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紀藝上

(唐會昌元年后盡五代,凡一百一十六人)

唐末二十七人

左全 趙公 趙溫其 趙德齊

范瓊 陳皓 彭堅 常粲

常重胤 呂 竹虔 孫遇

張詢 張南本 麻居禮 張素卿

陳若愚 胡瑰(子虔) 荊浩

刁光胤 尹繼昭 李洪度 辛澄

張騰 張贊 王浹

五代九十一人

于兢 趙巖 劉彥齊 袁{山義}

羅塞翁 東丹王 胡擢 胡翼

王殷 李群 燕筠 杜霄

李玄應(弟審) 厲歸真 李靄之

韋道豐 朱簡章 王喬士 鄭唐卿

關同 支仲元

梅行思(校,梅汲本作“枚”) 郭乾暉

鐘隱 郭權 史瓊 程凝

王道古 李坡 唐垓 王道求

宋卓 富玫 左禮 張南

王偉 黃延浩 張質 韓求

李祝 張圖 朱繇 李升

杜措 杜子瑰 杜弘義 房從真

宋藝 高道興 阮知晦 杜<齒兒>龜

黃筌 高從遇 阮惟德 杜敬安

黃居寶 趙元德 趙忠義 蒲師訓

蒲延昌 張玫 徐德昌 周行通

張玄 孔嵩 丘文播(弟文曉)

趙才 滕昌 姜道隱 楊元真

董從晦 張景思 跋異 王仁壽

衛賢 朱囗 曹仲玄 陶守立

竹夢松 丁謙 何遇 陸晃

施囗 貫休 楚安

傳古(第子岳黎) 智蘊 德符

唐末二二十七人

左全,蜀郡人,跡本儒家。世傳圖畫,妙工佛道人物。寶歷中,聲馳宇內。成都長安畫壁甚廣,多效吳生之跡,頗得其要。有佛道功德、五帝、三官等像傳于世。

趙公,成都人,工畫佛道鬼神,世稱高絕。太和間已著畫名。李德裕鎮蜀,以賓禮遇之。改蒞浙西,辟從蓮幕。成都大慈、圣興兩寺,皆有畫壁。

趙溫其,公之子,綽有父風。成都寺觀,多見其跡。

趙德齊,溫其之子,襲二世之精藝,奇蹤逸筆,時輩咸推伏之。光化中,詔許王建于成都置生祠,命德齊畫西平王儀仗車輅、旌纛法物,及朝真殿上畫后妃、嬪御,皆極精致。昭宗喜之,遷翰林待詔(辛顯評溫其與德齊,皆次公之品)。

范瓊、陳皓、彭堅三人,同時同藝,名振三川。大中初,復興佛宇后,三人分畫成都大慈、圣壽、圣興、凈眾、中興等五寺墻壁二百余間。各盡所蘊。淳化后兩遭兵火,頗有毀廢矣(辛顯云:“范為神品,陳、彭為妙品。”仁顯云:“范、陳為妙品上,彭為妙品。”嘗見文潞公家墳寺積慶院,有移置壁畫婆叟仙一軀,乃范瓊所作。辛顯評為神品,當矣)。

常粲,成都人,工畫佛道人物,善為上古衣冠。咸通中,路巖鎮蜀,頗加禮遇。有《孔子問禮》、《山陽七賢》等圖,并立釋迦、女禍、伏羲、神農、燧人等像傳于世。

常重胤,粲之子,妙工寫貌。僖宗朝為翰林供奉。嘗寫僖宗御容及名臣真像,得其神彩。亦嘗于寶歷寺畫請塔天王,至妙。

呂囗、竹虔,并長安人。工畫佛道人物。僖宗朝為翰林待詔,廣明中扈從入蜀。長安、成都皆有畫壁。

孫遇,自稱會稽山人,志行孤潔,情韻疏放。廣明中,避地入蜀,遂居成都。善畫人物、龍水、松石、墨竹,兼長天王鬼神。筆力狂怪,不以傅彩為功。長安、蜀川,皆有畫壁,實奇跡也。初名位,后改名遇。亦有圖軸傳于世(仁顯評逸品)。

