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3章

聞倭歸遼旅,索加費一萬萬;臺灣系未失地,大可援此案加費贖回。原議兵費償二萬萬,又贖遼、贖臺之費,請各國公評價值,即可指臺灣押與他國挪借巨款;所有賠款,均由此出。似此辦法,則遼旅、臺灣均退還中國,而賠款數萬萬均由臺出。據江督電稱:美國曾沽臺灣可押十萬萬;即不如數,大約數萬萬可押。請旨飭下總署與李鴻章向日本酌議:臺民誓不服倭,倭難據取。李經方來臺交割,臺民憤極,定中奇禍;即澎,亦斷不可往。實相愛,非相忌之辭。改派他員來臺,恐亦無善全之策。伏思償款二萬萬,又加贖遼旅費,部臣如何措手借款!洋債可成,海關全為英國所據,已屬難堪;借必應還,我又何以立國!不如贖臺而轉押臺,則費有所出。至來贖臺之費,從容計議,自有眾擎易舉之法;容再續陳。惟押臺之說,臺無外洋巨商,請飭江督與議。總之,朝廷不忍割地棄民,人心感奮,百事可為;一失人心,斷難再振。臺民聞李經方偕倭酋即日往臺,變在旦夕。倘蒙俯采末議,祈速諭知。請代奏!景崧肅。儉。

軍機處電寄李鴻章諭旨(四月二十九日)

奉旨:『李鴻章電奏已悉。伊藤所稱李經方先赴長崎會同前往,諸多窒礙。著李鴻章覆以彼此約定在臺灣海口會晤,以免周折。文憑即加「全權」宇樣。欽此。四月二十九日』。

——以上見原書四十四。

署臺灣巡撫唐景崧來電(五月一日到)

密。法提督昨派兵輪「保湯」、「保佩」來臺察看,兵官德而尼晉謁,謂『臺能自主,可保護』。告以『臺民誓不從倭。若臺地竟無力爭回,必成自主。請速問法弁,究允保護否』?該輪即日開往長崎,請提督電詢法廷矣。竊維朝廷雖允割臺,經崧迭奏臺民憤不欲生情形;第有一線生機,自必允為設法。此次法提督派員來商,實系為保臺起見;惟事機能否轉圜,尚難懸揣。謹先電聞。可否代奏以慰宸廑之處,乞裁奪。景崧肅。艷。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五月初二日到)

密紅。頃接伊藤初一申正電稱:『李中堂閣下:本月二十三日(即中歷四月二十九日)來電所示各節,當經轉達樺山提督去后。頃準該提督復稱:「兩國特派大員,應以淡水作為會齊之所。中國特派大員如以淡水地方有礙難之事,該提督應將中國特派大員安穩讓送至澎湖或福州蹔住。如果該處有憤亂之事,應俟至彈壓平靖后再行前往,該提督與李經方同時登岸」等語。本大臣相應迅將以上各節電達貴大臣知照,并望李經方即經赴淡水』云。似此尚為穩妥。除電經方酌辦外,請代奏。鴻。宋辰。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五月初二日到)

密紅。昨奉寄閱署臺撫電,語多隔膜,實有不能已于言者。美國向例不干預外事;即美商肯估押,該國不能助兵,豈非空談。俄、德、法與倭廷言,不準倭占中國大地;大地猶言平地也,故只索遼東而不及臺島。法初姑欲保臺,因俄、德不從,乃止。未定約之前,英且不肯押臺;豈定約后,美肯越俎!南洋及臺撫皆不明洋情,憑虛臆造者也。至李經方手無兵權,自不能冒險輕進,致失國體。臺北人來謂:前次殺死中軍,系兵變,非民變;哥哲會弁亦欲乘機劫庫耳。唐撫不遵旨內渡撤兵、橫生異議,幸朝廷勿為所惑!鴻。宋辰正。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五月初三日到)

