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 釋迦氏譜
  • 道宣
  • 2911字
  • 2015-12-27 00:34:05

氏族根源

夫姓氏之興。本欲召其質也。故隨物類而命其形名焉。至如東夏姓源本惟有九。故云或因謚號。唐虞文武等是也。或因爵封。王侯宋衛等是也。或因官字。司馬司徒伯仲叔季等是也。或因居處則成郭園池。或因事有則陶丘巫卜。或因任職則三烏五鹿。末裔隨務流廣滋彰。即目自形不勞繁述。太夏種姓有四不同。謂剎帝利。婆羅門。毗舍。首陀羅也。剎利王種最為高貴。劫初以來相承不絕。余之三姓非此所論。但明佛姓自分五別。一曰瞿曇。二曰甘蔗。三曰釋迦。四曰舍夷。五曰日種。言瞿曇者。如十二游經云。昔者菩薩阿僧只劫。初為國王。父母早喪讓位求道。師姓瞿曇因從氏焉。唐言瞿曇者星名也。如此張氏因星立姓故。涅盤經云。禰瞿曇姓自古相傳。言瞿曇者。此云泥土也。但是譯人取語輕重今問梵僧言瞿荼者泥土也。求曇者是星名也。故知因星得姓定非泥土。言甘蔗者。即如彼經。菩薩往于甘蔗園中。游止修道。因園命氏。又名甘蔗故。佛所行贊云。甘蔗之苗裔者是也。于時菩薩于園念道。以宿業故為賊所得。貫在木上流血于地。大仙瞿曇天眼清凈。菩薩絕嗣后佛無由。從山飛來哀斂死尸。取土中血以泥團之。著兩器中還返所止。以神咒力滿足十月。左變為男右變為女。瞿曇仙氏遂復興焉。言舍夷者。如四分律云。佛舍夷種。亦云舍夷國。未審此名。言釋迦者。長阿含云。過去有王名曰懿摩(即第十輪王去菩薩身一百世也)。擯斥四子(第四子名莊嚴即白凈王所承)令遠出國。奉王命已到北雪山。住直林中。彌沙塞律云。居雪山北四方遐曠。菜果滋茂頓駕數年。歸德如市郁為強國。父思往召辭過不還。父王三嘆我子有能。因名釋種。本起云。錠光佛曰。汝于來世當成為佛。號釋迦文佛。釋迦為能文為仁也。準今唐譯與本起同。故此四子因能命氏。然釋迦姓經文單復。有類此方。方朔馬卿等也。彌沙塞云。住直樹林。又名為釋。今據梵音呼直為釋。天竺諸事一物多名。此又因林而命氏矣。若準別傳彼土有樹。名曰釋迦根干茂盛。善相者云。必出國主。因移四子立國命氏(雖非經教聊附異聞)。言日種者。曇無德律云。父姓名為日也(未詳其緣)統明五異同宗一氏。隨事流變故有斯分。然釋一姓群籍多明。自余出沒任緣而舉。故佑律師云。仰惟錠光授記表號釋迦。玄符冥契故記釋種。名出于未形之前。跡孚于既生之后。昭灼天人聯綿曠劫。其為源也邃矣乎。余尋瞿曇一氏父也。釋迦一氏母也。故五人隨菩薩者。名佛為瞿曇也。斯即子承父姓理路顯然。四分律云。父姓名為日。生處名釋迦。明知母姓也。瞿曇古仙取血藏器。后化男女遂有釋門。核源一血后分二體。姻媾胎變支流遂廣。據本而談誠滔禮數。約緣征事大義天乖。何者。案釋氏婚媾并絕族親。冥符此土周孔立教。以世紹輪王望高天下。分宗納娉不交卑族。計其二姓同祖古仙。胎血不殊理例難絕。至如東夏姓氏。多本五帝三王。今則交媾姻婭取別判無從矣

上明姓氏所由。今明族源所起。長阿含云。大劫初成未有日月。光音諸天福盡下生。皆化為人歡喜為食。身光遠照飛行自在。無有男女尊卑親眷。自然地味狀如酥蜜。有試嘗者遂生摶食。光滅通亡呼嗟在地。食多貌悴食少形澤。便興勝負地味便沒。又生地皮又生地膚。因食多少諸惡湊集。又生粳米眾味備美。有貪食者具男女根。如是展轉便為夫婦。遂始胎生。樓炭云自然粳米朝刈暮熟。中含云。米長四寸人競預取。如此相教。預取之處后更不生。佑律師云。澆風既動則淳源斯謝。精靈通感則霆擊為遲。竊承兩漢之日。東萊加租而海魚潛泳。合浦增賦而璣蚌遠移。以近方古有逾符契。不生粳米未足異疑。長阿含云。爾時眾生。既見粳米不重生故。各懷憂惱。互封田宅。以為疆畔。遂有自藏己米盜他田谷。由是事起無能決者。議立一人號平等主。賞善罰惡仍供給之。時有一人容質瑰偉。威嚴肅物眾所信伏。便共請知彼既受已。遂有民主名焉。樓炭云。眾人自言為我作長。號之曰王。以取租故名剎利(唐譯剎利名為田地主。以初分地日各有諍訟。乃立此主)時閻浮天下富樂安隱。地生青草如孔雀毛。八萬余國聚落相聞。無有寒熱病惱之者。王以正治奉行十善。互相崇敬猶如父子。人壽極久不可量計。后有余王不行正法。其壽遂減至十萬歲。如是漸減至今百年。上明釋氏所先。本于劫初創始為王。展轉相列轉輪粟散紹續之相