張詢,南海人,避地居蜀。善畫吳山楚岫,枯松怪石。中和間,嘗于昭覺寺大悲堂后畫三壁山川、一壁早景、一壁午景、一壁晚景,謂之三時山。人所稱異也。亦有山水卷軸傳于世。

張南本,不知何許人,工畫佛道鬼神,兼精畫火。嘗于成都金華寺大殿畫八明王。時有一僧,游禮至寺,整衣升殿,驟睹炎炎之勢,驚怛幾仆。時孫遇畫水,南本畫火,水火之形本無定質,惟于二子,冠絕古今。又嘗畫寶歷寺水陸功德,曲盡其妙。后來為人模寫,竊換真跡,鬻與荊湖商賈。今所存者多是偽本。別有《勘書》、《詩會》、《高麗王行香》等圖傳于世。

麻居禮,蜀人,師張南本。光化、天復間,聲跡甚高。資、簡、邛、蜀,甚有其筆。

道士張素卿,簡州人,少孤貧落魄,長依本郡三清觀項(校,汲本作“頂”)掛。善畫道門尊像、天帝星官,形制奇占,實天授之性也。嘗于青城山丈人觀畫五岳、四瀆、十二溪女等,兼有《老子過流沙》、并《朝真圖》、八仙、九曜、十二真人等像,傳于世。

道士陳若愚,左蜀人,師張素卿,得其筆法。成都精思觀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君像。

胡瑰,范陽人。工畫蕃馬,雖繁富細巧,而用筆清勁。至于穹廬、什器、射獵、生死物,靡不精奇。凡畫駝馬げ尾、人衣毛毳,以狼毫縛筆疏渲之,取其纖健也。有《陰山》、《七騎》、《下程》、《盜馬》(校,汲本及明覆宋本均作“捉馬”,此元抄本原亦作“捉馬”,后用粉涂去,改為盜馬)、《射雕》等圖傳于世。子虔,有父風。

荊浩,河內人,博雅好古。善畫山水,自撰山水訣一卷。為友人表進,秘在省閣。常自稱洪谷子。語人曰:“吳道子畫山水,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吾當采二子之所長,成一家之體。”故關同北面事之。有《四時山水》、《三峰》、《桃源》、《天臺》等圖傳于世。

刁光胤,長安人,天復中避地入蜀。工畫龍水、竹石、花鳥、貓兔。黃筌、孔嵩,皆門弟子。嘗于大慈寺承天院內窗邊小壁四堵上畫四時花鳥,體制精絕。后黃居采重裝飾之,亦有圖軸傳于世。

尹繼昭,不知何許人。工畫人物、臺閣,世推絕格。有《移新豐》、《阿房宮》、《吳宮》等圖傳于世。

李洪度,成都人,工畫佛道人物,名振當時。成都大慈寺三學院等處有畫壁。

辛澄,不知何許人。成都大慈寺泗州堂有僧伽像及普賢閣下有五如來像。

張騰,不知何許人。工畫佛道雜畫,描作布色,頗窮其妙。成都興圣寺有畫壁。

張贊,河陽人,工畫佛道人物。洛中有寺壁。

王浹,不知何許人。工畫人物。錢忠懿家有《導引圖》。

五代九十一人

梁相國于兢,善畫牡丹。幼年從學,因睹學舍前檻中牡丹盛開,乃命筆仿之。不浹旬,奪真矣。后遂酷思無倦,動必增奇。貴達之后,非尊親旨命,不復含毫。有人贈詩曰:“看時人步,展處蝶爭來”。有寫生全本《折枝》傳于世。