密紅。頃電伊藤云:『公歷五月二十四日(即中歷五月初一日)來電所示各節,甚為周到。李經方現在上海料理行裝,未知樺山提督何日自何處起程?向日可到淡水?乞先示覆。查臺地民情憤亂、不服開導,系屬實情;彈壓似尚需時。李經方本無帶兵管理地方之責,應靜候樺山彈壓平靜后方婉商辦一切。上海距淡水僅兩日夜水程,如得樺山辦理平靖之確信,李經方即可徑赴淡水相會。可否轉屬樺山將情形隨時徑電李經方酌辦?若樺山正在用兵彈壓之際,李經方跡涉嫌疑,未便遽與會齊,以致該處紳民怨憤。貴大臣必能鑒諒及此,并希預籌善處之方為幸』等語。鴻。江午。

前署臺灣巡撫唐景崧來電(五月初三日到)

密。四月二十六日,奉電旨:臣景崧欽遵開缺,應即起程入京陛見。惟臣先行,民斷不容,各官亦無一保全;只合臣暫留此,先令各官陸續內渡,臣再相機自處。臺民聞割臺后望有轉機,未敢妄動;今已絕望,公議自立為民主之國,于五月初二日齊集衙署捧送印旗,印文曰「臺灣民主國總統之印」、旗為藍地黃虎,強臣暫留保民理事,臣堅辭不獲。伏思倭人不日到臺,臺民必拒;若炮臺仍用龍旗開仗,恐為倭人借口,牽涉中國。不得已允暫視事,將旗發給各炮臺暫換;印暫收存,專為交涉各國之用。一俟布告各國并商結外援,嗣后臺灣總統均由民舉,遵奉正朝,遙作屏藩。俟事稍定,臣能脫身,即奔赴宮門,席藁請罪。昧死上聞,請代奏。景崧肅。冬。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五月初四日到)

頃接伊藤初三亥刻電稱:『本日來電已接到。樺山提督明日早辰可抵淡水。本大臣詳審料量,深信當此時節,兩國特派大員會晤之期愈早愈妙。此事極有關系,甚屬緊要。是以本大臣盼望中國特派大員立即啟程,不必以所處艱難鰓鰓過慮。如萬一果有不虞,樺山提督自當按照本大臣前寄貴大臣之電所陳之意出力助護』云。聞臺灣已自立為民主之國,布告各國;恐無出而援助者。紳民義憤固無如何,惟不應奉署撫唐景崧為總統,使朝廷號令不行。日本豈不明知;必有責言,慮生他釁。李經方奉命前往交地,茲既無地可交,此外各事無從過問。伊藤仍催赴淡水會齊,原系照約辦理;李經方即去,亦不過作壁上觀戰,斷難設法排解。究竟如何處置?李經方應否速往?伏乞電旨迅速指示機宜!請代奏。鴻。支午。

署南洋大臣張之洞來電(五月初四日到)

接臺電:臺民忠義,誓不服倭。適唐撫奉旨內渡,臺遂自約為民主之國;紳民蜂擁畢集,不放唐行,強唐撫留臺。唐無可如何,允暫留保民御敵;并云『該撫在此,則各官可行;該撫一人去,則無一人可脫矣』等語。查臺民不肯屬倭情形,屢經電奏。前奉旨撥濟臺餉五十萬及軍火各節,已撥三千萬并酌撥舊鎗并彈;現改自為民主之國,以后餉械等事自未便再為接濟,以免枝節。謹電奏陳明。請代奏。之洞肅。支寅。

軍機處電寄李鴻章諭旨(五月初五日)

奉旨:『李鴻章電奏已悉。臺民劫制生變,事出意外,無從過問。李經方既經照約派往,若不速行,轉令生疑。伊藤電內既有「出力助護」之說,自應克日前往,相機商辦;即使不能排解,彼亦無可借口也。欽此。五月初五日』。

前署臺灣巡撫唐景崧來電(五月初五日到)

王大臣鈞鑒:全臺不服倭,因愿為圣朝之民。今之自主,為拒倭計,免其向中國饒舌;如有機,自仍歸中國。臣為民劫留,暫緩赴京陛見。連日以來,惶悚萬狀。惟此后不無奏咨之件及與各省文件公牘,擬用臣開缺本銜及「臺灣巡撫」關防。一息尚存,未敢稍逾臣節。謹預陳明。署藩司顧肇熙內渡,因受瘴抱病;乞準回籍就醫。缺無人署,只合姑存衙門之名;委數員分理文牘,以便承乏。提臣楊岐珍潛離行營,待輪內渡;勇營后拔。其不敢在臺,別具苦心。近日倭輪三五艘,或泊或游于滬尾口外;臺民安堵。近狀并陳。乞代奏。景崧肅。魚。