初民主王號曰大人(出四分律余出長阿含)

第二王名珍寶(大人子)

第三王名好味(珍寶子)

第四王名靜齋(好味子)

第五王名頂生

第六王名善行

第七王名宅行

第八王名妙味

第九王名味帝

第十王名外仙

第十一王名百智

第十二王名嗜欲

第十三王名善欲

第十四王名斷結

第十五王名大斷結

第十六王名寶藏

第十七王名大寶藏

第十八王名善見

第十九王名大善見

第二十王名無憂

第二十一王名洲渚

第二十二王名殖生

第二十三王名山丘

第二十四王名神天

第二十五王名遣力

第二十六王名牢車

第二十七王名十車

第二十八王名百車

第二十九王名牢弓

第三十王名十弓(牢弓子)

第三十一王名百弓(十弓子)

第三十二王名養收(百弓子)

第三十三王名善思(養收子律名真阇)

自善思王后。有十族轉輪圣王相續(律中亦爾名或不同)

第一輪王樓炭云。真阇王子名波延迦。有五轉輪圣王

第二輪王樓炭云。多羅業王有五轉輪圣王

第三輪王樓炭云。阿波葉王有七轉輪圣王

第四輪王樓炭云。揵陀利王有八轉輪圣王

第五輪王樓炭云。迦陵伽王有九轉輪圣王

第六輪王樓炭云。遮波瞻婆王有十四轉輪圣王

第七輪王樓炭云。拘獵羅婆王有三十一轉輪圣王

第八輪王樓炭云。般阇羅王有三十二轉輪圣王

第九輪王樓炭云。彌尸利王有八萬四千轉輪圣王

第十輪王樓炭云。壹摩彌王有百轉輪圣王(律云懿師摩)

此十輪王。經律互出名數大同。但恐凡圣有濫。今以事征無容八萬。純是圣帝。止可十輪是正。余胤是凡。如律所明。但云次第相承有王。約經并云圣帝。定是從本為圣。從流并是凡攝。又如第十輪云。百轉輪王則佛之父祖俱是圣也。今但菩薩現感有文是圣。自余父族皆是凡王。可以例知

序佛七世緣

第七世祖名大善生。四分律云。懿師摩次第百王。后有王名大善生。有人立此即摩之子也。今以為摩后第九十四世王也。故經云。最后王名大善生。斯為良證

第六世祖名懿師摩(經云烏婆羅)第五世祖名憂羅陀(淚婆羅)第四世高祖名瞿羅(尼求羅)第三世曾祖名尼浮羅。第二世祖名師子頰

第一世菩薩父名凈飯(樓炭及律并云師子頰子名悅頭檀)

金輪王名菩薩悉達

鐵輪王名羅睺羅

已前依檢爰初宇宙。造化裁成肇建皇極。統維群品發源民主。迄于善思。系嫡相承三十三世。沿斯已后十代勃興。并是圣王俱稱帝種。同胤則可從正嫡。異緒或是支離。莫不受天明命。君臨寰宇。長源遠嗣難以測知。至若兩漢諸帝非嫡者多。魏晉宋齊瓜葛承襲。以斯例彼理固然乎

今從初舉數。凡八萬四千二百五十三王。后至于菩薩(初三十三王粟散而已。次十輪種族。八萬四千二百一十。又加宗主十輪數則同矣)

菩薩祖。師子頰王有四子

一名凈飯(本起云白凈有經但號凈者)

二名白飯(十二游經無飯字四王亦爾)

三名斛飯

四名甘露飯(經中亦云)

凈飯王有二子。長曰悉達(即菩薩也)。次名難陀

白飯王有二子。長曰調達。次名阿難

斛飯王有二子。長名摩訶男。次名阿那律

甘露飯王有二子(一女)。長名娑婆。次名跋提(女名甘露味)

十二游經云

調達四月七日食時生。身長一丈五尺四寸(佛從兄弟二叔子)

菩薩四月八日明星出時生。有長一丈六尺

佛弟難陀四月九日生。身長一丈五尺四寸

阿難四月十日生。身長一丈五尺三寸(佛從弟兄是調達)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阳县| 神农架林区| 鞍山市| 宁海县| 自贡市| 宣化县| 崇州市| 承德市| 利津县| 屏山县| 迁西县| 海安县| 平邑县| 安乡县| 龙川县| 府谷县| 张家川| 晋城| 简阳市| 遂溪县| 莱西市| 无锡市| 阳高县| 安国市| 陕西省| 陕西省| 衡东县| 武陟县| 五常市| 绥滨县| 鹿泉市| 南江县| 吕梁市| 多伦县| 石楼县| 衡阳市| 承德县| 宁阳县| 西丰县| 梓潼县| 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