梁駙馬都尉趙巖,善畫人馬。挺然高格,非眾人所及。有《漢書西域傳》、《骨貴馬》、《小兒戲舞》、《鐘馗》、《彈棋》、《診脈》等圖傳于世。

梁左千牛衛將軍劉彥齊,善畫竹,頗臻清致。有《風折竹》、《孟宗泣竹》、《湘妃》等圖傳于世(人物多假胡翼之手)。

后唐侍衛親軍袁{山義},河南登封人。善畫魚,謹密形以(校,汲本作“似”),外得僉喁游泳之態。有軸卷傳于世。

羅塞翁,錢尚父時為吳從事,錢塘令隱之子(校,元抄本脫“子”字據汲本補入)善畫羊,世罕有其跡。唯余杭陸家曾收一卷,精妙卓絕,后歸孫元規家矣。

東丹王,契丹天皇王之弟,號人皇王,名突欲。后唐長興二年投歸中國,明宗賜姓李,名贊華。善畫本國人物鞍馬,多寫貴人酋長,胡服鞍勒,率皆珍華。而馬尚豐肥,筆乏壯氣。

胡擢,不知何許人。善狀花鳥,氣韻甚高。博學能詩,飄然有物外之志。常謂其弟曰:“吾思苦于三峽聞猿(擢有《三峽聞猿賦》,人多膾炙)。”又常吟曰:“甕中每醞逍遙樂,筆下閑偷造化功。”其高情逸興如此。有《囗囗圖》、《全株石榴》、《四時翎毛》、《折枝》等傳于世。

胡翼,字鵬云。工畫佛道人物,至于車馬樓臺,無施而不妙。趙巖都尉頗禮遇之,常延致門館。有《秦樓》、《吳宮》、《盤車》、《洗馬》、《回紋》、《豐稔》等圖傳于世(時多求借自古名筆,手自傳模,裝成卷軸。后題云“安定鵬云記”)。

王殷,工畫佛道士女,尤精外國人物。與胡翼并為趙巖都尉所禮,他人無及也。有《職貢》、《游春士女》等圖、并粉本佛像傳于世。

李群,工畫人物,為時所稱。有《玄中法師像》、《孟說舉鼎》、《赤松子》、《八戒》、《醉客》等圖傳于世。

燕筠,工畫天王。獨躋周囗之妙,有卷軸傳于世。

杜霄,工畫士女,富于姿態,妙得周之旨。有《秋千》、《撲蝶》、《吳王避暑》等圖傳于世。

李玄應泊弟審,并工畫蕃馬。專學胡瑰。有《放馬》白本、《胡樂》、《飲會》、《弗林》等圖傳于世。

道士厲歸真,異人也,莫知其鄉里。善畫牛、虎,兼工鷙禽、雀、竹、綽有奇思。惟著一布裘,入酒肆如家(校,如家,汲本作“娼家”),每有人問其所以,輒大張口茹其拳而不言。梁祖召問云:“君有何道理?”歸真對曰:“衣單愛酒,以酒御寒,用畫償酒,此外無能。”梁祖然之。嘗游南昌信果觀,有三官殿夾塑像,乃唐明皇時所作,體制妙絕。常患雀鴿糞穢其上,歸真乃畫一鷂于壁間,自是雀鴿無復棲止。有《渡水牧牛》、《牛》、《虎》、《鷂子》、《柘竹》、《野禽》等圖傳于世。

李靄之,華陰人。工畫山水寒林,有江鄉之思。鄴帥羅中令厚禮之,為建一亭為援毫之所,名金波亭。時號金波李處士也。有《賣藥》、《修琴》、《歸山圖》、《野人荷酒》、《寒林》并山水卷軸伶于世。

韋道豐,江夏人。善畫寒林。逸思奇僻,不拘小節。當代珍之,請揖不暇。然經歲月,方成一圖,成則驚人。故世罕有真跡。

朱簡章,工畫人物、屋木。有《禹治水》、《神仙傳》、《胡笳十八拍》、《鳳樓十八怨》、《煙波漁父》等圖傳于世。

王喬士,工畫佛道人物,尤愛畫《地藏菩薩》、《十王像》。凡有百余本傳于世。

鄭唐卿,工畫人物,兼長寫貌。有《梁祖名臣像》并故事人物傳于世。

關同(一名囗童,又王文康家圖上題云童),長安人,工畫山水。學從荊浩,有出藍之美。馳名當代,無敢分庭(《敘論卷》中具述)。有《趙陽山居》、《溪山晚霽》、《四時山水》、《桃源早行》等圖傳于世。

