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2章

刑科給事中臣謝雋杭跪奏:為敬陳管見,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臣聞李鴻章、李經芳為倭奴定議條約中有割臺灣一款,以致該省人情洶洶,眾怒如水火。然仰見列祖、列宗深仁厚澤淪肌浹髓,雖以孤懸海外之臺灣,尚皆具有天良,不忍背負圣朝,甘心從夷。臺灣諸臣若強驅之化外,于名為不正、于言為不順;自有生民以來,無此辦法。近復風聞李鴻章有兩禮拜期內交割臺灣,并請簡派唐景崧之奏。臣意唐景崧之為人,以之效命疆場則志當靡他、以之旋轉乾坤則力恐弗勝。此事既系李鴻章、李經方始終主謀,豈有功屆垂成,反自逍遙事外之理?且該大臣等既能定割地請和之策,自必具用夷變夏之才。國家用人專壹,若忽舍而他求,臣恐其追脅朝廷,且未有已也。相應請旨飭派李鴻章、李經方等迅速親赴臺灣依限交割,以終遂其志而閑執其口。用敢披瀝直陳,伏乞皇上圣鑒施行!謹奏。

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四日。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四月二十四日到)

頃接日本伊藤二十二日戌正英文覆電云:『四月二十一日來電,業經接到。查按照兩國批準「馬關和約」,臺灣所有主治地方之權業已交與日本;其了結地方變亂之法,勿庸兩國合議。是以中國政府只須將治理臺灣之事并公家產業,查照條約及前電即派大員交與日本大員。按照以上情形而言,樺山巡撫起程日期勿庸暫緩;查該巡撫已于本日由西京動身矣。至于奉天南邊之地,日本之意已于前電聲明』等語。鴻查此電,詞意甚為決絕。樺山已于二十三日起程,計日必到澎、臺;應請先行電知唐署撫籌備為要。至臺地紳民公電有云:『請各國查照「割地紳民不服」之公法剖斷』;詢科士達,查洋文公法原本所載,并非戰后讓地之例,難以比擬。且倭既不肯會議,俄、德、法亦不過問,孰為剖斷?應請傳諭,勿得誤會!此事恐開釁端,并連累他處;務祈慎重籌辦,大局之幸!請代奏!鴻。敬巳。

軍機處電寄李經方諭旨(四月二十四日)

奉旨:『著派二品頂戴前出使大臣李經方前往臺灣與日本派出使大臣商辦事件。欽此。四月二十四日』。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四月二十五日到)

密紅。前屬德璀琳轉電巴蘭德,請其極力設法聳動各國勸阻倭人赴臺交割;頃該稅司譯送巴電:『傳德京皆云天津設法陰令臺民叛拒倭人,顯系違約;倭必興兵構怨,勢極危險。若再戰敗,必將重議和約,視馬關前約為更甚。我已辭職,退回故里』云云。查鴻迭奉旨飭電問伊藤,有「臺民憤亂抗拒」之語;因前約明電無密碼,或沿途各局漏泄訛傳,或倭人藉詞捏造。其實陰令臺民叛拒者,南洋及臺撫也。今德君臣既疑中國違約、不愿幫助,俄亦未必與倭與戎;中朝必應妥慎籌辦,勿先違約,自貽后禍。鴻。敬戌。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四月二十五日到)

密紅。奉電旨派李經方往臺灣與日本派出大臣商辦事件,欽此。查李經方自馬關隨同回津后,因憂勞成疾,病勢沉重,回南就醫。頃電傳旨飭遵,據覆稱『素未到臺,情形不悉,地方官紳無一知者;日本所派樺山亦素未謀面,無從商辦。現正延醫調治,牽發舊疾,怔忡日劇,神智不清;斷難勝此艱巨。乞代奏』等語。查系實在情形,并無一語捏飾。商交臺灣事體繁重,自應責成臺撫督同藩司顧肇熙妥辦;否則,應飭閡督就近揀派大員前往,會同該處官紳籌辦。似未便令情形隔膜、資淺望輕之員搪塞外人,必至貽誤。李經方實不勝任;理合自行檢舉,請旨收回成命,另行簡派。乞代奏!鴻。有巳。

德國外部來電(四月二十五日到)

現在屢次聽聞,僉言如一:現駐臺灣之中國兵丁較前加增,煽惑人心播亂,將日本逐出。如再開仗,中國應當賠償更多;深恐不但臺灣,連海南、舟山等緊要之處一并失去。令紳大臣勸中國總署設法彈壓。本部所開,的確無疑。

軍機處電寄李鴻章諭旨(四月二十五日)

奉旨:『李鴻章兩電俱悉。據稱伊藤覆電詞意決絕,德國又疑中國陰令臺民叛拒,恐致構兵等語。臺灣一事,朝廷深為焦慮;昨派李經方前往商辦,可見中國并無不愿交割之意。現在倭使將到,著李鴻章飭令李經方迅速往臺,與倭使妥為商辦,毋稍耽延貽誤;一面仍將臺民不服開導竟欲據為島國情形,再行電告伊藤,免致懷疑借口。欽此。四月二十五日』。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四月二十六日)