署南洋大臣張之洞來電(五月初六日到)

今日臺撫唐冬電稱:『以后奏事及行文洞地暨內地各省,均仍用本銜及「巡撫」印。臺倘幸存,自仍歸命國家;印、旗系為交涉各國結援而設,免中國受牽累』等語。竊思此節甚關緊要,謹代電陳。查臺民依戀本朝,不愿他屬;唐迫于臺民,不能內渡。唐現辦法,洵屬無可奈何之苦心。事成則國家受其利,不成則該撫身受其害;諒蒙圣明鑒察。倘能支持數月,倭氣已阻,冀可再與倭商贖臺之法;臺若贖回,所值甚多。請代奏。之洞肅。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五月初六日到)

密紅。欽奉電旨:飭李經方克日往臺相機商辦等因。遵即轉電飭遵,俟啟程定期即報;并密囑以『各國均疑臺民自主系由朝廷嗾使,倭人不能無疑。樺山若怪唐撫主使,應告以已奉旨令開缺來京,乃為臺民強留,即不得目為華官。彼即戰爭,應在臺地;不當波及他處,致礙和局。如倭兵上岸攻剿,聞該處有勇百營,豈能一鼓潰滅。臺民素悍,竹圍甚多,伏莽到處抗拒,剿須曠日持久;汝似未能久待。自應查照伊藤四月廿三日電云「按照兩國批準馬關和約臺灣所有主治地方之權業已交與日本,只須將治理臺灣之事并了結地方變亂之法一并照約交給日本特派大臣自行經理」,備文知照樺山;俟其照覆到日酌量回舟,以后應與我國無干』云云。請代奏。事勢至此,亦只有如此辦理。鴻。魚辰。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五月初六日到)

密紅。李經方魚電旨令速往,準初七日啟程,力疾前往;隨帶道臺馬建忠、西文翻譯伍克建、東文翻譯盧永銘、陶大均、文員張柳、黃正、洪冀昌、邵守先、武員呂文經、高軒春等十員,余謹遵辦理。乞代奏。鴻。魚未。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五月初七日到)

路透電:聞俄國擬即照會日本,令將所有駐韓日兵悉行撤退。又日本水師現在淡水口外,想不日臺必開戰云。鴻。陽。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五月初七日到)

頃電覆伊藤云:『西五月二十六日(即中五月初三日)來電業經接到。樺山提督既克期往抵淡水,中國特派大員本應即往會晤;前因臺地民情大變,深恐會商無益于事,未免躊躇。茲貴大臣電稱此事關系緊要,不必以所處艱礙過慮;允按照前電出力助護等語。本大臣已奏明,飭催李經方迅速起程。據該員電報,準于五月初七日由上海前往;若途間無風霧阻滯,初九、十日可到淡水。惟近聞臺灣紳民公議,已自立為民主之島國,不服我國家號令;李經方必更呼應不靈,且恐激生意外之變。回憶西五月十七日(即中四月二十三日)貴大臣來電,按照兩國批準「馬關和約」臺灣所有主治地方之權業已交與日本,其了結地方變亂之法,勿庸兩國會議;中國政府只須將治理地方等事交與日本所派大員云云。是李經方到淡水后,自應查照貴大臣前電語意,與樺山提督會商;想樺山自能設法辦理。臺民已為自主之島國,中朝實難遙制;即中國特派大員亦只能照約交出臺灣,此外一切均無從過問。祈貴大臣電致樺山提督格外原諒,通融辦理為幸。至來電謂果有不虞,樺山必按照前電所陳者出力助護;具見友誼關愛,尤感盛情于不盡也』云。請代奏!