支仲元,鳳翔人,工畫人物。有《老子誡徐甲》、《蕭翼賺蘭亭》、《商山四皓》等圖傳于世。

梅行思(或云再思),江夏人,工畫斗雞,名聞天下。最著者是陳康肅家《籠雞》一軸,號為神絕。兼工人物,有《十才子》、《河岳精靈集》、《舉人過關》、《謝女詠梅》、《寇豹騎牛》等圖傳于世。

郭乾暉將軍,北海人。工畫鷙鳥雜禽、疏篁槁木。格律老勁,巧變鋒出,曠古未見其比。有《秋郊鷹雉》、并《逐禽鷂子》、《架上鷂子》等圖傳于世。

鐘隱,天臺上人(校,汲本作“山人”),工畫鷙禽竹木。師郭乾暉,深得其旨。乾暉始秘其筆法,隱變姓名趨汾陽之門,服勤累月,乾暉不知其隱也。隱一日緣興于壁上畫鷂子一只,人有報乾暉者,乾暉亟就視之,且驚曰:“子得非鐘隱乎?”隱再拜,具道所以。乾暉喜曰:“孺子可教也!”乃遇之文席(校,汲本作“乃善遇之丈席”),以講畫道。隱遂馳名海內焉。兼工畫山水人物。有《鷹隼雜禽》、《周處斬蛟》、《山水》等圖傳于世。

郭權,江南人,師鐘隱。亦有圖軸傳于世。

史瓊,善畫難兔竹石。有《雪景難免》、《竹下引雛》、《野雉》等圖傳于世。

程凝,善畫鶴竹,兼長遠水。有《六鶴圖》并《折竹孤鶴》、《湖灘遠水》等圖傳于世。

王道古,善畫雀竹。有《四時雀竹》并《引雛》、《斗雀》等圖傳于世。

李坡,南昌人,唯善畫竹。氣韻飄舉,不事小巧。有《折竹》、《風竹》、《冒雪疏篁》等圖傳于世。

唐垓,善畫野禽、生菜、水族諸物,世稱精妙。有《柘棘野禽十種》、《生菜》、《魚》、《海物》等圖傳于世。

王道求,工畫佛道鬼神、人物畜獸。始依周遺范,后類盧楞伽之跡。多畫鬼神及外國人物。龍蛇畏獸,當時名手推(校,汲本作“嘆”)伏。大相國寺有畫壁,今多不存矣。有《十六羅漢》、《挾鬼鐘馗》、《佛林弟子》(校,汲本作“林師子”)等圖傳于世。