密紅。頃德領事司艮德來,譯呈紳珂電云:『柏林政府電開:「接得實信,臺灣現已添兵,以臺民定策為辭。德國政府之意,以為中、日如再行開仗,則中國違約,責成更大;不但臺地必失,且恐舟山、海南及其它要緊處所難保無虞」等語。本大臣因于二十四日謁見總署,以現在危險情形告明各堂,并加警戒;總署答云:「李中堂已將總署無權管理臺灣事宜告明伊藤,并請伊藤會議此事;伊藤復稱:中國已將臺灣主權讓與日本,臺事勿庸會議,日本能自保其地平安等語。請將以上情節告明中堂,并將回復之語電知」云』。鴻答以『總署無權管理臺事之語,不但我未告明伊藤,且無此政體;恐紳使誤會』云。所稱危險情形,自是友邦關切好意;請加意申誡為要。鴻。宥午正。

軍機處電寄許景澄諭旨(四月二十六日)

奉旨:『許景澄廿三日電奏已悉。俄允三國同議遼事,尚未酌定商議之地。著許景澄隨時探問;一有確信,速即電聞,以便中國派員與議。倭已派員來臺收地,現派李經方前往商辦;并令唐景崧開缺來京。惟臺民不服,必至生變。其難以交割情形,亦可告知俄廷,免致倭人借口。欽此。四月二十六日』。

軍機處電寄李鴻章諭旨(四月二十六日)

奉旨:『李鴻章電奏已悉。李經方隨同李鴻章赴倭,派為全權大臣,同訂條約;回津后尚未復命,何以遽行回南?昨派令前往臺灣商辦事件,又復藉病推諉;殊堪詫異!李鴻章身膺重任,當將此事委籌結局,豈得置身事外,轉為李經方飾詞卸責!本日已有旨將唐景崧開缺,令其來京陛見;并令文武各員陸續內渡。現在倭使將次到臺,仍著李經方迅速前往,毋得畏難辭避!倘因遷延貽誤,惟李經方是問;李鴻章亦不能辭其咎也。欽此。四月二十六日』。

軍機處電寄唐景崧諭旨(四月二十六日)

奉旨:『署臺灣巡撫布政使唐景崧著即開缺,來京陛見。其臺省大小文武各員,并著飭令陸續內渡。欽此。四月二十六日』。

侍郎長萃請飭李鴻章親赴臺灣辦理交割事宜折(四月二十七日)

奴才長萃跪奏:為大臣玩視朝廷,漸不可長,請更考驗以決去留;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見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受國厚思,聽理海軍數十年,糜餉無算;一旦臨敵,率皆潰散。其孤恩負國,已可概見。迨奉命議和,不顧事之可否,遽爾定約而歸。其「軍務獲咎人員均行釋免」一條,于倭人并無所利,顯系該大臣預為淮人開脫地步。尤可異者,議和之后迭次請假,并不進京復命,舉萬分難處之事委諸朝廷;豈公忠體國之大臣而忍出此!彼蓋明知所約各條大不利于中國,中國臣民必動公憤,故思置身事外,歸過朝廷;而其敢于出此者,直以朝廷無人督責耳。在我皇上念其為先朝老臣,且有戰功,每示優容,不忍棄置。而我皇太后自歸政后深居宮中,又不能知其晚年變節至于如此;使皇太后知其如此,則所謂此鞅鞅非少主臣者,在我皇太后圣明果斷,固早有以處置之矣。

今者和局既成,事多棘手;而最難者,莫如交割臺灣一事。該大臣既已約之于先,諒必能善之于后;且能與倭人議事者,除該大臣外,亦別無一人。擬請皇上恭請懿旨,飭令該大臣親赴臺灣辦理交割事宜。所以必請懿旨者,我皇太后垂簾聽政幾三十年英斷如神,群臣莫不折服;該大臣即不畏我皇上,當必不敢不畏我皇太后。如其聞命即行,親至臺灣目擊民情,一時觸發天良,容或另有挽回之術,是該大臣尚能補過于萬一;在朝廷棄過錄功,亦何必更為刻責!設該大臣抗違懿旨,托病不行;則是該大臣不惟不畏皇上,并不畏皇太后矣!則是該大臣但知有倭人,不復知有我大清矣!擬請皇上奏明皇太后,立將該大臣置之重典,以維國體、以厭人心;天下幸甚!不然,聽其優游事外,略不繩以法度,不惟目前臺灣之事漫無辦法,且恐唐代藩鎮拒命之禍將接跡于此后矣!

