琉球國正使趙文楷齎往福建,敬謹致祭』。

又,加封天后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祜天后之神」。

——以上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四百四十五。

·昭忠祠

雍正二年諭:『朕惟「周禮」有司勳之官,凡有功者書名太常,祭于大烝。祭法曰:「以死勤事則祀之」;凡以崇德報功,風勵忠節也。我太祖高皇帝肇造鴻圖、太宗文皇帝式廓區夏、世祖章皇帝奄有萬邦,自創業以至定鼎,將帥之臣致命立功者不少。圣祖仁皇帝臨御六十一年,中間殲滅三逆、永清朔漠以及平定西藏、臺灣,雖天戈所指如疾風振槁,而師旅之臣捐軀馬革及守土之官見危授命者,所在多有。邇者青海蕩平、西域效順,然自用兵以來將土奮勇前驅,亦有歿于行陣者。此皆盡忠報國之臣,朕甚嘉之、亦甚憫之!當于京師建立祠廟,春秋妥侑,世世血食。其偏裨士卒力戰敵愾、舍生取義者,亦附列左右,用以裦崇大節、揚表芳徽,俾遠近觀聽,勃然生忠義之心,于治道亦有裨益。仍令翰林官纂其籍貫事蹟,各為立傳,匯成一編,垂諸永久。九卿、詹事、科道悉心詳議具奏。欽此』。遵旨議定:交兵部詳考案卷,行文八旗、直隸、各省督撫,凡臨陣捐軀、守土授命之文武諸臣以及偏裨士卒赤心報國、奮不顧身者,將籍貫事蹟詳晰繕冊具奏。其建祠之處,交兵部于京城內相度地方,鳩工庀材建立祠宇;制造神牌,恭請欽定扁額字樣,行令欽天監擇吉懸掛。將文武諸臣之位,安設正祠;偏將士卒之位,安設兩廡。入祠之日,太常寺前期奏遣大臣一人致祭。祭文由翰林院撰擬,祭祀事宜由太常寺豫備。每年春秋二祭,均由太常寺辦理。仍交翰林院詳稽「實錄」、「國史方略」、各館冊籍,移取兵部清冊,各為立傳,匯成一編,垂諸永久。

乾隆五十四年議準:平定臺灣陣亡浙江溫州鎮總兵貴林等官兵四千八百九十三人入祀。

六十年議準:辦理臺匪及剿捕苗匪各案被戕同知朱慧昌等官兵九十四人入祀。

道光十三年諭:『上年冬間福建臺灣逆匪張丙等戕官圍城,賊黨窺覬斗六門,屢次攻擾。署守備馬步衢筑建圍柵、開浚溝濠,與縣丞方振聲協力抵御;把總陳玉威乘賊未備,施拋火器以遏賊勢。賊眾夤夜縱火,蜂擁而入;馬步衢等持刀巷戰,各殺斃數賊,力竭遇害。方振聲著加恩照陣亡知府例賜恤,賜謚「義烈」,賞給騎都尉世職。馬步衢著加恩照游擊例賜恤,賜謚「剛烈」,賞給騎都尉世職。陳玉威著加恩照都司例賜恤,賜謚「勇烈」,賞給云騎尉世職。幕友沈志勇賞給六品職銜,伊子沈聯輝賞給七品職銜,均著加恩照例賜恤。俱入祀京師昭忠祠』。

又議準:剿辦臺匪陣亡副將周承恩入祀。

——以上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四百四十九。

·直省昭忠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林市| 灵台县| 安义县| 五华县| 芜湖县| 土默特右旗| 含山县| 鄂托克前旗| 额敏县| 荆门市| 盈江县| 贵阳市| 连江县| 天津市| 龙游县| 南涧| 上蔡县| 贵南县| 汤原县| 永州市| 白河县| 太仆寺旗| 丹江口市| 碌曲县| 临安市| 大同市| 安庆市| 当阳市| 景洪市| 车险| 大冶市| 石城县| 加查县| 册亨县| 永寿县| 棋牌| 米林县| 宣恩县| 蕉岭县| 上思县| 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