宋卓,工畫佛道。志學吳筆。不事傅彩。有白畫《菩薩》、粉本《坐神》等像傳于世。

富玫,工畫佛道。有《彌勒內院圖》、《白衣觀音》、《文殊》、《地藏》、《慈恩法師》等像傳于世。

左禮、張南,并工畫佛道。二人筆意不相遠。有《二十四化圖》、《十六羅漢》、《三官》、《十真人》等像傳于世。

王偉,工畫佛道。相國寺大殿等處舊有畫壁甚多,今存者無幾。

黃延浩,工畫人物。有《明皇吹玉笛》、《五王同幄》、《春園宴會》、《乞巧》等圖傳于世。

張質,工畫田家風物。有《村田鼓笛》、《村社醉散》、《踏歌》等圖傳于世。

韓求,李祝,并工佛道,學吳生。陜郊龍興寺有畫壁。

張圖,河內雒陽人,嘗事梁祖,掌行軍糧籍,故人呼為張將軍。善潑墨山水,兼長大像。雒中廣愛寺有畫壁。又嘗見寇忠愍家有《釋迦像》一鋪,鋒豪縱,勢類草書。實奇怪也。

朱繇,長安人,工畫佛道,酷類吳生。雒中廣愛寺有《文殊普賢像》,長壽寺并河中府金真觀皆有畫壁。

李升,成都人,工畫蜀川山水。始得唐張ロ山水一軸,凝玩數日,云未盡善也。后遂心師造化,意出前賢。成都圣壽寺有畫壁,多寫名山勝境。仁顯云:“嘗于少監黃筌第,見升《山水圖》,乃知名實相稱也。”有《武陵溪》、《青城》、《峨嵋》、《二十四化》等圖傳于世(蜀中多呼升為小李將軍。小李將軍乃是思訓之子,思訓乃林甫之伯,官至左武衛大將軍,子昭道為太子中舍。父子俱善畫,因父故,人呼昭道為小李將軍也)。

杜措(校,汲本作“杜楷”,按《益州名畫錄》等均作“杜措”,當以措為是),成都人亦工畫山水。多作老木懸崖,回阿遠岫,殊多雅思。有《秋日并州路詩意圖》并山水卷軸傳于世。亦工佛像。

杜子瑰,華陽人,工畫佛道,尤精傅彩,調鉛殺粉,別得其方。嘗于成都龍華東禪院畫《毗盧像》,坐赤圓光中、碧蓮華上,其圓光如初出日輪,破淡無跡,人所不到也。

杜弘義,蜀郡晉平人,工畫佛道(校汲本作“像”)高僧。成都寶歷寺有《文殊》、《普賢》并《水陸功德》。

房從真,成都人,工畫人物蕃馬。事王蜀先主為翰林待詔。嘗于蜀宮板障上畫《諸葛武侯引兵渡瀘水》,人馬執戴,生動如神。蜀主每行至彼,駐而不進,怡然嘆曰:“壯哉甲馬!”兼善撥筆鬼神,亦多寺壁。有《寧王射獵》、《陳登斫》、《常建冒雪入京》等圖傳于世。

宋藝,蜀郡人工寫貌。事王蜀為翰林待詔。嘗寫唐朝列圣及道士葉法善、一行禪師、沙門海會、內臣高力士等真于大慈寺。

高道興,成都人,事王蜀為內圖畫庫使。工佛道雜畫,用筆神速,觸類皆精。蜀之寺觀,尤多墻壁。時人諺云:“高君墜筆亦成畫。”

阮知晦,蜀郡人,工畫貴戚子女,兼長寫貌。事王蜀為翰林待詔。寫王先主真為首出。

杜<齒兒>龜,其先本秦人,避地居蜀,博學強識。工畫羅漢,兼長寫貌。始師常粲,后自成一體。事王蜀為翰林待詔。成都大慈寺有畫壁。

黃筌,字要叔,成都人。十七歲事王蜀后主為待詔,至孟蜀加檢校少府監,賜金紫,后累遷如京副使。善畫花竹翎毛,兼工佛道人物、山川、龍水,全該六法,遠過三師(花鳥師刁處士,山水師李升,人物龍水師孫遇也)。孟蜀后主廣政甲辰歲,淮南馳聘,副以六鶴,蜀主遂命筌寫六鶴于便坐之殿(校,汲本作“壁”),因名六鶴殿(蜀人自此方識真鶴。《六鶴集》在《故事拾遺》卷中)。由是蜀之豪貴請于(校,汲本作“為”)圖軸者接跡。時人諺云:“黃筌畫鶴,薛稷減價。”又畫四時花鳥于八卦殿,鷹見畫雉,連連掣臂。遂命翰林學士歐陽炯作記。又寫白兔于縑素,蜀主常懸坐側。有《四時山水》、《花竹》、《雜禽》、《鷙鳥》、《狐兔》、《人物》、《龍水》、《佛道》、《天王》、《山居詩意》、《瀟湘八景》等圖傳于世。