奴才愚昧之見,是否有當?謹恭折奏聞,伏乞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四月二十七日到)

欽奉宥電諭旨,惶悚曷任!李經方患病未愈,且慮不能勝任,何敢飾詞推諉。惟事勢緊急,遵即電飭力疾料理前往。頃據電稟:『經方才短病緊,地方情形太生,恐誤大局;不敢不瀝陳于前。嚴旨督責,敢不懔遵。惟任大責重,可否添派一人同往到臺;或留署藩司顧肇熙、提督楊岐珍在臺交接,并請令科士達偕往襄助?乞酌核代奏』等因。查顧、楊二員均與鴻章舊好,人亦明練;乞電飭暫留,與李經方會商一切。科士達亦愿偕往;所需洋文、東文參贊翻譯各員,已令經方酌調。鴻趕緊代刻關防,以便公牘鈐用;并飭滬道籌給公費、租定輪船,俟津、滬各員齊集,刻日前往。鴻又電屬伊藤轉致樺山,和衷相機商辦。請代奏!沁午。

福州將軍慶裕等來電(四月二十七日到)

前電臺民公稟,計已代奏。臺民忠憤,倡議拒倭;遠近響應,日益洶洶。官府彈壓無權,兵勇有戕中軍之事。屆期倭來收地,勢必群起抗拒,斷不能聽官交割;倭不得地,必借口別有要求。若不及早設法,一朝變起,接受愈難。查和約賠費、通商兩條足饜倭欲,此條可徑援公法「民情不愿,定約可廢」,明請各國公議廢約。倭知民心不附、難善其后,亦必愿遷就了結。裕等為防患起見,請代奏!慶裕、寶泉同肅。感。

軍機處奏赴臺辦理交割除李經方外實無別員可派請飭不準推諉片(四月二十七日)

本日長萃奏「請飭李鴻章赴臺交割」一折,奉旨『存查』。赴臺交割一節,昨因李經方藉病推諉,奉旨電飭李鴻章仍著李經方迅速前往。前議條約雖有「兩月內交清」之語,惟日本所派使臣樺山資紀已于二十三日起程,計日可到。此次辦理交割,除李經方外,實無別員可派;即使李鴻章再有電奏代為固辭,仍應請旨飭令李經方前往,不準推諉。合并聲明。謹將長萃折恭呈慈覽。謹奏。

四月二十七日。

軍機處擬給李鴻章電信(四月二十七日)

昨李經方因病辭差,已奉旨仍令迅速前往。貴大臣務當懔遵諭旨,諄飭該員力任其難;克期赴臺,設法辦理。如再固辭,必干嚴譴;慎勿率行瀆請。四月二十七日。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四月二十八日到)

頃接本日伊藤午初覆電云:『李中堂閣下:公歷本月廿一日、即中歷四月廿七日來電,業經收到;并將其中情節轉電樺山,托其與李經方按照友誼和衷商辦。日本政府部已派水陸各軍前赴臺灣,中國特派大員諒必帶有「全權」,日本特派大員業經奉有此等文憑。如中國特派大員先來長崎帶同日本國家船只前往,以資護衛,更為安穩。至該大員何日可抵該處?務乞示知』等語。應否加給「全權」文憑?可否先赴長崎會齊前往?乞速核酌請旨飭遵!鴻。勘酉。

軍機處電寄李鴻章諭旨(四月二十八日)

奉旨:『李鴻章電奏已悉。科士達愿偕李經方赴臺并調參贊翻譯各員,均照所請理。臺灣文武各員,已有旨飭令內渡,未便再令留臺守候。如天津別有可派之員,即由李鴻章就近酌調前往,幫同李經方商辦一切。欽此。四月二十八日』。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四月二十九日到)

頃電復伊藤云:『五月二十日、即中歷四月二十八日來電,業經收到。蒙轉托樺山與李經方按照友誼和衷商辦,殊為感佩。惟臺地民情日變,不服開導;現正圍集地方官衙門,憤亂哄鬧,不放唐撫臺等內渡。中國特派交割大員,斷難冒險輕進,致遭不測。貴大臣商請先來長崎協同貴國兵船前往護衛,洵屬慎重安穩之美意;但慮事多窒礙,仍望貴大臣電致樺山提督,約定何日彼此在臺灣海邊何處或澎湖何口會晤,迅速示覆,以便轉屬李經方酌辦。至中國特派大員,已奉旨加有「全權」字樣。如果臺地平靖,自應按照「馬關和約」第五款末條辦理交接;倘臺民叛亂不已,實系無法交接。祈貴大臣諒之,另籌善法為盼』等語。除轉致經方外,請代奏!鴻。艷酉。

署臺灣巡撫唐景崧來電(四月二十九日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市| 信丰县| 疏附县| 炎陵县| 石屏县| 清涧县| 台东市| 抚顺市| 元氏县| 丽江市| 甘泉县| 普兰县| 项城市| 丰县| 沐川县| 五华县| 绥中县| 南开区| 满洲里市| 潞西市| 盐源县| 徐水县| 屯昌县| 鄢陵县| 蒙山县| 江华| 静海县| 五河县| 宁德市| 尖扎县| 安岳县| 景洪市| 安徽省| 泗阳县| 阳原县| 林周县| 五莲县| 西乌| 宁国市| 黑水县| 精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