前署臺灣巡撫唐景崧來電(五月初七日到)

倭大隊犯基隆旁路,已開仗;未分勝負。景崧肅。陽寅。

軍機處擬給張之洞電信(五月初七日)

初五來電已呈遞,唐景崧亦有電至。現在臺事未便過問,若仍用奏咨文件,即難免牽累,有礙大局。唐為臺民劫制,如能設法脫身,宜即早歸,庶免別生枝節。遵旨電達,希即電知為要。五月初七日。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五月初八日到)

劉含芳魚電:『頃民船「盛連敏」初四午自旅順開,據稱旅僅倭艦一只,每日來往裝運;商輪五六只、七八只不等。臺局之物,無不運去;存兵寥寥,聞三禮拜皆去』等語。鴻。齊。

閩浙總督邊寶泉等來電(五月初八日到)

初七亥刻,臺電云:『昨夕倭輪十余艘犯基隆旁口澳地方,寇登岸,已開仗;勝負禾分。崧。陽』。寶泉、慶裕肅。庚。

福州將軍慶裕等來電(五月初九日到)

急。密。初八酉刻,接臺電云:『臺沿海可登岸,防不勝防。昨倭輸十四艘犯澳底,數百人登岸;該處僻遠,只土勇數百人開仗,無大勝負。我軍退守山隘,尚無大礙。日內必有大戰。崧。陽』。慶裕、寶泉肅。齊酉。

前署臺灣巡撫唐景崧來電(五月初九日到)

密。初六日,倭船十余艘帶兵數千人乘黑夜由距基隆五十里澳底登岸。該處口岸遼闊,防軍難遍堵截;統帶曾喜照亦未能力拒,被倭人蔓延至三貂嶺,欲攻基隆后路。我軍相持三日,初八日下午粵軍與倭人迎頭奮擊,力戰兩時獲勝,殺寇甚多,并斬獲倭兵官三劃首級一名;寇退至三貂嶺半山地方。現仍嚴飭各軍相機進剿,續有探報再陳。可否代奏,以慰宸廑?伏候鈞裁!景崧肅。佳。

上海道劉麒祥來電(五月初九日到)

魚電諭敬悉。頃滬局接臺局來電,基隆已開仗。又西報館得神戶電,風聞倭人已在基隆迤北地方上岸等語。李星使初五已乘「公義」輪船起行,倭使聞尚未到,約在澎湖會議。此后自當隨時訪探;惟臺隔重洋,難得確信,惟有據聞馳報。麒祥跪稟。

軍機處擬給慶裕邊寶泉電信(五月初九日)

來電云:倭寇于初七犯基隆旁口登岸。接仗情形如何?望隨時探明電報!五月初九日。

署理福建臺灣巡撫布政使唐景崧奏報失守澎湖各員解閩日期折(五月初十日到)

頭品頂戴署理福建臺灣巡撫布政使臣唐景崧跪奏:為起解失守澎湖鎮、廳各員日期,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臣于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十八日欽奉電旨:『唐景崧奏「澎湖失守,總兵周振邦坐視不救、先行逃避,據實奏參」一折,即著該署撫派員將周振邦押解福建,交邊寶泉審明按律定擬具奏。欽此』。茲查澎湖廳陳步梯現亦投到,該員系失守地方印官,未便姑容。相應奏參請旨,將陳步梯與周振邦一并先行革職解閩,并案審辦。除咨部查照暨將周振邦、陳步梯一并委員于四月二十二日起解赴閩投收審訊外,所有起解失守澎湖鎮、廳各員日期,謹會同閩浙總督臣邊寶泉恭折由驛具奏,伏乞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丰县| 定日县| 舞钢市| 华蓥市| 海安县| 日喀则市| 孟州市| 客服| 淮南市| 凤凰县| 定边县| 本溪市| 承德市| 巴彦淖尔市| 沁水县| 措美县| 镇巴县| 仁怀市| 罗江县| 颍上县| 佛教| 寻乌县| 葵青区| 乡城县| 万荣县| 雷州市| 辽宁省| 延川县| 贡山| 南召县| 乌什县| 金溪县| 宜阳县| 丘北县| 安塞县| 阳西县| 洛南县| 中方县| 汝城县| 绥化市| 巩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