高從遇,道興之子,襲成父藝,事孟蜀為翰林待詔。曾于蜀宮大安樓下畫《天王》,隊仗甚奇。后遭兵火,廢絕矣。

阮惟德,知晦之子,紹精父業,事孟蜀為翰林待詔。尤善狀宮闈、禁苑、皇妃、帝戚、富貴之事。有《宮中賞春》、《公子夜宴》、《按舞》、《熨帛》等圖傳于世。

杜敬安,<齒兒>龜之子,繼父之美,事孟蜀為翰林待詔。尤能傅彩。成都大慈寺(校,汲本“寺”下有“多”字)與其父同畫列壁。

黃居寶,字辭玉,筌之次男也。少聰警多能,與其父同事蜀為待詔。后累遷水部員外郎,亦工畫花鳥、松石,兼善八分。年未四十而卒。

趙元德,長安人,天復中入蜀。雜工佛道鬼神、山水屋木。偶唐季喪亂之際,得隋唐名手畫樣百余本,故所學精博。有《漢高祖過豐沛》、《盤車》、《講學》、《豐稔圖》傳于世。

趙忠義,元德之子,事孟蜀為翰林待詔。雖從父訓,宛若生知。蜀后主嘗令畫《關將軍起玉泉寺圖》,作地架一座,垂昂疊ㄆ,向背無失。蜀主命匠氏較之,無一差者,其精妙如此。嘗與高道興、黃筌輩同畫成都寺壁甚多。

蒲師訓,蜀人,事孟蜀為翰林待詔。師房從真。嘗攜畫詣從真,從真高蹈拊膺曰:“子之所得,非吾所授也。”畫蜀中祠廟、鬼神兵仗、冠冕幢葆,皆盡其美。

蒲延昌,師訓之子,與其父同時為孟蜀待詔。工畫佛道鬼神外,尤精獅子。行筆勁利,用色不繁。

張玫,成都人,事孟蜀為翰林祗候。工畫人物士女,兼長寫貌。有《長門醉客》、《按樂》、《搗衣》等圖及《漢唐名臣像》傳于世。

徐德昌,成都人,事孟蜀為翰林祗候。工畫人物士女。墨彩輕媚,為時所稱。

周行通,成都人,工畫鬼神、人馬、鷹犬、嬰孩,得其精要。有《李陵送蘇武》、《支遁》、《三雋奪馬》等圖傳于世。

張玄,簡州金水石城山人,善圖僧相。畫羅漢名播天下,稱金水張家羅漢也。

孔嵩,蜀人,善畫龍,兼工蟬雀。與黃筌并師刁處士。成都廣福院壁有所畫《龍》,及有《蟬雀》等圖傳于世。

丘文播暨弟文曉,廣漢人,并工佛道人物,兼善山水。其品降高、趙輩成都并其鄉里,頗有畫跡。文播后改名潛。

趙才,蜀人,工畫鬼神人物,亦長甲騎。蜀川多有遺跡。

滕昌,其先吳人,避地居蜀。工畫花鳥、蟬蝶、折枝、生菜。筆跡輕利,傅彩鮮澤,尤于畫鵝得名。有《四時花鳥》、《魚》、《龜》、《猴》、《兔》及《梅花鵝》、《茴香下睡鵝》,又有《群鵝泛蓮沼》等圖傳于世(兼善書大字,蜀中寺觀牌額多昌書)。

姜道隱,漢州什邡人,<齒兒>歲好畫。有時終日不歸,父母尋之,多在佛廟神祠中畫壁下。及長,不事產業,惟畫是好。布衣芒ハ,隨身筆墨而已。當于凈眾寺方丈畫山水松石,宋王庭隱贈之束縑,道隱置于僧堂,拂衣而去。

楊元真,不知何許人。工畫佛道,善為曹筆,尤精布色。始居蜀,后召入鄴中,不回。蜀川頗有畫跡。

董從晦,成都人,世儒家(校,汲本作“世本儒家”),心游繪事。佛道人物,舉意皆精。成都福感寺有畫壁。

張景思,蜀人,工畫佛道。蜀中有畫壁。

跋異,囗陽人,工畫佛道、鬼神。洛中福先寺有畫壁,其品次張圖也。

王仁壽,汝南宛人,工畫佛道鬼神,兼長鞍馬。始師王殷,后學精吳法。晉末為契丹所掠,太祖受禪放還。相國寺文殊院有《凈土彌勒下生》二壁,凈土院有《八菩薩像》,及有《征遼》、《獵渭》等圖傳于世。

衛賢,京兆人,事江南李后主為內供奉。工畫人物、臺閣。初師尹繼昭,后伏膺吳體。張文懿家有《春江釣叟圖》,上有李后主書《漁父詞》二首。其一曰:“閬苑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鱗,快活如儂有幾人?”其二曰:“一棹春風一葉舟,一輪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盈甌,萬頃波中得自由。”有《望賢宮》、《滕王閣》、《盤車》、《水磨》等圖傳于世。

朱,不知何許人,與衛賢并師尹繼昭,而衛為高足。

曹仲玄,建康豐城人,事江南李后主為翰林待詔。工畫佛道鬼神。始學吳,不得意,遂改跡細密,自成一格。尤于傅彩,妙越等夷。江左梵宇靈祠,多有其跡。

陶守立,池陽人。江南李后主保大間應舉下第,退居齊山,以詩筆丹青自娛。工畫佛道鬼神、山川人物,至于車馬、臺閣,筆無偏善。嘗于九華草堂壁畫《山程早行圖》,及建康清涼寺有《海水》、李后主金山水閣有《十六羅漢像》,皆振妙于時也。

竹夢松,建康溧陽人,事江南李后主為東川別駕。工畫人物、子女、宮殿、臺閣,巧絕冠代。

丁謙晉陵義興人,工畫竹,兼善寫蔬果。寇忠愍家有寫生《蔥》一軸,上有李后主題“丁謙”二字,非凡格也(此畫今歸王晉卿都尉家)。

何遇,江南人,善畫林石、屋木。學慕衛賢,深得其趣。

陸晃,嘉禾人,善畫田家人物。意思疏野,落筆成像,不預構思。故所傳卷軸或為絕品,或為末品也。

施囗,京兆藍田人,工畫竹,有生意。

禪月大師貫休,婺州蘭溪人,道行文章外,尤工小筆。嘗睹所畫水墨羅漢,云是休公入定觀羅漢真容后寫之,故悉是梵相,形骨古怪。其真本在預章西山云堂院供養。于今郡將迎請祈雨,無不應驗(休公有詩集行于世,兼善書,謂之姜體,以其俗姓姜也)。

僧楚安,蜀人,善畫山水,點綴甚細。每畫一扇,《上安姑蘇臺》或《滕王閣》,千山萬水,盡在目前。今蜀中扇面印版,是其遺范(仁顯云:“筆蹤細碎,全虧六法,非大手高格也”)。

僧傳古大師,四明人,善畫龍水,得名于世(《敘論卷》中已述)。皇建院有所畫屏風見存。弟子岳黎,受學于師,其品次之。

僧智蘊,河南人,工畫佛像、人物。學深曹體。雒中天宮寺講堂有《毗盧像》,廣愛寺有《定光佛》,福先寺有《三災變相》數壁。周祖時進《舞鐘馗圖》,賜紫衣。

僧德符,善畫松柏,氣韻蕭灑。曾于相國寺灌頂院廳壁畫一松一柏,觀者如市,賢士大夫留題凡百余篇。其為時推重如此。已上各有圖軸傳于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峰县| 安义县| 阳城县| 临汾市| 龙陵县| 宝山区| 墨竹工卡县| 武陟县| 黄龙县| 余姚市| 广宁县| 花莲县| 牡丹江市| 始兴县| 鹿泉市| 原阳县| 雅江县| 洛川县| 屏山县| 柞水县| 峨边| 南和县| 莱州市| 枣阳市| 延安市| 堆龙德庆县| 旬阳县| 会理县| 获嘉县| 上杭县| 溧水县| 宁夏| 稷山县| 台东市| 高陵县| 峡江县| 浙江省| 苗栗县| 大关县| 合山市| 阿图什市|